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新古城」新疆哈拉奇乡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哈拉新古城,以及新疆哈拉奇乡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齐齐哈尔有哪些景区??
齐齐哈尔周围好玩的地方有哈拉新村,原哈拉村毁于1998年嫩江特大洪灾。经全国政协和中华慈善总会拨款救助,在省市区党委、政府的关怀下,于翌年重新建成现代化的哈拉新村。
哈拉新村地处齐查、齐林公路交汇处,东濒嫩江,西南与明月岛隔江相望。全村有居民300户,其中达斡尔族182户;人口1036人,其中达斡尔族占70%,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达斡尔族新村。随着现代化新村建设,新建成的基础设施有环村公路、给水、供电、程控电话、秸杆燃气供热系统、绿化美化工程以及卫生所、小学校、综合商店、饭店、车库、达斡尔族传统民居、文体活动中心、达斡尔族文化展览馆、绿色食品展厅、敬老院等配套设施。全村为风格统一又自成格局的四个小区民宅。标志性建筑——村口牌楼,图案由达斡尔族图腾——“鹰”和曲棍球拍组成。牌楼上书:“中国达斡尔族第一村”。村口还竖有“哈拉古城”碑和“哈拉新村简介”碑以及中英文对照的指路标和景观说明牌。
蛇洞山
蛇洞山风景区位于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西部4.5公里,占地面积300公顷,最高峰龙峰海拔406米,是国家“AA”级风景区。景区由青石崖、蛇洞山、龙峰、佛尔寺及西河园等景观构成。区内峰峦起伏,怪石嶙峋,各景点错落有致、浑然一体,龟、牛、蛙、龙、狮、虎、猿等奇石异景千姿百态,形象逼真。尤其是天然大佛,头像高4米、宽3米,其形酷似如来佛主,已被齐齐哈尔市佛教协会考证为“全国罕见”。
蛇洞山得名于山上的蛇仙洞。齐齐哈尔这一带蛇是少见的,可是这儿就有蛇,而且成了“仙”。蛇洞山缠绕雅鲁河,山水之间夹着滨洲铁路(过去称中东路、东清铁路)。魏毓兰《龙城旧闻》“俄人筑东清铁路时,蛇出,为俄人所见,以炮遥击之,不中,蛇怒鼓石,毙数人。自是不复出,土人以为神。洞口置石几、石炉。多往祈祷者,亦曰仙人洞。”有人猜是俄国人遇了龙卷风;有人认为,是当地居民反对在这里修路,袭击了俄国人,俄人误了工期,以蛇为借口搪塞上峰。我同意后者。列强瓜分中国时,以勇猛剽悍闻名的“红胡子”、“蒙古马队”反筑路的斗争是不绝于书的。
景区内诗词碑刻繁多,亭、台、楼、阁古朴典雅,文化底蕴悠久而丰富。蛇洞山又是旧石器文化发现地,曾挖掘出石刀、石斧、石器和猛犸象牙等,1987年被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蛇洞山风景区旅游项目丰富多彩,游乐设施齐全,餐饮、登山、游泳、攀岩、跑马、彩弹射击、高空溜索等项目妙趣横生,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检举1 青松山鸡狩猎场
青松山对外开放狩猎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座全封闭型山鸡狩猎场。位于齐齐哈尔市北郊,距城区五十公里。座落在茂密的森林之中。猎区内既有水源,又有灌木丛和浆果林,生态环境优美,为山鸡的生息繁衍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猎场建有现代化的山鸡繁殖场,拥有优良的种鸡群,年周转可猎山鸡万只以上。建有封闭型狩猎区两处,面积达一千余公顷,四季均可开猎。 检举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
梅 里 斯 达 斡 尔 族 区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全国城市唯一的达斡尔族区。位于松嫩平原西部,嫩江西岸,是齐齐哈尔市的近郊区。嫩江、阿伦河、音河、二沟河流经境内,齐甘、齐查、齐乌和301国道贯穿全境,嫩江第二大桥使之与市区直接相通。全区辖4乡、4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96个行政村和11个居民委,其中有2个达斡尔族乡镇和19个民族村。幅员面积1989平方公里,拥有耕地5万公顷,人口1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7万人;达斡尔族人口1.2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8%。
梅里斯有丰富的资源,优质江砂储量达6000万立方米,地下蕴藏着富足的乌金——石油,还有号称东北四宝之一的鹿茸,天然的野生黄花、蘑菇、芦苇等。境内7万公顷水面和4万公顷草原有待开发和利用。
几年来,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以科技为先导,依托市场,调整产业结构,使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99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76亿元,年均递增15.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28元。
农村经济水平显著提高,乡镇企业跨跃式发展。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齐齐哈尔市重要的粮食、蔬菜和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党的十四大以来,农村经济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两高一优”农业有了长足发展。基本形成了沿江的“水稻开发带”,沿路的“瓜果开发带”和依托喷灌的“玉米开发带”。粮食总产量年均近20万吨。享誉国内的“雅尔塞大西瓜”进入了中南海,向城市提供商品菜年均1亿公斤。畜牧业生产已成为全区的支柱产业。当年,全区大牲畜存栏4.3万头,其中奶牛存栏1.9万头,年产鲜奶4.4万吨;羊存栏5.1万只;家禽73.1万只,年产鲜蛋2651吨,可向市场提供各种畜禽肉5918吨。林业、渔业生产齐头并进,全区养鱼水面达到1.4万亩,水产品产量1350吨。到1997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3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4.8亿元。多种经营收入8164万元,培育了大批种植、养殖大户。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3.9亿元,年递增34.9%;实现利税2604万元,年递增37.5%。
工业体系逐步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的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前二年,达港大豆浸油有限公司被评为省明星企业,乳品实业公司被评为省明星企业标兵。同时,这两户企业的产品被评为省级系统优质产品和齐齐哈尔市地方名牌产品,“齐梅牌乳粉”荣获“95国际食品加工技术金奖”。到年底,全区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28户,固定资产净值1560万元。大豆植物油、豆粕、豆粉、全脂奶粉、降糖奶粉、精美家具等产品,畅销大江南北。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64亿元,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实现5677万元,利税达264万元,年递增9.9%。
市场体系初具规模,城乡市场繁荣活跃。这年,全区拥有集贸市场5个,商饮服务业网点1515个,构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梅里斯大牲畜交易市场是黑龙江西部地区最大牲畜交易市场,日交易量达800头(匹),市场辐射山东、浙江、内蒙古等省区。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亿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201万元。
城乡建设迅猛发展。五年来累计用于城乡建设投资4120万元。完成了华丰大街1454延长米的路面拓宽铺装和1648延长米的地下排水工程;完成了育德街650米的铺装工程。新建路面89.4公里,其中黑色路面22.4公里;新修沙石路面67公里;新改建路基135.5公里。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发展势头快。本年,全区货运车辆载重量达1万吨;投资1400万元,铺设电话光缆192公里,电话交换机容量6240门,程控电话安装4615台。实现了乡乡上光缆、村村通电话。扫盲工作一次性通过国家验收。全区民族活动健康向上。区政府先后成功地举办了第五至第八届敖包大会,还进行了招商引资,吸引省内外朋友前来共同振兴梅里斯。1996年,民族舞蹈代表省市参加全国“群星奖”大赛获得银奖。去年还被评为全国少数民族体育先进单位。近几年全区文化、医疗、卫生都有了很大发展。
梅里斯境内有多处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景点,如著名的明月岛、卧牛吐黄花岛、国家级森林公园——青松狩猎场、北湖风景区。哈拉、卧牛吐古城遗址等,每年都吸引大量旅游客。
黑城遗址:一座古城掩埋着西夏历史,古塔中的女性骸骨究竟是谁
1909年5月30日,俄罗斯探险家科兹洛夫带领的探险队,顶着烈日来到了一座白色的佛塔旁边。这座佛塔坐落在中国西北一座叫作哈拉浩特的古城西墙约四公里的一处干涸河岸之上。
科兹洛夫
在此之前,科兹洛夫的团队已经在哈拉浩特古城中发掘了数日,但大都徒劳无功,科兹洛夫于是将目光投向了城外。
科兹洛夫考察时的哈拉浩特古城
随着佛塔被一点点打开,所有人都被惊呆了。展现在众人面前的简直是一个文物仓库,大量的手稿、经卷、书籍、卷轴、佛像堆放在一起,塔中间还有一具双手合十盘腿而坐的女性骸骨。
佛塔发掘现场
经过后期考证,这些资料大都是属于西夏时期的文物,中国历史上一直缺失的西夏历史的面纱就此被揭开。因为资料过于详实,引起了大量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西夏学也因此形成并成为一门显学。
黑城出土的文物资料
西夏双头佛(黑城出土)
唐卡(黑城出土)
阿弥陀佛显圣图绢画(黑城出土)
这座名为哈拉浩特的古城就是现在的黑城遗址(哈拉浩特是其蒙古语音译),又称黑水城,坐落在现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城南20km的黑水河畔。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中段,先后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至甘肃省金塔县湖西新村后分为东西两支,西支称西河、木仁高勒,向北流注入嘎顺淖尔(西居延海);东支称东河,也叫额木纳高勒,向北流注入苏泊淖尔(东居延海)。黑水流至金塔县鼎新镇后,沿途地势趋于平坦,河道时常发生改变,河水随处散溢,所以水面看似宽阔平坦,却因太浅而无法行船,故而得名“弱水”,又因流经大片荒漠戈壁时,冲刷携带大量泥沙,故被称为弱水流沙。《西游记》中的流沙河,就是以弱水为素材创作的:“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漂不起,芦花定底沉。”
黑河下游流经的地区在古代被称为居延,是河西走廊通向漠北的主要通道。“居延”一词为匈奴语,《水经注》解其意为弱水流沙。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大破匈奴后,汉朝开始在居延屯兵戍边,修筑了障塞、烽燧等军事设施。自汉代兴起的丝绸之路,其中一条线路就是从甘肃向北经居延地区中转,再从这里向漠北进发,过往的行人、商队均要在此补给,才能继续向戈壁进发,去往广阔的草原深处,然后再走向中亚、欧洲。在这一区域内,至今仍遗存有大量历朝历代的历史遗迹,这些遗址被统称为居延遗址,包括著名的居延汉简,而黑城遗址也是居延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弱水流沙胡杨林
西夏至元代是居延地区继两汉后又一个重要发展时期。西夏在建国初年李元昊时期就在居延地区设立了黑水镇燕监军司,属于西夏十二军司之一,机构设置在黑城。黑城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建城,尽管城市规模较小,但因它是河西走廓通往漠北的必经之路和交通枢纽,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到西夏鼎盛时期时,黑城已不再是一座单纯的军事城堡,逐渐变成一座经济、文化都较为发达的繁荣城市,这种情况大约持续了近200年之久。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率领大军南征西夏,首先便攻克了黑城,并由此南下,直捣西夏国都中兴府(今宁夏银川),次年,西夏灭亡。元朝建立后,由于黑城是漠北通往内地的重要交通枢纽,1286年元世祖在此设“亦集乃路总管府”,元朝统治者不仅派遣了大量军队来黑城驻防,还从各地迁来许多汉族和蒙古族人,来这里与当地人共同发展农牧业生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原来的黑城已不能满足需要。元朝政府于是在西夏原有城池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了扩建改造。
扩建后的黑城,东西宽约420米,南北长约375米,是西夏时城池面积的3倍。城内设有4条东西向主干道,6条南北向大路。城墙高达10米,城内有登城马道7条,东西城门各一座,并在城门外加筑了瓮城。城四角建有向外凸出的圆形角台,城垣外墙体四周设马面19个。
黑城遗址平面图
城区内分布有街市、官署,驿站、学府、寺院等区域和百姓、官员、兵卒的住宅区。街道两侧,布满了各种店铺,有饭馆、客栈、钱庄、杂货店、衣帛行、马具作坊等,并有马市、柴市及交换农牧产品的互市场所。不仅城内十分繁荣,在城外也有百姓集中的居民区和繁华热闹的街市。当时居住在黑城一带的固定人口约有七八千人。
城内外建有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不同的建筑,其中以佛教建筑最多,占地面积也最大。在西北角的城墙上,至今还耸立着5座覆钵式白色佛塔,最高的一座达13米。佛塔用土坯垒成,虽经数百年的风沙侵袭依然耸立云端,成为黑城的地标性建筑。城外西北角残存两列南北向的覆钵式白色佛塔12座,西南角有1座穆斯林礼拜寺,南墙外有1座覆钵式白色佛塔。
黑城卫星图
城外西南角的穆斯林礼拜寺
元朝时期的黑城,不仅是一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繁荣城市,而且还是当时北连漠北、西通西域、南接河西、东抵河套的交通要塞和元朝西部地区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是这个时期从西域经过黑城到达元朝的上都城,《马可波罗行记》把黑城也称为“亦集乃”(即额济纳)。
好景不长,明洪武五年(1372年)黑城被明朝征西将军冯胜攻破,蒙古势力退回到漠北深处。因为黑城距离明长城太远且离蒙古高原太近,另外黑水河改道后城区附近再无水源地,明朝随即放弃了这一地区,将边民内迁,此后黑城便在尘封的历史里沉睡了五百多年,大漠的风沙逐渐掩埋了一度喧嚣的古城,直到科兹洛夫探险队的到来。
科兹洛夫把这座带给他巨大惊喜的佛塔称为“辉煌舍利塔”。在这座 “辉煌舍利塔”中,共出土书籍、经卷等2.4万卷。巨大的惊喜使他们忘乎所以,以至没有按照考古学的操作规范对发掘过程作详细的记录,而是把文物都混在了一起,也给以后的研究造成许多困难。
科兹洛夫最后动用了40头骆驼,但依然无法将所发掘出的文献、文物全部都运走。科兹洛夫随即决定,将剩余物品,包括一尊大佛塑像在一个秘密的地方掩埋起来。他计划以后再来考察时将它们挖出运走。17年后的1926年,科兹洛夫再次来到了黑城,让他无比遗憾的是,沙尘暴和流沙破坏了当时留下的一切标记,他始终没有能够找到他上次发掘时所埋藏下来的大佛塑像和其它物品。它们也许至今仍然埋藏在那里,被厚厚的沙层所覆盖,等着后人去发现和研究。
佛像(黑城出土)
科兹洛夫从黑水城盗掘的文献有举世闻名的西夏文刊本和写本达8000余种,还有大量的汉文、藏文、回鹘文、蒙古文、波斯文等书籍和经卷,以及陶器、铁器、织品、雕塑品和绘画等珍贵文物。这些文物文献数量很大,版本大都完整,是研究西夏王朝甚至于和西夏王朝同时的宋、辽、金和元朝历史的“无价之宝”。在成堆的文献中有一册非常重要的文件就是《番汉合时掌中珠》,是西夏文、汉文的双解词典,也成为破解西夏文字和历史的最重要工具。
番汉合时掌中珠
这批文献数量之多世所罕见。仅仅是为这些文物整理一个粗略的目录,俄国学者就花费了半个多世纪,直到苏联解体之后的1996年,俄国才初步完成文献的整理工作。截止到现在,俄国方面出版的文献仅十余册,且是价值相对较小的部分,大量珍贵的黑水城文献至今尚未出版,这也导致了对西夏历史的进一步研究进展缓慢。
黑城遗址也是古丝绸之路北线上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遗址。城墙、角楼、马面、瓮城等建筑都保存的非常完整,只是在城墙之外,沙丘已经完全和城墙连成一体,黄沙已经爬上了十米高的城头。
城里面几乎被黄沙淹没,目所能及之处皆是黄沙,但在黄沙之中依然可以看到城内的各条街道和各式各样的建筑物。最明显的就是各种佛塔,在西北角的城墙之上,5座覆钵式佛塔古朴、圆融、安详,虽经数百年的风沙侵袭,今天依然耸立云端,成为黑水城独具魅力的标志。
至于那具端坐在佛塔中的女性骸骨,经过俄国人类学家沃尔科夫鉴定,认为这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又根据佛塔中的佛经批注等资料,史学家推测这具骸骨很可能就是西夏的夏仁宗李仁孝的皇后——罗太后。
罗太后一生笃信佛教,是一位极其虔诚的佛教徒,曾经不惜重金组织抄写、刊印大量佛经。
公元1206年,西夏发生了一次不同寻常的宫廷政变,仁宗李仁孝去世后,罗皇后的儿子夏桓宗李纯祐继位。但没过几年却被堂兄李安全推翻,经过3个月的幽禁生活后暴毙身亡。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政变的幕后操纵者除了李安全,还有夏恒宗的母亲罗太后。史料中没有任何记载罗太后为什么会与侄子联手废掉自己的儿子,其后罗太后不知所终。
一部分史学家推测,李安全在兵变前后,很可能用欺骗手段取得罗太后支持,事成后为了灭口,把罗太后关到佛塔中囚禁而死。
但我觉得还有一种可能,这座佛塔原本就是罗太后的个人清修之所,在她厌倦了世间纷扰后,自愿在古佛青灯中了此一生,最后以这种特殊的修行方式圆寂于佛塔之中。佛塔中的很多佛经典籍上,跋文或加盖的施经印章均有罗太后的名字,显然不是仓促而为。如果推测正确的话,在被科兹洛夫发掘之前,罗太后已经在佛塔中被静静地守护了七百年。
离齐齐哈尔最近的草原景点
我就是在齐齐哈尔读的大学,节假日或者寒暑假都会去周边旅行,对周围山水非常熟悉,离齐齐哈尔最近的草原景点就是扎龙自然保护区,我曾经对扎龙自然保护区做过详细的攻略,下面我就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吧,学会攻略后,记得去种草哟~
景区简介: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也是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是中国最著名的珍贵水禽自然保护区。扎龙属湿地生态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等珍禽及湿地生态系统。
世界上现有鹤类15种,中国有9种,扎龙有6种;全世界丹顶鹤不足2000只,扎龙就有400多只。也正因如此,扎龙颇为世人瞩目,素有“鹤的故乡”之称。
景点信息:
门票参考:45元
开放时间:07:00~17:00
适宜季节:4月~9月
建议游玩时间:全天
旅游景区级别:4A
自然保护区等级:国家级(1987年建区)
所在地/隶属: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扎龙镇
旅游攻略:
游:由于北大荒十分开阔,在摄影器材方面,最好选用打击其,最好用360度相机。如果要拍摄野生动物,九必须用135相机了,最好有400毫米以上的镜头。冬季最好用机械快门相机,用完后马上保温,以免快门失灵。
看丹顶鹤时,服装不要太过鲜艳,以免吓跑丹顶鹤。最好穿迷彩服,准备望远镜。每天放鹤的时间,上午9:30、11:00,下午14:00、15:30。
景区活动:观鹤节(齐齐哈尔建城纪念日):每年8月1日,集经贸、旅游、文艺、体育大成的大型国际性商旅文化节。
最佳游览时间:3-10月,约有四百只丹顶鹤飞来扎龙 湿地繁殖停歇。6-9月是观鹤的最佳时节,此时的丹顶鹤比较多。
美食:保护区内的餐厅,取蛤士蟆其油制成上等宴会中的名菜,用它制“清汤蛤士蟆”、“什景蛤蟆油”等各种风味菜肴,供中外顾客品尝。
交通攻略:
齐齐哈尔市飞机场至扎龙保护区约36.6公里,途经水边公路、齐扎公路,车程约45分钟;公交车乘坐111路至火车站换乘306路,车程约2小时10分钟。
齐齐哈尔市高铁南站至扎龙保护区约30.8公里,途经水边公路、齐扎公路,车程约40分钟;公交车乘坐28路至大岗子换乘306路,车程约2小时。
齐齐哈尔市火车站至扎龙保护区约29.7公里,途经联通大道、齐扎公路,车程约40分钟;公交车乘坐306路,车程约1小时。
市内自驾
自驾游可以上G10绥满高速、S19嫩泰高速进入齐齐哈尔市市区,沿联通大道前行2.5公里左右左转,进入齐扎公路前行22公里左右即可到达。
市内公交
已经到达齐齐哈尔市市内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可以乘坐市内公交306路。乘坐地点:齐齐哈尔市龙沙区龙南街天成运业集团院内(齐齐哈尔市糖酒大楼斜对过)。
哈拉新古城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新疆哈拉奇乡、哈拉新古城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