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新张亮」拉新教程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拉新张亮,以及拉新教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运营新人要具备哪些能力?
对于刚刚踏入互联网圈子的应届毕业生、或者由传统行业其他岗位转型的运营新人,尽管或多或少的初步掌握了运营的概念,但对于一个运营人需要具备的能力可能还不是十分明确,下面整理了一些作为一个运营新人应具备的能力。
1、沟通能力,和用户沟通,几乎是每个用户运营人员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通过要能用户调研,要理解尊重用户的建议,了解和提炼用户的需求,让用户参与到产品和运营的设计中,做好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沟通,让用户需求可以在产品中体现出来。
2、创意能力与执行力,一个好的创意会让人耳目一新,一期不错的专题会让用户更加喜欢你的产品,创意是吸引用户的法宝。而执行力就是,如果你不能给出合适的理由来拒绝需要做的工作,那就老老实实的去完成,完成的标准是做到让自己问心无愧即可。
3、学习能力,运营是讲究综合能力的,能力全面,绝不是讲究单一能力的。互联网知识更新速度极快,只有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才能不被淘汰。
4、数据分析能力,要能汇总收集分散在各个渠道的用户数据,可以根据业务分析需要初步简单的分析数据背后的用户行为含义。
5、自我调节能力,运营工作的特殊性就是很多杂乱的工作,因为每天都要做非常繁琐的工作,有时候很多工作可能很枯燥无聊乏味的,做起来毫无成就感,甚至在部门和公司找不到存在感,这时就需要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盐九:原来理解互联网运营,这一篇就够了
不是不想说点儿什么,只是不论说什么,都象一曲老调重弹。——吕挽《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虽说每个新事物的出现,总会要有新的名字与概念来显得与众不同。但若看不到内涵与外延的可能性发展,就特别容易迷失,纠结于概念,看不到本质,也就是常说的「务虚」。
比如,
传统时代的营销4P到 互联网 时代就得是4C了;
传统时代的总会-分舵就成了互联网时代社群;
传统时代的打电话叫外卖模式就成了现在 O2O ;
传统时代的客户就是上帝就成了现在的用户思维。
所以,
龚文祥 们一会微营销,一会微 电商 ,一会微商,搞得在家看孩子的宝妈,为证明自己不是 洗衣机 ,砸个几千、万把块到别人口袋,然后自己默默地把面膜贴完,对外美其名曰,我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创业」了。
因为只有这样才有「逼格」与「有见识」啊,显得好新、好高大上哦,才能向看不懂又怕错过时代的人圈钱啊。
最近,曾鸣教授的「智能商业」说的是非常之好,当然新名词也是相当多,「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互联网×」……。
但说的还是「大数据」和「 人工智能 」、「互联网+」啊。因为也有人说+互联网是物理反应,互联网+才是化学反应哦。
再看互联网运营。
以下分别从「 商业模式 」、「产品属性」、「 底层逻辑 」、「思维方法」、「工作内容」、「工具」6个角度阐述互联网运营到底是什么鬼。其中「工作内容」、「工具」部分会一笔带过,也因为写这俩方面的已经足够多,可以很轻松在网上找到。
从根上讲,互联网运营与传统时代的产品营销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也不同的地方,所以下文在分析互联网运营时,会基于与营销理论的对比来讲。
先说冰山之下的互联网运营之道。
一、 商业模式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讲,主要从商业规律与商业模式二个角度来阐述。
1.商业规律
传统生意更多靠商品本身在交换过程中的差价赚钱。一个典型的传统生意模式是这样的——
原料商——采购商——制造商——品牌商——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从最初的原料到成品,再到商品流通到消费者手里,品牌商开始在每一个流通环节加价,从而赚取利润。
这样传统生意时代,讲的是“一铺养三代,渠道为王”,品牌商要如何解决的三大核心问题是——
对消费者来讲,如何更高效地解决商品的可获得性问题;
对经营者来讲,对外来讲,如何从媒介管理、渠道管理、销售管理、价格管理往往是核心,对内来讲,如何有效控制采购成本、营销成本、管理成本等运营管理能力是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对竞争者来讲,和同业的竞争还是关键,毕竟替代品与潜在进入者还是要考验创新能力的,那会还真谈不上创新。
这其实是传统的生产时代,这时商品数量还不富足,竞争度弱,最开始都不需要推销,就能卖货,常听到在现在看来很可笑的故事「某某,你去上海,给我带块表回来啊」,但确实是当时的社会现实。
再到后来,竞争大点,就需要销售员去推销,所以《最伟大的推销员》就是那个时候出来的。
竞争再大点,就来了定位理论派为首的,营销驱动商品销售的时代来临了,时势造英雄,线下时代的 叶茂中 ,就是那时候出来的。
这时,消费者的话语权已经越来越高了,所以 史玉柱 说「营销要以消费者为老师」的说法就开始横行,尽管因为建巨人大厦等一系列狂妄之举而负债2亿,依然凭借对营销的超强认知,干出个脑白金,全面复活。
这个时候互联网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消费者从只能听,到又能说,又能分享的时代,就开启了。
以用户为中心的声音也越来越大,而完全的互联网形态的产品也应运而生,门户、搜索、电商、社交等,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当越来越多人粘在网上打发自己的时间时, 互联网产品 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从而,针对这种新型的产品形态的营销方法,最早叫网络编辑等等职能,后来专业内人称之为 互联网运营 。
它与营销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因为产品形态不一样,所以推广的办法还是有许多差异(下文会重点讲)。
而对于互联网产品,刚开始,并不能从用户那直接收钱,而是先让用户免费用,这也与传统产品非常不一样,传统产品随使用人数的增多而成本增加,但互联网并没有明显的成本增加,所以可以允许这样的状态出现。
也就是我们要谈的第二点。
2.商业模式
「用户先免费用,然后再考虑赚钱」这种与传统生意完全不一样的商业模式, 让互联网产品必须要有一个角色来负责连接产品与用户的关系,其目的可能并不是短期内要从用户身上赚到多少钱,但却要让越来越来用户认知、体验、使用产品,并能帮且拉来更多用户,留下来嗨起来,简单讲,这就是互联网运营。
互联网的生意基本上都是如此。
就像看门户新闻不收钱,商家投广告发软文收钱;
就像用百度搜索不收钱,但商家投广告就要付费咯;
就像用QQ聊天不收钱,玩 游戏 过程中的Q币要收钱;
就像用淘宝开店不收钱,但卖数据服务就要收钱哦;
就像有360软件不收钱,但 应用商店 、导航真赚钱;
……
所以,通常讲,被称做「羊毛出在猪身上」的生意。
也甚至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狗买单」,比如, 微博 大V与普通用户都不花钱,但商家来投个 微博 粉丝通就要收钱咯。
也就明确了互联网运营是干什么的了。
市面上有以下主流说法——
运营就是拉新、留存、促活用户的;
一切围绕着产品进行的人工干预皆称之为运营;
都没错。
但仔细想来,营销其实也要干这样的事情啊。
拉新是找有效流量;
留存是初次购买;
促活是再次购买与分享。
营销也要一切围绕着产品进行人工干预。
因为,这些是术。
道,还是因为商业模式不一样。
二、 产品属性
产品是有属性的。而产品属性决定消费者的决策系统。
在99%的销售是真的没有前途曾写到决策人数、决策周期、购买金额、理性程度、风险系数不一,而影响用户购买。
就像快消品就是轻决策;
就像旅游类产品就是中决策;
就像孩子的 教育 产品就是重决策。
而互联网产品属性,是比快消品更轻的决策属性,它允许用户先免费用起来。这对于传统商品来讲,是降维了,你可以免费在网上看新闻、搜索、泡妞,所以360干倒了 卡巴斯基 付费 杀毒软件 。
在商业模式的论述过程中,其实已经提到了这一点,因为互联网产品是先粘住用户,再赚钱的属性。
所以互联网运营的目的更多是维系用户,再设置转化路径,且转化过程可以更长,养肥了再宰。也是所谓的圈、养、套、杀。不同于营销,要的是有效流量,刀刀见血即封喉。
以上,更多是在透视互联网运营的本质。
再讲冰山之上互联网运营之术。
三、 底层逻辑
从传统营销理论来讲, 菲利普科特勒 老爷写了,但没明说的营销的底层逻辑是——
需要认识——信息收集——方案评估——购习决策——购后行为。
而在简化成企业方的营销流程来讲,用户「认知、认可、认购、分享」产品。
就像在他就是披着老师皮的「销售员」啊。讲到——
而互联网运营的经典理论模型「AARRR」,讲得是相当好——
获取用户(Acquisition)
提高活跃度(Activation)
提高留存率(Retention)
获取收入(Revenue)
自传播(Refer)
如果仔细看,与传统营销理论基本一致嘛。不过是把「认知说成是获取用户,认可说成是提高活跃度、提高留存率,认购说成是获得收入,分享说成是自传播」。
从而,互联网运营的底层逻辑是基于用户思维的营销逻辑。一图以蔽之——
为何强调是用户思维为核心,当然是因为上文讲的商业规律,从生产时代营销时代再到运营时代,甚至下一个阶段的客服时代,「消费者的话语权」越来越大,自然要更好地服务好用户。
四、 思维方法
张亮、黄有璨、韩叙、李少加们都要比我讲的好。所以推荐去买本书看看吧。
把张亮的《从零开始做运营》入门,用黄有璨《运营之光》、韩叙《超级运营术》、李少加《进化式运营》都买来,用来拔高吧。
虽然还是理论为主,但也是针对互联网运营这一方向的理论,值得一读。
如果不愿意,那就看我这道吧,不为哗众取宠,只为说清「守正」与「出奇」思维。
1.守正
说的是,如何把事情做对。
如果你在一线
用目标思维定方向
就拿考研背单词这件事来讲——
周六背诵50个单词,能达到中英文自由转换拼读程度,比如(当人说simultaneous出来s-i-m-u-l-t-a-n-e-o-u-s,同时的)。
而该具体设定方法是——
用时间思维过流程
说的也是,流程化思维。
比如,曾从0-1带过某销售团队,因为产品相对标准化,为销售团队写的销售手册就运用了这样的思维「拜访前的准备-拜访中的沟通-拜访后的跟进-成交后的产品使用」。
用KSF思维明节点
KSF说的是key success factors,关键成功要素,如果不解决KSF事成不了,KSF外是锦上添花而已。
接着拿上图销售手册来说,虽说从流程上讲,有四个步骤「拜访前的准备-拜访中的沟通-拜访后的跟进-成交后的产品使用」,可如果要做为一个牛逼的销售人员来讲,除第二步「拜访中的沟通」中的,找对人、说对话、做对事外,其他都是很容易替代的。比如——
找对人(解决流量问题)
比如如果做的是院校市场。找对人分2层含义:找对学校与找对接触人。
什么层次的学校是核心客户,该从什么部门的人切入,至少你得会——
说对话(解决转化问题)
利用顾问式销售方式挖掘对方需求,也得精通。
整体框架如下——
而至于挖掘需求——
以上,都是基础能力。
做对事(解决转化问题)
可能还是有2B的 产品经理 觉得以下,是不必要的,但实际情况是,商业里,正常的商务公关手法,依然不可避免。说的是,如何做关系——
前有破冰时做形象关系(虚),后有利益关系(实)。
客户心理把握;给个小恩小惠;在合适的时机约出来吃个饭;谈个回扣等等,都是再正常不过的。
而这些,才是事可成的KSF,并不是刚开始说自己产品有多牛,就可以搞得定的,因为产品没啥问题是必须的,但商业成功的靠的是系统,非某个单点。
用全局思维通细节
从整体看细节,效果最好。分两个层面来说——
先说细节 ,
比如,写文案时,在明确了文案的「战略层、感受层」,为了满足营销战略与应当影响受众的感受层面,在具体实施的文案的「内容层、表现层」时,就得综合考虑“谁在哪什么时间”看文案时的心理,比如,在北京周一的1号线上,如果不考虑人在挤 地铁 时焦躁心理,写的文案可能就还有优化的地方。
再看整体 ,
但,文案的表现层毕竟是最终的一个战术行为,如果不能服众战略目标,就有点舍末逐末了。比如,当雕爷在骂「 屌丝 是没有蕾味的」时,可能有人会说,太恶俗了,为了炒作,不择手段。表面上得罪了一些人,但实质上, 屌丝 并不是他的核心客群,同时,而口味方面,又是众口难调,雕爷牛腩卖的就是给那些想猎奇的人群卖卖装逼的体验感,也就是形式主义,北京的年轻人为装逼可不少花钱,当然是可能去尝尝鲜的。但复购率又是另一回事了,这里不讨论。
所以,从整体看这个细节,并没有问题,只是有可能不是最佳的表现手法而已,但同时又进一步为生意赚足了钱眼。从这点看,看似是一招坏棋,实质上却不失为一招好棋哦。
所以,从全局看每个细节的处理过程,往往能得到可控的正向结果。
用指标思维晓得失
这点情理之中,没有考核,或者说不能有效衡量的过程,一点都不可控。
如果你在管人
就还得加下以下——
用结构思维来挑人
先看认知,
就像我在《摔跤吧,爸爸》里看到的教练技术提到的理解层次——
精神:为啥而活?
身份:我是谁呢?
信念:我信什么?
能力:我会什么?
行为:能干什么?
环境:我在哪里?
再看能力,
不同层级人才,要的能力当然不一样,所需的专业内涵也不一样,但大致还如 长江商学院 所说的「取势、明道、优术」——
取势,说透what,到底干什么;
明道,说透why,到底为什么;
优术,说透how,到底怎么干。
所以,还是用 Simon Sinek的黄金圈法则来解——
当能从讲到干什么,到为什么干,以及怎么干,且没有逻辑与人性的错误,那是大大的可用之才。
后看价值观,
什么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事、物,座右铭等等,以及以自己的经验、能力来判断是价值符合,看价值观不虚,因为就像『今日说』说「执行」说道,人是为价值观而执行,当员工不认时,能力再强是没有用的。
怕的是,仅通过面试价值观是很难判断的。
用KW思维来用人
用二八法则就好,80%的员工只是哄托气氛,20%出成绩罢了,尤其是结果导向的营销类工作。所以用下面方法来判断如何用人——
做好以上,就能守正,不出错。熬得时间够长,也能 升职 加薪。
但如果要快速 升职 加薪 ,还得长长功力,来出奇。
2.出奇
说的是,如何把事情做好。
天马行空写出方案;
逻辑严密细化方案;
洞悉人性修改方案(法律法规下);
用户视角精简方案。
每一点都可以说好长,简而言之,方案要有创意性、严谨性、可执行、简洁化来做好(以后会有文章专门补充)。
(当然,以上还是些基础思维方式,但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像更专业的逻辑、人性、管理学知识也非一篇文章能讲清楚,点到为止,如果有机会,可以再相互交流。)
五、 工作内容
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产品运营、 新媒体 运营、社群运营、电商运营、 应用商店 运营、SEO运营、SEM运营、广告投放运营、流量运营、编辑等都叫运营。
而产品的形态又主要分为内容属性产品、工具属性产品、社区属性产品、平台属性产品、 电商 属性产品、 游戏 属性产品。
从而,运营是一个工作内容非常细分的工作,很难说一个运营人员,只负责某一件事,所以会围绕运营工作的目的来谈谈运营的工作内容界定。
总体而言,但这些也不是重点,关键是掌握上文提到的本质思考与做事方法。
关于本部分内容,未来会结合其他文章单独说明。
六、 工具
工具永远是与时俱进,从人人都是 产品经理 、知乎这些社区上一搜一大把,找到合适自己的就好。也不赘言。但以后也会在文章里挑一些好用的工具分享。
七、 写在后面
从商业规律到互联网行业的 商业模式 ,再到 互联网产品 属性所对应的产品形态,再到互联网运营技术的 底层逻辑 ,以及工作所需要的思维方法,相关的工作内容与工具,对于一个想了解 互联网 运营的朋友,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方法论了。
肯定还有很多细节问题不完善。欢迎讨论。
请相信,我说的每一句,都可能是错。
不充值 防跑路 饿了么联手支付宝上线“次次省”
图集
近日,健身房、美容院甚至长租公寓“爆雷跑路”的新闻屡见不鲜。在行业人士看来,除了商家加强风险控制、监管部门推行预付卡资金存管外,也可以从商业模式的角度去解决高额充值带来的潜在风险。
近日已有平台推出了信用支付类产品。9月4日,饿了么联手支付宝上线了“次次省”,用信用担保来解决美容、美发、亲子、健身等生活服务消费中,广泛存在的预付费信任难题。
“您充值1000元,可以赠送200元,本次和下次消费,都有折扣。”在外消费,这是常听见的一句话。美容卡、健身卡、洗车卡,几乎人人手中都有一两张储值卡。
“光是美发卡,前前后后办过五六张。每次办卡充值时,都要算算自己的消费频次,商家会不会突然关门了。”上海市民张先生说,自己手头现有的餐饮卡、教育培训卡、健身卡、美容卡有十多张。
预付式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先支付价款,经营者在以后一段时期内分次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行为。由于消费者先付款,经营者后履行义务,存在退卡难的情况,更有甚者,商家卷款跑路,预付款直接打水漂。
面对预付式消费乱象,重拳整治的呼声不绝于耳,相关部门也在积极行动。近日,国家市场监管局在回复消费者问询时,表示将积极推动预付式消费立法,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在立法、监管、平台保障多管齐下,治理预付式消费乱象有望破局。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预付式消费治理成效初显,将304家企业纳入预收费失信“黑名单”,督促47户企业妥善解决了遗留消费纠纷。此外,北京正在修订预付式消费服务合同行为指引,推动单用途预付卡立法进程,并在教育培训、美容美发等领域 探索 引入保险机制。
对此,线上平台也 探索 针对消费痛点的产品。此前,芝麻信用曾经推出过一款“信用专惠”的产品,主打“0门槛体验类比会员的优惠”。而此次饿了么联合支付宝推出的“次次省”,则直接定位在美发、健身、亲子等预付式消费乱象的频发区。
根据“次次省”规则,只要个人信用好,就能“0元预存”锁定优惠。不用提前支付大笔押金或充值。到店享受服务后才核销,也就是用一次付一次。
换言之,消费者不用承担预付卡模式的风险,但却可以享受比团购价更低的折扣,安全性和性价比更高。
饿了么副总裁张亮介绍,行业内广泛使用的团购多次卡,是一次性把款给到商家。“次次省”是使用后付款,如果商家停止经营或关闭,消费者可以终止后续交易,最大程度上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消费者也不用提前支出大笔资金。
而对于商家来说,“次次省”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入口,可以引流拉新,并提高门店的复购率。新客和回头客,这正是线下商家所需要的。“目前,次次省已经在美容、美发、美甲美睫、亲子、健身、洗衣、足浴等生活服务到店消费场景铺开。”张亮说。
新媒体运营是什么样的岗位?什么样的人适合去做?
近几年,我说转行做互联网运营的小伙伴是最多也是最火的,估计没有人反对,而你在百度、知乎等平台一搜类似转行做运营等关键词,搜索量都是上百万上千万的。我也在前两年写过关于如何转行做运营的相关文章,而此前写的文章也是比较宏观。而这篇文章就专门拿出一个运营的分类——新媒体运营,来讲讲如何转行做新媒体运营。
在写一些干货前,我推心置腹地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不管你是想进入运营哪个岗位,首先得要选对行业。因为运营虽然是大家的统称,但是运营也有分很多行业;而且行业不一样,运营的思路方法也是大相径庭的。所以要从心问自己:你是想进入旅游、教育、金融、汽车、媒体还是其他的行业做运营…………
接下来的内容我会从以下6大方面跟你说说如何转行做新媒体?
为什么大家都愿意转行做新媒体运营
新媒体运营是什么?
新媒体运营和产品运营的关系?
新媒体运营人员都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新媒体运营人经常汲取知识的网站都有哪些?
新媒体运营人的书单都有哪些?
一、为什么大家都愿意转行做新媒体运营?
我们所处的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纷纷触网,网络营销是打造品牌营销力,增加转化率并且投入最少的方式之一。
“新媒体运营”是任何互联网企业不可或缺的职位,薪资和发展前景也是众多人转型、入行的动力。新媒体运营岗位全国平均薪资在6K-8K,北京市更高达7460/月。并且,根据智联招聘等网站薪资我们可以看出,新媒体行业人员晋升较快,2-3年后薪资普遍达到10K-12K,3-5年后可到15K-20K!现在转行,还来得及。
第二个原因我觉得是整个行业趋势所带起的,运营近几年被提的最多,而这个岗位的人才也是不断涌现。但是很多初级运营,也就是刚接触这个岗位的人来说,其实新媒体运营是最好的一个入口,因为他所承担的责任任务比起任何一个岗位来说都要低,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自己进入互联网这个行业的第一份工作。
二、新媒体运营是什么?
新媒体属于传播学里面的概念,这个“新”字主要是相对传统官方媒体而言。官方媒体例如人民日报,其特征是作为一个点将信息覆盖整个社会面。可是新媒体,依托现代化、电子化手段,实现了个体与个体之间,点对点之间信息的输出与接收。
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博客、微博、贴吧、微信,点对点的信息交流,使得每一个个体走上了台前,展示出自己想展示出的信息内容,成为了小辐射圈中的明星。从此,新闻不再专属于电视台、报纸,很多一线新闻来自于微博上目击者录下来的视频。 简单来说新媒体来自于互联网,这是由互联网“信息交互”这一本质决定的。
新媒体运营的工作流程无非是这几个:拉新-促活-留存-推荐-转化。这些工作的最终作用都是为了把潜在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
三、新媒体运营和产品运营的关系?
新媒体运营,是利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进行品牌推广,产品营销;策划品牌相关的、优质、有高度传播性的内容和线上活动;向客户广泛或者精准推送消息,提高参与度,提高知名度,从而充分利用粉丝经济,达到相应目的。
产品运营,是一项从内容建设、用户维护、活动策划三个层面来管理产品内容和用户的职业。
所以可以看到,其实新媒体运营只是产品运营的一个分支,而他们可能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获取更多用户然后转化用户,但是新媒体运营的手法更加纯粹,而产品运营则是一个更加复杂的获客过程,但是其影响用户的程度则更加深刻。
四、新媒体运营人员都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1、基本能力
(1)高水准的写作能力
首先,一个自媒体人得是一个合格的文案。因为每天都要写东西,虽然文笔对自媒体人没那么重要,但是最基本的文字功底和写作能力还是要有的。
(2)设计
不懂PS,不会CDR,不会处理图片,不会抠图又不会做图片渲染,那你做什么新媒体?新媒体不仅要具备图片处理能力,还要有设计审美能力,如果都没有,那真做不了。
(3)策划
新媒体每一次精心推文都可谓是一场活动策划,推给谁看?推什么内容?该怎样组织?活动预算?活动执行?礼品选择和发放,哪一样儿都不能落下。
(4)营销
新媒体们每天写的文章其实就是营销软文,营销的对象就是你的平台粉丝以及潜在用户。针对用户的属性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学会跟受众谈恋爱,打造合适的营销方案。
(5)数据分析
新媒体工作也是数据运营的工作,每天都要盯着后台数据。阅读、互动、分享、留言评论……你要了解每个曲线的峰、谷出现的原因,预测它的趋向,并能对着后台那堆看起来枯燥乏味的数据讲出一大堆故事来。
(6)用户运营
新媒体编辑要清楚你的运营对象是什么人,这样才能把握用户需求,了解受众群体,勾勒用户画像,然后针对性地强化与用户的沟通交流,才懂得怎样跟他们聊天,也知道被用户撩的时候怎么应对。
(7)音视频剪辑
整天发图文会很枯燥,怎么办,换个口味呗!音频、视频都要学着做,PR、AE、AU这些软件新媒体人都要会点,不懂?赶紧去学吧。
2、进阶能力
(1)深入洞察你专注领域的人群(用户需求洞察能力)
人性是产品和运营的源泉,那么人性到底有哪些方面呢?有人从“七宗罪”里归纳出人性阴暗的一面,即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色欲、暴食。有很多产品确实也很好的利用了人性这样的一面,打造出了成功的产品。但是人性除了有阴暗的一面之外,也有很多阳光的地方。从正反两方面来洞察人性,才能更好的把握用户的心理。
因为只有了解了你想去影响的用户,你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文章的撰写,尝试流量变现,进行商业模式的设计。比如你生过孩子,才能明白哺育一个孩子过程中的痛点,你撰写此类的文章才会有人看,才会有人根据你内容当中阐述的观点改变自己的行为,比如母婴类的购物决策。这是你的内容能做商业转化的基础。
(2)善于运用渠道的能力
有些人很会写,但是你叫他去传播散发,就会陷入懵逼状态。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所以除了会写,一定不要忽略渠道资源。
(3)要会玩
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知乎、直播等等,这些渠道该怎么玩转,一定要心里有数,常用常新,并且争取在某一个或者几个渠道成为大v。
(4)要会整合
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去结识大量有渠道资源的人,这能够帮你在要推进一个项目的时候锦上添花,把一个好的内容一炮打响,知名度指数化增长。
五、新媒体运营人经常汲取知识的网站都有哪些?1、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推荐指数:五颗星
毫无疑问,做运营是没有人不知道这个网站的,如果不知道,说明你是个彻彻底底的门外汉。虽然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一开始是定位于产品经理,但是随着运营人群的崛起,是可以明显感觉到他的人群定位发生变化的。所以里面的内容也是很适合航接触运营的小伙伴,当然还可以学一些产品相关知识。
2、梅花网
推荐指数:四颗星
营销专业领域内容最丰富的网站。主要提供营销资讯,资源,案例,活动等。我上的不多,因为我要的精华他都通过邮件的方式推给我了,里面还是蛮有特色,所以适合新媒体运营寻求脑洞大开的地方。
3、36氪
主要接收一些行业相关信息,以及最新的互联网科技资讯,同时也是自己借势、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来源。
其他的我就不做过多推荐,因为这些网站虽然也可以学习,但是带着比较浓厚的营销特性、或者付费的内容占据绝大多数,所以大家可以去网站搜索,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其实,我觉得学习或者自己逛的网站不要“以多为好”,而是求精,因为你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可看的东西大多数都是重叠比较多,所以大家挑选自己喜欢适合自己的即可。
六、新媒体运营人的书单都有哪些?运营、用户管理、传播、营销相关
《引爆点》 作者:Malcolm Gladwell
《驱动力》 作者:Daniel H. Pink
《管理工作的本质》 作者:Henry Mintzberg
《平台战略》 作者: 陈威如 / 余卓轩
《粘住》 作者:Chip Heath
《无价》 作者:William Poundstone
《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 作者:黎万强
《文案训练手册》 作者:约瑟夫·休格曼
《增长黑客》 作者:范冰
《从零开始做运营》 作者:张亮
《定位》 作者: Jack Trout / AL Ries
关于互联网背后的许多本质思考
《人月神话》 作者:FrederickP.Brooks.Jr.
《企鹅与怪兽》 作者:Yochai Benkler
《免费:商业的未来》 作者:Chris Anderson
《长尾理论》 作者:Chris Andersen
《自由人》 作者:程苓峰
《技术元素》 作者:Kevin Kelly
《科技想要什么》 作者:Kevin Kelly
《失控》 作者:Kevin Kelly
心理学、社会学相关
《怪诞行为学》 作者:Dan Ariely
《完美的群体》 作者:Len Fisher
《超越确定性》 作者:Charles Handy
《游戏改变世界》 作者:Jane McGonigal
《游戏化思维》 作者:Kevin Werbach / Dan Hunter
《卓有成效的组织》 作者:Henry Mintzberg
《乌合之众》 作者: Gustave Le Bon
《众声喧哗》 作者:胡泳
新媒体运营有很多理论、数据有待去挖掘,实际上还是要靠实践才能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很多新媒体运营者常年混迹在知乎、论坛,说起道理来一套一套的,但是真要实践起来,恐怕做得还不如一个“小编”。相信在真正的运营实践中,真正有能力、有思考的人会得到自己想得到的。
拉新张亮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拉新教程、拉新张亮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