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拉新活动总结」经典拉新活动案例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老拉新活动总结,以及经典拉新活动案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线上活动策划流程总结
- 2、AARRR-拉新案例分析
- 3、拉新总结
- 4、淘宝拉新活动怎么才能生效?
- 5、银行贷款客户拉新活动分析
- 6、玩家大量流失之后 我们该怎么办?
线上活动策划流程总结
在参与策划一次大型活动后,特将积累到的活动经验总结成以后可复用的方法论。产品运营不分家,通过这次活动策划更加深有体会,也开始对《参与感》中的“活动产品化”有了自己的理解。
如何把活动当做产品来设计和运营?一千个人就有一个种的做法。而我的做法则是在产品设计和活动策划流程中求同存异。两者在流程上既有相通的地方,但也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就如下表对比一样。我们以活动流程为主,一个个节点进行总结。
活动策划流程可划分为活动创意方案活动执行方案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重点不一样。下面针对每个节点一一总结。
活动目的对标产品需求中的产品目的。任何一个需求必定是产品目的加用户需求的结合。活动也不例外,活动目的的分类和产品目的大致一样。可以总结为以下分类:
1)拉新 :即发展新用户,利用活动奖励吸引目标群体成为我们的新用户。
通过利益手段拉新是否有效?个人认为可以分两种情况,对于只在乎活动奖励的用户,可能效果较差。但对于目的性不强的用户,他愿意花时间去体验我们的产品,再充分了解我们产品就很大可能会成为我们的目标用户。
2)促活 :即活跃存量用户,利用活动奖励吸引存量用户活跃起来重复投资。
3)提留存 :传统移动互联网的概念中,留存是衡量新用户质量的重要指标。由于互金行业的特性,决定了当前对用户留存影响最大的是平台上的金融产品。所以在抛开金融产品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对用户留存影响不大。而且基本没有活动的目的是提留存的,一是因为提用户留存主要是靠产品的内功,二是促活从影响来说也是提升用户留存的一种方式。所以目前提留存方面的活动主要形式是利用优惠券等奖励来进行用户召回(活跃)。
除了传统移动互联网这三大活动目的外,结合互金行业的行业特点,还有以下比较常见的活动目的:
4)提高转化 :互金行业注册-认证-投资这条独特的用户主路径提高了转化率的重要性,路径适用于经典的漏斗模型分析。促活主要是针对复投用户,而转化则是针对新用户和存量新用户。目前行业比较通用的做法都是通过电销+新手活动的形式去提高转化。这种方式无疑是现阶段最有效的方式,但新增用户量如果达到了陆金所等行业第一后,除此之外,还应该设计更加有效的新手活动作为辅助手段。
5)品牌推广 :目前互金行业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如何快速传播自己平台的品牌?如何让用户在众多品牌中一眼就能分辨出自己平台的品牌?这是各家平台品牌推广需要解决的问题。但行业纯品牌推广的活动不多,因为行业现阶段都是以品推+拉新或存活的混合型活动为主。其他较为成熟一点的行业则会有更加细化的品牌推广活动,主要以H5传播营销为主,例如前段时间被微信封杀的柏拉图性格测试、百度外卖的“种太阳”等等。都是很不错的案例。品牌推广活动的载体主要是H5,重点在于分享。 而分享的关键点主要有几个,热点、和自身相关(比我还惨、说的就是我和对我有用)、有趣(游戏、测试)。
在实际的活动中,活动目的并不单一,混合多个目的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例如在拉新的活动中混合着提升投资转化的目的。分析时以实际情况为准。
以上的活动目的是给活动定性的,用来指导活动方向的。实际策划活动时,还需要一个可以定量,用来分解执行的活动目标。同时也是用来考核活动实际效果的指标(KPI)。KPI的作用除了考核活动实际效果,还可以用来调整活动节奏。当我们将KPI分解得越细,对总KPI的进度掌控越好。当一个月的目标分解为4周的目标后,我们在单独每一周里只需要专注于这一周的目标就可以了。同时还可以根据当前完成的目标来推断活动结束后是否可以达到我们的目标。
针对不同类型的活动有不同的活动时间。
新手活动 :活动时间可以年来计算,或长期有效。由于新手活动是面对新注册用户,所以在活动时间上不用考虑会出现审美疲劳的问题,因为对于每个新注册用户而言,这都是一个新活动。
普通活动 :按照实际情况从1天到两个月都可以。如果更长就容易出现审美疲劳的问题。而且活动时间越超,可变因素则越多,活动也会越复杂。例如活动奖品的变动,活动条件的变动等等。
品牌活动 :对于H5品牌营销来说,基本也是长期存在的。
如果活动时间过长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1)审美疲劳问题,如果一个活动持续两个月没有任何变化加入的话,基本存量用户对活动的新鲜感和参与感会集中在活动最初的3以内(从活动对网站PV的拉动和投资金额的拉动效果可以看得出来)。
因此,如果策划一个活动时间足够长的活动时,应当考虑以下方式去解决审美疲劳问题。
2)活动变量增多的问题。
遇到以上问题,首先活动设计之初就要预留后台配置入口,在发生变化时可以做到快速修改。二是改变后要及时通知客服电销团队,统一对外宣传变更口径。
在评估活动成本时,使用投资回报率来评估(ROI),公式如下:
本次活动投资回报率=本次活动吸引投资总金额/本次活动付出成本*100%
基本控制在1000%以上。
活动主题包含两方面:活动背景+活动类型。
活动背景对标用户场景。而活动类型则是产品目的+用户需求的结果。
活动对象 :即活动面向的目标用户。根据现有的用户投资数据,我们可以划分出投资用户、未投资用户。往细划分还可以按照投资金额区间划分出高低净值客户。活动设计时,就可以根据精准定位的用户,来设计活动。
在确定目标用户时,除了投资数据是我们必须要参考的数据外。我们还可以根据人口统计学的数据来对目标用户进行划分。例如用户的性别,年龄,地域等等。未来还可以针对用户的投资风格来进行划分,例如保守型、稳健型、冒险型等等.
活动目标用户的定位其实就是本次活动的用户画像构建的一个过程。分别从基础用户数据(人口统计学数据)和用户投资数据出发。
活动设计对标产品化的功能设计。所以同样可以分为两步走,活动主流程(逻辑)设计为主,细节设计为辅。举例:
1)活动参与闭环流程:注册/登录(首次)-查看活动规则(非必要,可在任何环节进行)-开始参与活动(可多个入口)-兑换奖品-兑换成功-客服确认并寄送奖品(非实物奖品不需要)-用户收到奖品-客服确认并引导用户分享晒单等。
2)梳理清晰主流程后,就可以根据每一步进行分支流程覆盖。在实际的用户场景中,用户参与活动时遇到的场景是多种多样的,一条主流程并不能覆盖所有的分支场景。
活动的流程设计应尽量秉承简单、有趣和易参与的原则,人的天性是懒惰,而且我们的活动并不是真正的游戏,所以游戏化的设计只能适可而止,不可太过,否则就会导致用户学习成本过高。
3)覆盖分支场景后,下一步即可进一步完善UI和体验方面的细节设计。细节设计的目的同样是为了实践简单、有趣和易参与的原则。细节设计需要怎么做?优秀的活动对于细节上的设计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活动项目管理和产品项目管理并无不同之处。可以按照常规的项目管理过程来进行管理。
1)立项 :确定活动方案,并输出基本的活动需求文档。拉上研发、测试和设计一起进行三方需求逻辑和时间点确认。技术和测试确认技术实现是否存在风险点,设计则确认设计进度时间点。会后以邮件的形式发出立项邮件。
2)设计阶段 :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就设计初稿征集各方意见修改。研发开始后台研发工作。测试进行测试案例的编写。
3)研发阶段 :设计图交付后,进入项目研发阶段,直至项目研发完成。
4)测试阶段 :测试阶段,产品需要充分参与测试,才能保证实际效果符合之前的各方预期。
5)上线阶段 :上线后需要协调市场部、客服电销部开展相应的宣传方案和客服反馈。
在立项之后,就需要密切了解和关注市场部的宣传方案。如果说产品的职责是如何将产品做得更好,市场部的职责就是将产品推销得更好。
在活动方案设计时,就应当同步开始活动推广方案的设计。活动推广包括平台内推广和平台外推广。平台内的推广方案由产品或运营负责,而平台外方案由市场部负责。
平台内推广主要是利用平台中的运营功能进行推广,包括站内信、短信、APP推送消息、启动弹窗以及微信公众号文章等等。
平台外推广主要是市场部和外部资源合作进行推广,包括软文投放,付费推广和VIP用户推广等等。
活动的主要风险包括以下方面:
1)技术风险 :上线Delay和上线bug
2)用户风险 :目标用户不买账。原因是一开始对目标用户的分析不够到位,上线后就需要持续做调整。如果是整个活动逻辑有偏差,就有可能会出现整个活动失败的风险。
3)推广风险 :资源未按时到位,或方案未按时准备。这也是为什么需要时刻关注市场部的推广方案的原因。
4)外部环境 :其他热点吸引了原本用户的焦点。违反了微信平台的规则,例如诱导分享。
5)法律风险 :违反广告法,不符合互金行业监管条例规定等等。
6)活动设计漏洞 :包括规则漏洞、技术漏洞。可能导致刷单,灌水,薅羊毛等后果,必须要提前做好检查,准备好应对措施。
目前活动设计主要重点考虑后三点常见的风险。
活动上线之后需要持续监控活动效果。主要从两方面进行监控:
1)活动数据:用实际观察到的数据对比活动设计时设定的KPI,评估活动效果,并预最终活动目的的达成程度。根据进度对活动优化。
2)收集各方反馈意见:活动上线后,收集各方反馈的问题(流程、体验等等)进行持续优化。
1)活动结果公布形式,逻辑流程和文案。在活动方案设计之初就应当作为方案设计的一部分来考虑。
2)公布结果需要根据透明、可申诉的原则,并且告知到所有用户。
AARRR-拉新案例分析
如果你读过Sean Ellis的《增长黑客——如何低成本的实现爆发式增长》后,对“AARRR”概念绝不会陌生,最近分析了些很好的案例,颠覆了之前拉新的认知
我这两年的工作核心概括为:打造用户生命周期闭环,并提高每个环节的转化率
获客激活:1、消息体系(QQTips、系统消息、短信、app消息)
2、企业产品、内部产品 搜狗搜索app、小说、换量
3、用户邀请
4、运营活动
留存:1、等级体系(问豆、经验值、等级角色特权)
2、任务
3、徽章
4、问豆商城
总结:产品的获客多从内外部导量、这些渠道资源的用户转化率肯不如花钱渠道买的高
首先付费的推广位是流量高且最能吸引用户注意力,投放效率更高。在抢占用户量和用户时间的战争中,时间就是金钱
其次产品相互导量更多是作为一种流量和内容的补充,除非你导量的来源是微信(参见拼多多)
1)拉新有一下几种方式:
1、精准化投放广告:通过数据分析用户画像、提升产品的ROI,怎么花更少的钱投出更好的效果,这和我做过的消息体系有点像
2、趣头条、拼多多红利式的用户邀请
3、品牌渠道推广:综艺节目的赞助,如OPPO、快手对《奇葩大会》的赞助
2)案例分析
在此详细分析下趣头条和拼多多,用红利做用户邀请的最佳案例(这两款产品是过去一年用户量和GMV增长极快的两款产品)
竞品是今日头条,特色是其靠现金和金币奖励的任务系统,以拉新和留存用户
主要分为新手任务和邀请收徒活动2块奖励:
1、邀请收徒活动
新用户通过你的邀请码注册“趣头条”即可拿钱,拉的徒弟越多(徒弟的用户行为产生需达到某值才称为有效徒弟),现金收入越高。个人认为是把渠道投放的钱花到用户身上,反正目标都是获客,不如让自己用户赚钱帮忙拉人
一是趣头条的目标用户以中低层用户居多,容易被单价较低、次数多的任务奖励驱动(用户的时间成本和人际关系不会因为分享产生较大的改变)
二是目标用户邀请的潜在用户画像可能比投放广告更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任务
趣头条的新手任务非常多,也很目标导向。比如他的目标就是要保障每个用户每天在上面消费内容、评论、唤醒他邀请徒弟的活跃度。他将任务拆的特别详细,并把重点任务给予较高的金币,引导用户持续完成任务并获得奖励。有趣的是金币兑零钱的奖励随每日运营收益变化,猜测 趣头条对用户的奖励与内容广告的收益已形成良好闭环。在每个新客上花的钱能cover住每个用户可给产品赚取的收入,ROI是正的,故可以强化此模式去赚钱
拼多多则是另一个用户增长神速的O2O公司,15年底在上海时我就用过
首先下单需用微信拼团成功,这是一个圈新用户的途径
“现金签到”、“天天领现金”这两功能也是利用钱,引导用户签到分享到朋友圈、微信好友,让好友加入,然后一起领钱
趣头条和拼多多用红包获取和激活用户的本质都像“传销”,让用户在利益驱动下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去发展其他用户,并且发展用户的活跃度好坏也会影响到“师父”的收益。从结果来看,这两个产品的用户数和活跃度都在高速增长,说明此方法的ROI是极高且行之有效的
小视频的火力与钻石分别用来衡量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贡献度:
火力:火力值是用来衡量生产者内容优质度的奖励,由视频质量、直播质量其他活动质量构成,
火力可以变现,类比我设计的激励体系里的问豆,答题质量越高得到的问豆越多,可在商城兑换京东卡、Q币和实体物品
钻石:用户花钱购买钻石打赏给内容生产者,同时做了等级特权以刺激用户买更多的钻石。类比我做的特权徽章,以刺激小白用户答题
此外春节期间,头条系视频和快手都狂撒红包。快手豪撒6.6亿拜年红包,除夕当天斩获1.1亿日活用户;抖音明星发送红包,使得日活跃用户规模超6500万
这一切都说明用钱拉新和促活的效果是巨大的,只要钱能花的有效果,拉到新用户且活跃度不错,就非常值~、
在过去两年中,负责产品的用户增长一方面因为用户调性和上层战略没花过太多真金白银做用户增长,更多的是靠任务、签到、消息体系和活动去提升
但这半年内,通过研究各种增长迅速的产品、与相关从业者交流、看书,不断更新自我认知,觉得用钱拉新其实是更行之有效的方式:
1、从人性的角度,有利可图仍是驱动普通人最有效的方式
快手、拼多多、趣头条的目标用户对钱更敏感,用钱吸引到注意力而不是情怀,再靠产品功能将用户留下来是更好的选择
试问在中国有多少人是财务自由、时间成本高,看不上产品的红利呢?百万英雄花半小时答题全对仅给5-6块,仍有一群日薪600+的白领乐此不疲的答题
2、在获客成本如此高的今天,用不花钱的流量效率是较低的
有价值的资源需要花钱买,不花钱的流量获客成本效率低,拉到相同量的用户所需的时间更长。而对竞争激烈的企业而言,时间比钱更重要。更快速度的获取流量,并挖掘到其价值更为重要
拉新总结
首先是紫郡小区西那边有个停车场,虽说不多,可以在下雨天的时候派一个人去拉也可以晴天时在车窗玻璃上放一张。上上城停车场转了一圈没找到,我猜测应该是在园区内。
然后因为紫郡以及上上城都已经谈好合作了嘛,我们可以晚高峰时,等加油站这个月过了差不多一个人就足够了,可以试着加油站只需要一个人然后两个人在这两个小区中的一个门口搭一个小桌子摆着宣传,两人配合,早高峰我认为大家都比较赶着走没必要去,去了反而容易引起反感,因为大家都很急着上班,而且我认为主要是可以试着把保养项目也做一个类似免费洗车的这种小牌子,我觉得保养也是一个不错的宣传拉新手段。
有关于十字路口的其他三条,我觉得没有太大必要跑到那边,那里基本都是工业区或者汽车店,他们车都停在店里,除了上下班也不会出来,但就算上下班,也都会经过我们这边的十字路口,所以高峰期着重要在十字路口和我们这边电商园出去这个口宣传。
图中画圈的地方严禁过去,因为交警绝对会在这里并且头上就是摄像头,我们前几天才被警告了,不能顶风作案,十字路口如果真的店里太闲,可以放4到5个人出去,电商园出口一个举牌一个发卡(图中绿圈),然后下应北往前可以放一个去发卡片(图中红圈)诚信往右那边也可以站一个人发(图中黄圈),当然只是高峰期以及高峰期人还比较少或者店里人手够的情况。
然后接着加油站每天必须至少安排一人,特别是早上8点-10点以及下午3点-6点左右,人特别多。这是周围一圈唯一的一个加油站,如果能在加油站达到百分之七八十的认知度,那么我们在这一片的拉新工作也接近尾声了。
这是目前的初步方案,高峰期我会再检查一下具体情况。
高峰期的话呢最近其实路口查的比较严
交警基本都在这个中心站着说话其实也有利有弊,好处就是我们在电商园门口这种地方他基本不会管我们,大着胆子拉,尽量避免冲突就行了,互相给面子他也不怎么管的,坏处呢就是我们其他几条路不方便操作
比如这两个地方交警就一目了然,而且摄像头也清楚能看见,如果为了躲避摄像头而跑到太后面,一般也不会有太多车堵到这么长的情况,并且比起我们出来的门口,宣传也没有那么容易,所以除非是真的没车了,一般没必要去。
接着是电话邀约的注意事项,首先大致话术就是“您好,我是前几天给您发免费洗车卡的小X(姓),959电商园里的新奇特,请问您有空过来免费体验吗?”建议不要事先提我是新奇特的,有的客户可能没反应过来就认为是骚扰电话直接挂断,根据实际遇到的情况尽量随机应变一点,比如雨天就可以着重强调雨膜项目,碰到那种语气听起来比较缓和的客户说有空来,可以提出类似“什么时候有空,我提前帮您安排好”这样的话去要求客户尽早来。
综上所述
以上情况只适用于4月15日活动结束前。
淘宝拉新活动怎么才能生效?
淘宝拉新不太清楚,目前刷啦刷啦对云闪付拉新总结以下几点经验
1总结自身资源,并将其充分加以利用。2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多渠道开发客户3线下地推,上门拜访客户4线上多方式宣传,提升自我影响力。
银行贷款客户拉新活动分析
Thera Bank是一家拥有不断增长客户群的银行。这银行中大多数客户的存款规模都是不一样的。由于贷款业务的客户数量很少,所以银行希望有效地将存款用户转化为贷款用户以此扩大贷款业务量的基础,以带来更多的贷款业务,并在此过程中,通过贷款利息赚取更多。
因此,该银行去年为存款用户但未办理个人贷款业务的客户开展了一项推广活动来促使其办理个人贷款业务,有部分客户通过此活动已经办理了相关服务。这时的零售营销部门希望制定更好的策略去定位营销,以最小的预算提高成功率。该部门希望识别出更有可能购买贷款的潜在客户,提高转化的成功率,降低营销的费用。
数据集共包含5000条记录,14个字段,对应字段含义如下:
数据并无缺失值,但需要对字段类型做出更改。
整体思路:
一、去年银行举办的推广活动的效果如何?
二、什么类型的存款用户成为银行贷款业务的潜在客户可能性更大?
三、随着客户年收入的增长,贷款情况是如何变化?
四、随着客户年龄的增长,贷款情况如何变化?
通过这次推广活动以后,5000名客户中,有480个客户开通了个人贷款业务。由于该活动是针对未办理个人贷款业务的客户开展的,对比从以往数据来看,个人贷款业务增长了近10%,说明此次推广活动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从图中可以看出:
1、和开通信贷相关性较强的变量有:收入,信用卡还款额及是否有该银行存单账户;
2、和开通信贷弱相关的变量有:受教育程度,房屋抵押贷款数,家庭人数;
3、邮编、是否是证券账户,是否开通网上银行及是否有信用卡,关系都不大;
4、年龄、工作经验虽然关系也不大,但它们属于连续的数值变量,所以需要分箱后再做观察,看看是否有某一段存在特殊值。
(对定性变量中是否有该银行存单账户、受教育程度、家庭人数与是否开通贷款的关系进行探究)
开通了银行存单账户的客户,其申请贷款的可能性是没有开通的6倍多,说明开通了银行账户的客户是一个主要的目标客户;找到方法让客户开通该银行存款账单也是一个提高申请贷款率的可能选项。
学历越高,贷款意愿的比率越多,说明教育水平越高,越能接受超前消费观念,其贷款意愿越高。学历层次越高的用户的存款用户成为银行贷款业务的潜在客户可能性会更大.
单身人士与没有孩子的家庭的贷款率都比较低,有孩子的家庭用户相对而言更有意愿转化为贷款用户,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
(对定量变量中的年领、收入、信用卡还款额和房屋抵押贷款与是否开通贷款的关系进行探究)
综合来看,各阶段的年龄的贷款意愿都相差不大,相对来说区间在(32.0, 39.0]的客户意愿较强
对收入分层
对抵押值分层
玩家大量流失之后 我们该怎么办?
; 当一款手游产品上线运营到一定阶段,无可避免地会遇到用户流失问题。除了进入游戏不足10小时的新手玩家,在产品内容和运营进度进入稳定阶段后,不少长期已深入体验过游戏的核心用户也会流失。造成玩家流失的原因有很多种,而且有部分原因是无法避免的,比如以下几种:
1 、用户因个人原因,放弃游戏,比如高三生开学;
2、 因付费压力太大,弃坑;
3、 在游戏中受到太多挫折,主要体现在操作技巧、游戏知识、玩家实力三方面;
4、 暂无更多新鲜的游戏内容,失去动力;
5、 好友流失或转移后,自己过于寂寞;
6、 受到其它竞品的吸引;
7、 其它现实原因,如手机损坏、网络问题、运营质量、苹果下架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用户流失原因归为三大类:与自身产品不足相关的硬件原因,与自身运营服务不足相关的软件原因以及不可抗原因。由于手游产品的寿命周期和成本考虑,其中最具有可操作性的部分,当属“软件”这一块。俗话也是说“硬件不足软件补”,所以我们不妨参考一些其它游戏厂商,面对产品后期用户流失所做的应对手段。
游戏内——用最少开发资源,实现最多的效果
老拉新活动:
老拉新在端游领域并不少见,因为端游寿命周期长,补充新血最方便的途径就是靠老玩家来传播。不过手游产品在做老拉新活动时,往往会因为经验不足导致一些纰漏。毕竟这种活动可大可小,大的话可以扯到推广员系统,一般中小CP没必要也没心力去做,小则仅仅是为了维持老玩家的活跃度,搞一场自娱自乐的小号狂潮。
取两头的极端做法,肯定都不符合最优性价比。那么我们做手游老拉新活动,应尽量遵循“大奖豪华、简单直接、活动真实、氛围热闹、小奖广发、刺激到位、联系紧密”七大原则。其中最重要的环节,首先是活动规则简单直接,降低所有用户参与的门槛;其次是营造热闹的氛围,让参与和被邀请的用户提升参与度;最后奖品刺激的需要把控到位,让玩家觉得自己都有可能获得大奖,且保底奖励足够让他们满意。
老玩家召回:
在持续流失已经成为既定现状的时候,运营部门的人员其实最需要做的是“维稳”,防止更多核心用户的流失,所以老玩家召回是一种付出少量虚拟资源即可实现的办法。
对于一些流失的老玩家而言,除了对产品失望和不满太多,或多或少还是存在一定的感情——毕竟自己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金钱。有一部分老玩家流失,属于一时的情绪导致,但随着时间的累积,认为自己再回归已经追不上其他用户。因此老玩家召回的核心在于发放福利,让这一部分用户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将他们推一把到自己身边。对于手游用户——特别是卡牌产品——常见的各种自废账号的行为,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数据恢复的办法,搭配一些适当的包装形式(如账号找回),给“傲娇”的老玩家一个台阶下。
游戏外——用安利推销手法,挽回最重要的用户
客服电话: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在大R降低活跃度乃至长达两周不登陆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判定为流失状态,这时电话回访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拉回手段。矩叔在所收集的游戏厂商电话回访中,消费不满、用户盗号、遭遇挫折、个人原因是最主要的几大流失因素。而这些因素如果在组织结构比较灵活的中小厂商里,完全可以通过后台数据进行弥补。如果觉得消费坑的用户多了,就找个理由做一次充值大反馈活动;如果是盗号(或玩家自己一时激动自宫),直接恢复数据即可;至于个人原因,则有可以针对性推出各种福利活动,对其进行适当补贴。
对于手游产品而言,获取用户手机号非常简单,因此在跟踪服务这一块远比端游便利。客服电话不仅仅是一个用户意见采集的渠道,有时候更是通过仅靠沟通交流就挽回流失的手段。在基层客服能力有限,公司CEO又不能学邢山虎在微博上坦然接受玩家怒骂的条件下,“电话专属客服”也是折中的选择——至少用户会认为自己受到重视,而对产品及厂商提升好感度。
账号回购:
这一招源自于传统端游大公司巨人的奇思妙想。巨人当初对《征途》老账号回收的营销活动,更多在于炒作宣传,但同时也将回收帐号转送给其它玩家,这在商业理论上是非常完美的。已经决心要离开的老玩家,如果挽留不回来,不如对其账号进行估值回收,这能够让流失用户对游戏公司产生一点好感。其次趁这些账号还没有贬值之前,转送给其他还留存的用户,不失为一种维稳的迂回办法。
最重要的是,账号回购的投入成本远比投放广告的拉新更具性价比。在产品后期、用户大量流失的阶段,用户生产的资源回收再利用,实则是一个能省则省、榨取剩余价值的清仓妙招。
老拉新活动总结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经典拉新活动案例、老拉新活动总结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布于:2023-04-05,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