「拉新活动效果评估表」拉新活动类型

博主:adminadmin 2023-04-12 05:43:05 58

318地推拉新网 (点击进入网站)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拉新活动效果评估表,以及拉新活动类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拉新测评是什么

解决方法如下:

拉新是指拉来新用户,最直接的指标是新增用户数。

用户拉新,无非是把APP/公众号等推广出去,进行品牌曝光,提高APP下载量、注册量,提高公众号关注人数等。用户拉新的方式有很多,需要根据自己产品的目标群体进行有针对性地推广。

App都需要拉新。互联网变化太快,谁拥有更多用户就拥有更多市场,即便强大的支付宝、淘宝、京东等巨头App都一直有新用户注册活动、介绍注册等拉新活动。 拉新是帮助各类大平台增加新用户注册,获得奖励,都是大家熟悉的,至于用户后期用不用这个APP,自由选择。

拉新的方法:

1. 线下中介,和人力资源公司推荐需要注册的新用户,来工作室充场注册,公司员工帮助兼职注册,获取任务收益。

2. 线上运营需要把任务单上传到自己独立的放单平台上,让新用户自行操作,中途有任何问题联系平台客服解决。

3. 地推是一种比较传统的重人力的获客方式。在人流密集处架个展架,放些礼品,就可以推广获客。下载应用就能拿礼品,礼品可以是一瓶水,一个保温杯,一个布娃娃进行推广,根据目标用户群选择‘摆摊地点’,整个过程更有趣一些,从而推广的效果也就更好。

4. “老带新”是指App已有的旧用户通过邀请新用户好友,同时自己和好友都能拿到一定福利。

随着5G时代的到来,高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时刻都在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更好的服务以其他行业的需求。拉新推广行业也从简单的群放模式悄然转变,走向了互联网软件系统平台模式,利用管理软件更好、更高效的助推行业发展。

1.线下客源和线上引流:了解当地实地情况,熟知线下获客来源,了解如何线上获客。

2.合作渠道商:找到稳定的渠道商合作,必须是正规公司经营,支持考察。

3.开发平台运营:最好选择最新模式运营拉新行业,最新的方式能让你最稳定的收益。

拉新行业转型经营模式的转变,是每一个新兴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app拉新推广行业需要重新定义运营模式了,新创客入行无早晚后起之秀泛起多多;选择的运营模式很重要,这才是你立于行业生存的法则。

「拉新活动效果评估表」拉新活动类型

运营者可以从哪些维度考核用户拉新的效果?

1. 最好的就是地推或者陌拜

地推是简单粗暴拉新方式,但最有艺术套路,地推中为我们可以分解流程:吸引注意——行动刺激——预留互动。

我们吸引商家眼球,进行行动刺激才是非常关键,如何吸引眼球呢?

我们可以以上3个关键我读进行地推拉新,吸引商家注意:

关联利益方,三个关联人最刚兴趣:产品获客能力,这几乎很多企业的刚需,所以哪怕你的产品有一点此功能,一定要有所放大,作为首次地推切入点,一般很难拒绝。

创造最大机会进行现场体验,行动刺激,这是地推天然优势,找到用户场景,直接进行体验。

输出他们感趣价值锚,比如:行业知识讲座、行业内大咖门票、免费体验周等。

侧重功效,向商户表达一定要具象,多用数字,对比类”一秒开单”“提高效率10倍以上”等等。

服务专业,从服饰、表达内容、行业边界等。

2. 以老带新,这是最省钱,也是转化率最高拉新方式

以老带新,很多企业都会玩,不一定很多企业玩的都不好。尤其2B运营,我们看到最多是转介绍给予利益奖励、佣金分成,有公开的,或者非公开的。非公开的我不聊,我就只要谈谈公开激励政策上。

对于2B企业来说,建议不主张物质激励的方式,效果一般,企业不同于C端,是不同人角色串联,同行之间也有很多忌讳。

以老带新最好的方式:

树立打造商户典型,给予荣誉证书,或者业内评级。

作为特邀参加公司分享会、交流会,最大限度曝光展示机会。

从开始标准化开始走向定制化服务企业。

3. 展销会、行业交流会,客户最集中场所

邀约、培训、示范、答疑也是检验公司组织、写作、执行能力最佳时候。如何最大限度发挥价值?

从各种大小不同的会议来看,撇开产品因数,最大的变量是环境,所以我们只有一句话:

开放的场景做流量 ,封闭场景注重成交。

场景开放和封闭是影响2B运营最大的变数,开放场景,人流多而嘈杂,就相当于在第三方平台做广告,引流是第一的,卖萌搞怪送礼物、插诨打科样样来。当然要和产品调性有关联,不能没下限。

封闭环境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成交或者意向成交,案例、体验、信任背书都是影响成交因素,各种滋味自个体会,不细说。

4. 进行异业联盟

做异业联盟,确实是整合资源,推广拉新便捷的方式,做异业联盟有3点很关键:

是要有共同的目标客户群体;

是要有价值输出内容;

是相互之间具有互补性。

举个例子:我们曾经做个汽修店SAAS系统,为快速找到客户,我们从以上三点梳理我们合作客户,最好我们找到一家做汽车美容产品企业进行异业联盟进行一场“维修店赋能”活动,拉新效果明显, 甚至现场有成交。

5. 找落地合伙人

落地合伙人,或者城市合伙人,几乎在2B、O2O、或者很大SAAS 企业中比较常用,寻找落地合伙人是2B产品拉新的关键。

如何快速找到合伙人?到时显得迫切,我提供几条非常规思路:

从产品市场归属地找人,基本以本地化进行圈层,适合生活餐饮的2B企业;

从人的拓展必要能力找人,专业化或者培训行业挖掘,适合做SAAS软件;

从产品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找人 ,适合行业壁垒高,行业独立比如化工钢贸、汽车后市场、等企业。

当然找合伙人,合伙人激励机制非常关键,合伙人激励有3个层级:

第一层级:短期物质利益最大化,最快速度让合伙人有钱赚,形成赚钱眼球效应,适合高毛利,高价值的SAAS产品,低价不适合找合伙人。

第二层级:长期利益和精神激励想结合,适合频次长、单价低产品。

第三层级:就是有望成为公司股东,或获赠股份等形式。

6. 线上拉新

线上拉新现在是一个标配拉新常见方式,不管是从官网,还是双微自媒体,都要有自己入口。当然要结合线下同时进行,这个不细说,各个公司投入财务人力不一样,结果也会不一样,在这里重点推荐一个线上第三方渠道方式拉新。

入驻第三方B2B平台:每个行业基本都有一些2B平台,有展示交易平台、社区论坛、行业专家ip,等等都是我们合作对象,这个做的好确实能带来流量,并且提高公司品牌效应。

push推送:一般中型企业都有自己独立邮箱,邮箱是公司内容联系比较常用的方式,所以通过邮箱PUSH,是有比较精准拉新方式,邮箱主题,内容设计可要花点心思,建议做几个不同版本小范围推送,然后选择一个转换率最高版本进行全网发送。

如何做活动的效果评估

根据以下几点做活动的效果评估

1.Why(为什么):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拉新/活跃/留存/付费/?

2. What(做什么):活动的目标是多少?拉新多少用户,达成多少GMV?. When(何时):活动周期是多长?何时开始?

3.Where(何地):活动在哪些渠道推送?

4.Who(是谁):活动推送给哪些用户?画像是啥样的?

5.How(怎么做):活动流程是怎么样的?推广的节奏如何?活动的怎么玩的?. How much(多少钱):活动的投入如何?人力和财力等资源等。

渠道选择是否有问题?投放渠道、投放时间、渠道本身质量会影响转化。节点2:点击环节:活动推广资源位选择是否有问题?推广文案和图片质量如何?。节点3:活动玩法是否门槛过高?玩法复杂难以达标

活动奖品利益点是否和目标用户重合?用户兑换奖品流程是否顺畅?

建立了清晰的主、辅指标,接下来就可以找判断标准。判断无非就是比较,比较实际vs目标、有活动vs自然增长、参加用户vs未参加用户、活动前用户vs活动后用户,主要有四个基本思路。

本文尝试从了解活动整体情况入手,搞清楚活动的5W2H共7个问题,对活动大致情况了然于胸;

然后将活动流程进行拆分,梳理活动的关键节点,并做出假设,导致各个节点流失的可能是哪些因素;

然后结合活动目标,针对各个环节建立评估活动效果的主要指标;·然后基于评估指标,从整体、横向、纵向等各维度进行对比评估;·最后基于评估得出结论,回答文章开始的三个问题:1、效果好不好,要不要继续做?

2、问题出在哪?

3、下一步如何改进?

如果用户推广资源点击少,是否集中经费投入ROI较高的渠道?定位更精准的用户群如果有的文案转化好,有的转化差,是否针对性优化文案和图片

如果用户报名转化低,是否报名流程过于复杂冗长?考虑简化报名流程,或者鼓励用户分享裂变如果用户兑奖率低,是否兑奖流程有bug?或者利益点设置和用户画像不匹配?

案例分享:如何通过数据分析进行活动效果评估

作者介绍

@郝笑笑 微信号:hao-xiao-xiao。

目前在互联网公司担任数据分析师,并负责DAU流量的增长策略与数据监控。

希望可以和各位一起交流学习。

1    导语

相信对于很多刚入门的分析师小白来说,评估活动效果、洞察业务机会,是所有工作中最可以体现价值感的事情,但也可能是令我们最头疼的事情。本文作者基于自身的实际工作经历,结合一个真实的运营活动,对活动评估中可以复用的数据分析“套路”进行总结和整理,希望能够给初接触数据分析的同学带来帮助。

一般来说,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活动按照目的可以分为3种:拉新、促活、品牌宣传,尽管每种活动关注的核心绩效指标完全不同,但是分析的思路还是可以套路化的。接下来,本文将以某次促活活动为案例,分享下如何对一场活动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

2    活动背景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增速越来越趋于饱和,用户增长的破局方法不得不从拉新获客转换为如何促活存量用户。

通过第三方广告媒体app(比如微信、抖音等)投放针对老用户的素材对用户促活,已经成为很多公司用来提升存量老用户活跃度的有效方法(后续会统称为“渠道拉活”)

某公司的市场投放部门也开始投入预算试水「渠道拉活」这一项目,在项目启动一段时间后,已经回收累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但是:

渠道拉活对于DAU的带动贡献究竟有多大?

是否值得持续投入更多的资源?

活动情况的ROI如何?是否符合预期?

活动是否存在改进空间?

这些领导和业务方非常关注的问题,需要分析师基于数据给出公正和客观的答复。

3    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

3.1 分析框架

活动整体增量效果评估 (包括短期效果分析、长期效果分析)

ROI 核算(计算单用户的拉新或者促活成本)

参活用户质量评估

活动存在问题分析

3.2指标体系

3.21  流量规模

数据指标:

DAU

参与活动的用户数(举例:渠道拉活成功召回的用户数)

通过活动首次调起app的uv(举例:通过渠道拉活首次调起app的uv)

通过活动首次调起app的uv占day的比例(举例:通过渠道拉活首次调起uv的dau占比)

可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比事先制定好的活动KPI指标,评估目标完成率;

与其他活动对比,评估促活的核心指标(通常是DAU)是否达到预期;

评估渠道拉活能够召回的用户量级有多大;

评估对DAU的净增量贡献有多大;

3.22用户质量、用户画像

数据指标:

留存率(次日回访率、7日回访率、30日回访率)

日均使用时长

核心功能渗透率

核心功能人均PV

人群画像(性别、城市、消费能力)

可解决的问题:

评估渠道召回用户的质量

监测是否存在刷量作弊渠道

3.23用户行为

数据指标:

站外转化漏斗(举例:广告曝光-广告点击-成功调起app-deeplink抵达特定页面)

站内核心行为的转化漏斗(举例:活动页-列表页-详情页)

可解决的问题:

评估用户从站外渠道到抵达App的路径是否顺畅,发现产品bug或者可以改善的机会点

评估活动的站内承接策略是否合理

4    分析过程

4.1活动效果评估以及活动ROI分析

在量化DAU (或者活跃天数) 贡献时,需要减去用户的自然活跃量,即计算“净增量”贡献。该贡献可以分为当日贡献和长期贡献。

当日贡献是指:当日的召回用户对于当日DAU的增量贡献

长期贡献是指:由于召回用户的后续回流,在后续特定时间范围还会持续贡献的用户天数增量。比如,活动后的50个参与用户,在后续30天内人均活跃天数比活动前提高10天,那么促活的增量贡献就是1500天。

不得不承认,AB实验最擅长处理归因和量化的问题。它的思想是,将流量随机分为数量均匀和特征均匀的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用户只有在产品策略上与对照组不同,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两组用户在同一时间维度上的指标差异,可以完全归因于策略上的差异。

然而,该广告拉活项目无法设计对应的AB实验,但我们可以基于AB测试的思想,构造与实验组“相似”的用户群体作为对照组。具体过程如下:

将拉活渠道唤起app的用户作为实验组,未曾被拉活召回的存量用户作为对照组;

选取可能影响用户未来活跃度的特征(比如机型、新增渠道、历史活跃度、…),基于“特征相同”的原则,对两组用户划分为 N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注意尽量将特征通过区间离散化,避免划分出的某一组落入的样本数过少,导致两组样本的指标差异不可信,比如特征「新增日期间隔」可以离散化为:7天内、8-14天、14天以上;

计算 N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每一组的指标差异值,以及实验组的总指标差异(等于每一组指标差异*人群占比的相乘结果求和)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计算出拉活对于当日DAU的贡献、以及拉活对于未来30天DAU的总增量贡献。

实际上,对于拉活对DAU的单次短期贡献,有更为简便的方法,即基于“首次归因”的思想,通过“拉活首次调起app的uv”进行量化评估,即如果用户多次启动过app,那么只有当通过促活广告首次调起app了,才会计入到促活广告的功劳。

值得一提的是,“首次归因”的方法也可以应用至“产品新上线功能评估”的效果量化中,通常我们可以将“启动app后首次访问该功能的用户量”作为该功能对dau的贡献量。

对于活动成本的核算,我们可以通过 “总成本消耗量 / 总DAU增量”,计算每个DAU增量的成本,以评估ROI是否符合预期。

4.2用户行为分析、和用户质量评估

可以以「大盘未参活用户」、「同期同类活动」、「往期同类活动」分别作为对比基准,基于用户行为漏斗、留存率、核心行为pv、人均使用时长等指标,识别本次促活策略是否有薅羊毛或者作弊严重的渠道,并评估活动拉来的用户质量好坏。但这里不作为本次分享重点,因此不再展开赘述。

5    结语

作为数据分析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促活策略往往是五花八门,但是活动效果好坏的评估过程依然是有章可循的。最后,简单总结下本文对于后续活动评估的可复用之处:

如何构建活动评估的指标体系;

如何量化归因活动的短期贡献(即“首次归因”法);   

如何在无法开展AB测试的情况下,通过构造对照组的方式,快速地量化评估长期的增量贡献;

1、回“数据产品”,获取大厂数据产品面试题

2、回“数据中台”,获取大厂数据中台资料

3、回“商业分析”,获取大厂商业分析面试题;

4、回“交个朋友”,进交流群,认识更多的数据小伙伴。

拉新活动效果评估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拉新活动类型、拉新活动效果评估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The End

发布于:2023-04-12,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首码项目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