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新战役我军阵亡情况」拉新战役简介

博主:adminadmin 2023-04-07 16:09:07 273

今天给各位分享拉新战役我军阵亡情况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拉新战役简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中越战争1979年伤亡多少人?

先需要澄清的是我军的伤亡人数,越南媒体报道说是消灭我军3万多人,这显然是个夸大的数字。我军参战部队总共二十万,在消灭了我军六分之一的情况下还会丢失越北,这显然只能说明越南军队的怯懦了。3万人的数字显然是过分了。我军《解放军报》报道说是伤亡4000人,这个数字也显然是缩了水的。对于具体的数字,开始我也迷惑不解。去年年底去北京广播学院参加考研专业辅导课学习的时候,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原济南军区作家李存堡,这个谜团才得以解开。

李存堡老师79年时曾作为战地记者,随部队开赴越南作战,亲眼见证了战争的真实情况,后来为创作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得以由军委副主席叶剑英特许,查阅了许多关于那场战争的许多秘密档案。因此,他得到的消息应当是客观真实的。

据李存堡老师介绍,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我军伤亡的真实数字应当为27000人,其中阵亡将士为6000多人,负伤战士为21000多人。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6000多阵亡将士里,有500多人并没有死在敌人的炮火下,而是死在了当时我军自己的劣质武器手中。文革时期,部队也受到冲击,兵工厂生产质量下降,武器低劣,结果在战场上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据李老师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他就在尖刀连队采访,当时我们的手榴弹扔过去不爆炸,冲锋枪开两下就卡壳甚至炮弹在炮膛里就爆炸的事情是非常多的。许多战士都因此牺牲了,在受伤战士中,因自身武器质量问题而负伤的战士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后来李老师在小说《高山下的花环》里悲愤的记录了这一景象,并因此招来了国内多家兵工厂领导的责骂和攻击。但事实就是事实。

同时,在救护伤员方面,我军也与以往有不小的改进,随着战斗的进程,大批直升飞机24小时连续工作,将伤员陆续运回国内救治,从而降低了死亡率。

而在战斗进程里,初期的死亡率是相当高的,个别连队伤亡甚至到达了百分之九十。一般作为尖刀连的部队,最后一个连回国的一般只有10几个人,一个班剩下不到一两个人,这方面固然有越南防御坚固的原因,但也确实是因为我军战士没有参战经验所致。但即使如此,在初期战斗中,越南的伤亡也是高于我军的。这是由于我军采取的打法的原因。在美越战争里,美国通常使用重炮和轰炸机来攻击越南阵地,这使得越南的地堡在躲过美国轰炸后依然可以重创对手。越南东溪的315高地,当年美国动用了三十多架轰炸机,两个团的兵力,围困一星期,付出伤亡三百多人代价才勉强拿下,得到的只是20多个越南人的尸体。同样是这个315高地,我东线反击部队只用两个连战斗3小时即拿下。因为我军采取了轻重型炮火相结合的办法,广泛使用小型无座力炮来摧毁越南地堡,而且我军炮兵也不怕死,敢于在几百米的距离向越南地堡平射,即炮兵常说的”拼刺刀“,结局虽然是和越南地堡同归于尽,但有效的减少了我军的伤亡,这种不要命的打法也是美国人学不来的。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越南在防御美国人的战斗力通常采用坑道战,坑道战对付美国的少爷兵管用,可毕竟也是我军发明的。徒弟打师傅,哪有不吃亏的道理。而且据李老师说我军当年在帮越南人设计坑道的时候,在许多地方都设计了机关,就是为了防止有一天他们拿坑道来打我们。结果自然是越南人死的惨。据说在老街攻坚战里,我军用毒气把一坑道的越南人活活闷死,后来据越南俘虏交代,该坑道藏着二百多敌人和一千多老百姓。其实老百姓又怎么样,反正越南当时是兵民不分的。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我军的主要伤亡是在穿插战斗中,在各路兵马合围之后,伤亡即大幅度降低。在穿插战斗力,由于许世友急于求成,未能及时勘察道路,导致我军多路穿插部队遭越南人伏击,进度缓慢,但越南围追堵劫,依然没有阻挡住我穿插部队行进,反而被我军包了饺子,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军战斗力之强,有人说假如越军当时对我军实行反穿插包围,那我军将处境危险,事实上越南人并非没想这么干,我军穿插战打响第一天,越军王牌316A师就出动了,结果他们在同登就被我军一个团劫住!三天三夜寸不难行,如果不是其师长见势不妙在我军合围前下令撤退,316A师就将全军覆没。即使如此,他们师的一个”英雄团“还是因为撤退过慢,被我军打了个全军覆没。王牌师尚且如此,其他部队更不用说了。

而在我军拿下同登,老街,东溪三城之后,战场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可以说,对于越南的全面进攻态势已经形成,而这一段战斗我军的伤亡率已经大大下降。原因是越南西线的战略要地已经丢光。有人说假如当时越南调回驻柬埔寨军队对我军实行侧翼突击,我军将全军覆没。这是严重缺乏军事常识的说法,事实上我西集团军在拿下沙巴后,就已经切断了侵柬越军回援的所有通道,若越南军绕开沙巴走,那要么成为我重炮的靶子,要么就走进我军的包围圈。若要强攻沙巴,那好啊!我西线杀红了眼的十几万将士正严阵以待,不说战斗力,即便是我军优势的炮火也能把他们打回姥姥家。我军对越作战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围魏救赵,也就是通过设置包围给越南侵柬部队做口袋,争取全歼,可惜越南没有上当。所以,越南之所以不肯调回驻柬埔寨军队,除了表示其政治强硬外,更多的则是避免最大伤亡的考虑。

平心而论,单从战果上比较,我东线集团军的战绩要强于西线部队,东线集团军谅山战役全歼敌王牌13师,更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最大战果。但说到伤亡,东线集团军却远远大于西线,甚至还出现了整个一支连队被敌人俘虏的局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固然有越南人的防卫比较强有关,但指挥员却也要负责任的。许世友因为急于建功,向各穿插部队提出了不切实际的穿插要求,甚至连越南地区的地形也没勘察清楚就盲目出击,导致了各部队在穿插过程里损失过大。许多连队遭越南优势兵力包围,损失惨重。原本速战速决的包围战变成了消耗战。后来还是装甲部队铤而走险,冒死翻越海拔一千五百米的复和山,从敌人背后捅了一刀,才彻底扭转了不利的战局。但装甲部队却遭受了惨重损失,大量坦克摔下高山,成了越南人的战利品。还有许多搭乘坦克的步兵为防颠簸把自己绑在坦克上,成了越南机枪的活靶子。后来打到谅山,却因中央电令使进攻时间迟滞了两天,使越南及时完成了对谅山的防御部署,造成了不应有的伤亡。但即使这样,东线军还是给越军更大的重创。谅山战役把越南王牌13师成建制围歼,歼灭敌人2万4千人。为整个对越反击战的最大战果。相比之下,西线的杨得志就显得谨慎的多,几次推迟总攻时间,尽量做到各方面准备万无一失,进攻采取稳进的办法,积小胜为大胜,有效的减少了部队的伤亡。但同样也是由于过分谨慎,失去了全歼敌316A师的机会,让其从我军两个师之间溜走了。

关于越军的伤亡,越南方面一直是含糊其词。我军初期所宣传的歼敌70000也有夸大的嫌疑。但越南的含糊其词也正表明了其伤亡之惨重。对于这个问题,我也咨询了李存堡老师,据李老师说,他查阅的83年时候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档案说歼灭敌人近6万人,其中击毙敌人42000多人,击伤10000多人,俘虏2000多人。这个数字主要是我军与越南正规军的交战结果,包括成建制消灭越南第6师和第13师以及第25师,成建制消灭包括其“英雄团”再内的十三个团。以及重创其316A师等多支部队,其地方民兵与***部队与我军的交战记录还没算在内。敌被俘伤兵不治而死的数据也没算在内。单从战果统计看,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准确的。此外,据1979年越南劳动报公布的平民损失的数据,越南在此次战争中损失平民为50000人,因此可以推算,越南在79年战争中的伤亡,绝对在10万以上。

我国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双方分别死亡人数/SPAN/FONT 2008-10-27 越方参战人数:陆军和民兵约:100,000+ ,指挥官:文进勇

我方:步兵:85,000+、400辆坦克 ,指挥官:杨得志,许世友

越南方面伤亡数据

争议中,20,000人伤亡

中国声称:40,000人阵亡

越南声称有平民10,000以上死亡

我方伤亡

争议中,20,000人阵亡

越南声称:26,000人阵亡;40,000人负伤

中国声称:6,954人阵亡;15,000人负伤

抗美援朝战争双方伤亡对比

抗美援朝战争双方伤亡对比在2.64比1以上。

这场战争中,中国先后240万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后面统计总耗资25亿美元。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先后出动了34万人,其中美国就占30多万人。美国耗资400亿美元。另外,韩国军队近60万人。

抗美援朝共分为五次战役:

第一次战役,志愿军共歼灭"联合国军""2个团又5个营,击溃3个团又12个营,毙、伤、俘敌1.5万余人,其中包括美军3518人,英军等"联合国军"其他国家部队147人。志愿军在此次战役中,共阵亡、负伤、失踪10700余人。

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基本歼灭南朝鲜第7、第8师,歼灭土耳其旅大部给予美第2、第7师、陆战第1师以歼灭性打击,歼灭美第25师、骑兵第1师一部,共歼敌3.6万余人,其中包括美军2.4万余人。志愿军在此次战役中伤亡3.07万余人,与敌军的伤亡对比为0.85∶1。

第三次战役,此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对预有防御准备之敌的进攻作战。这次战役,志愿军和人民军并肩作战,歼敌1.9万余人。志愿军和人民军在这次战役中共伤亡8500余人(其中人民军伤亡2700余人)。

第四次战役,是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并歼敌7.8万余人,歼灭敌人的数量超过前三次战役的总和。志愿军和人民军共伤亡5.3万余人(其中志愿军伤亡4.2万余人,人民军伤亡1.05万余人)。

第五次战役,志愿军和人民军共投入了11个军和4个军团的兵力,"联合国军"投入几乎所有地面部队并有大量航空兵部队的支援,交战双方投入此次战役的总兵力达100万,展开了连续50天的激烈战斗。志愿军和人民军以歼敌8.2万余人的战绩,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抗美援朝中各国牺牲的人数统计

中国:军人牺牲了大约:阵亡183108人(其中34000为非战斗死)、负伤383218人、25621失踪、21400被俘。

美国:军人牺牲了大约:36574人(包括2830非战斗伤亡)、负伤103284人、失踪7926人、被俘4714人。

朝鲜:阵亡215000–350000人、负伤303000人、失踪和被俘共120000人;

苏联:在整个战争期间,先后有12个苏联空军师投入了空战,轮番参战的空军人数总计为72000人,1952年最多时达到25000~26000人。苏联空军的歼击机总共击落了1097架敌机,高射炮兵击落了212架敌机。苏联航空兵在朝鲜损失了335架飞机和120名飞行员。在这场战争中苏联军人总共牺牲了282人。

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的参战人数与战斗胜利后剩余人数?

迄今为止,中国政府通过传媒(如研究、回顾抗美援朝战争的书籍、战史)公布的志愿军伤亡数字如下:

志愿军作战伤亡人数:

1.阵亡:11.4万人

2.医院共接受伤员38.3万人次,由于入院伤员有些是第二次、第三次负伤,统计上有重复,伤员中又有一部分是非战斗负伤,所以最后确定战斗伤亡总数是36.6万人。

据此,志愿军战斗负伤人数为:25.2万人

3.因伤致死:2.16万人

4.失踪:0.8万人(原先是0.4万人)

5.总计:

战死:14.36万人(阵亡、因伤致死、失踪)

战伤:25.2万人

作战伤亡:39.56万人

其它原因死亡人数:病死:1.3万人

所以,志愿军总计伤亡人数:40.86万人(39.56 +1.3)

另外,志愿军还有2.1万人被俘,其中7100余人返回大陆(其中有440人是在中立国部队监管下,经我方解释工作后返回的),14000余人去了台湾或其它中立国。被俘人员数字不存在争议。

二.志愿军伤亡数字存在的争议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许多人不知道或不相信中国官方公布的志愿军伤亡数字,而相信来自美韩或其它渠道的数字。但来自美韩或其它渠道的数字不止一个,目前从网上看到的主要有三个:

1.死亡人数:90-100万人;伤亡总数:200-300万人

2.死亡人数:五六十万人;伤亡总数:140-150万人以上。

3.伤亡总数:92万人以上

前两个数字不想多说了,我军1950年全军总兵力540万人,而且广大中西部地区仍未解放,台海前线又有3野50余万大军驻守,准备解放台湾。而且我军1950年开始精简,到1951年时共精简了94万人。很难想象我国在进行一场年伤亡百万人的战争却还要裁军?而且我军入朝兵力最高峰不过133万人,哪来上百万伤亡?

据中国政府近十几年来公布的数字,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以轮战方式先后入朝参战的各种部队共计190万,补充兵源近50万,共计240万。另外,还有东北军区60万支前民工入朝出战勤。

既然中国参战部队总共才240万人,怎么可能有200-300万人的伤亡?如果那样,美韩军队岂不早打到北京了?由此,建立在伤亡200-300万人基础之上的志愿军死亡90-100万人,也根本是胡扯!

所以,时至今日,不管你多么反对中国共产党、反对毛主席、反对中国出兵朝鲜,不管你多么赞赏美军的武器装备和超强火力,你也不要说中国军队在朝鲜死了100万人、伤亡二三百万人。否则,你会自动获得由下列词汇赋予你的不值得赞赏的名誉:白痴,弱智……

2.表面上能讲得通的伤亡150万人

那么,志愿军死亡五六十万人、伤亡总计一百四、五十万人这个数字是否可信呢?表面看起来,这个数字不象上面那个数字明显白痴,还给志愿军留下了几十万到一百万肢体健全的人。但如果你了解抗美援朝战争过程特点、了解志愿军入朝参战部队序列和编制人数,这个数字也不难推翻。

抗美援朝战争历时33个月(两年零九个月),分为运动战和阵地战前后两个阶段。运动战期间,以大兵团作战为主,双方伤亡人数较多;阵地战期间,主要以争夺山头高地为目的,除了在三个时段发生了大规模的阵地攻防战外,大部分时间,战线处于稳定状态。双方的伤亡人数主要集中在那几次大规模的阵地攻防战役中。

(1)运动战阶段从1950年10月19日到1951年6月上旬,历时8个月,共有五次大规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共15个军,每军5万人,分三批入朝。

第一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是第一批入朝部队(共6个军)中最先入朝的4个军;

第二次战役参战部队包括第一批入朝的6个军和第二批入朝的9兵团3个军,共9个军;二次战役中,9兵团3个军冻伤严重,休整了几个月后才参加了第5次战役。 第三、第四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都是第一批入朝的6个军;

第五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有第一批入朝的39、40军,第二批入朝的9兵团3个军,和第三批入朝的3兵团、19兵团的6个军,共11个军。

那么,这一阶段我军伤亡多少呢?既然我们不相信中国官方的数字,不妨采用下面这种最简单也最夸张的算法来计算一下:

假设到第5次战役结束,第一批入朝的6个军全部伤亡殆尽,即伤亡6×5万=30万人;

假设第二批入朝的3个军,在第二次战役中伤亡一半,在第5次战役中又伤亡一半,因此总计伤亡15万人;

假设第三批入朝部队6个军,在第5次战役中,全都伤亡一半,即总共伤亡15万人。

由此我们算出,在运动战期间我军总共伤亡60万人。

其实,在运动战期间,志愿军只有4次伤亡惨重的战斗:

1.二次战役,9兵团3个军严重冻伤(冻伤还不应当算战斗伤亡);

2.四次战役,38军、50军在汉江两岸阻击联合国军,损失惨重;

3.五次战役初期,64军主力和65军一部在临津江南岸一狭小区域里遭敌密集空炮火力攻击2天;

4.五次战役后期,60军在撤退时遭敌追击,陷于混乱,180师几乎全军覆没。

中国官方公布的运动战期间各次战役志愿军伤亡损失情况如下:

第一次战役,伤亡1万人;

第二次战役,作战伤亡3.1万人,冻伤5万人;

第三次战役,伤亡0.6万人;

第四次战役,战斗损失5.3万人(除伤亡外,还应包括被俘人员);

第五次战役,作战损失8.5万人(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被俘人员约1.7万人)。

总计:损失23.5万人,但这个数字包括5万冻伤,还包括1.7万以上被俘人员(第五次战役以前我军也有被俘人员)。

所以,我的上述算法已经极度夸大了这一阶段志愿军的伤亡人数。

(2)阵地战阶段从1951年6月中旬至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结束,历时25个月。这期间,在三个时间段上发生过大规模的阵地攻防战,即:

1951年9月底至10月底,联合国军向志愿军发起“秋季攻势”,我军伤亡9万人;

1952年9月下旬至11月下旬,志愿军发起秋季战术反击(包括38军进攻白马山之战),我军共计伤亡1.05万人;联合国军发动“摊牌行动”(我方称之为上甘岭战役),志愿军伤亡1.55万人;

1953年7月,我军发起抗美援朝最后一战-----金城战役,此战我军伤亡3.25万人。

在其它时间,战线基本平稳,双方只有零星的小规模的攻防战。所以,西方学者著述的关于朝鲜战争的书籍中,阵地战这一阶段往往被一笔带过。

我们先统计一下上述三个时段我军伤亡总数:9+1.05+1.55+3.25=14.85万人

我们假设中国军方有意掩盖损失,压缩伤亡数字。因此,我们把上述数字翻一番,作为我们的统计数字:即29.7万人。

尽管阵地战期间,伤亡主要集中在这几次大规模的阵地攻防战役上,但其它时间也不是完全没有战斗,美国空军还对我后方补给线进行狂轰滥炸,我军也还是有伤亡的。我们不妨假设伤亡14.3万人(接近29.7万的一半),这样,在整个阵地战期间,志愿军伤亡总计:29.7+14.3=44万人。

这一数字,已经大大夸大了志愿军军实际伤亡人数。比如,上甘岭战役,我方统计伤亡1.55万人,美韩方统计我军伤亡1.9万人,我们把1.55万翻番,比美方统计的战果还多1.2万人。

另外,据我军统计,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后勤部队战斗伤亡1.07万人(死0.36万人);铁路系统战斗伤亡0.67万人(死0.21万人)。所以,14.3万人的伤亡假设,也是大大高估的数字。

(3)两阶段志愿军总的伤亡人数

即使按我们上述大大拔高的伤亡统计,整个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伤亡总数也只有:60+44=104万人。离140-150万人相距甚远。

因此,可以说志愿军死五六十万、伤亡一百四五十万以上这个数字也是根本不可信的!

3.伤亡92万就合理吗?

看看我们刚才计算出志愿军伤亡104万人的算法,以及104万与92万不大的差距,我们就可以知道伤亡92万人这个数字,也根本站不住脚!

我们即使把中国政府公布的志愿军伤亡总数40.86万人(包括作战伤亡、病死)翻一番,也不过81.7万人,比92万还少10余万。而且,我们根本也没有什么理由将40.86万人这个数字翻一番。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来自美韩方面或其它渠道的志愿军伤亡数字,没有一个是站得住脚的!我们没有理由去相信这些数字!

四.中国官方的志愿军伤亡数字就一定准确吗?

来自美韩方面的志愿军伤亡数字不可信,那么中国官方公布的数字就一定是准确的吗?也不尽然!否则,不会有这么多人对中方公布的数字持怀疑态度。我认为,中方公布的志愿军伤亡数字有三个问题:

1.失踪人数增加4000人

过去,我国公布的失踪人数是0.4万人,后来失踪人数又改为0.8万人。

2.死亡人数有三个:

一个是上面提到的战死加病死14.36+1.3=15.66万人;

另一个是通过民政部门统计的17.17万人,而且,这个17万的牺牲人数甚至细化到了每个省有多少人,见下表:

四川 30789名(含重庆) ,山东 19685名 ,吉林 18260名,辽宁 13374名,湖南 10687名 ,河南 10673名,河北 10155名,黑龙江 8222名,江苏 7268名 ,山西 5835名,

湖北 5167名,安徽 4151名,浙江 3732名,广东 3186名,广西 2915名,陕西 2802名,贵州 2799名,江西 2162名,内蒙古 1683名,上海 1634名,云南 1482名,

北京 1438名,甘肃 1041名,福建 982名 ,天津 461名,新疆 61名,青海 48名

另外,最近得到的消息,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历时六年,征集到首套完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名单。纪念馆已对外公布该馆最新烈士征集统计名单,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烈士由原来的171669人,增至183108人。

由于中国政府通过不同??:15.66万,17.17万和18.3万,而且相差2.64万人,这就使人对中国官方的数字产生了怀疑。有人说这2.64万是民工等非军人的死亡人数,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官方的正式说法。

3.战伤人数是估出来的,而且不符合一般情况下伤亡比2:1的比例。

前面说过,志愿军战伤人数是根据医院共接受伤员38.3万人次,再考虑到重复统计和非战斗负伤因素,最后估计出来的。而且这个估计出来的战斗负伤人数25.2万人,不符合一般情况下伤亡2:1的比例。所以,不少人觉得这个数字偏低。

4.非战斗负伤人员

另外,现在网上有文章说,志愿军还有38万-40万的非战斗负伤(减员),我不知此数据究竟从何而来。但这也引出一个问题,即类似第二次战役时9兵团大规模冻伤这样的非战斗减员一共有多少人?这些非战斗减员是否应记入志愿军人员损失?如果上面说的民工等非军人死亡2.64万人是确实的,那么,民工负伤(或非战斗负伤)人数是多少呢?

5.我估计的志愿军最大伤亡数字

据说网上所传我军非战斗减员40多万人、总计减员近百万人的说法来自一套《抗美援朝卫生工作经验总结》,精装16开本,四个分册:第一分册《卫生勤务》,第二分册《野战内科 卫生防疫》,第三分册《战伤外科》,第四分册《卫生统计资料》。

该总结上志愿军减员数据为:

总减员 978122

阵亡 114084

伤员 383218

病员 455199

失踪(含被俘) 25621

其中 伤员有21679死亡 病员有13210死亡

志愿军总死亡人数 148793

其实,上述数据很可能就是我们通常所见的志愿军伤亡数字的最终出处:

阵亡:114084,即阵亡11.4万人;

伤员:383218,即医院共接受伤员38.3万人次,但这个38.3万含多次负伤重复统计,也有非战斗负伤。

失踪(含被俘):25621,即被俘2.1万人,失踪0.4万人(后来又改为0.8万);

伤员有21679死亡,即因伤致死2.16万;

病员有13210死亡,即病死1.3万人;

可见,除了伤员人数应是累计38.3万人次,这一点容易误解外,数据是完全一致的。

所不同的是病员455199,有人把这个数字当作非战斗减员,我认为不对。《卫生工作经验总结》中这个数字实际上就是卫生部门救治生病人员45.5万人次的意思。在3年战争期间有45万多人次到医疗部门看病诊治,这很正常。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每年还会因发烧拉肚子去一两趟医院,休几天假,何况战争时期。

所以,这45.5万人次,除了病死的1.3万人外,不应算作部队损失。如果非把它当作减员数字,也不应和伤亡人数混在一块作为志愿军损失人数的一部分。另外,45.5万人次不是45.5万人,有重复统计成分。

所以,现在唯一的谜团就是非战斗伤亡人数(象长津湖之战9兵团的几万冻伤人员都没有包括在作战伤亡人数中)。

非战斗死亡人数我们已知是18.3-14.36(作战死亡)=3.94万(含1.3万病死)。

非战斗负伤人数不妨按最大数算(不考虑多次负伤重复统计):38.3-25.2(作战负伤)-2.16(因伤致死)=10.94万

即非战斗伤亡总计:3.94+10.94=14.88万人

所以,抗美援朝我国总计伤亡人数:

39.56(作战伤亡)+14.88=54.44万人(其中死亡18.3万人)

如果再考虑被俘人数,抗美援朝我军总计损失:54.44+2.1=56.54万人。

56.54万人已经是我们能够得出的抗美援朝我军损失人员的最大值了。 给分吧

国共两党三大战役共造成多少人死亡

准确伤亡人数,我想谁也无法正确统计出来。我只能给你一个大概的伤亡人数:

辽沈战役:我军以6.9万人的伤亡代价,共歼国民党军1个“剿匪”总司令部、1个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师,连同各种特种兵部队和地方保安团队,合计47.2万余人,其中俘敌306200人,毙伤56800人,起义26000人,投诚83000人.

平津战役:1949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3人组成的平津前线总前委。当东头的天津守敌拒绝接受和平改编后,1月 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集中5个纵队22个师34万人在刘亚楼指挥下,经过29个小时激战,攻克了这座坚固设防和重兵守备的大城市,天津国民党守军10个师13万人全部被歼,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被俘。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伤亡13.4万余人。

淮海战役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60万人,国民党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国民党军队伤亡55.5万余人,中国人民解放伤亡13.4万余人。

拉新战役我军阵亡情况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拉新战役简介、拉新战役我军阵亡情况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