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拉新指标深圳」社群拉新话术

博主:adminadmin 2023-04-03 09:09:06 38

318地推拉新网 (点击进入网站)

今天给各位分享社群拉新指标深圳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社群拉新话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产品上线后,最需要关注的指标有哪些

随着国内互联网产业的成熟和竞争的加剧,从数据分析的角度来客观地、科学地评估产品的 现状,以及用数据说来指导产品的改版,已成为产品经理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当产品上线后,通常我们最需要关心的指标是什么呢?如何设定呢?本文将给予简单的介绍。

不同类型(电商、社交、游戏、工具等)及不同平台(PC/APP)的产品,其关键数据指标往往不一样。但是通常来说,产品上线后,运营通过渠道投放(如上架App Store和各种应用市场),让用户接触到产品,通常用户会经历如下过程:

一、产品的拉新指标

二、产品的活跃指标

三、产品的留存指标

四、产品的转化指标

交易类产品转化指标(电商类如淘宝、京东)

社区型产品转化指标 (比如说知乎、豆瓣、小红书等)

社区型产品的首要目的是将用户聚集在一起,并且引入用户生成内容,它的核心关键在于培养一个能够生成内容的活跃用户社区。

企业型产品转化指标 (比如说印象笔记)

目前大部分企业型产品会通过免费试用来吸引用户,通过后续的运营来将试用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

五、产品的传播指标

现在产品都会内嵌分享功能,对内容型平台或者依赖传播做增长的产品,对病毒式增长的衡量就会变的至关重要。

举个栗子:

在一个社群裂变活动中,有 2000 名用户对外发出了 500 次邀请,其中有 1000 进了社群。

现有用户数:2000

总计发出的邀请数:500

邀请率=总计发出的邀请数 / 现有用户= 500/2000=25%

进群人数:1000

接受率=进群人数 / 总计发出的邀请数 =1000/500=2

病毒系数K=邀请率 x 接受率= 25% x 2=50%

总结:

我们在产品上线后,重点可以看看如下表的数据指标:

发布于 2019-03-25

社群运营如何拉新?

你好,这里分享8个引流方法给你,希望对你有帮助。

方法1:

可以去一些短视频类平台:比如抖音,快手、皮皮虾等,因为近年短视频属于行业风口,流量比较集中,所以做引流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或者是一些中长视频网站,比如:B站、腾讯视频、爱奇艺等,那这类视频平台,虽然比较起来短视频不如短视频引流快,但是这些平台的审核机制比较松,对广告的要求不是很严格,所以也比较适合引流。

方法2:

可以在一些自媒体平台引流,比如像头条号、百家号、企鹅号等这些平台,这些平台和我们在上方讲到短视频是一个道理,他们的都是基于系统推荐流量,但是这类平台一但运营好,带来的展现量和曝光也是非常大,只要是平台开始推荐你的内容,那么引流真的是很容易,但是前提就是要运营好这些自媒体平台。

方法3:

拼资源的一个拉新方法,可以找一些相似人群的社群进行拉新或者是互换,比如说你是做母婴类的微商,那么你的人群主要面对宝妈类,那么你就可以找一些宝妈类的社群,分享你一个最直接的方法。

先去qq群→然后搜索母婴社群→或者是搜索女性比较感兴趣话题社群→然后用一个小号卧底到社群→可以前期先在社群活跃→把自己的昵称、签名改的和产品相关一点→然后尽量每天都要在群内发言→让社群人都认识你→然后伺机在晚上的时候可以打一波广告或者是在交流正活跃的时候来一波广告→当然了也可以私聊每一个人→打广告的内容就是让用户进你的社群→那这样来的用户都是精准用户→前期可以同时进很多这样的社群操作→效果很明显

方法4:

公众号引流方法虽然已经进入瓶颈期,但也并不是不可以做,可以结合一些活动的玩法或者裂的方法,那我们首先就要解决一个问题

如果把一篇公众号文章让用户分享出去,只要实现转发,那拉新自然可以,所以首要解决让用户分享问题,总结了两个触动用户分享文章的方法

①直接答应给分享文章的粉丝什么福利就直接给,之前碰到很多做公众号让粉丝转载文章,然后送几百红包,结果实现对奖的时候给的都是价值几百的优惠券,我感觉这样的做法很容易伤害粉丝,以后不会有人在愿意为你转载

②善用饥饿营销,比如你们是做教育公司,可以明确告诉用户不是谁都转这篇文章就可以参加训练营的,前30位用户转发后可以免费参加,30名以后用户都需付费进训练营

方法5:

利用KOL引流,这个方法经常被教育行业采用,因为教育行业属于知识分享类,所以涉及到知识就会有KOL的出现,KOL就是靠着自己的名气和流量分享干货知识

所以很容易形成流量聚集,那这个方法首先就要选一位确实有实力的KOL,然后运营自己的个人品牌,后期可以实现引流的效果。

方法6:

换粉引流方法,社群运营不能太封闭,合理的换粉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换粉的基础上还能拓展其他合作,隐含的价值非常多,在互联网企业越来越多的前提下

往往具有社交功能或者说看重“圈子”的企业都在“友链”上下功夫可以寻找相同层次的号进行换粉,也可以提供一些资源获取大号的换粉机会。

方法7:

活动引流是更偏向于社群运营和活动运营的结合,在活动福利的包裹下实现引流,从活动初期策划到后期用户反馈,都需要每一环节都考虑在内

因为活动涉及到的不只是拉新,包括品牌形象,执行能力,活动创意等,需要通盘考虑

我认识大部分做社群的人都不具备做活动运营的能力,那么分享活动运营学习资料,如果有感兴趣同学可以学习

方法8:

包装自己:让人关注到你首先要么好玩,要么有趣,要么有足够的知识让用户崇拜你,其实互联网营销没有什么是百分百真实的,甚至可以说夸张就是真实,要先学会包装自己,或者包装社群,让人有种想要加入的渴望,让人觉得你很厉害,值得他加入。

社群运营在众多运营岗位中比较重要,公司对社群运营的招聘需求比较大,所以做好社群运营除了具备拉新能力以外,还需要具备裂变、维护、线上活动等其他技能

如果你想更全面的掌握社群运营知识,找到社群运营相关工作,我之前见总结过一些社群运营相关学习资料和课程。

你运营的社群是好社群吗? 用数据说话,做专业社群!

对数据化这个说法,我相信大家都不会感觉到陌生,产品的数据化不管你有没做过相信都并不会觉得是新东西,数据化一般都是专业的代名词。

同样,数据化对于社群来说也至关重要:通过社群运营实践和数据分析方法工具结合,洞察社群 用户画像、聆听用户声音、挖掘需求潜力 ,精准掌握社群参与度趋势、主题活动偏好,以 数据驱动运营决策和方法迭代 ,是社群步入精细化、专业化运营时代的必然要求。

1

其实,社群运营早已过了野蛮生长时期,但目前大多数社群数据化运营程度低,人工操作强度高,缺乏基于数据分析的运营决策支持,缺少用户聆听和用户画像认知。

以现在最主流“微信社群”运营为例,有多少社群运营清楚的知道 社群增速如何?增长留存如何?增长健康情况?

社群主题活动,社群用户参与的效果如何,有什么差异,社群用户参与度趋势走向怎样?如何根据用户反馈和参与度迭代社群活动?

社群KOL是哪些,社群用户产生了多少有价值?

我相信大多数运营者不能快速清晰指出这些东西,而有组织、商业化的数据化社群运营,一般会进行架构规划设计,比如会根据地域、实体店、商品等做主题和层级分类,进行 多圈群运营。

甚至根据社群结构可以将 不同主题、业务、地理等特点的用户精准聚合、精准运营。

2

以微信社群为例,社群数据化运营基础指标是什么呢?

当然数据是表象,探寻分析数字背后的动因,运营精益化,对比不仅是为了找缺点,而是为了成长。

3

社群增长分析

(1)

用户数:社群规模的体现

累计用户数: 累计接触了多少用户。

在线用户数: 最终留下了多少用户。

累计与在线用户数的代表了留存和流失,结合当期的运营行为和拉新活动,可以做社群分析改进。

(2)

入群用户:社群拉新能力的体现

入群数/率: 最直接的拉新效果指标

邀请关系: 结合时间段运营行为和事件,进一步分析入群来源

这个看是运营拉新还是口碑拉新,一个是推广,一个用户自发推荐。

(3)

退群用户:运营能力

退群数/率: 群运营留存能力体现。

在线时间: 分析退群用户在什么时间点退群,在群里呆了多长时间,再结合运营行为和时间事件组合分析。

社群是非常考验持续价值运营能力。一次裂变可能给你带来几千个用户,但不能调动用户参与感、形成用户粘性、激发口碑,这些用户就不能给你带来任何价值。

而且有数据表明,社群裂变后,新用户入群的第一周,约有三成用户退群;

除了运营本身,有部分也来自于裂变奖励和文案没有精准定位目标用户,或内容描述与实际体验落差大。新用户快速退群、还是老用户流失,可能涉及到运营策略和主题活动的调整。

(4)

净增用户:健康增长能力

入群人数减去退群人数为正数你这个社群才是健康的。

当然净增是入群和退群的综合结果体现,但是入群和退群背后反映的运营行为并不同,需要细化分析以针对性改善运营动作。

4

社群用户参与度

社群,不是强“传播”模式,倾向弱媒体、强圈群“互动”运营属性,群组内部形成网状互动、协作关系。只做H5/APP/小程序转发的群,很难激发多对多粘性互动,以及持续的活跃度。

如何衡量社群用户参与度?互动用户+互动内容。

互动用户

互动用户率: 最基础通用KPI指标,可以进行单群、多群等社群架构下不同层级和粒度的社群活跃度对比,也同样方便做外部社群标杆对比。

潜水用户: 潜水用户有两类,一类是目标用户但没参与互动,希望促活;一类本不是群目标用户,流失属于正常调整。

这其中,要清楚,100个精准活跃用户比1000个潜水用户各加有作用,尤其是在有些的精力下。

互动内容

互动次数: 体现互动积极性。

互动内容: 内容是社群比较重要的产出,除了运营者内容,更多的价值点在于用户产生内容。

互动的消息类型有文字、图片、链接、语音、视频等等,通常文字信息需要用户更多的情绪和时间投入,包含着巨大的UGC内容,值得深入挖掘,提炼用户需求、建议、投诉和一些未知的新鲜主题发现,其中的内容价值不仅仅指导社群运营行为迭代,更可能为企业的产品、服务做有价值的输入。

5

社群业务数据(绝对值/相对值)

作为社群运营,要清晰的知道你的社群运营情况和重点需要优化的数据。

但对于公司来说,社群用户再多,社群再活跃,领导最终关心的是你对产品的核心业务数据提升效果。

所以做社群的数据化运营,就必须要知道一个时间周期里社群对业务数据的提升效果。(效果差停止社群运营,效果好就加大投入)

用户增长总量、用户留存率、购买用户量、购买销售额.....这些是绝对数据。由于社群固有的规模化程度低的问题,有时候做社群的运营同学如果只是简单的拿绝对值与其他运营手段做比较的话估计是要吃亏。

比如就拿用户获取来说如果社群只是的和渠道同学比用户获取的数量,估计你的老板会觉得社群不给力,但如果比后续的留存情况或许能够让他另眼相看。

尤其是低频的产品,留存率的差距估计会比较大。

6

在社群刚兴起的那段时间,大家都喜欢用社群的人数和发言数来作为社群运营质量的衡量标准,经常能够听到说xxx是拥有20万年轻人的社群,xxx是单日发言数过10000的社群……

在社群快速圈用户阶段,这的确是简单粗暴并且还算有效的一种社群运营工作评估方式。

目前,一个社群优质与否,我想需要像定义产品一样从以下五个方向进行数据评估:

1)用户:社群用户总量,在社群兴起阶段的核心数据;

2)架构:根据标签洞察社群用户画像、聆听用户声音、挖掘需求潜力;

3)业务:由社群带来的业务数据;

4)活跃:社群的发言条数和发言人数、人均发言量;

5)内容:社群内优质的内容数量和意见领先人数。

现在社群是品牌建设、与用户互动的重要窗口,谁更好的地了解用户需求,谁就能成为更受欢迎的品牌,做好社群的数据化分析至关重要。

-end-

关于社群拉新指标深圳和社群拉新话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The End

发布于:2023-04-03,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首码项目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