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c拉新的简单介绍

博主:adminadmin 2023-04-07 04:27:05 51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2c拉新,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c端拉新是什么意思

1、c端就是客户端,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C端拉新:C端用户的特点在于看重性价比和体验感,这也是参与美团优选C端拉新的优势之一。作为近期非常火爆的地推业务,美团优选C端拉新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你去邀请新用户来使用美团优选,然后帮助用户进行下载注册、完成首购和复购就可以了。

2、美团优选C端拉新的具体操作流程:第一种方法,你可以去跟当地的美团优选提货点去合作,帮助他进行新用户的推广,从而让你可以获得收益。只要你跟提货点商量好,然后就可以去做地推了,现场下单完成首购后,记得提醒用户第二天去提货点领取,领取的时候记得让用户完成复购。第二种方法,可以跟当地的生鲜超市等进行合作,提前沟通好就可以了。这是一个简单的流程。

拓展资料:

一、c端用户拉新的常用方法

1. 打造流量型产品 打造与自身产品定位相符合的流量型产品,即用户高频次使用的产品功能,让用户产生黏性,再引导用户使用其他产品功能和服务,很多互联网产品初期都是靠单点突破,通过某一个产品功能或服务吸引用户使用,形成用户黏性,再逐步增加更多产品功能和服务,满足用户的一 站式需求,延长用户的生命周期。因此,如何设计好这种入口级产品功能就非常重要,我们通常称之为流量型产品。例如:小米先通过手机吸引用户,在扩展耳机、充电宝、电视等产品。 流量型产品的特征:高频、刚需、满足大众化需求。

2. 打造流量品类 “流量品类”来源于传统零售,主要是指吸引客流的品类,流量品类一般销量高、单价低、用户价格敏感、通用性强和大众化需求等,通常情况下是高曝光率品类,可以通过流量品类吸引用户产生首次购买,再引导用户购买其他品类。例如:常用来吸引大爷大妈排队的打折鸡蛋。

2C项目是什么意思

2C项目,指的是针对用户个人的产品。这里2C=To Consumer。

营销就是创造、沟通、交付和交换对顾客、客户、合作伙伴以及社会有价值的市场供应物的活动、系列制度和过程。

1、2C产品直接服务于个人,是像你、我一样的活生生的人。我使用这个产品,是为了满足人性中各种各样的欲望。比如我想摆脱孤独,想能时刻跟人保持联系,所以我使用微信;我喜欢看美女,享受与美女间亲密互动,所以我用YY;我喜欢刷微信、玩手机,可是手机越用手机越慢,很不爽,所以我用猎豹清理大师。

2、对于2C产品,无论产品目标是什么,通常都可以找到量化的指标。比如产品目标是用户量,可以用拉新数、日活、月活、留存率等衡量,如果产品目标是收入,可以用ARPU值、付费用户比率、收入总额来衡量。但2B产品则很难有量化的衡量。产品背后的业务可以有各种量化的指标,但这些指标是用来衡量业务的,而不能衡量支持业务的业务系统。

面向企业提供服务型(2B类)的产品,运营逻辑是怎样的?

那么,2B类产品的运营怎么做?

先回到本质思考:运营要解决什么问题?

一是拉新(产品的用户增长),二是留存(产品的用户维系)。

但是,2B类产品与2C类产品在拉新与留存上所需要针对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也不尽相同。

1.1用户决策过程的差异

2C类产品的运营中,用户从不知道这款产品,到决定去使用,经过至少5个步骤:产生兴趣、进行关注、受到进一步刺激、决定行动、开始使用。

而2B类产品的用户决策的流程复杂得多,且极度不标准化的,每家公司的决策流程都是不同店,而且产品面向的是一群人,包括创始人、HR、技术管理层、销售管理层等等,每个位置的人都有不同的态度,这是一个复杂的决策对象共存的决策链条,这是2B类产品最大的考验,与2C类产品单一的决策对象完全不同。

1.2运营者技能要求不同

2C类的牛逼运营,却不一定做得好2B类运营,反之亦然。因为两者之间的工作类型有很大不同,运营者的技能要求不能互换、复用。2C类产品运营的工作重点,很可能在2B类产品运营眼中根本不值一提。

1.3运营做法的差异

2C类产品,产品的使用者就是运营面向的对象,他们的使用体验决定了产品的口碑好坏,因此2C类产品更关注的是用户体验。

2B类产品则需要运营者对于企业经营的业务,对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公司在业务流程和逻辑上的差异和共性,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洞察,而产品的体验影响比2C类产品要小。通俗讲,企业用户不会为“产品体验很好”而买单,反而以“这个东西能帮助我们提升业务效率或者降低成本”而购买。

一家企业,最终愿意购买和持续使用产品的核心原因有以下几个:

2.1企业是否认可和接受企业自身存在着某些问题,且你的产品有可能帮助他们。

企业的问题有两类,一类是容易被感知的,如销售额提升了多少;另一类是不容易被感知的,如一个OA软件,是否真正提升了工作效率等。如果属于第二种情况,运营者可能需要大量对用户的教育和市场的培育。

2.2你是否能够击破企业购买决策链条中的关键环节。

这里有3种情况:

1.企业开始的使用成本比较低,如一套客服软件,前10位客服坐席免费使用,这类产品需要靠PR和用户口碑先驱动新用户使用产品,然后这类产品的用户体验做得足够好,让用户习惯并依赖后,再通过后续付费服务盈利。

2.企业开始的使用成本较高,但采购决策权高度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这列产品,运营重点在于如何批量找到精准的目标用户,然后解决他们。如:云服务产品,经常搞会议、沙龙等形式,聚集目标客户。

3.企业开始的使用成本很高,但是采购的决策流程很复杂,有N个人对决策产生影响。这类产品,需要销售人员出面,逐一搞定相关的决策人员。如:一套在线学习软件,可能先搞定HR,再搞定业务部门老大,再搞定具体员工等,十分依靠销售的能力。

2.3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否真实感受到价值和效率的提升。

为了让用户持续使用,产品的运营团队,可能要对用户的使用过程进行持续的引导和教育,不断告诉他们,这个怎么用,那个怎么用,有什么价值等等,总之,就是要让用户一直去用。

2.4用户是否对于你的品牌有更强的信任度,从而在整个决策流程中,变得更顺畅?

这部分工作的重点在于,品牌的建设和传播,属于隐性的工作。

品牌建设和传播,一方面是帮助用户建立认知,另一方面是建立行业和用户,他们对于品牌的信任度。

如,一款办公软件,天天都看到他们在地铁、电梯、办公软件等广告位出现,时不时地有媒体报道xx大企业使用了这个软件,提升了效率进而提升了整体业绩等案例,这种种的曝光与外部背书,降低了用户决策过程的成本。

如何做好品牌和传播,就是要考虑在正确的时间、地点,让正确的内容出现在正确的对象面向。常见工作包括:观点案例的输出、CEO、负责人员的行业大会刷脸,一部分工作投放、品牌传播型活动等等。

2B类产品的运营要想做好,必然需要考虑以上4块重要节点。

因此, 2B类产品的运营人员,在个人能力上,要么需要偏重于线上的传播和品牌;要么需要偏重于线下活动和销售转化。两者至少有一样是做得不错的,否则2B类产品的运营难以被打开局面。

——核心观点来自《运营之光2.0》

关于2c拉新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