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拉新战役」蛟河拉新战役纪念碑

博主:adminadmin 2023-03-25 18:03:10 37

318地推拉新网 (点击进入网站)

今天给各位分享吉林拉新战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蛟河拉新战役纪念碑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林彪最出名的一场战役简介

展开全部

平型关伏击战[平型关战斗小档案]

战斗时间:抗日战争时期的1937年9月25日,历时1天

战斗地点:山西省灵丘县平型关

战斗手段:山地关隘伏击战

林彪职务: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师师长

林彪年龄:30岁

所辖部队:八路军第115师是我军抗战主力中的主力,精锐中的精锐

雅号别称:“抗日英豪”、“民族英雄”、“无敌元帅”、“常胜将军”

战斗特点:我军总体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但在局部战斗中,却以多吃少,以强击弱,集中精力打歼灭战吴克华简介,以伏击战为主

我军主要将领:林彪、聂荣臻、陈光、徐海东、陈士榘、肖华、杨得志、李天佑、杨成武、杨勇、张绍东

敌军主要将领:板垣征四郎、三浦敏事、粟饭原秀、滨田、新庄、桥本、

战役战斗经典理由:平型关之战是八路军挺进抗日战争前线后的第一仗,取得了中国全面抗战以来“零的突破”,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中国人抗战的决心,打出了 *** 和八路军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威望,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

辽沈大战[辽沈战役小档案]

战役时间:解放战争时期的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

战役地点:吉林省、辽宁省

战役手段:运动战、阻击战、围歼战、攻坚战

经典战斗:义县攻坚战、塔山阻击战、锦州攻坚战、黑山阻击战、长春围困战、辽西围歼战、沈阳攻坚战

林彪职务: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

林彪年龄:41岁

雅号别称:“101”

所辖部队:东北野战军为我军主力中的主力,精锐中的精锐

战役特点:东北战场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我军的军力和经济力均已超过 *** 军,军队在数量上特别是质量上都占优势。已不打伏击战,作战样式多元化,以城市攻坚战为主,阵地阻击战相结合

歼敌情况:歼灭国军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反正及投诚9万人,起义2.6万人,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国军共损失1个东北“剿匪”总司令部,1个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吴克华简介,1个冀辽热边区司令部,4个兵团部、11个军部和36个师。此外,还有1个骑兵司令部,5个炮兵团、战车团等特种兵部队。损失各种火炮4709门,轻重机枪13347挺和其他枪支175361支。

我军主要将领: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谭政、周纯全、肖劲光、肖华、陈伯钧、程子华、黄克诚、吕正操、李天佑、曹里怀、刘震、韩先楚、吴克华、胡奇才、万毅、吴瑞林、黄永胜、赖传珠、李作鹏、邓华、段苏权、邱会作、詹才芳、梁兴初、方强、贺晋年、钟伟、苏静

敌军主要将领:卫立煌、郑洞国、范汉杰、孙渡、侯镜如、梁华盛、赵家骧、卢浚泉、盛家兴、阙汉褰、刘云瀚、沈向奎、曾泽生、周福成、尤天武、李涛、潘裕昆、郑庭芨、刘玉章、向凤武、

战役战斗经典理由:辽沈战役结束后,国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 *** 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国共双方的正负位置,已经颠倒过来了。东北野战军获了得第一个战略决战的完全胜利,取得了打大规模歼灭战的宝贵经验,率先成为人民 *** 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主要战役

山海关九门口

山海关、九门口战役,1945年10月-11月,把守东北大门的八路军山东军区第7师等部在杜聿明指挥的13军和52军攻击下失利。

锦州战役

锦州战役,1946年1-2月,毛泽东指令林彪亲自组织一个战役阻止国军疯狂推进的势头,但因各种条件限制,东北八路军全线撤退,一路丢弃锦州、沈阳等重要城市,这个战役未能组织起来,被迫放弃。

沙岭战斗

沙岭战斗,1946年2月,辽宁南部盘山沙岭的八路军1个纵队(4纵9个团)围攻新6军1个团,未能歼灭,自身伤亡3倍于敌(国军宣称共军伤亡上万人),失利。

秀水河子战斗

秀水河子战斗,1946年2月,辽宁法库县秀水河子,林彪亲自指挥新四军3师7旅、山东军区第1师和保安第1旅之第1团等部,以3个团打援、4个团攻击,实施围歼孤军深入的国军第13军第89师之266团及265团1营、师属山炮连、输送连,取得东北战场第一个歼灭战胜利。

四平解放战

四平解放战(即一战四平),东北民主联攻占了四平西郊机场,晚接敌围城。攻城战斗于17日凌晨2点打响,中午结束。除200多名守军逃跑外,其余3000多守军和政府官员全部被歼。活捉了国民党辽北省主席刘翰东、保安司令张凯及匪首王大化、王耀东等。此战,东北民主联军缴获轻重机枪69挺、大小炮32门、步枪2000余支、汽车20辆、马700匹,以及其它大批军用物资。

四平保卫战

四平保卫战(即二战四平),1946年4-5月,此战被毛泽东提高到马德里保卫战的高度,强令林彪打阵地战,为政治谈判服务,但最终以伤亡8千人的代价失利,放弃四平、长春等重要城市,主力一路惨败到松花江以北。

拉法新站

拉法、新站战斗,拉法位于吉林省蛟河市以北9公里,新站在拉法以北6公里,它们是长图(长春至图们)和拉滨(拉法至哈尔滨)线上的一个铁路枢纽。1946年6月7日,东北民主联军一师和二师在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指挥下,歼灭国军71军88师263团另1个营,终止了国军继续向北满东满地区挺进的势头,从而在松花江两岸达成战略均势,东北民主联军转入休整和剿匪,建设后方。

辽东辽南扫荡战

辽东、辽南扫荡战,1946年秋冬,国军在中长路正面得手巩固对北面共军的平衡态势后,将机动兵力转用于后方的辽东、辽南地区,对肖华所部沉重打击,国军52军2师占领了辽宁最后一个要地丹东(当时叫安东卫),辽东、辽南地区的八路军被迫向临江地区转移,被压迫到长白山附近的中朝边境深山地区,处境极为困难。

新开岭战役

新开岭战役,1946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司令员胡奇才)在辽宁省宽甸县西北之新开岭地区,歼灭来犯之国民党军第52军的第25师8900余人,其中俘5800余人,4纵伤亡2128人。此役首创东北民主联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国民党军一个整师的范例,初步粉碎了杜聿明“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25师是杜聿明的起家部队,所以这次失利对他打击很大。此次战役的胜利,严格说来,并不是依靠良好的战略预见与组织,一开始的南满兵力就呈分散状态,4纵分兵把守要隘,过于依靠摩天岭,连山关等天险,过低的估计了国军的攻击力,结果连遭挫败,包括前面的右路辽南独立师也被打散,左边的3纵打得也不好,搞得林总很上火,但4纵很快的 吸取了教训,大胆诱敌到新开岭并调来10师集中兵力围歼。前面的摩天岭,双岭子战斗,都没有打赢,尤其摩天岭,地势上,新开岭再险也没有摩天岭险,以11师,12 师能堵得住25师,这应该打问号的,至少心里是打鼓的。为了掩护后方机关,仗必须要打,在新开岭打至少还能打个伏击,消灭一部敌人,从这点推测,新开岭的是无奈之下被逼出来的,胜与不胜,没有把握,是在战斗过程中看到了全歼25师的可能性,而后经过努力将其变成事实,事后的评论一致认为,这次战役的胜利是集中兵力思想的体现,但4纵这次并没有集中那么多的兵力,事实上也没有,战胜后,甚至连民主联军自己都纳闷,认为是侥幸,以4纵的实力,打一个团应该比较稳妥的(不幸的是,26日的赛马战斗,竟然还让敌军跑掉了) ,所以,新开岭的胜利对毛泽东来说也是个意外的收获,他在电报中强调凡是大一点的仗(暗示新开岭)都要集中10个8个乃至12个团的兵力也是一种顺水推舟的做法,但不管怎么说,民主联军4纵战斗中所表现破釜沉舟的勇气仍然值得称道的。52军2师只顾一味乘虚抢占安东,未与25师作时间上,空间上相得益彰的配合行动,让解放军得以集中兵力围歼25师,要说到责任,也是指挥这两个师的军长赵公武的责任。

德惠战斗

德惠战斗,是“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的二下江南战役的组成部分。1947年2月下旬,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在炮火支援下,对德惠守敌发起进攻。由于轻敌麻痹,准备不足,步、炮、坦协同不好,仓促投入战斗,激战3天,未能取得战斗胜利,被迫停止攻城回师江北。德惠守敌为国民党军新1军第50师,下辖148、149、150团和炮兵、通讯兵、骑兵等直属队,加上两个地方保安团共约7000余人。50师全部是美式装备。此战民主联军军集中了4个师、80门火炮,可以说是绝对优势。部队刚打了胜仗,士气旺盛。但是攻坚却失利了。六纵干部战后深刻检讨了经验教训。主要是:思想上麻痹轻敌,敌情不明,准备不足。战前认为德惠守敌只有第150团残部,且是孤立之敌,可能一打就跑,没有想到他会坚守。新1军是王牌主力,尤其擅长组织防御作战。而六纵是第一次有炮兵配合作战,过去也没有打过城市攻坚战,在轻敌思想的支配下,采取了莽撞的打法。平分兵力火力,四面围攻,没有主攻方向。德惠战斗是东北战场上第一次大规模步炮协同作战。纵队各级指挥员及参谋人员都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不懂得较大口径火炮及坦克的技术性能和战术性能,连什么叫“射击诸元”都不明白,就更不懂得步兵与炮兵、步兵与坦克如何进行协同作战了。因此,纵队在部署兵力兵器时,即将炮兵分散配属给各师、团,笼统地规定了炮兵何时进行试射,何时进行效力射(即火力准备),在奏效后开始总攻击。事先既没有进行步炮、步坦协同作战的图上作业,又没有共同勘察地形,也没有明确炮火射击与步兵冲击的目标,没有提出炮火射击时间与步兵接敌运动、冲击时机如何协调一致的要求;只要求炮兵进入阵地后,1个小时就开始试射,炮兵根本没有必要的准备时间。

两次隆化战斗

两次隆化战斗,这是东北民主联军冀热辽军区主力部队和国军第13军的两次较量,此战虽然对全局影响不大,但对民主联军11纵的战斗力锻炼和提升有极大意义,尤其是11纵出了一个全军英模董存瑞,正是在隆化战斗中光荣的。隆化当时属于热河省,是热河首府承德北部的重要屏障。1947年5月上旬,散布在冀察热辽各地正在开展土地改革和剿匪反霸的各部队开始向热河西部集中。前线指挥部决定首先围歼在围场被孤立起来的国军第十三军第四师第十团第三营和当地保安队。到五月十五日,冀察热辽军区第十三旅激战一天后成功歼灭了围场国军守军。在胜利鼓舞下,前方指挥部决定扩大战果去夺取隆化,这个任务交给了冀察热辽第十七旅。十七旅(旅长周仁杰,政委谢镗忠)的前身是八路军的老部队。第四十九团的前身是陕甘宁教导二旅的第一团第一营,此前这个团是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团第一营,如果再向前追溯,其光荣历史可以一直追寻到井冈山斗争时期;第五十团的历史虽然比第四十九团短,但同样是一个战功赫赫的英雄部队,它的前身是抗战时期冀中第十八团。本来十七旅还有一个第五十一团,这个团是刚从地方民兵改编成的部队,此时只存在在十七旅的编制上,并未参加第一次隆化战斗。在第一次隆化战斗前夕,国军第十三军第四师第十团团部带领下属两个营驻守隆化(另一个营在十团副团长带领下驻守围场,此时已经被冀察热辽十三旅围歼)。五月十九日黄昏时分,冀察热辽十七旅占领了隆化东南、东北的进攻出发阵地。二十日零点,部队开始进攻,四十九团迅速占领了东山和城东南守军前沿阵地,战至黎明,部队打垮了国军保安队,突入隆化城内,在随后半天的白昼战斗中又夺取了一半城区。21日夜,17旅几乎占领了全部隆化城区。22日上午,16旅的一个团——47团奉命前来增援17旅。当天夜晚,17旅再次发动总攻,三个团同时出击,不过收效不大,部队在突击中遭到守军炮火杀伤,减员很多,致使17旅在23日一天都无法再组织起像样的进攻,还不得不再次向前指求助,要求把整个预备队16旅都调来参战。23日,冀察热辽军区前指的参谋长黄志勇赶来察看战况,最后决定把16旅的其余两个团全部调来从苔山西侧进攻,与17旅南北夹击,最后解决苔山守敌。24日凌晨,17旅第三次总攻,这次进攻17旅进攻部队遭到隆化中学和苔山守军两面火力夹击,伤亡很大,而苔山西面的16旅又未准时发起进攻,因而战斗再次失利。24日双方对峙,前指副指挥黄永胜也赶来观察,不过黄永胜没有表示任何意见就离开了。当晚,程子华召集各旅指挥员开会,征求大家的意见,最后决定再调第5旅的13团参战,由黄永胜亲自指挥攻击。25日到28日,解放军连续发动了第四、第五次进攻,16旅对苔山南半部攻击;17旅从城区进攻,5旅13团从城北进攻隆化中学,战斗十分激烈。苔山守军以各种火炮连续炮击,给进攻的解放军造成惨重伤亡。5旅13团第一连在26日夜晚曾借夜色一度攻进隆化中学内,因为后续部队不能及时跟进,突破口被守军封锁,突入校内的部队除一部分撤出来外,其余人员在27日白天弹尽粮绝,全部阵亡。连续数天的战斗,解放军部队伤亡极大,仅17旅战斗减员就达1200多人,周仁杰回忆说:“以轮战方式逐次增加兵力,部队伤亡人数与日俱增……部队伤了元气,损失很大。” 29日夜,解放军发动了最后一次攻击,这次进攻再次没有结果。此时赤峰国军21师准备南撤,冀察热辽军区前指令各旅撤出隆化之围,赶往赤峰截击赤峰南下国军,隆化第一次战斗遂告结束。这次战斗,据周仁杰回忆,“毙伤敌人500余人,俘敌200余人”。但由于战前“侦察了解不够,没有攻坚的具体准备,又缺少统一的组织指挥,缺乏火炮弹药等,抑制造成攻城未克,打援未成,未能实现攻城打援的预定作战企图,而且伤亡人数达2500余人,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第一次隆化战斗后,守军13军4师10团因伤亡惨重调离隆化,接替其防务的是13军89师265团的团部和两个营。265团并非13军的基干部队,在半年前,13军89师增援辽西,曾被东北民主联军击溃,这时的89师是经受上次打击后重新组建的新部队,战斗力远不如13军主力部队第四师。1948年3月,东北野战军在朝阳编成了第11纵队,东野11纵纵队直属队是原冀察热辽军区直属机关和热辽军区部分部队抽调组成的。11纵司令员贺晋年,政委陈仁麒,副司令员周仁杰。11纵的主力部队是第31师,31师的前身为冀察热辽独立一师,也就是1947年5月第一次隆化战斗中的第17旅,32师为原冀察热辽独立2师,前身是活动于平北地区的地方基干部队,33师是冀察热辽独立三师,前身是热辽军区独立第5旅及地方基干部队合编而成。1948年5月16日,11纵进逼承德,取得象鼻子山战斗胜利后,在冀察热辽炮兵旅配合下于18日包围隆化。冀察热辽炮兵旅有山炮21门,榴弹炮7门。为了配合11纵围攻隆化,冀察热辽独立第六师奉命阻击承德来援的国军。隆化守敌是89师265团(缺第三营)及师工兵一个连,有部分炮兵,配备战防炮3门,约2000多人。分布在苔山和隆化城内。城西的苔山为防御重点,265团团长汤池带领团部、第三营、战防炮连(战防炮4门)和迫击炮连驻守苔山主阵地;第二营驻守隆化中学,是隆化城内核心据点;工兵连和保安团在隆化城区东南碉堡群,为一线防守兵力。隆化城北构筑有40多个半永久碉堡。25日1点部队进入阵地,4点20分,炮火准备30分钟,5点部队开始进攻。在苔山的31师吸取了第一次隆化战斗的教训,前锋尖刀两个连在进攻前乘夜色悄悄攀上苔山北坡的峭壁潜伏下来,炮火准备完毕后突然发起进攻,迅速肃清敌碉堡,总攻发起后35分钟控制了苔山制高点,守敌在团长汤池带领下被压缩在苔山南端的几个碉堡内。但攻击城区的部队出现了纰漏。在炮火准备时期,炮火摧毁了守军的前沿部分工事,但炮火轰击还在进行中,33师98团第一营竟然擅自发起冲击,结果遭到自己炮火的误伤。紧急情况下,33师指挥所被迫改变原定计划,急忙命令炮兵延伸射击。这时98团一营第一连已经连续进行了两次爆破,破坏了铁丝网。在继续爆破外壕的时候,守军开始火力封锁,爆破手牺牲,连队遭到重大伤亡,历尽千辛万苦才炸开一个缺口,尖刀连此时只剩下不到40人,依然迅猛发起进攻,迅速突入城区,在该营第二梯队配合下开始了巷战。最麻烦的是32师方向。32师从隆化东北开始进攻,这里是守军防御工事最稠密的地区,而恰恰是这个地区,竟然没有任何炮火支援,突击部队只能靠人工爆破摧毁守军工事。在其他地区炮火准备期间,32师96团经过20分钟爆破,炸毁碉堡三座。总攻开始后,残存的守军碉堡密集的火力封锁了部队进攻道路。尽管该师94团从33师突破口迂回到敌人侧翼支援,也没能完全清除所有的守军工事。这些残余碉堡又处于炮火射程之外。到中午,11纵纵指被迫下令暂停攻击。下午3点,11纵经过3个小时的准备,再次对隆化守军发动猛烈攻势。实际上这时候守军只剩下两个据点,一个是团指挥所,在苔山南端;另一个在隆化中学。苔山南端的守军再次顶住了11纵31师2个团的进攻。这次战斗解放军伤亡很严重,不但出现了一个董存瑞,还牺牲了一个31师副师长李荣顺。此外苔山守军之顽强也颇令人吃惊,在32师进攻隆化中学的时候,其他部队忙着收缴国军的空投物资,正在这时,突然苔山南侧的守军突然开炮,94团4连连长高兴贵以下30多名战士当场牺牲,苔山守军之顽固可见一斑。11纵二次打隆化,兵力不可谓不强,三个师外加一个炮兵旅。还有一个独6师负责打援。火力不可谓不猛,除了有一个炮兵旅,还有各师的独立炮兵营参战。士气不可谓不高,全纵队都要报第一次隆化战斗失利的仇。但是这样悬殊的差别竟然打了一整天,三个师又一个旅对一个团,而且这个团还缺一个营,最后还让人家团长带了20多人跑了。

三战四平

三战四平,即四平攻坚战。东北1947年夏季攻势中,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辽吉纵队(即后来的7纵)和第六纵队等部对固守吉林省四平市的国民党军进行的攻坚战。前敌指挥员是1纵司令员李天佑,后改为6纵司令员洪学智。5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在取得四保临江、三下江南战役胜利之后,发起夏季攻势,先后收复怀德、公主岭、昌图、开原、山城镇、东丰、梅河口、西安(今辽源市)、西丰、清源、双山、郑家屯、伊通、双阳、桦甸、辉南等地,使南北满连成一片。东北民主联军大部分主力会师于四平以南地区。林彪、罗荣桓发电报给辽吉纵队司令员邓华,命令辽吉纵队在东西北三方面包围四平。6月初,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围歼四平之敌,命令第一纵队、辽吉纵队和第六纵队之十七师参加攻城作战。全部进攻四平守敌之部队归第一纵统一指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第四纵队十一、十二两师向抚顺、沈阳挺进,相机夺取抚顺,以牵制敌军增援四平。同日,东北民主联军攻四平部队发动清扫四平敌外围据点的战斗。东北民主联军辽吉纵队独立一师一部攻占四平西郊飞机场。歼灭守敌七十一军运输营与保安团一个营600余人。14日晚2时,民主联军围城部队发起总攻,四平攻坚战打响。一纵一师、二师从四平西南方向进攻,辽吉纵队从西方向进攻。40分钟后,二师突破敌防线,一举突入市内。15日凌晨,东北民主联军一纵一师从四平西南方向海丰屯突破四平国民党军防线,突入市内。随之,一、二师并肩战斗,向市区纵深展开。16日,东北民主联军辽吉纵队独一师从四平城西区外突破二麦路防线,开辟了“第二战场”,迫敌减少或停止了逆袭。17日,东北民主联军攻城部队预备队六纵十七师四十九团投入市区作战,他们从一纵一师左侧进入阵地,五十团一部则向辽吉纵队二师深入方向作策应进攻。18日,东北民主联军辽吉纵队独二师从西北角二麦路东口扫清外围开始突破。辽吉纵队独一师一团突入敌人纵深,将国民党军八十八师二六三团团部大楼包围。至此,攻城部队占领四平铁路以西市区大部。19日,东北民主联军一纵一师奉命撤出攻城战斗,准备打援。六纵十七师全部投入攻城作战。他们以五十团在右,五十一团在左,四十九团居中,采取穿插包围,削清了敌七十一军军部的外围据点中央银行、市政府、电信局等处,将敌七十一军军部紧紧包围,并准备以起总攻。同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发电报给四平攻城部队各纵队各师首长,要求“乘胜坚决扩大战果,不惜重大伤亡与疲劳”,准备以一万人伤亡坚决歼灭四平之敌。20日,东北民主联军六纵十七师对敌七十一军军部发起总攻,经3小时激战,守敌大部被歼,敌特务团团长陈明信被俘,只有敌七十一军军长陈明仁预先逃入路东,东北民主联军部发电报嘉奖:“十七师作战甚好,甚慰。” 21日,东北民主联军攻城部队全部占领四平铁路以西市区,并有一部分突入铁路以东市区。下午,路东战斗开始。一纵三师从路东调到路西,同六纵十七师并肩从火车站南突入路东,辽吉纵队从天桥以北一度突入路东,因伤亡太大,复又退回。22日,敌援军从沈阳出发,进占肖阳堡、开原一线,企图增援四平,以解四平敌军被围之急。东北民主联军六纵十八师奉命投入路东十七师方向作战。23日,在四平攻坚战中,东北民主联军辽吉纵队独立一师(后改为第七纵队第十九师)师长马仁兴,在四平前线指挥所附近,中流弹光荣殉职,终年43岁。同日,东北民主联军六纵十六师奉命前来四平投入市区作战,一部接替辽吉纵队天桥以北阵地。辽吉纵队主力奉命撤出战斗,准备打援。24日,东北民主联军六纵全部、一纵三师、辽吉纵队独三师,继续担任攻城作战任务,战斗统归六纵首长指挥。一纵一师、二师奉命南下打援。同日,毛泽东来电指示,认为“夺取此战略中枢极为正确,这不仅对于树立我军攻坚信念关系极大,同时对于正在斗争着的全国人民也是一大鼓励。” 25日,由沈阳北上增援四平之敌五十三军一一六师、一三0师等五个师配合骑兵、炮兵一部已进至昌图以北地区。26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发电报给六纵首长洪(学智)、杨(国夫)、刘(其人)、邓(华)、吴(富善)、高(体乾),要求对四平战斗现状做一客观估计。27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首长命令,四平改为佯攻,六纵十六师和辽吉纵队两个师南下叶赫、昌图打援。28日,国军已先后调集九个师的兵力北援,企图与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决战于四平外围。同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攻城部队停止进攻,做撤离准备。并发电报给四平前线部队,指出:四平能否攻下无关重要,主要是利用敌人增援之机,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29日,东北民主联军打援部队同敌援军在莲花街、头营子、貂皮屯一带接火交战,民主联军西侧主力乘机围攻昌图老城,迫敌从四平外围回返,重新猬集于昌图与开原之间。当晚,敌新六军两个师已进到虻牛哨一带。30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参加四平攻坚战的部队全部撤离四平。进行19昼夜的四平攻坚战结束。此战共毙、伤、俘敌1.6万余人,缴获各种战利品甚多。民主联军伤亡1.3万人左右。三战四平是东北民主联军第一次大规模的攻坚战役,迫于打援与攻坚的游移不定,最终既没有实现歼敌援军有生力量 ,也没有占领四平,对林彪和李天佑而言,都是极大的遗憾。此役也说明在1947年夏季攻势期间,东北民主联军并不具备和国军实行决战的实力。

四战四平

东北1947年冬季攻势中,东北民主联军第1、第3、第7纵队等部对固守吉林省四平市的国民党军进行的攻坚战。1948年1月底,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主力转向沈阳周围地区作战,并连获胜利。东北国民党军收缩兵力,令永吉(今吉林)、长春等地守军突围,南撤四平,靠拢沈阳。民主联军为切断沈阳与长春的联系,决定集中兵力夺取战略要点四平。2月27日,令第1、第3、第7纵队和独立第2师及炮兵纵队一部(包括山炮、野炮、榴弹炮163门和高射炮30余门)由沈阳以南地区北上,担任攻歼四平守敌的任务;令第2、第6、第8、第10纵队和独立第10师及辽东军区1个支队位于昌图、泉头、威远堡、莲花街、金家屯、通江口、庆云堡等地,准备阻击可能由沈阳、铁岭北援之敌;令5个独立师牵制永吉、长春之敌。3月2日,主攻部队到达四平外围指定位置,5日完成包围。国民党军在四平市内和外围筑有大量坚固工事和纵横绵密的交通壕,构成比较完备的防御体系,由第71军第88师和3个保安团、1个骑兵团驻守,企图固守待援。8日,攻城部队扫清外围据点直逼城下。12日晨,在炮兵火力支援下,第1纵队由北向南,第3纵队由东南向西北,第7纵队由西南向东北,同时发起攻击。独立第2师由西向东沿中央大街攻击,从翼侧支援第1纵队作战。激战1小时,各部队相继突入市区,分割守军。市内守军急由铁路以西向铁路以东收缩。至10时左右,除转盘街核心工事中尚有守军1个营被包围,一部撤到路东外,其余大部在溃乱中被歼灭。午后,第3、第7纵队会师于中央大街,并将路西守军残部肃清。13日晨,攻城部队三路会合,直捣路东守军指挥部核心工事,将残余守军压缩于共荣大街北一纬路狭小地区一举歼灭。四平攻坚战,全歼国民党守军1.9万余人,使长春国民党军陷于孤立的困境。四战四平是东北民主联军攻坚战战术和火力飞跃的重要标志,它意味着东北解放军已经具备了发动战略进攻和实行战略决战的能力。

敦化在解放战争中都有哪些战役

辽沈战役

第十纵队:1947 年 9 月在敦化组建。以北满、东满军区部队为主,从一、六纵队抽调部分人员充实编成。司令员梁兴初,政委周赤萍。下辖28、29、30 师。 28 师:红军时期红二方面军六军团的老基础,抗战时改编为 359 旅,在延安保卫党中央。 1944 年夏王震旅长带三个团南下华中,1945 年6 月刘转连、县福生带领留延安的359 旅余部南下途中奉命开往东北。在鞍山、辽阳扩建两个团后,1946 年初到达北满合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独立1 师,担任剿匪任务。后参加三下江南作战,十纵成立后改编为28 师, 师长贺庆积,政委曼福生。该师为东北各部队中历史基础最老的部队之一,其中有不少为土地革命及抗日战争之骨干成分,连以上干部绝大多数为关内参军之老干部",但部队作风甚疲塌,缺乏朝气,保守性大,进步慢,战斗作风被动,战斗力未能充分发挥,其部队历史应列入东北各部队中之主力师,但战斗力还不如一般老部队及赶不上进步较快之新部队。 29 师:原东满独立3 师改编。1947 年2 月以吉北军分区的三个县保安团加上长春县公安大队为基础,扩编成三个团,组建独立3 师。师长曹里槐,政委伍晋南。经过配合主力作战和剿匪战斗,十纵成立后改编为29 师。师长刘转连,政委卓雄。该师大部分为东北参军战士,朝鲜人占15%,俘虏占30%。该师有朝气,战斗情绪高涨,战斗力进步快,能打运动战。 30 师:原东满军区独立师改编。东满独立师是1946 年初由延边朝鲜群众和吉林东边几个县武装扩建而成的,师长由东满军区副司令赖传珠兼任,政委由东满军区政治部主任唐天际兼任。十纵成立后改编为30 师,师长方强,政委孔石泉。该师朝鲜族、翻身农民、解放战士各占1/3。30师部队年轻,有朝气,执行命令及吃苦精神很好,接受新事物快,战斗情绪高涨,作战经验较少,可参加运动战及小规模之攻坚战。

发生在吉林的战役

长春战役发生在吉林的一场由东北民主联军向据守长春的国民党东北保安第二总队(原伪满铁石部队)、东北保安第四总队、吉林省保安大队等部发起攻击的战役。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发生在吉林的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长春战役简介

1946年4月14日,东北民主联军向据守长春的国民党东北保安第二总队(原伪满铁石部队)、东北保安第四总队、吉林省保安大队等部发起攻击,经过5天4夜战斗,打死打伤守军2500多人,俘虏1.4万人(其中日军200多人),我军伤亡1700多人,缴获飞机1架,大炮56门,机枪432挺,步枪11570枝,子弹110余万发,钞票1.8亿元。

第二次长春战役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3月至10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东北人民解放军对吉林省会长春国民党守军的围困战。

战役过程

东北人民解放军的1947年冬季攻势,将东北国民党军压缩于长春、枕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参见东北冬季攻势)。3月,解放军先以5个独立师对长春形成初步包围;4月增加兵力,并组成围长指挥所;5月,集中两个纵队及3个独立师攻击长春,未克,遂实行长围久困,展开 政治 攻势和经济封锁。至9月,解放军多次粉碎长春守军突围和抢粮的企图,共歼其4000余人,并争取1.8万余人投降。10月14日,解放军攻克锦州,东北战局发生急剧变化,困守长春的国民党第60军军长曾泽生于17日率部起义。解放军控制长春东城。19日,西城防区内的新编第7军官兵也纷纷投诚。随后,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率部放下武器。至此,长春和平解放。

6月1日,林彪签发“东总”电:

“5月30日 决定 围困及严密封锁长春之部署:

……

3.严禁粮食、燃料进敌区。

4.严禁城内百姓出城。

……

7.……两个月来几个独立师团围困长春成绩不大,未看成严重战斗任务,无周密计划和部署,应该改正,要使长春成为死城。"

抗日战争期间,东北发生过哪些战役?

黑龙江战役、江桥抗战、哈尔滨保卫战、热河战役、摩天岭战斗等。

1、黑龙江战役

黑龙江战役发生于1931年11月14日-18日,地点则是在中国黑龙江省汤池。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战斗之一,交战一方为国民革命军,一方为日军。

而两军参与者为吴松山(马占山部)及17000名之日军。最后,日军攻下汤池及嫩江等地获胜,吴松山败走。

2、江桥抗战

江桥抗战是1931年11月4日发生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江桥蒙古族镇的哈尔戈江桥,黑龙江省主席马占山带领东北军阻击日本侵略军的战争。它标志着黑龙江战役的序幕。

1931年11月4日,日军以满铁守备队进攻,被击退。11月6日,关东军以主力第2师团投入作战。马占山亲赴前线指挥,日军以优势炮火和飞机、坦克掩护,形成拉锯。

在江桥抗战中,南京政府蒋介石多次发电对马占山奋勇抵抗行为予以嘉奖,并命令张学良迅速增援马占山。11月12日,日军又从朝鲜调来援兵,加强进攻。

马占山孤军奋战,因部队伤亡过大,后援无继而撤退。为激励马占山部的抗日士气,国民政府于1931年11月17日,正式任命黑龙江省代理省主席马占山为黑龙江省政府委员兼黑龙江省政府主席。

而江桥抗战时,马占山军未获驻防锦州一带东北军的实力援助。张学良虽然电令马占山死守勿退,但张驻锦州部队毫无战斗准备。

但因敌强我弱,1931年11月19日,日军占领省会齐齐哈尔,省会迁至海伦。江桥战斗结束后,张学良受到社会舆论猛烈抨击。

虽然在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指挥下失败了,江桥抗战被评为中国军队有组织、有领导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第一枪,也被评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3、哈尔滨保卫战

哈尔滨保卫战的时间为1931年12月15日至1932年2月6日。由于哈尔滨是东北的铁路枢纽,1932年2月3号大批日军在飞机,坦克,从西,南方向进攻哈尔滨,哈尔滨自卫军奔赴前线。李杜,冯占海是总司令,但自卫军边打边退,损失掺重,二天后日军获胜哈尔滨沦陷。

4、热河战役

热河战役,即热河抗战。发生于热河省,时间为1933年2月21日至3月10日。由于日本侵略东北大部时,傀儡政府的“《满洲国建国宣言》”中即曾表达过凡长城以北关外东北四省均为所谓的“满洲国”法理领土,热河也包括在内。

于是日本即以《日满议定书》,积极侵略热河。因为国内舆论普遍反对承认伪满洲国,2月11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宋子文至北平,与包括张学良、宋哲元等27名将领一起发表保卫热河通电。

2月21日,热河战役爆发。装备不良,士气低落的东北军节节败退,3月4日省会承德失守,热河全境沦陷,至此东北全境沦入伪满统治之下。

东北军关外余部部分转入游击战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继续与日军斗争,另一部分转入长城沿线参加长城抗战,之后撤入关内。

与之前撤入关内的东北军继续活跃在抗日战场,期盼有朝一日“打回东北去”。承德沦陷后几日之后古北口沦陷,热河抗战结束,长城抗战开始。

5、摩天岭战斗

1936年6月,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为打通与关内红军的联系,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由军政治部主任宋铁岩率第1师警卫连、少年营和第4团共400余人,从辽宁省凤城县山区出发,向热河西征。

当越过摩天岭到达辽阳附近时,被日军发现。西征部队为摆脱敌人,兵分3路进行活动。7月15日,师司令部及警卫连共80余人,由师参谋长李敏焕率领回师摩天岭,将部队埋伏在山口两侧。

中午,日军驻连山关守备队第2中队40多人,出动“追剿”,进入伏击圈内准备吃饭。伏击部队突然开火,首先击毙登高瞭望的中队长今田,紧接着就冲向日军,将其全部歼灭。

下午,伏击部队又与日军后续部队激战数小时,歼数十人,其余日军黄昏时撤走。这次战斗,共歼日军80余人,缴获轻机枪5挺,步枪数十支及大量子弹。战斗中李敏焕牺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黑龙江战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桥抗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哈尔滨保卫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热河战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摩天岭战斗

1948年的长春围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长春围城指长春战役(1948年解放战争中的战役之一)

长春围困战是在1948年5月23日至10月19日间发生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之间在吉林省长春进行的一场围城战。 

5月23日开始,解放军对防守在长春城的国民党军形成包围,切断空中运输, 进行长达150多天的军事围困和经济封锁,期间发生了几次大的交战和几十次零星交火,守军的粮食、燃料极度缺乏,很多平民饿死。

最后以国民党六十军与新七军投降,解放军进驻长春结束。长春战役是辽沈战役中的一部分,解放军占领长春宣告了辽沈战役第一阶段的结束。

时间:

10月15日,东北野战军主力攻克锦州后,蒋介石派飞机到长春空投手令,严令郑洞国率部突围南撤。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利用守军内部派系斗争,加紧争取工作。

16日夜,守军第60军军长曾泽生派人出城与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洽谈起义事宜。17日,率军部及第182师和暂编第21、第52师共2.6万余人起义。

当晚,东北野战军独立第6、第8师悄然接管长春东半城第60军防区。19日,守军新编第7军军长李鸿率军部及新编第38师和暂编第56、第61师投诚。长春遂告解放。

21日晨,郑洞国率第1兵团部也放下武器。长春围困战历时5个月,粉碎了蒋介石以长春守军牵制东北野战军主力,使其不能向南机动的企图。

辽沈战役开始后,围困战配合了东北野战军主力在主要方向上的作战,为全歼东北国民党军创造了有利条件,开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上经过长久围困、瓦解守军、解放大城市的先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长春围困战

关于吉林拉新战役和蛟河拉新战役纪念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The End

发布于:2023-03-25,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首码项目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