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祺出行拉新」如祺出行新人优惠
今天给各位分享如祺出行拉新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如祺出行新人优惠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滴滴下架,大出行领域开启抢人大战|汽车产经
- 2、滴滴APP下架,网约车大战再起,谁是下一个赢家?
- 3、网约车百团大战,提前进入3.0时代,恶龙被分食
- 4、和滴滴“抢地盘”!拼客顺风车凭什么?
- 5、网约车江湖,没有新鲜事
滴滴下架,大出行领域开启抢人大战|汽车产经
随着滴滴旗下20多款app被下架,原本一家独大的出行行业开始躁动起来。
网约车“第二梯队”的成员们迎来了难得的“拉新”机会,并纷纷放出大招争抢客源。
一、烧钱模式重现江湖
“国家队”们率先下场,拥有央企背景的T3出行推出抵扣行程费活动,还更新了乘客100元礼包;背靠广汽集团的如祺出行发布新的好友邀请福利,最高送出150元的新人礼包;吉利控股的曹操出行迅速上线优惠券,满20就能用7.5折特惠红包;背靠上汽集团的享道出行发布活动,抖音领券打车1元起,新用户注册送百元礼包券。
更有猎头在职场社交平台上分享消息:T3出行紧急调整开城计划,全员开启战斗模式,已经进入了007的战时模式。这意味着全员无休,从0点到0点24小时上班连续七天。
汽车产经梳理多家平台的激励政策发现,T3的优惠幅度最大,如祺出行向乘客发放的现金奖励最多,而曹操出行对乘客“拉新”好友的激励最明显。
二、美团打车再度上架
当下,有了滴滴留下的市场空间,各大平台有了加码网约车业务之势。阿里和美团也有了新动作。
时隔两年,美团打车 App 再次上架多个应用商店,并且启用了黄黑相间色调的全新logo。
阿里旗下的高德把 2021 年打车业务的日均订单目标定为 250 - 300 万单。
除此之外,多家打车平台也开始在抖音、微信、快手等多个高流量平台投放大量广告,借此宣传品牌和吸引用户,并利用这样的窗口期大力招聘。
三、没人不想分一杯羹
据CIC 预计,中国共享出行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 2330亿元增加到2025年的862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9.9%。
其中,网约车是共享出行中最大的市场,预计 2020-2025年将从1750亿元增长至700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32.0%。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中心研究员张翔表示道,目前这一市场真空期不会太久,留给其它网约车平台的时间只有一个月左右。
虽然网约车行业“龙头企业吃肉,其他企业喝汤”的情况难以改变,但从长远看,共享出行市场在中国仍然蕴藏着较大的机会。
滴滴APP下架,网约车大战再起,谁是下一个赢家?
作者 闪电懒
编辑 Duke
来源 钛 财经
本已平静的网约车市场,近日再起波澜。
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通报,下架滴滴企业版、滴滴车主、滴滴顺风车、滴滴代驾司机等25款APP。
也正是因为如此,此前被滴滴压制的同行们纷纷活跃起来,美团、T3、高德、曹操出行等网约车平台纷纷加大宣传力度、跑马圈地,趁机抢食滴滴的市场份额。
我们不得不说,网约车市场再次迎来了一个窗口期,令其他平台看到了新的机会。
网约车纷争再起
近日,“美团打车”APP在各大应用商店上线。这是继2019年4月悄悄下线,并入美团APP后,美团打车APP再次重新上线。根据APP页面介绍,美团打车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深圳等100多个城市开通业务。
为了吸引用户,美团打车大力派发新人优惠券,新客可限时获取包括9张优惠券在内的128元打车红包,首单低至5折起。在司机端,美团打车也推出限时福利,7月7日-7月13日内,新司机注册首周,限时3天,司机每单到账车费,平台再加赠20%的收益。
与美团抱着同样想法的网约车平台不止一家。曹操出行、高德打车、如祺出行等多家平台,在本月初,也都在微信、抖音、微博等多个流量平台大量投放广告,并以各种优惠活动发力拉新。
比如:今年5月刚刚进入深圳的如祺出行透露,7月5日-7月16日期间,用户成功邀请深圳新人注册即可获得20元优惠券,而如果被邀请者在14天内完成了专车首单并支付,还可再获得25元现金。高德打车也发力招募打车合作平台司机,强调加入后司机“工作日早高峰免抽佣”。
此外,根据网上流出的内部信息截图,因“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T3出行在7月初紧急调整开城计划,本月内要连开15城。而其官方微博也公开透露,目前T3已进入20多个城市,今年计划要达到48个,基本覆盖全国一二三线城市。
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滴滴出行APP全面下架整改,滴滴旗下全系APP矩阵目前已不存在增量空间,这无疑给网约车市场带来了一定的“真空期”。在此背景下,众多网约车平台纷纷把握此次增量市场的机会,通过发放优惠券、加速市场扩张、上线独立APP等手段抢食蛋糕。
谁能复制滴滴?
对于滴滴现在的处境,相信大多数人都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回想起2018年下半年,滴滴顺风车因为安全问题遭遇停摆。在其停摆期间,各大网约车平台也曾扎堆浮现、跑马圈地,不过依旧难以撼动滴滴的市场霸主地位。
根据易观数据分析显示,2020年5月,滴滴平台的月活跃人数高达5439万人,比第二名高出5193万人,可以看出国内网约车市场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除了滴滴之外,比较大型的企业还有曹操专车、神州出行、首汽约车、T3出行等。
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网约车市场依旧是一个门槛较高的行业,想入局网约车不仅要面临技术和资金的门槛,还有政策的壁垒,高门槛在保障了乘客的安全和便利之外,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约车的竞争。
从当前出行市场格局来看,竞争格局基本已经定型,用户渗透率也非常高,滴滴在网约车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9成,其用户黏性非常高,即使滴滴APP禁止新用户下载,目前仅仅依靠存量客户,其他竞争对手短期内也无法与滴滴匹敌。
当然,这个市场难以出现绝对的寡头垄断者,滴滴也做不到。
在出行领域,网约车司机想赚钱,哪个出行平台用户多、接单多、补贴多就会更青睐哪家平台。从目前网约车司机的出行APP安装情况来看,使用多家平台APP的网约车司机大有人在。
而对于大多数乘客来说,哪家平台的价格便宜、打车效率更快就会选择使用哪家,因此许多用户也很难“钟情”某一家出行平台,手机基本上都安装了多个打车APP。
总而言之,近期不少卷土重来的网约车平台会获得一定的发展窗口期,而这个窗口期多长取决于滴滴受监管的时间。有业内专家认为,这个时间窗口不会太长,估计是一个月左右,其他网约车平台能否抓住机会,通过宣传以及补贴等方式将用户留存下来,则又是一个考验。
盈利难、担子重
新老玩家不断涌入,反映出的是网约车行业广阔的市场前景。2020年,中国占全球出行消费的13.1%,市场规模为5.7万亿元,并预计将以13.1%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达到10.6万亿元。
另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截至2021年6月30日,全国共有236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了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349.3万本、车辆运输证132.7万本。
不过,困扰网约车行业的难题依旧是稳定的盈利模式。
即使成为了国内网约车一把手的滴滴,也难以走出亏损的泥潭。根据其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及2020年,滴滴分别净亏损149.79亿元、97.33亿元及106.08亿元。滴滴尚且如此,其他平台也可想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一边是网约车平台难以盈利的窘境,而另一边则是网约车司机诉苦高佣金、高抽成的问题。
众所周知,如今网约车补贴规模已经大不如从前。对于平台来说,早期通过双向补贴可以获取司机和用户,但在业务达到一定规模时,就需要提高订单价格和抽成比例来收回成本、提高盈利;而单方面地提高佣金比例又会导致司机方收入减少,从而激化矛盾。
平台们在各种安全投入外,还需要在自己盈利和稳定司机之间取得平衡,才能确保司机的服务质量,维护自己的口碑。但这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即使是滴滴,也没能取得这个问题的最优解。
在滴滴唯一盈利的出行业务板块中,官方就披露了该业务的三大固有风险:首先是定价模式遭到外界质疑,可能被迫调整;其次是车辆与司机的合规性面临监管压力。滴滴在招股书中表示,这两项都将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运营效果;最后是面临着来自现有、成熟和低成本替代品的巨大竞争。
总而言之,担子越重,能力就要越强。随着滴滴APP下架之后,各大网约车势力再次蠢蠢欲动,但希望各大平台在互相角逐中,别忘了对市场、对用户尽职尽责,毕竟谁也不想成为下一个被市场唾弃的平台。
网约车百团大战,提前进入3.0时代,恶龙被分食
仍然记得前几日闹腾的首页,网约车行业垄断龙头被查办时,没有任何人哀悼。有的网友惊叹其惹祸之大,有的网友在拍手叫好,有的网友忙着吃瓜……
究其原因,恶龙盘踞太久,长期以来侵占、消耗了一大片资源,每当张开翅膀都是遮天蔽日,叫人苦不堪言。如今,恶龙终于被屠,瞬间放开的山头必将引来各路人马争夺,直到这片天地再次恢复平衡。
恶龙甫一倒台,微博上各位用户就开始总结各种替代的平台。
“ T3 超好用,主驾驶和副驾驶车位侧后方,有一个白色按钮,实时跟警方互通,按下去等于无声报警,感觉安全有保障。”
“ 申程出行 ,是上海这边出租车公司搞的APP,帮助老年人叫车。有一次遇到一个阿姨开车,说是公司运营的,正规出租车安全有保障,而且不抽佣。”
“ 享道出行 ,是上汽集团公司的网约车平台,车都是统一的,很舒服,而且价格便宜。”
“ 一喂顺风车 ,这几年一直从事的是顺风车业务,还是有一定的行业经验的。”
网约车在国内发展以来,至今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
1.0时代 , 网约车的兴起 。
2012年最早在北京、杭州试点使用打车平台。2014年开始,预约业务拓展出专车、快车、顺风车等。网约车在前期自由生长若干年,直到2015年开始,交通运输部颁发了第一张专车平台资质许可,网约车平台开始有规可循。
此后,为了捞金,各个平台不断涌入这片蓝海,使劲浑身解数招引用户,打得头破血流,让用户和司机充分享受了一段时间的红利。
2.0时代 , 网约车市场的饱和 。
2019年,一汽的T3出行加入网约车大军,并以“底薪+提成”“首次0元出行”的力度抢夺用户。此外,美团、哈啰、高德等本身积攒了大量潜在用户的雄厚平台纷纷跨界入局,市面上存在的平台数量多至数百,令人目不暇接。
即便相关规定越来越完善、查办越来越严格,也没能阻挡盲目的市场乱象。到2021年,网约车一超多强局面形成多年,头部平台拥有 六成以上的司机和一骑绝尘的日出行占比。
局面固定的同时,网约车行业也如同一池死水……恶龙充当规则制定者和裁判者,随意欺瞒用户、压榨司机,让人们又一次感受到资本的罪恶,只希望正义的制裁尽早到来。
3.0时代 , 重新开始的百团大战 ,未曾想提早来临。
7月2日,正当大家似乎将垄断者的纽交所上市当做其又一次胜利的时候,国家网信办一纸通告直接将其打入地狱,随后更是做出了下架app、停止新用户注册的命令。看起来像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但其实大家也知道,恶龙体量巨大,牵扯人数过多,肢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刚下架,各大平台立马开始抢占市场, T3出行、如祺出行、享道出行 等都发布了用户拉新活动。但这次的大战与1.0时代不同, 1.0时代打的价格战,3.0时代却要打服务战、质量战 。
近年来网约车不断出事,大众对网约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更多地开始呼吁 回归出租车 或 使用地方平台 、 有品牌保证的规范平台 。从成立之初就开始重视服务而不是价格的 一喂出行、曹操、滴答 等也许终于有了出头之日。
对大多数使用者而言,平台不重要,倒了无非换掉。人们的生活水平上去了,追求的不再是物美价廉而是“一分钱一分货”, 只有以质量为核心竞争力的网约车行业,才能保有生机与活力。
和滴滴“抢地盘”!拼客顺风车凭什么?
[拼客顺风车,顺风车出行领军者]
滴滴下架当天,首汽约车、享道出行、拼客顺风车等出行APP的下载量,全部都增长了2-6倍不等,迎来了近一年来最快速的增长。
7月2日,审查期间平台停止新用户注册的公告发布后,便有部分网友删除并注销了滴滴。
7月4日,下架的公告发布后,微博话题 #滴滴出行App下架# 冲上热搜。相关话题下,也有人进入寻找替代品的阶段。
滴滴这次被下架,中国网约车市场多年来“一超多强”市场格局出现了动摇。
7月5日, 拼客顺风车 、如祺出行、万顺叫车等网约车平台,先后在微博上发布了用户拉新相关的新活动。各大平台都意识到了机会的到来。
其中 拼客顺风车 更是推出了 168元畅行券 的活动,新老用户均可领取。
点击领取跳转中...
拼客顺风车不仅有顺风车业务,还有跨城专线业务,无论是通勤还是跨城出行,都可以完全替代滴滴成为用户的出行新选择。
相 比直接作出选择的用户端,司机端似乎正在观望事态的发展。
毕竟更换合作平台这件事,对于专职司机来讲需要更加谨慎。
作为 出行平台 ,一端链接 消费者 ,一端链接 司机 。
而滴滴过去一直处于出行行业绝对C位的底牌,就是拥有大量的司机。
数据显示:在司机端,结合滴滴2020年年初公布的数据,其平台网约车司机超 1166万 ,占据了市场上 2000万司机 的一半以上。
滴滴被下架,也意味着这些网约车司机极有可能选择新的合作平台。
拼客顺风车的线路涵盖全国,不仅为新注册的车主提供 10元完单券 ,同时还提供 优惠加油、出行保险、二手车、车辆救援、国际驾照、违章代办 等服务业务。
滴滴奠定了“霸主”地位后,市场一度进入暂时的平衡状态,其余的出行平台,似乎也在这样的市场格局下找到了不同额的市场定位和角色。
以滴滴、拼客、美团为代表的C2C模式,以及以首汽约车、曹操专车为代表的B2C模式。
对其他平台而来,本次滴滴事件,或许是一次再度发起进攻的信号。
再次翻涌起风云的网约车市场,谁才是下一个赢家?
网约车江湖,没有新鲜事
这周11日,软银在新闻发布会表示将暂停在中国新投资,“在形势更加明朗之前,我们想静观其变。一两年后,我相信新规则将创造一个新局面。”
软银会退缩,主要是国内的监管,由效率转向公平后,一系列重锤下来,软银投资的国内互联网平台短期内很难再割韭菜,价值大幅缩水。软银需要一个观察期,它设的观察期是1-2年。
被锤的里面最有意思的是网约车,有人黯然暂停投资时,有人却在雀跃。
许多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T3出行,是的,它的排名没进行业前五,但它却是当下打鸡血最猛的,目标直指行业第二。
这是T3内部动员截图。
7月9日,好久不见的美团打车高调回归。美团曾经信心满满,誓要在网约车江湖分一杯羹,但最后折戟沉沙。估计是为了给消费者一个全新印象,美团打车把LOGO也变了。最重要的,是美团宣布APP在覆盖了北上广深杭等100多个城市的基础上,将继续加大覆盖力度。
除了美团打车,高德打车的身影也频频出现在不少人的朋友圈,高调宣传“能比价、更便宜”。
有车厂背景的曹操出行、如祺出行当然也没有闲着,这个月明显加大了微信、抖音和微博等流量平台的广告,一幅大发“D难财”的架势。
一系列高调官宣之后,就是各大平台烧钱大戏。
7月5日,T3出行推出了新版的100元礼包,与老款100元礼包相比,优惠券数量从7张增加至10张,折扣类型也更多。
曹操出行在7月8日推出拉新活动:邀请2位新人注册成单,最高提现60元,另外还可以获得24元立减券。
享道出行宣布,在7月份,每位新用户完成注册,可获得100元新人券包。此外,每成功邀请1名新用户完成注册,可立即获得10元无门槛优惠券;新用户完成首单并成功支付,邀请人还可立得30元无门槛优惠券。
神州专车称,新用户下载并注册,可领取价值100元券包;现在充值100元,还可以得到20元优惠。
阳光出行表示,用户邀请好友注册,立得不限额8折优惠券,此外每天还有大额打车券放送。
首汽约车推出助力活动,用户成功邀请2名好友助力,可获得7折优惠券一张,最高减15元车费。
和这些平台相比,美团打车要算比较牛的一个。在司机端,为7月7日至13日内注册的新司机,提供为期3天的“每单到账车费20%加成”;在乘客端,派发优惠券并推出“邀请好友助力”等拉新活动:拿出了最高抵扣20元的5折券和13元的直减红包;同时只要邀请用户下单,就能够得10元打车立减券;邀四名好友助力,团长还将得到128元打车券包等等。
效果如何,还有待验证,但各大平台的心思,溢于言表。
虽然各路“神仙”high得不行,但对比一下他们的套路,其实跟当年的烧钱大戏,也没有什么新鲜事,说白了还是“老三样”:
第一,抢司机。如前文说的美团打车,还有高德打车,宣布7-9月工作日早7时-9时的订单免收佣金,全部收入归司机所有;截至7月22日24时,新司机在领取新手免佣卡后,连续7天每天前3单享受免佣。
第二,抢乘客。“打车更便宜”、“首单福利”、“现金补贴”、“好友邀请/助力”是管用手法,如祺出行甚至称,7月5日至16日期间,用户成功邀请深圳新人注册,即可获得20元优惠券,而如果被邀请者在14天内完成了专车首单并支付,还可再获得25元现金;
第三,抢地盘。加大大城市的覆盖深度,加大二三线城市的下沉度,T3出行在其微博宣布,目前该平台已进入20多个城市,今年计划要达到48个,实现全国一二三线城市基本覆盖。
又一股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这不正是7年前网约车大战时的场景吗?
烧钱抢司机抢用户抢地盘,手法一点都没有进化,还是那么简单粗暴,甚至更甚,如在北京市某相同路线订单中,原来的网约车平台特惠快车一口价为26.92元,而现在的网约车优惠价格仅为14.5元;7月12日下午的平峰期,在某网约车平台,深圳市内某段12公里的路程,使用优惠券后最低仅需8.6元,比深圳市的起步价还低。
遥想7年前,滴滴、快车,还有老美的UBER,几家大平台,背靠大资本方,大肆烧钱,拼命厮杀,两个月内烧掉20亿。最后,滴滴和快以合并收尾。两年后,以对方持股的方式收编UBER的中国业务,网约车武林盟主初定。
2018年,网约车江湖烽烟再起,搅局者成了美团、易到,还有新晋的摩拜,同样是烧钱比拼。最后,滴滴用过百亿的亏损成功守住了城池,捍卫了自己的地位,网约车武林盟主,正式成定局。
本来大局已定,谁料又生事端,又引来网约车江湖无数英雄折腰。
原因吧,其实也好理解,国内用户规模达3.65亿,占网民数的36.9%,市场规模达到3000亿,能不能变现先放一边,这个巨大的流量入口,换谁都会流口水。
只是,这也许会永远是一个美丽的诱惑,纵使这次网约车江湖真的产生了新的盟主,也很难说有什么不一样。
网约车的商业模式,有两个BUG。
第一个是从供给这边来说,网约车的规模效益只体现在区域上,而不体现在全国上。就好比滴滴再强大,但对竞争对手来说,它面临的不是全国的滴滴,而是某个城市的滴滴。网约车并不存在像阿里腾讯那些互联网巨头所呈现的网络效应。
第二个在当下的环境就更加明显,就是它的变现模式——抽佣,这比起竞争对手通过广告、通过 游戏 等委婉实现流量变现要赤裸裸得多,很容易就打上吸吮劳动人民鲜血的贪婪资本家烙印。
这就导致了纵使盟主统治了这个市场,但在变现上却会存在一个明显的瓶颈。
抽佣的基础是网约车的价格,网约车价格又有天花板,这个价格平台方是没有太多议价权的,说到底,网约车之外,还有一个庞大的出租车业态,网维车提供的,并不是一个稀缺服务。另外,抽佣比例上,也会有明显的天花板。因为说到底,不管司机到底与网约车是什么关系,本质上就是司机从网约车这里获得一份收入,抽太高,压低了司机收入,司机会说再见。这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而可以预见的是,我国的劳动成本还会继续上涨。
在流量还增长的时候,网约车的这个瓶颈被繁荣掩盖,而到了流量见顶时刻,一切问题都会浮出水面。
这些问题已经出现了。网约车平台前期烧掉的巨额资金,总归是要收回来的,所以流量见顶,打车价格又无法提升之时,迫于盈利和投资方的压力,各种套路就出来了,大数据杀熟、用各种算法算计司机和乘客。
司机大哥以为在规定时间内做够500单,可以获得平台大奖,但结果往往是,做到499单,系统就不会给他派单,甚至连单都不给你看到。对于平台而言,这只是让码农改几行代码的事情。钓足司机的胃口,充分调动司机的积极性,但又不用支付额外成本,始终将司机的所得压在均值区间内。手段可以说是高明、何其隐蔽、取证也何其困难。不管是司机还是乘客,基本不可能和整个IT系统对抗,只能沦为韭菜。
但这种行为,在我国,是很容易尝到 社会 主义铁拳的。
互联网自带的“赢家通吃”属性,使得能够跑出来的平台,很容易成为一家独大,这或许正是那些没能成为武林盟主,苦某某已久的竞争者们,对网约车生意念念不忘的理由吧。所以现在天赐良机,不趁这个机会拼命撸一把,自然说不过去。
无可否认,现在的时间窗口对于后来者是非常友好的,当然,从市场地位来看,后来者和盟主之间的鸿沟还很大,要挑战成功说着容易,若无天助,仅靠资本圈新一轮的狂欢烧钱,做起来相当困难。
但是,即使网约车江湖生变,新盟主上位,上一位盟主所面对的天花板,踩过的坑,新一任盟主能够避免吗?
太阳底下无新事,网约车江湖,也不会有新鲜事。
本文源自格隆汇
如祺出行拉新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如祺出行新人优惠、如祺出行拉新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布于:2023-04-04,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