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行业拉新」app充场拉新是什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充电行业拉新,以及app充场拉新是什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汽车充电业务发展需要哪些建议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规模不断扩大,公共充电市场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充电设施不完善,严重制约了新能源汽车发展。为了促进产业发展,国家能源局制定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草案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国内充换电站数量达到1.2万个,充电桩达到450万个。下文是对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市场分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动汽车充电站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统计,2014年新能源汽车共生产78499辆,销售74763辆,比上年分别增长3.5倍和3.2倍。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呈现爆炸式增长,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和车型不断增多,现有的充电设施规模远远无法满足未来电动汽车的发展需求。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规模不断扩大,以充电桩建设为重心的电动车后服务市场,正掀起一股掘金热潮。
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国家电网公司累计建成充换电站618座、充电桩2.4万个,2014年新建充换电站218座、充电桩0.5万个。然而,根据国家电网“十二五”规划,要建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3700座、充电桩34万个。造成充电设施建设缓慢主要原因是盈利困难,据报道,国家电网公司已建成的充换电站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而南方电网公司在深圳建成运营的7座充电站,每年亏损额为1300万元。
电动车的车主数量达到一定体量才能谈得上盈利。充电网是否盈利不是依靠充电服务费,二是更大程度依赖电动车市场的增值服务,比如车险,电动车租赁,上门保养等。当我们app用户数量达到一定体量时,充电网平台上的增值服务价值自然体现,盈利不言而喻。
充电桩市场亟待发展
据悉,自2014年年初起,国家电网开始陆续退出充电站建设,转为全力推进交通干道即城际互联充电网络建设,如此一来,大量社会资本因为市场闸口的开放而蠢蠢欲动,2015年将是社会资本大量进入充电桩市场的一年。
对比美国家用充电桩为主的行业状态,我国公共充电桩市场显然有更广阔的前景。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大概有12万辆规模,累计建成充电桩仅为3
万个左右,以充电接口与新能源汽车数量比例不低于1∶1这一标准来看,充电桩的规模远远“供不应求”。加上政策不断向新能源倾斜,各地对充电桩建设补贴力度也在加大。
有专家预计,2015年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市场规模约为200亿元,到2020年将突破1000亿元。而随着各地对充电设施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一个日益庞大的充电设施运营市场也正在形成。
如果有用,请采纳,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40万亿入局“新基建”,充电桩为何成了“宠儿”
在诸多企业遭受疫情影响呈现业绩疲软态势后,以充电桩为代表的新基建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宠儿”。
3月4日,国家再次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明确了“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我国接下来重点发展的七大“新基建”。
充电桩市场不均衡发展,但前景可观
充电桩的潜力爆发,得益于新能源 汽车 产业的高速发展。
根据《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 汽车 销量占 汽车 销量的25%左右,保守预计新能源 汽车 销量700万辆左右。
然而,我国新能源 汽车 行业高速发展,而充电桩配套尚显不足。数据显示,2019年底车桩比为3.5:1,较理想状态的车桩比1:1仍有较大缺口,以新能源 汽车 保有量2000万辆、车桩比1:1估算,需要的充电桩数量至少约1880万台。
国内职业司机充换电平台快电CEO于翔认为,由于早期建设的充电站缺乏布局及建设依据,且当时的车辆技术也不成熟,造成充电桩安装功率过小、布局不合理等现象,单一充电桩的平均使用率只有5%,资源匹配极不均衡,充电站的两极分化愈发明显。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月底全国已建成公共充电桩53.1万台,远低于《电动 汽车 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规划的1:1。
不过,自2017年开始,在国产自助品牌新能源电动 汽车 技术高速发展及政策推动下,促使各地将新能源电动 汽车 大批量投入,并应用到出租、网约、城配等民生领域,同时,在私家车领域,以北、广、深一线城市为起点,也呈现销量几何倍增的喜人态势。
但即便如此,行业目前面临的充电难问题依然没有得到高效地解决。“有桩无车”、“一机多选”、“充电时间长,司机休息难”等行业痛点依旧存在。
正是因为有了痛点,才有了创业的突破口。
“当前,随着国家层面战略部署充电桩行业等新基础设施,这是我们国家新能源 汽车 产业向欧、美等传统 汽车 强国弯道超车的一次最好机会。”于翔如此看待这次百年难遇的好契机。
以快电为例,快电一方面将加大充电桩布局,提升数字化平台运营管理效率。另外,推进油电一体化网络建设,与合作伙伴企业深化战略合作级关系,协助传统能源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例如将单一加油站转型为油、电一体化的能源岛等。
此外,快电将依附能链集团平台大数据,帮助充电运营商打造集绿电发展、充电、储能、售电一体化的能源共同体。随新基础设施布局越发成熟,快电未来也会适时考虑进入国际新能源充电市场。
数千家企业逐鹿赛道
充电桩的市场增量引来数千家企业加码赛道。
就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万亿市场蓝图中令充电桩类的企业跑马圈地,抢占市场优势。初期进入行业的大型民营企业快马加鞭,各地中、小、微游资借助政策推力及地方资源优势,快速抢占优势点位,行业格局形成了千余家大小企业群雄逐鹿的局势。
然而,从业务模式等方面来划分,赛道中基本可以将其定为四大类充电运营商。
1、辐射全国,资产投建、运营一体化的大型运营商。 以特来电、国家电网、星星充电最具代表性,同期甚至更早进入市场的普天新能源、万马等,在激烈的竞争下已经下降至第二梯队。
2、资产投建、运营一体化的区域、地方类中、小、微充电运营商。 区域类以万城万充、深圳致联、都市快充、卡丘充电等最具代表性,地方类以天津汇充、66充电等最具代表性。区域、地方类充电运营商与大型充电运营商最大的区别体现在运营效率,普遍单桩运营效率都要高于大型运营商。
3、聚合类平台运营商。 以快电、雄安联行等为最具代表性,其中快电从资本端开始,但企业自身及股东均不涉及并持有任何投建资产,并依附能链集团作为国内领先的出行能源互联网公司为依托,具有极强的运营能力优势,与传统各类规模运营商形成了鱼与水的共生关系。
4、SaaS销售类平台服务商。 以云快充、蔚景云最具代表性,以销售saas端,收入抽成等方式为主要商业模式。
在政策红利的推动下,被摁下暂停键的市场经济重新被激活。对各省发改委官网不完全统计后发现,随着各地重点工程的复工及一批2020年省级重点项目名单的下发,超过40万亿元的投资体量浮出水面。
目前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正处于上升时期,通过政策刺激行业投资体量扩充,下一阶段将迎来行业的爆发期。正如于翔所判断的,从大面来讲,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新能源电动 汽车 产业、新能源充电行业的蓝海市场会很快到来。
就市场分布来看,快电作为国内领先的职业司机充换电平台,目前已经互联互通了包括特来电、星星充电、万城万充、云快充、深圳致联等超过1000家充电运营商,链接超31万根充电桩,占国内充电桩总量的70%,并优选上线9万余根。
同时快电作为电动 汽车 充电能源接口,已合作750余家各类平台型企业,为全国新能源 汽车 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随着5G和AI技术的成熟应用,自动驾驶、共享出行将会成为未来 汽车 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与此同时,智能充电桩未来具备自动驾驶、充电和停车属性,或者是承载更多人性化服务功能充满极大的想象空间。
当然,这一切的可能,也离不开底层基础设施的建设。未来充电桩的价值洼地,还需要更多的企业协同挖掘。
投资充电桩赚钱吗?
1.就目前来说,南北方的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南方城市新能源汽车比较多,充电桩的投资回报周期短些。加上好的场站位置和运营模式,收益也是不错的。
2.北方城市对比南方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要差一点,如果充电站会有相应的引流方式、固定的运营车流充电和好的场站位置,也是会有个不错的收益。
3.如大家所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是一个长期有收益的基础建设项目,相对于其他的项目来讲收益会更加稳定些,选择好的合适的充电桩平台很重要。
4.浙江超翔新能源充电桩基于智能物联网,20年来专注研发安全智能充电桩,公司自主研发数据分析平台,小程序端即可远程管理设备,后台查看实时收益情况,精确分析每台设备的收益数据。浙江超翔新能源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平台及完善的售后服务中心,业务领域涵盖了智慧社区、智能充换电、节能环保等领域,产品销往全球多个地区。
5.公司一直致力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两轮电瓶车充电设备、智能充换电设备及各类智能硬件的研发生产,并掌握了智能控制、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核心研发能力,支持产品的专业定制,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80多项专利技术。
充电桩行业确实是一个风口趋势性的项目,投资这个项目挣不挣钱与当地所在区域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和充电桩的使用率有很大的关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看中了新能源行业庞大的市场,想投资做充电桩。目前我国电瓶车保有量有3亿辆,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辆电瓶车。而充电桩严重不足,投放的设备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所以,目前充电桩行业还是蓝海市场,只要运营得当,盈利相当可观。
关于充电行业拉新和app充场拉新是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布于:2023-03-23,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