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拉新2020」美团拉新2021

博主:adminadmin 2023-03-30 04:36:08 207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美团拉新2020,以及美团拉新2021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美团反垄断调查的165天:王兴变乖了,烧钱新业务成第二大营收支柱

撰文 / AI 财经 社 周享玥 马微冰 刘冬雪

编辑 / 孙静

罚款34.42亿元!被立案调查165天后,美团反垄断调查的靴子终于落地。

10月8日下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对美团“二选一”垄断行为的处罚结果。最终调查结果显示,为阻碍其他竞争性平台发展,进一步提升、维持、巩固自身市场地位,美团自2018年以来,滥用在中国境内网络餐饮外卖平台服务市场的支配地位,以实施差别费率、拖延商家上线等方式,促使平台内商家与其签订独家合作协议,并通过收取独家合作保证金和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采取多种惩罚性措施,实施了“二选一”行为。

为此,市场监管总局决定依法对美团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美团停止违法行为,全额退还独家合作保证金12.89亿元,并处以其2020年中国境内销售额1147.48亿元的3%的罚款,计34.42亿元。

这个罚款金额对于美团来说,应该可以松一口气。我国《反垄断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对于垄断协议行为,可以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1%-10%的罚款,以美团2020年收入计算,罚款金额在11.47亿元到114.7亿元之间。但参照阿里巴巴此前被罚2019年销售收入的4%来看,外界此前预计美团被罚金额可能在45.88亿元左右。

现在看,美团受到的上年度销售额3%的处罚,的确处于该区间偏低水平,同样也低于市场预期的4%和以往多起反垄断处罚金额的平均值。此前,长期研究竞争与反垄断的律师刘延喜曾在《中国纵向垄断协议公开案例研究报告》中分析,在2012年4月至2020年6月之间,达成并实施的19起行政处罚案中,“行政罚款/销售额”的平均值为3.67%。

至于此中原因,或许可以从市场监管总局披露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中窥见一二。该处罚书显示,市场监管总局考虑美团在调查开始前主动承认实施“二选一”行为并供述违法事实、在调查过程中主动提供执法机构尚未掌握的重要证据、停止“二选一”行为并全面自查整改、积极退还收取的独家合作保证金等因素,做出了上述处理意见。

对于本次处罚结果,美团随即回应称:“诚恳接受,坚决落实”,将全面深入自查整改,杜绝“二选一”。

就此次事件对外发布的内容中,美团强调此次处罚系继上海食派士、扬子江药业、公牛集团之后的半年内第四例“3%”的处罚,“低于此前阿里巴巴销售收入的4%共计182.28亿元的处罚结果”。

阿里被反垄断调查的时间略早于美团。2020年12月24日,市场监管总局就在其官网披露消息,正依法对阿里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美团被立案调查的消息则是在2021年4月26日正式披露。而就在美团被立案调查的十几天前,历时107天的阿里反垄断调查结果正式出炉,阿里因自2015年以来实施“二选一”行为,被罚款182.28亿元。

尽管这一金额仅相当于阿里2019年销售额4557.12亿元的4%,但堪称中国互联网反垄断史上开出的最高金额罚单,远远超出了此前2015年由高通刷出的60.88亿元罚款的最高纪录。彼时,有分析称,这是2021年1月《反垄断法》修订后,罚款金额规定为“上一年度销售额的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第一次落实。

阿里、美团接连被处罚,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我国互联网野蛮生长的时代结束了。美团在接受反垄断调查过程中主动提供证据并整改的举动显然也印证了这种判断,在互联网行业迎来强监管的时代,曾经昂首挺胸、大步向前的互联网巨头们也不得不主动低下头来。而此次美团反垄断处罚的落地,或许也将意味着外卖领域的“二选一”乱象的就此终结。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美团外卖市场份额攀升至67.3%。此前为了巩固地位,美团频繁被指对商户、消费者“二选一”。2020年4月10日,广东餐饮协会站出来,发布《广东餐饮行业致美团外卖联名交涉函》,指责美团涉嫌实施垄断定价,新开餐饮商户被收取佣金最高达26%,已超过商家忍受的临界点。

今年2月,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美团金华分公司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判决其赔偿饿了么100万元,对饿了么提出的美团阻碍商户与除被告外的其他同行业经营者进行交易、剥夺了商户的选择权构成不正当竞争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两个月后,美团被宣布接受反垄断调查。

自今年4月美团被立案调查以来,其股价下跌近3成,不过近日又迎来一轮上涨,继10月7日涨超9%后,10月8日上涨2%,收报每股256港元。

“终于落地了,罚款数额确定,至少不会再担惊受怕。”美团一名内部员工对AI 财经 社说道。自从被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点名,美团股价经历了巨大震荡,该员工所持有的股票价值,也蒸发了不少。“短期冲击很大,反垄断罚款落定之后,风险释放,后期(股价)应该会回来的。”该员工乐观表示。

在等待靴子落地的165天里,一向我行我素的美团创始人王兴,似乎慢慢“学乖”了。

但这中间也总归是有个转变过程的。

一直到2021年4月到5月初的王兴,依旧都还是从前那个“怼天怼地”的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尽管美团刚刚在4月底遭受了反垄断立案调查,但这丝毫没有影响王兴更新饭否的频率。

5月6日那天,王兴一连在饭否上发布了6条动态,一会儿说起“烤红薯又甜又黏”,一会儿又谈起台积电和“姗姗来迟”的苹果,最后甚至赋诗一首,才终于止住他那难以抑制的表达欲望。

饭否一向是他的精神自留地,在过去14年时间里,王兴一共发了1.7万多条饭否动态,平均每天超过3条。在这里,王老板甚至会不时化身“王怼怼”,怼天怼地。2017年至今,其不仅向马云开过至少三次炮,更是经常在饭否上点评 社会 百态,中国男足、 科技 、华为、国际局势、公司动态等等都是其开炮的对象,即使偶尔遭到反噬,依旧“口无遮拦”。

如果按照剧情的正常走向,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王兴都将继续在饭否上保持日更的状态,并继续保持着自己“怼天怼地”的耿直人设。

但很不幸,5月6日晚上那条“七言四行诗”最终闯了大祸。不仅吓得王老板连夜出来澄清解释,更是让美团的股价一路飘绿,市值瞬间损失超千亿元。

教训是如此惨痛。此后,王兴虽依旧在饭否上发言,但频率逐渐降低,后来甚至停更数月。而到今年9月,有网友发现,王兴的饭否账号甚至已经看不到任何内容,疑似全部清空。而其发布过661条动态的微博账号,也早已没有任何内容显示。

不知不觉间,曾经那个怼天怼地的王兴,也似乎开始学着周鸿祎、刘强东等一众早早“闭麦”的企业家,谨言慎行了起来。

社交平台上“闭麦”的同时,王老板也在努力从行动上做个“乖孩子”。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表达出对反垄断调查的积极诚恳态度。“我们认为,政府对反垄断行为的监管,将有利于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甚至是促进了公平竞争、防止不当行为……我们会百分之百尊重商户的决定,禁止签订独家合作合同,并建立更透明和有效的商户举报和监管系统……”5月28日的美团财报电话会议上,王兴曾如此表示。

与此同时,王兴开始更加积极地出现在各类大会上,频繁强调企业责任,参与有关“共同富裕”的讨论。先是在7月1日,王兴以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的身份,专心致志地坐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观礼席上,观看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紧接着,王老板又在8月31日,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美团这个名字里有两个字,“美”意味着“好”,“团”意味着“一起”、“共同”,所以“美”和“团”合起来就是“一起更好”,也就是说“共同富裕本身就是植根于美团的基因之中。

而在前不久9月25日到28日的乌镇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王兴也去了。他穿着短袖,戴顶鸭舌帽,相比以往几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多少有些低调,既没有接受媒体采访,也没有发表公开演讲,更大可能是坐在某个座位上,安安静静地听着阿里的张勇说着“建设更 健康 的平台经济”,再听周鸿祎讲讲“ 科技 报国”和“反垄断”,雷军谈谈“大企业要有主动担当,帮助中小企业快速 健康 发展 ”。

当互联网监管的大锤来临,那个在2017年和刘强东一起作为互联网“新贵”组了个“东兴局”,从丁磊手中抢尽了风头的王兴,终究还是学会低调起来了。

不仅是创始人的变化,从4月26日被点名到今日落地,美团度过了艰难的165天。

在被市场监管总局点名当天,美团很快做出回应,称公司将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调查,保障用户以及各方主体合法权益。

4月27日,点名后第一天,美团的股价并没有预期中的大幅下跌,反而一直上涨,当日涨幅一度扩大至 4%。彼时有分析机构认为,此次调查对美团的影响有限。但此后市场做出巨大反应。在接下来的10个交易日,从4月28日到5月11日之间,美团股价遭遇了“十连跌”,与今年2月18日的高位460港元/股相比,股价下跌48%,市值蒸发1.34万亿。

在十几天后的财报电话会议中,王兴首次在美团反垄断立案调查后发表回应,“美团坚决禁止任何形式的二选一,充分尊重商家的自主选择。”他同时不忘安抚市场,称反垄断监管对美团的日常运营并没有造成重大影响,也不会损害美团在外卖配送业务方面的竞争优势。

虽然美团不断向外界传递出不紧张的信号,但在反垄断行政处罚落地前,美团已因“二选一”在各地因败诉,被罚款了7次。除了在金华败诉,今年4月份,淮安美团因同样的原因败诉,罚款35.2万元;9月13日,美团再次因不正当竞争,被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赔偿饿了么100万元。

在外卖业务之外,美团单车业务也存在一定变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对美团因收购摩拜未依法申报一事,展开调查。美团方面曾表示相关调查仍在进行,公司现阶段无法预测相关调查情况,公司可能会被要求改变商业惯例或被处以高额罚款。

不过在接受反垄断调查期间,美团新业务线如代表社区团购的美团优选,仍在强力推进。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王兴高调表示看好美团优选,并会加大投入。

这是一掷千金的一句定调。2021年第二季度,包括美团优选在内的新业务经营亏损92亿元人民币,平均下来,每天亏损1亿元,但新业务也跃升为美团第二营收支柱。今年以来,伴随监管部门对社区团购行业加强监管,行业迎来动荡洗牌,大小巨头中滴滴旗下橙心优选四分五裂,京东收缩社区团购业务,美团优选、多多买菜被认为是目前发展比较稳的两家。

借助美团优选的发展,美团的拉新效果确实明显。今年第二季度,美团用户数跨过6亿大关,新用户大多来自低线城市。这也意味着,美团超过了抖音,在整个互联网企业中仅位列腾讯微信、阿里和拼多多之后,成为第四极。

而美团也在大力下沉。“我们助力数十万村民成为团长,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个人收入。”根据媒体报道,从去年开始,美团优选在各地农村疯狂招募发展乡村团长,通过庞大地推队伍,在广大农村、乡镇落地。

虽然美团收购摩拜未依法申报的调查还未有结论,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次反垄断处罚的落定,外卖领域的“二选一”乱象已经暗灭,而通过一次由外到内的自我检视和调整,美团发展也将经历重生。

解读美团四季报:重回亏损,面向未来

3月25日港股盘后,美团发布2021年Q4及全年财报。

财报显示,美团Q4收入495亿元,同比增长30.6%,全年营收1791亿元,同比增长56.0%。尽管调整后单季度的净亏损仍然达到了 39 亿。

受“疫情+消费+降费补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美团本季度的两项成熟业务——外卖与到店酒旅中,尤其是外卖增速整体回落比较明显,但在四季度营销及补贴投入减少的情况下,整体效率还是有所提升。

效率的提升并非来自对于商家端,而是对用户补贴以及季节性因素对骑手补贴下降带来。相反,在新一季度财报中美团首度披露了“配送服务费+技术服务费(即佣金)”,以清楚的让外界知悉自己在推动费率透明化方面的努力。

此外,新业务在本季度实现收入147亿元,同比大增58.7%,经营亏损102亿,同比缩窄69.5%。

在互联网巨头进入新一轮投入期后,我们需要一分为二的看待美团的财报。一方面它给市场展现出了自己主体业务的状况,另一方面也需要谨慎看待新业务对利润和现金流的吞噬。

整体来看,强大的执行力在2021年仍然深刻在美团的基因里。短期来看,虽然深受“骑手社保、费率补贴”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利空,但从长期来看,美团持续 探索 的态度并没有改变。

在跌至103港币的阶段性低点后,美团股价在最近迎来了反弹。伴随财报发布,短期情绪风险已经被逐步释放,叠加强力财务表现带来的现金流支撑,美团股价的安全边际或许正在形成。

尽管深受疫情和经济环境疲软的影响,美团的餐饮外卖收入在四季度仍然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

单季度实现收入261亿元,同比增长21.3%,尽管环比略有下滑,但考虑大环境因素,已相当不易。因为对用户以及骑手补贴下降,本季度餐饮外卖的效率有所上升。

具体来看,四季度美团的外卖业务交易总额(GTV)为 1886 亿元,同比增长了 21%;外卖单量达到39亿单,同比增长17.4%(相当于骑手们每天送单4251万单),小幅超过公司及投行原本15-17%区间。

因为对用户的补贴在出现下降,美团外卖本季度的客单价同比小增接近3%达到48元,尽管环比小幅下滑,但符合一贯的季节性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导外卖平台降费的指引下,美团在本季度首度将外卖佣金拆成了——配送服务费+技术服务费(即佣金),以清晰的向外界阐释自己在推动费率透明化方面的努力。

财报显示,本季度美团在餐饮外卖与配送服务相关的收入为143亿,而这个板块对应的配送相关成本为183亿。实际上,“餐饮外卖与配送服务”就是美团向商家收取的配送费,结合四季度39亿的订单来算,粗略估算:对于1P的订单(占总订单数接近67%), 四季度美团每单都补贴超过了1.5元。

而从全年来看,这一数字也大致相当。2021年,美团骑手全年配送成本达681亿,而全年餐饮配送服务收入为542亿。

尽管配送服务业务仍然没有实现盈利,但美团仍然表示,“公司还将继续加强配送网络的能力,因为更好的配送服务可以为商家创造价值。”

实际上,用来弥补配送服务业务亏损的正是佣金,即现在的技术服务费。四季度美团在该项实现收入78亿元,变现率为4.1%,低于此前外界普遍猜测的5%-6%。作为高频低客单、低毛利的品类,相比全品类实物电商(含高变现服饰)等,美团的佣金率已算偏低的范畴。

在此前推进费率透明化的基础上,3月1日美团再次发布了六项具体帮扶商家的举措,包括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以及困难中小商户佣金优惠、提升小商户线上运营能力、提供外卖智能硬件等,从降本和增收两方面为受疫情冲击、经营陷入困境的中小商户提供帮助。根据美团此前的预测,此项措施预计会让百万商户受益。

到店酒旅业务则继续延续了自己的稳健表现。本季度美团在该项录得87亿元,同比增加22.2%。尽管受疫情影响,该项收入的增速略有下滑,但由于收入结构优化,其经营溢利由2020年四季度的28亿元增加至39亿元。

财报显示,四季度美团在到店酒旅业务的佣金收入达41亿,同比增速 14%,放缓非常明显;相对比下,在线营销服务收入的却增长31%达46亿,占收入的比重也逼近47%,首度超过了佣金收入。

高毛利广告业务比重的增加一方面受限于疫情反复,导致酒店业务受到影响(Q4美团酒店的间夜量仅为1.15亿,同比下滑4%),但另一方面,36氪猜测这可能会成为美团的长期战略。

由于广告收入主要来自绩效广告,以商家自愿为基础,属于可变成本。与推荐型广告平台相比,美团广告产品更有利于中小商户的长期运营,投资回报率更高。

新业务也在本季度有着不错的亮眼表现。

财报显示,四季度美团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8.7%至人民币147亿元,其中经营亏损同比扩大至人民币102亿元,但经营亏损率却环比收窄至69.5%(去年三季度,新业务亏损109亿)。

美团的新业务主要包括美团优选、定位即时零售的美团闪购(包含美团买药)、B2B供应链业务快驴以及单车、充电宝等业务。根据券商预测,本季度美团优选的收入或在80亿上下,困损率也进一步下降至10%-15%。

根据36氪拿到的数据,四季度美团优选仍然占据着行业第一,其Q4的GMV逼近430亿,日单则达到了4400万,超过了多多买菜的380亿和4200万。在销售补贴下降,履约成本进一步优化后,美团优选的亏损率有望在2022年进一步降低,并实现在2023年盈亏平衡的目标。

闪购业务则称为新业务中的另一大惊喜。美团CFO陈少晖在电话会上透露,去年美团闪购的GTV已经占到了外卖业务的12%,达到了842亿。

刚过去的12月,美团闪购(包含美团买药)的日订单峰值超过了630万。陈少晖预测,闪购业务的中期目标是日订单量将达1000万单,而今年闪购业务的增速也将超过餐饮外卖业务的增速。

乐观预测,进入2022年,在融资环境变差,严监管常态化下,美团在优选等业务上应该也会更加强调运营效率的优化,后续亏损收窄是确定无疑的。

不过,新业务亏损收窄之后,美团拉新的速度也明显放缓:截至Q4美团的年活买家数达到了 6.9亿,相比上个季度末增2300万,落后于二季度和三季度的6000万和3900万。

但考虑社区团购补贴下滑,以及行业整体表现不佳,美团的用户增长已相当优秀,这也使其连续四个季度成为中国单季度用户增量最大的互联网平台。

在此前的电话会上,王兴就曾表示,美团优选的目标是在未来几年为美团带来3-4亿新增用户,在今年美团已经实现了近2亿用户的新增,起初入局这一业务的初衷正在实现。

新用户不但构成了商品零售业务的消费基础,也为外卖、到店酒旅、买菜、闪购等原有业务带来了增量,这也是最近一年美团核心业务持续维持增长韧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服务零售与商品零售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全面。基于地理位置定位的移动终端普及,为美团发力商品零售铺平了道路,而本地生活领域领先优势的确立则为美团发力商品零售吃了一颗定心丸。

“我们深信,线上零售的终局是万货商店到万物到家。”这是美团在三季报中做出的判断。而接下来,美团要做的就是将新拉来的用户不断反哺到外卖餐饮和到店酒旅业务中去,这将进一步加深自己业务的壁垒。

伴随美团优选和闪购业务规模的扩大,其成本在边际递减,但为何其亏损相比三季度只缩小了7亿元?答案在于,美团在物流等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在不断加大。

财报显示,本季度美团的研发支出同比增加41%至45.8亿元,占收入的比重也达到了9.3%,远远超过营收增速,也超过整体成本的增速,在互联网公司中增速最快。截止目前,美团共有8万多名员工,光是研发技术类就超过1.8万人。

其实外卖也好,零售也好,本身并不是什么高 科技 ,但是能以今天这样的方式开展,却非常需要高 科技 去实现。

以美团的智能调度系统为例,其需要在消费者、骑手、商家三者中实现最优匹配,而且要考虑是否顺路、天气如何、路况如何、消费者预计送达时间、商家出餐时间等很多因素,基于海量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给最合适的配送小哥发送“最优配送指令”,确保平均配送时长在一个消费者、骑手都能接受的范围内,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

上面我们提到,截至目前美团在配送服务上仍然亏损,伴随业务规模的扩大,美团在此项的人力成本上面临着长期考验,这需要其在技术上持续投入。

从2016年开始,美团就开始介入无人车开发,2021年4月,美团开发的无人车已经升级到魔袋20,日均配送订单超过了1000单,无人机也已经测试飞行了20万架次,截止目前已送出了30000多个真实订单,并已在疫情期间发挥出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据美团透露,截至2021年底,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进行常态化试运营近1年,为深圳多个区域提供无人机即时配送服务。其中,城市低空物流网络90%以上的核心部件都由美团自主研发。此外,全国首个城市低空物流运营示范中心在上海落地,将逐步建立起立足上海市、覆盖华东地区的“3公里15分钟达”低空智慧物流网络。

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伴随机器逐渐普及、配送成本逐渐降低,平台、商家和消费者的铁三角会长期受益,未来通过技术再造一个美团并非奢望。

设想一下,如果一个更低配送成本、更多订单覆盖、更快送达时间、更好配送体验的同城配送体系日臻成熟,我们又何必为潜在的各类不良影响而感到担忧呢?

机会来了?撸外卖羊毛指日可待:美团要搞餐饮版“拼多多”

便宜,才是做生意的硬道理。

爱马仕再红,其老板也绝无可能做到世界首富;想要达到某种量级,就要做大多数人买得起的东西、大多数人会用的平台。

想要做到世界TOP企业,要选择天花板是星辰大海的行业。

拼多多抓住了这个关键点,靠着极为便宜的百货产品,在电商的世界里,挤出一片天。

美团的王兴看在眼里,推出了餐饮版“拼多多”:拼好饭。

现在美团正在部分地区暗搓搓地测试一款名为“拼好饭”的产品。

其实,就是餐饮版“拼多多”。

目前,“拼好饭”似乎仅内嵌在美团外卖小程序中。

据媒体报道,现在这个功能只在小部分地区测试运行。

零野随机在上海选择了人民广场、浦东国金中心、张江高科等核心商圈,发现在这些地区,没有上线拼好饭。

具体哪些区域有,网友可以测试一下反馈。

既然是低价版外卖,首先主打的就是低价。拼好饭主打免配送费、免包装费、折扣商品。

当然,前提是你要拼着买:走量!

和拼多多一样,用户在某商户下单之后,生成购买链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双方在规定时间限制内付款成功,订单才会开始制作和发货。

拼单仅限于同一商户内,这也是商户参与拼好饭的动机。

外卖产品利润率比较低,销量对商户至关重要 。如果拼好饭不收取外卖费,不收取打包费,那么势必需要给商家带来更多销量,否则商家凭什么做赔本的买卖?

美团也并非第一次开启“拼单”服务。

早在2017年的美团饿了么大战中,美团就靠着“好友拼单”功能拉新无数。

平台的外卖生意做得好不好,一个看用户活跃度,一个看拉新能力。

拼好饭, 有利于利用低价拉新、激活沉默用户。

但是,这样做,对餐饮商家本身,有好处吗?靠着慷他人之慨来获取新客户,却要求商户降价让利,显然不靠谱。

美团内部是否会针对参与商户有补贴,还未知晓。

另一个大背景是:消费(被迫或主动)降级。

早在年初“外卖越来越贵”,这个话题就曾经被刷上热搜。

根据美团2020年第一季度的财报, 美团每笔外卖比去年涨价14%。

可能性无外乎两种:第一,外卖涨价;第二,用户每单点得更多了。

外卖涨价存在两种可能的原因:商家疫情期间营业成本增加或者美团点评抽佣提高,商户不得不涨价。

每单点更多则可能是,宅家期间都是一次点一家人,一次点一天的量。也可能是为了食品 健康 和安全,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比较贵的头部大餐饮品牌,所以单价就贵了。

单单看14%的增幅,不能完全分析出背后的原因。

不过,美团依托天量数据库,根据 商户每个存续菜品的价格绘制曲线 ,我想并不难,这个数据到底是 算不出,还是不想算?

公布一个14%涨幅,却让人猜可能原因,背后逻辑,我想美团自有考虑。

不管是否涨价、涨价多少,消费者的荷包,是肉眼可见的垮下去了。

就算外卖不涨价,收入跌了,一样外卖消费会萎缩。

拼好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出,既是 王兴拉新、对战饿了么的手段,也是吸引消费者、下沉市场的方式。

外卖战场还没有休战,外卖战2.0似乎开始了!

但是消费者不希望任何一方一家独大:有竞争,才有提升。

另外,无论是美团还是饿了么,都把外卖用户置于商户之上, 数量庞大但是组织力较差的外卖小微企业们,在外卖战里,却沦为了说不上话的陪衬。

不应当,不应当,外卖平台的客户,不单单是这一头点单的人,还有那一头做饭的人,更有一个个奔波的外卖骑手们。

你觉得外卖涨价了吗?

你用美团还是饿了么?

每单外卖才赚0.38元!美团财报发布后,王兴却捐出10%股份

电商行业下起了“财报雨”。

恰逢财报季,近段时间服务电商的代表美团,以及实物电商的代表拼多多、阿里、京东纷纷发布Q1财报。

相比去年一季度,不管是实体电商的阿里、京东、拼多多,还是服务电商的美团,业绩的增速都非常高,也大幅高于2019年同期的增速。

纵向上看,相比去年一季度,不管是实体电商的阿里、京东、拼多多,还是服务电商的美团,业绩的增速都非常高,也大幅高于2019年同期的增速,这是中国经济复苏、消费回暖的又一个例证,是整个电商行业的大利好。

横向上看,每一家公司财报反映出的是该企业一定时间的经营状况,多个公司横向对比,折射的则是行业走向及背后的商业模式差异。

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

通过分析几家财报,小WiFi看出了其背后商业模式方面的深度差异,而这些底层逻辑,也是我们判断其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之一。

每单外卖均利润0.38元

佣金与服务费背后的内核偏差

在传播领域,有个著名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简单来讲,就是我们的语言在某种方面塑造(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模式。这个假说有一个非常著名的通俗例子:如果亚里士多德讲汉语的话,他的哲学逻辑肯定是另一个样子。

这个假设有意思的一点就在于,我们一直认为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但我们没有反过来思考语言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学习英语的人可能会有所体会,英语的行文逻辑和中文差别很大,而欧美人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不同。

平台都有佣金,只是叫法不同。美团叫佣金,京东、淘宝可能叫服务费。实际上是一个意思,但是佣金听起来像索取,服务费听起来更像给予。

这些年,佣金高的印象很容易让人觉得美团“暴利”。但事实是否真如此?

阿里巴巴一季度的经营利润,在剔除反垄断罚款后达到105.65亿元,每天都净赚一个“小目标”;京东一季度净利润为36亿;拼多多虽处于亏损,毛利却高达114亿,毛利率达到52%;而从财报来看,虽然美团一季度毛利率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但只有19.4%,仅为拼多多的1/3。

美团外卖已经运营了近8年时间,自2019年因毛利率抬升而迎来盈亏平衡后,单均利润0.38元,还不到4毛钱。所以综合来看就能发现,美团不仅不暴利,甚至相比于其他电商平台的盈利能力还显得有些薄弱。

2020年,美团外卖的总收入是663亿元,其中佣金收入是586亿元,支付给骑手的费用是487亿元,骑手成本占到佣金收入的83%。也就是说,佣金中超8成变成了骑手的薪水。

实物电商平台不收佣金,但其他固定费用也是实实在在的商家成本。比如天猫的软件服务年费、淘宝的旺铺使用费,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技术服务费等,所以加总起来,商户交给平台的固定费用其实并不少。如果说服务电商对商户的收费是“一揽子”收费,那实物电商的收费模式则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另一方面,从佣金以外的收入看。

淘宝、天猫的盈利模式包括广告收入、交易佣金、服务年费、技术支持费等多个方面,而美团方面虽然释放出了从佣金收入占主导到广告营销占主导的转变信号,但佣金仍占总收入大部分。

可以看出,淘宝、天猫等实物电商本身成本构成较为简单,而且多元的收入模型可以帮助它们分摊流量成本,增加收益。而美团等服务电商则不同,收益主要依靠佣金。在履约成本费用方面,距离、劳动力、时段、天气、交通等因素都需要考虑在内,影响成本的因素也更加复杂。

回归底层逻辑

共享经济模式释放更大 社会 价值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盘活存量。

从本质上讲,美团是本地生活服务电商,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交易、服务撮合平台,共享经济平台,即由商家提供各种生活服务对接消费者,平台只是连接的作用。美团核心业务外卖业务,就是这样运作的。

2020年,尽管疫情冲击下的共享经济整体市场规模增速大幅放缓,但以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却表现出巨大的韧性和发展潜力,在保障民生供给、推动复工复产、扩大消费、提振内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预计未来5年,我国共享经济的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0%以上。

小wifi发现,这次美团依然强表现出强悍的业务运营、爆发式的用户增长,以及突飞猛进的新业务。

今年一季度,美团的收入同比增长121%,其中包含社区团购、买菜、闪购的新业务,增速达到137%;交易用户数量突破5.7亿,单季拉新5870万,创下 历史 纪录;商家数量则达到710万,也是 历史 最高值。而这些新业务,也是美团的“共享经济模式”在其他领域的延伸。

随着人工智能、VR、区块链、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进一步拓宽了共享经济在未来的想象空间。Al技术已经在出行、医疗、物流等行业开始试用,例如无人驾驶 汽车 、无人机配送等。在物联网时代,万物互通互联,将迎来共享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大的价值。

“帮大家吃得更好,活得更好”,这句话不仅是美团CEO王兴对美团的承诺,更是他作为企业家对 社会 的承诺。

这几天,王兴在将持有的5731.9万股A类股转换为B类股,并转移至王兴基金会,将专门用于推动教育与科研等公益事业。当天,王兴基金会将935.4万B类股,转让给了一家独立第三方机构,用于慈善目的。

据测算,5731.9万股的市值约176.2亿港元,935.4万股的市值约为28.75亿港元。

从个人到企业,美团都在释放更大的价值。

对于美团来讲,如今正处于商业蜕变第二阶段的深水期,商业前景大。

一方面,服务产品品类丰富,意味着未来可以拓展的垂类很多,也不乏市场规模很大的品类,比如衣食住行等领域。

另一方面,存量市场中仍然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从大环境来讲,互联网产品依旧是处于存量时代,能够触达的一二线城市的用户都完成了触达。本地服务业态恰恰能够完成对于三四线甚至更低线市场的触达,从各个角度来看都能够正向拉动主体业务的前进。

在移动互联网下半场的深水区,美团Q1数据用户数季度新增近6000万,超过行业,商户数也创新高。这说明服务电商增长仍未见顶。

美团增长的主要引擎恰来自新业务发力下的“冰山一角”,足以见得本地服务业态发展的加速度。

愿意承担高亏损,下定决心蓄力发展新业务。无论是对于美团企业本身还是 社会 大众而言,这些本地服务的业态都具有长期价值。

而坚持长期主义,聚焦核心和保持耐心,正是美团擅长并一直在做的事。

美团的故事还在继续。

本文作者:大雨

版式设计:而漪

美团拉新人一个人奖励多少钱

1、在美团外卖邀请有奖中显示,一位好友,最高可以获得20元。

2、美团优选推出邀请新用户下单,老用户得14元的奖励,分两次发放,一次7元哦。

3、美团一般会不定时的就会,提示邀请新人送奖励的活动,一般邀请新人七天完成多少单,或14天完成多少单。平台会根据这种情况分别设置不同额度的金额的奖励,一般是100~400元不等,而且推新人的话,你也有提成,给完成任务的新手的话也有提成,还是很划算的。

4、在活动参与规则是在活动期间,通过此活动成功邀请1位美团新人7日内在美团App完成消费,邀请者有机会获得10~20元奖励,多邀多得,邀新无上限。

5、加入美团众包并完成任务后就可以领到20块钱奖励。如果邀请一个好友,好友完成一单任务后也可以获得20元。

美团的活动还是有好多的。

美团拉新2020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美团拉新2021、美团拉新2020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