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新红包案例分享」拉新红包案例分享怎么做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拉新红包案例分享,以及拉新红包案例分享怎么做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红包营销?应该怎么使用?
八种红包H5营销玩法:
红包营销①:微信红包
这是红包活动中的经典玩法,直接点击抢红包就有几率获得额度大小不等的现金红包了,也适用于公众号发红包。
红包营销②:裂变红包
这是微信红包的进阶版本,需要将这个红包分享给其他人,这样就可以额外领红包了,裂变红包玩法更加适合拉新吸粉。
红包营销③:答题红包
在抢红包之前设置了答题障碍,增加了活动的可玩性,能够轻松引爆全场。
红包营销④:口令红包
这是微信红包的高级玩法,需要输入正确的口令才能够领红包,非常适合春节、新年这样的日子,企业可以设置“新年快乐”或者是其他的口令,调动节日气氛。
红包营销⑤:高级口令红包
支持一对一口令,一物一码,更加具有针对性。
红包营销⑥:语音红包
需要答对语音口令之后,才能够领取红包,语音口令上可以玩许多花样,比如说正常的口令,稍微难一点的绕口令,或者是比较逗趣的词语句子都可以。
红包营销⑦:流量红包
用流量代替了现金红包,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说不定流量比现金有吸引力多了。
红包营销⑧:VR红包
结合VR场景,设置红包触发点,玩法更加新颖,能够活跃气氛,瞬间点燃活动热度。
红包活动H5优秀案例:
案例一:看晚会,乐答~题,摇红~包
案例二:暄妍周年盛典
案例三:2018卫仕送福,狗年吉祥
以上案例来自人人秀优秀案例
c端用户拉新的常用方法
1. 打造流量型产品
打造与自身产品定位相符合的流量型产品,即用户高频次使用的产品功能,让用户产生黏性,再引导用户使用其他产品功能和服务;
很多互联网产品初期都是靠单点突破,通过某一个产品功能或服务吸引用户使用,形成用户黏性,再逐步增加更多产品功能和服务,满足用户的一 站式需求,延长用户的生命周期。因此,如何设计好这种入口级产品功能就非常重要,我们通常称之为流量型产品。例如:小米先通过手机吸引用户,在扩展耳机、充电宝、电视等产品。
流量型产品的特征:高频、刚需、满足大众化需求。
2. 打造流量品类
“流量品类”来源于传统零售,主要是指吸引客流的品类,流量品类一般销量高、单价低、用户价格敏感、通用性强和大众化需求等,通常情况下是高曝光率品类,可以通过流量品类吸引用户产生首次购买,再引导用户购买其他品类。例如:常用来吸引大爷大妈排队的打折鸡蛋。
流量品类的特征有:销量高、单价低、用户价格敏感、通用性强和大众化需求等。
3. 营销工具创新
代金券/红包:在互联网行业,代金券广泛应用于电商、打车、旅游、金融等各个领域。近两年来,使用代金券最成功的案例非滴滴打车的“红包分享”莫属。他们充分将营销工具创新、渠道特性、用户增长、用户活跃、跨品类用户导流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将红包分享嫁接在微信这个超级APP上,充分享受了社交红利带来的用户增长;
体验金:“体验金”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在传统体验式营销的基础上创新出来的一个营销工具,在拉新方面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抽奖:抽奖也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营销工具,一般是通过非常有诱惑力的奖品吸引用户参与抽奖,但需要用户完成一定的任务。
4. 好友邀请
好友邀请建立在口碑基础上,通过熟人邀请,提高了对产品的信任度,用户质量和转化率都会远高于渠道投放;
邀请模式有两种,单方收益和双方收益,可根据企业要求自行选择。
5. 地推
“地推”是地面推广的简称,是区别于纯线上获客的方式,在线下目标人群集中的地方通过面对面宣传,如:口头告知、路演、发传单、做活动、联合营销等方式进行推广获取用户,应注意找到精准的目标人群,以用户利益为出发点,线上线下联动。
6. 交换获客
同有着相同的目标用户群体,相互合作,分别将自己的用户以相互发代金券等方式给对方导流的一种交叉推广营销手段。
7. 物质激励
物质奖励常用的方法是通过任务激励的形式来完成。只要用户完成某一个或几个关键动作,就可以获取一定的奖励。通过设置一个与业务本身有一定关联的物质奖品,激励用户完成注册或首次成交。比如,只要注册即可免费领流量、免费领体验金、免费抽奖、免费领红包、免费领内部货币。
8. 内容化
内容化获客是指企业以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新闻媒体、视频网站、直播APP等网站持续性地输出与产品相关,且围绕用户核心需求展开的内容,通过高质量的内容吸引用户关注,形成转化。
9. 活动拉新
互联网公司通过策划大型活动,拉动业务短期爆发式的增长,活动期间优惠力度大,新用户转化率会更高,渠道进行投放的效率也会更高。新客专属活动是大型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大型活动中设置新客专属活动模块,承接新用户流量转化。每一次大型促销活动都会伴随大量的外部广告投放,必然会伴随大量的新访问用户,需要专门针对新访问用户设计活动模块,有效地承接这部分流量的转化。
AARRR-拉新案例分析
如果你读过Sean Ellis的《增长黑客——如何低成本的实现爆发式增长》后,对“AARRR”概念绝不会陌生,最近分析了些很好的案例,颠覆了之前拉新的认知
我这两年的工作核心概括为:打造用户生命周期闭环,并提高每个环节的转化率
获客激活:1、消息体系(QQTips、系统消息、短信、app消息)
2、企业产品、内部产品 搜狗搜索app、小说、换量
3、用户邀请
4、运营活动
留存:1、等级体系(问豆、经验值、等级角色特权)
2、任务
3、徽章
4、问豆商城
总结:产品的获客多从内外部导量、这些渠道资源的用户转化率肯不如花钱渠道买的高
首先付费的推广位是流量高且最能吸引用户注意力,投放效率更高。在抢占用户量和用户时间的战争中,时间就是金钱
其次产品相互导量更多是作为一种流量和内容的补充,除非你导量的来源是微信(参见拼多多)
1)拉新有一下几种方式:
1、精准化投放广告:通过数据分析用户画像、提升产品的ROI,怎么花更少的钱投出更好的效果,这和我做过的消息体系有点像
2、趣头条、拼多多红利式的用户邀请
3、品牌渠道推广:综艺节目的赞助,如OPPO、快手对《奇葩大会》的赞助
2)案例分析
在此详细分析下趣头条和拼多多,用红利做用户邀请的最佳案例(这两款产品是过去一年用户量和GMV增长极快的两款产品)
竞品是今日头条,特色是其靠现金和金币奖励的任务系统,以拉新和留存用户
主要分为新手任务和邀请收徒活动2块奖励:
1、邀请收徒活动
新用户通过你的邀请码注册“趣头条”即可拿钱,拉的徒弟越多(徒弟的用户行为产生需达到某值才称为有效徒弟),现金收入越高。个人认为是把渠道投放的钱花到用户身上,反正目标都是获客,不如让自己用户赚钱帮忙拉人
一是趣头条的目标用户以中低层用户居多,容易被单价较低、次数多的任务奖励驱动(用户的时间成本和人际关系不会因为分享产生较大的改变)
二是目标用户邀请的潜在用户画像可能比投放广告更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任务
趣头条的新手任务非常多,也很目标导向。比如他的目标就是要保障每个用户每天在上面消费内容、评论、唤醒他邀请徒弟的活跃度。他将任务拆的特别详细,并把重点任务给予较高的金币,引导用户持续完成任务并获得奖励。有趣的是金币兑零钱的奖励随每日运营收益变化,猜测 趣头条对用户的奖励与内容广告的收益已形成良好闭环。在每个新客上花的钱能cover住每个用户可给产品赚取的收入,ROI是正的,故可以强化此模式去赚钱
拼多多则是另一个用户增长神速的O2O公司,15年底在上海时我就用过
首先下单需用微信拼团成功,这是一个圈新用户的途径
“现金签到”、“天天领现金”这两功能也是利用钱,引导用户签到分享到朋友圈、微信好友,让好友加入,然后一起领钱
趣头条和拼多多用红包获取和激活用户的本质都像“传销”,让用户在利益驱动下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去发展其他用户,并且发展用户的活跃度好坏也会影响到“师父”的收益。从结果来看,这两个产品的用户数和活跃度都在高速增长,说明此方法的ROI是极高且行之有效的
小视频的火力与钻石分别用来衡量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贡献度:
火力:火力值是用来衡量生产者内容优质度的奖励,由视频质量、直播质量其他活动质量构成,
火力可以变现,类比我设计的激励体系里的问豆,答题质量越高得到的问豆越多,可在商城兑换京东卡、Q币和实体物品
钻石:用户花钱购买钻石打赏给内容生产者,同时做了等级特权以刺激用户买更多的钻石。类比我做的特权徽章,以刺激小白用户答题
此外春节期间,头条系视频和快手都狂撒红包。快手豪撒6.6亿拜年红包,除夕当天斩获1.1亿日活用户;抖音明星发送红包,使得日活跃用户规模超6500万
这一切都说明用钱拉新和促活的效果是巨大的,只要钱能花的有效果,拉到新用户且活跃度不错,就非常值~、
在过去两年中,负责产品的用户增长一方面因为用户调性和上层战略没花过太多真金白银做用户增长,更多的是靠任务、签到、消息体系和活动去提升
但这半年内,通过研究各种增长迅速的产品、与相关从业者交流、看书,不断更新自我认知,觉得用钱拉新其实是更行之有效的方式:
1、从人性的角度,有利可图仍是驱动普通人最有效的方式
快手、拼多多、趣头条的目标用户对钱更敏感,用钱吸引到注意力而不是情怀,再靠产品功能将用户留下来是更好的选择
试问在中国有多少人是财务自由、时间成本高,看不上产品的红利呢?百万英雄花半小时答题全对仅给5-6块,仍有一群日薪600+的白领乐此不疲的答题
2、在获客成本如此高的今天,用不花钱的流量效率是较低的
有价值的资源需要花钱买,不花钱的流量获客成本效率低,拉到相同量的用户所需的时间更长。而对竞争激烈的企业而言,时间比钱更重要。更快速度的获取流量,并挖掘到其价值更为重要
拼多多用100块,碾碎了阿宅们的鄙视?
之前我写过一篇有关拼多多奇葩商品的文章,反响不错,但评论区多是对这款电商APP的揶揄,也多集中在“假货/欺骗/山寨”等等用词上。
确实,自这个平台崛起以来,舆论对它的印象就是山寨横行,便宜没好货。尤其在二次元圈中,该平台也是出了名的“山寨周边集中营”。阿宅们都觉得想花点小钱买个塑料玩具过过瘾那是可以,但如果真想获得正品的品质,在网友看来或许就得看人品。
也正因此,如今的“拼多多山寨货”也成为了一种热门视频选题,从方便面、零食、到周边手机等等,阿宅们关心的商品也都能够看到创作者们的测评。
也正因此,去拼多多买东西,俨然在宅圈中成为了一种能和“阿姨我不想努力”媲美的嘲弄,是妥妥的鄙视链底端的产物。
不过没有什么刻板印象是牢不可破的,甚至就连鄙夷程度较比山寨货还要犀利百倍的另一个“拼多多式欺骗”,也都能有被阿宅们踊跃追捧的一天。
拼多多为什么能成为6亿人的电商APP?
除了便宜的价格外,定少不了花样的营销玩法,其中最广泛流传的定属“砍单”和“提现”。依托于全国最大的熟人社交平台的关系链流量,这款新晋的电商APP的用户量也呈现出现象级的跃升。
只是在同一时间,如上操作也给拼多多带来了“玩不起”的臭名。
“拼多多到底想让你砍几刀?”,“六万人砍价不成功”等等新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冲上热搜,而它们也无一例外指向拼多多“裂变活动”的欺诈。
一般来说,遭遇舆论如此般的谴责,官方应该会立马撤下相关活动的。但有意思的是,拼多多似乎并不畏惧舆论的轰炸,甚至还在今年1月份给出了这样一番回复。
“因页面显示百分比位数有限,所以他们把一个至少小数点后有6位数以上的百分比,省略显示为0.9%,砍价页面显示的0.9%不是0.9%,而是0.9996427%。”
小数点后还有6位数,就问你们怕不怕,而官方说得如此光明正大,又问你们这叫不叫连脸都不要了。
不过说到底拼多多都是一家商业公司,而在商言商,能够驱使他如此厚脸皮持续上线相应的活动,那定是因为“ 百用不烂”啊。
这个“不烂”不仅体现在一般人难以察觉的用户增量上,更体现于它甚至能动摇和消解阿宅们的鄙视链,而这个事情也正是我撰写本文的原因。
就在6月初的时候,群里的小伙伴突然发了一条拼多多的“拉新红包”链接,并要求群友们一同帮他接接力,而在最开始的时候群友的态度去鄙夷的,甚至用粗言谓语去嘲讽他的行为是“愚昧式的要饭”。
我的态度自然也是鄙夷的,但我还是首先尝试了一下这个拉新 游戏 ,看看究竟能憨憨到什么程度。
游戏 一开始就是抽奖圆盘,头顶写着100%中奖,奖项也只有5块、10块、和一个超大金额。
如无意外,用户必定会抽到超大金额,而这个金额也必定是90块。不过之后拼多多会狂加钱,说我运气很棒所以多送我十块钱,此刻的头顶出现了几个大字“超棒!获得100元现金红包”。
按照以前的拼多多玩法,来到这一步就算是达成目标能够提现到账了。
然而在这一轮新 游戏 中,这只是开始,就在我点击上方的“提现”按钮后,画面又转到了抽牌 游戏 ,而随便点击一张后出现的必然是“超容易提现”。
接着界面切换到另一个新转盘,上面写着“打款100元”,结合上方的意思就是:你得转到这个地方才能将之前的100块提现出来咯?
然而就当我准备点击抽奖的时候,拼多多又进行了另一轮奖励轰炸,或者说换成另一个新的规则: 获得100提现币额外打款100元。
然而又是几个炫酷的过场动画,赠送23个币,再送24个币,然后再送我翻倍卡让我一跃跳到94个币。
再接着弹窗让我确认“ 打款信息”,似乎只要点击确认,下一秒就能打款到账了...
想太多了,点击确认后,我又被告知获得提现币1个,而经过翻倍卡影响,总数量去到了96个。
然而系统继续送大礼,在又一轮炫酷动画之后,我的币数量也定格在了98枚。
到了这里,拼多多的老套路又出现了---邀请好友。
不过鉴于过去已经看过很多翻车案例,当 游戏 进行到这一步的时候(其实也就是开始的时候),我就切换回了聊天群,并在此处敲下了一句脏话,认为去玩的都是憨憨--- 因为在这两个币后面,肯定还有着无数个“小数位”啊。
在经过群友的一顿教训后,那位最初分享链接的小伙伴也陷入了沉默,此后一段时间这个群也不再谈论提现的事情。
然而只过了两天,在我的另一个啊宅群里又翻炒起了同样的抽奖声浪。而究其原因在于,有个群友强调自己的老婆和妹妹都提现成功了。
但作为全天候鄙视拼多多的阿宅又岂会如此轻易屈服。我们立即打开了拼多多参与的 游戏 ,想着要用失败的反例来予以回怼。
然后经过一轮的相互操作,以及拉上亲戚同学来助力,一位群友的提现币也终于去到了99.8个--- 没错,确实出现了小数点,而此刻还剩下0.2个。
那这是否代表只要再拉一个就能成功呢?结果被现实打脸,在多一个朋友助力后,提现币也只去到了99.9个...
面对即将触及的彼岸,我的那位阿宅朋友也兴奋的呐喊出了“最后一个”的豪言壮语。
那是真的只要再拉一人就能提现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就在再拉一人后,小数点后面又再多出了一位数,提现币也去到了99.95个...
套路,都是套路。拼多多怎么可能真给你提现成功呢?
当然,我这个“接近成功”的朋友并不放弃,他继续厚着脸皮去分享,结果下一个成绩是:99.97!
到这里,我们应该能够知道继续下去也只是再多加一位小数的套路了吧?也理应清楚拼多多就是在白嫖用户增量了吧?而这个时候群里的网友也开怀大笑起来,也纷纷拿起之前的“欺骗案例”来戏谑参加 游戏 的小伙伴。
不过就在大家都在看戏的时候,那位差点儿就成功的群友又再次多分享了一个好友,而就在这个朋友的助力下,他的提现币居然真的达到了100个!
再接着就是成功提现了...
这是怎么回事?当初看到这个结果的时候,我们是真的不敢相信。
但事实胜于雄辩,在这位群友以及他的老婆和妹妹成功的案例下,这次的拼多多活动似乎真的有点不一样了。
然后在之后的谈论中,大伙对拼多多的态度也缓和了不少,不再像之前那样站在鄙视链的顶端去俯视,相反部分群友还将APP保留在了手机里。
类似的成功案例,我在身边听过不少,也在网上看过一些例子。
我不知道你们是如何看待的,反正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只是觉得只是又一重的套路,而且还是一重让之前的“欺骗套路”能够继续实行的套路。
对心理学有所理解的朋友应该听过“斯金纳的盒子”这个实验,它是由行为主义者斯金纳1938年发明的,最早应用于对白老鼠的测试:
在箱子里有一只小白鼠以及一个食物获取器,而在开始的时候老师只要按压仪器就能获得食物,在这轮测试中老鼠就只会在自己需要的时候(饿的时候)对仪器进行按压。
但在第二轮实验中,当实验者将食物获取从100%成功,变成随机成功之后,老鼠就不再是肚子饿之后才按压,而是永不间断地按压。
由此可见,随机性的奖励获得将能极大激发动物对某个 游戏 的上瘾,而这个操作也被广泛用在了各种氪金手游之上,以至于那些控制力比较薄弱的未成年人会因为氪金数万元而被顶上热搜。
同样的,类似的不确定性奖励也被拼多多发挥到了极致,它先是给我们设置了一个看似确定性的 游戏 (只要邀请足够多的人就能够获得对应的奖励),继而又在 游戏 里埋下了不确定性的“提现激励”。
或许在大多数情况下提现都是不可能提现的,但没有关系,只要偶尔放水一两次,让用户尝到提现成功的快感,那这种欺诈 游戏 也就具备了继续运营下去的可能性了。毕竟此刻的用户可能会想,或许过去的失败不是拼多多的问题,而是自己的运气?
可别忘了,哪怕在对拼多多予以极度鄙夷的阿宅群里,我们也能够第一时间知道提现活动的事情。
这代表什么?当然说明了,在你我身边,其实一直都有人在孜孜不倦地刷拼多多的 游戏 ,而这群人显然和斯金纳实验中的那只不断拍打机关的小白鼠,没有本质区别了。
当然,要是没有了这群“小白鼠”,或许你我也会错失每一次真正的提现活动吧?
拉新红包案例分享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拉新红包案例分享怎么做、拉新红包案例分享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