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推小诸葛」小诸葛地推怎么了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地推小诸葛,以及小诸葛地推怎么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三国中的诸葛亮,大家如何评价?
诸葛亮志存高远,他躬耕南阳之时自比管、乐,很可能仅是其追求的较低目标。以三国当时形势而言,不排除诸葛亮亦有争夺天下、建立王霸之业的雄心。可惜的是,由于诸葛亮出道太迟,汉朝十三州之地已被各路诸侯瓜分殆尽。诸葛亮已失去自树大旗,成为独霸一方诸侯的最佳时机。胸怀济世之才,欲图王霸之业的诸葛亮要想攀上权力的高峰,唯一的途径只能是择主而事之,这对诸葛亮而言,虽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但与司马懿相似,仍是实现其政治目标的重要契机。
一 借刀除关羽
诸葛亮攫取权力的最大障碍是谁,毫无疑问,是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
诸葛亮对襄樊战役采取了壁上观的态度,致使关羽兵败临沮,蜀中却无一卒往援。而曹操亲统大军屯驻摩陂,并不断调遣于禁、庞德、徐晃率兵增援樊城,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蜀汉方面也丝毫没有采取任何对策,最后当关羽败走麦城,全军覆没之际,蜀中援军还是迟迟不至。最终关羽被东吴擒杀。
关羽镇守荆州,手握重兵,骄狂不可一世,不但易代(刘备死后)之后将难以对付,即使刘备健在之时,诸葛亮也很难越过关羽这道障碍,而攫取更大的权力。所以诸葛亮宁可丢失荆州,也要借吴人之手除掉关羽。
二 操控后主掌政权
诸葛亮执政时并没有被时人视为事君以礼、谋国以忠的圭臬。反之,蜀汉政权中,李严、廖立、来敏、魏延等人对诸葛亮专政揽权颇多微词,诸葛亮在世时,迫于其权威,人皆不敢直言指斥。然而,诸葛亮甫卒,丞相参军、安汉将军李邈即上书后主刘禅,曰:
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殁,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
蜀汉政权中不仅李邈有此看法,甚至连尚书令李严亦猜忌诸葛亮有不臣之心。《三国志·李严传》注引《诸葛亮集》云:“(李)严与(诸葛)亮书,劝亮宜受‘九锡’,进爵称王。”
自王莽始,权臣易代,夺取帝位,必先封王,加九锡,然后再龙袍加身,登上九五。汉末,曹操欲加九锡受汉禅,遭到心腹荀彧的坚决反对,“荀彧素为操谋主,亦以其阻九锡而胁之死”。李严亦是刘备临终时的托孤重臣,难道他的天良已尽,会容忍异姓篡夺刘氏江山?他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劝诸葛亮受九锡,只有一种解释合乎常理,即表面上尊崇诸葛亮功高盖世,当赐以殊礼,而实际上是在试探诸葛亮是否将走王莽、曹操的道路,加九锡,建国封王,进而代蜀汉称帝。
按理来说,作为托孤重臣的诸葛亮对此应表示极大的愤慨,除严厉斥责李严外,也应郑重表明自己一心事主、效忠汉室的心迹。但诸葛亮的答书却并非如此,他回书曰:
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足下方诲以光国,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及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曹)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锡)邪。
诸葛亮云“十命”,乃指“九锡”之外再加“一锡”,可见其“十命”之谓比李严劝进九锡更上一层。我认为诸葛亮这番话的口气相当大,完全不像出自一个自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之口,说得难听一些,反倒像一个乱臣贼子所言。众所周知,九锡非人臣之常器。汉制,非刘氏不封王,曹操封魏王,加九锡,不臣之心路人皆知,诸葛亮难道不懂这个道理?汉魏之际,除曹操受九锡外,还有刘备自加九锡,称汉中王。孙权受魏主曹丕九锡,称吴王。曹操、刘备、孙权为三国之主,难道诸葛亮欲与他们比肩?
诸葛亮同刘备的君臣关系曾被世人赞不绝口,然而诸葛亮同后主刘禅的关系又如何呢?通过对有关史料的仔细分析,我认为,诸葛亮秉政后,根本就没有把后主刘禅放在眼里。他颐指气使,动辄教训皇帝。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说:“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又告诫刘禅,“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进而特别指出,“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诸葛亮明确要求刘禅把宫中之事也要交给他的“相府”来管,如若后主不答应,那就是“内外异法”了。诸葛亮的这番话固然是出于治国安邦之需,但他一连讲了这么多“宜”怎样,“不宜”怎样,其口气之严厉,完全不像人臣之语,而犹如一个严厉的父亲在教育不听话的儿子。尤其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把自己丞相府的地位同皇帝宫中的地位并列等同,而实际上则是凌驾于皇帝之上,这显然严重违反了封建专制体制所规定的君臣名分。诸葛亮觉得这样还不够,继要刘禅将宫中之事交给“相府”处理后,又举荐将军向宠“为督”,说只要“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此前执掌保卫皇室的禁军统领是刘备的心腹大将赵云,而此刻诸葛亮将其带走出征,换成了自己的心腹向宠,虽然从另一方面来说是人尽其用,但联系《出师表》的前后语义和当时的形势,不能说没有一点其他用心在内吧!
尽管刘备临崩时托孤于诸葛亮,但在人事安排上,是令其作为辅政大臣,而并非让诸葛亮单独执政,刘备除规定诸葛亮与李严并受遗诏辅政外,又“呼鲁王(备次子刘永)与语:‘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
这无疑是要刘禅兄弟与诸葛亮共同治理蜀国,因诸葛亮是元老重臣,故新君须以父辈之礼尊崇之。但诸葛亮却完全违背了刘备的遗诏。诸葛亮让李严留在永安,自己则扶刘备灵柩回成都,办完丧事,便开府治事。自此,诸葛亮独揽了蜀汉全部的军政大权,“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诸葛亮大举北伐时,刘禅已是二十多岁,年富力强,正值青春有为之际。按汉制,诸葛亮应还政于后主,但诸葛亮不愿放权,甚至想都没有想过让刘禅“亲政”。刘禅虽然对诸葛亮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只得感慨叹息:“政由葛氏,祭则寡人。”诸葛亮临终前,在其接班人的问题上也独断专行,根本不同后主商量。而刘禅也不敢擅作主张,居然派尚书李福千里迢迢地从成都赶赴陕西岐山五丈原军中,代表皇帝聆听“相父”的指示。可见,刘禅当时的处境和汉献帝毫无二致,是个十足的傀儡君主。
三 北伐的真正目的
刘备逝世后,诸葛亮虽独揽朝中大权,但在蜀汉政权内还没有建立起绝对的权威,诸葛亮治国理民的政治才能以及联吴抗曹的外交之才世人有目共睹,然而其军事才能究竟如何呢?刘备在世时,亮仅以“抚民划策见任”,从未单独领兵作战。众所周知,三国乃争战之世,非用武治戎不能立国。曹操、司马懿、孙策、周瑜、陆逊等人皆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而威震诸侯,闻名天下。诸葛亮若要代汉自帝,必须在蜀汉朝廷中树立崇高的声望和绝对的权威,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要建立显赫的军功。
对于蜀汉政权而言,不北伐必然坐以待毙,对于诸葛亮个人而言,不北伐就不能显示其军事才能,蜀中士人就不会心悦诚服,也无法树立起个人声望,最终也就不能达到登上帝王宝座的目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的主旋律就是两个字:北伐。这是诸葛亮执政后,举国上下推行的一以贯之、始终不变的政策,“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锡)邪”!在我看来,诸葛亮这番话并无任何矫情饰伪,反倒是心中隐私的真情流露。因为北伐一旦取得成功,诸葛亮将功高盖世,无人可与之颉颃。届时,其已功高不赏,他要废掉“不才”的刘禅而“自取”,就有雄厚的政治资本。
蜀汉北伐的胜算到底有多少?其实诸葛亮的心里是非常清楚的。巴蜀之地虽号为“天府”,但毕竟仅一州之土,其战士人民,只天下九分之一也。单凭蜀汉自己的力量欲收复中原、一统华夏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作为三国时期超一流政治家的诸葛亮知己知彼,他对形势的判断洞若观火,绝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那么,为何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强为之呢?对此问题,陈寿倒是作了很好的诠释,寿云:“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这就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诸葛亮想通过北伐来证明,蜀汉政权中能够“蹈涉中原”,与强敌曹魏争高低者,唯有其一人而已,这是其代汉称帝过程中极其重要的政治砝码。
四 打压魏延
魏延善养士卒,勇略过人,是北伐时蜀中唯一一员超群绝伦的上将。刘备拔魏延为汉中太守,“一军皆惊”。在北伐中,魏延曾率兵大败魏国名将郭淮,立下赫赫战功。然而诸葛亮对于魏延这样一个难得的将才却始终不肯委以方面之任。
魏延的军事才干,诸葛亮不是不知,但为何不尽其才?个中之因值得探究。由于北伐是诸葛亮称帝的本钱,故北伐的军事指挥大权必须牢牢掌握在他自己手中。魏延可以建立战功,但必须在诸葛亮的直接指挥下,是诸葛亮神机妙算的结果。然而“性矜高”的魏延却冀图“如韩信故事”,单独统率一支军队,独当一面,这在诸葛亮看来,就是要摆脱他的领导,和诸葛亮争夺北伐的军功,这当然遭到诸葛亮的制而不许。
诸葛亮与魏延关于北伐路线之争的公案,曾引起后世史家的浓厚兴趣,为之争论不休。
北伐的成败既关系到蜀汉政权的安危,也关系到诸葛亮“禅代”的政治目标是否能够实现,诸葛亮深知其中利害,故其用兵怎能不谨慎持重呢?其实,诸葛亮对北伐的期望值并不太高,以弱蜀主动攻击强魏,这本身就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只要能夺取曹魏的部分疆土,取得局部战争的胜利,就足以显示诸葛亮杰出的军事才能,并给其带来崇高的政治声望。若依魏延之计,诸葛亮即使奇袭长安得手,但不过二十日,魏军就会重新集结,全力反扑(这是魏延本人的估计),蜀军必然要在关中这一曹魏的心脏地区同魏军主力展开殊死决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若战事旷日持久,诸葛亮将长期不能返朝主政,则恐大权旁落于他人之手。若一旦失利,蜀军损失惨重,诸葛亮不仅不能实现“自取”的图谋,甚至连相位亦难保。事关个人政治命运的这一重大决策,诸葛亮当然是要慎之又慎。作为三国时期一流军事家的诸葛亮,不可能不懂得出奇制胜的兵家常理。但是使用“奇谋”的风险是极大的,若“奇谋”不成,军队损失惨重,诸葛亮本人就将身败名裂,称帝则更无从谈起。
人的欲望与追逐的目标是会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即如曹操“亦未遽有觊觎神器之心。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曰:其初起兵时,仅“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操之“不逊之志”,是在其“三分天下有其二”时,才逐渐萌生的。诸葛亮遭逢乱世,幸遇明主,初必竭尽全力酬答刘备的知遇之恩。然“后主时,诸葛亮功德盖世”。又掌握了蜀汉全部的军政大权,其是否能心甘情愿地辅佐幼主,就很值得怀疑。汉魏之际,皇权衰落到极点,君臣名分的纲常伦理亦遭到严重破坏,这就给权臣受九锡与禅代鼎革提供了政治土壤与舆论导向。在此历史背景下,一旦时机成熟(比如北伐大获全胜),诸葛亮效仿“汉魏故事”,在蜀中筑起受禅台代汉称帝亦是极有可能的。
真正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我不要三国演义的
原文摘录:易中天品三国(15)慧眼所见
诸葛亮是一个少年天才,也是一个帅哥,身高一米八四而且容貌甚伟,不仅仅是个子高,当时人都觉得他很特别。他的身世我们知道的不多,只知道他是一个孤儿,从小跟着叔父诸葛玄生长成人,诸葛玄来到荆州以后诸葛亮也来到了荆州,住在隆中。诸葛亮到了隆中以后过的是一个耕读生活,所谓耕读生活就是一边种地、一边读书,后来诸葛亮在自己的《出师表》里面是这样描述的: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那么这句话,苟全性命、不求闻达恐怕是有点套话的意思,那你不求闻达你最后出山干什么呢?“躬耕于南阳”,这个事情看起来是真的,但是这个事情它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靠种地来谋生,但是根据诸葛亮的家世来看倒不至于是一个普通农民,因此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参加农业生产在当时也是一种雅兴,是一种雅事,后来我们看嵇康,嵇康是打铁的,你说他就是个铁匠吗?他不是,用现在的话说是玩儿酷。当然诸葛亮到底是谋生还是雅兴现在我们弄不清楚了,但是我可以肯定一条,不管是出于哪一个原因,诸葛亮种地的时候一定是分认真,因为诸葛亮这个人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我非常敬佩他的,就是做事情一丝不苟,这个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而且他当了丞相以后事必躬亲,所有的事情他都是亲历亲为,我怀疑这是他在隆中种地的时候就养成的习惯。但是另一方面,诸葛亮读书却很马虎,《三国志》的说法是“观其大略”,就是说诸葛亮的朋友们读书都非常认真,字字推敲,诸葛亮拿来一看,一目十行,观其大略,相当于后来陶渊明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其实是会读书,观其大略就是能够掌握精髓,不求甚解就是善于抓住要害,这叫做会读书,而且在我看来,一个人只要不是做学问的,读书就应该像诸葛亮和陶渊明说的那样观其大略、不求甚解,不要去咬文嚼字,不要去抠那些很小很细的小问题,这正如一个要得天下的人不会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大气的人。
除了耕田和读书以外,诸葛亮还有两个爱好,一个是抱膝长啸,一个是好为梁父吟。“长啸”是什么呢?长啸我估计是种导引之术,就是一口气从丹田提上来,从喉管里发出去;那么“梁父吟”呢?梁父吟原来是一种葬歌,葬礼上唱的歌,是比较悲凉的。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诸葛亮在隆中的时候,一个身长八尺、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在山林之间,坐在一块石头上,两个手抱住自己的膝盖,望着那山林,一声长啸,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啊。我觉得在诸葛亮的啸和他的歌里面,体现了他博大的对人生、对社会的悲悯情怀,慷慨悲凉,它体现了诸葛亮对世事人生的深度关切。这就是典型的国士了,而且是无双国士,国士的特点是什么?我在讲《汉代风云人物》的时候讲过:以天下为己任,诸葛亮就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志向的人。
诸葛亮是一个无双国士。在隐居隆中时,他读书交友、静观天下之变,经过十年的艰苦磨砺,诸葛亮已经成为一名志向远大、学识渊博、见解独到的青年才俊。在诸葛亮的抱膝长啸里,易中天先生读出了诸葛亮悲天悯人的情怀,满腹经纶的诸葛亮不会安心待在隆中,他一定要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但是,仅仅凭借一腔热血就能成就大事吗?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是否有成就事业的能力和条件呢?
诸葛亮也有能力,他后来平治天下就是他能力的表现。那么他有条件没有呢?有。
第一,诸葛亮有一个好背景。诸葛亮祖上是做官的,他的祖父官还做得很大,他的父亲和叔叔也都担任过地方官,所以他是官宦人家,官宦子弟,对于官场上的事情他是知道一些的,官场里的关系他也是有一些的。
第二个,诸葛亮有一个关系网。诸葛亮的岳母是襄阳地区最大的豪族蔡讽的女儿,蔡讽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这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诸葛亮的岳父,一个嫁给了荆州牧刘表,他这个儿子叫蔡瑁,也是权重一时的人。也就是说荆州地区最高行政长官是诸葛亮妻子的姨父,荆州地区重要的官员是诸葛亮妻子的舅舅,所以这个关系网是很了不得的。而这件事情又有一段佳话,诸葛亮的岳父叫黄承彦,这个人非常欣赏诸葛亮,有一天他就去找诸葛亮跟他说,孩子啊,我有一个女儿长得很丑,但是非常有才华,你愿意娶她吗?诸葛亮说愿意啊,黄承彦马上回家就把他女儿装到车上送诸葛亮家里去了。
第三个条件,就是诸葛亮有一个小圈子,这个圈子我们不妨称之为荆襄士人集团。就是荆州襄阳地区当时聚集了很多的名士,老一辈的有司马徽、庞德公,年轻的有诸葛亮、徐庶、石韬、孟建,都是一时之选,都是人才,这些人经常在一起交流切磋,而且都很看好诸葛亮,甚至送了他一个雅号,就叫做卧龙先生,而且当他们觉得时机成熟的时候,他们会隆重地推出诸葛亮。我们知道刘备认识诸葛亮,就是荆襄士人集团介绍给刘备的,徐庶、司马徽、庞德公等等这些人都做了宣传推介工作,所以诸葛亮从政的条件非常之好。
郭嘉:
摘自:易中天品三国(14)天生奇才
郭嘉这个谋士很特别,郭嘉特别在什么地方呢?特别在他是一个军事天才,郭嘉的特点是神机妙算、当机立断、出奇制胜、随机应变、料事如神、敢出险招。这个我们可以举郭嘉参与的最后一次战争为例,郭嘉参与的最后一次战争就是征乌丸。
乌丸又叫做乌桓,是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大本营柳城就是现在咱们东北辽宁省的锦州市,这一些少数民族在这个历史时期是站在袁绍一边的。官渡之战袁绍打败了,后来袁绍又病死了,他的这个权力、他的军队就交给了他三个儿子,长子袁谭、中子袁熙、小儿子袁尚,而袁绍是指定袁尚做接班人。那么曹操就去打这三个人,后来袁谭被曹操杀了,袁尚和袁熙就逃到了乌丸,准备和乌丸的力量结合起来对抗曹操。那么曹操要统一中国北方,必须消灭他们,要消灭袁熙和袁尚就必须打乌丸。但是这个仗很难打,我们可以看一下地图:曹操把汉献帝接到了哪里呢?许都,就是现在河南的许昌。他自己把自己的大本营设在哪里呢?设在邺城,也就是现在河北的临漳。那么乌丸在哪呢?在辽宁省的锦州,所以这个路途非常遥远。当时很多人反对曹操打乌丸,事后曹操还特别奖励了这些反对他打乌丸的人,因为这一仗打得太险了,曹操说你们的意见是长久之计,我的取胜是侥幸的,这个故事我们以前也讲过了。那么这些人反对打乌丸的理由是什么呢?两条,第一条,他们说袁尚和袁熙是亡虏,是两个打败了仗的家伙,乌丸是夷狄,是少数民族,贪而无亲,就是这两伙人他是搞不到一起去的,他们不可能联合起来,不用打。第二个顾虑,就是我们如果劳师远征、虚国远征,我们南方的那个刘表会来打我们,因为刘备这个枭雄现在跑到刘表那儿去了,刘备肯定怂恿刘表来打我们,这也是后顾之忧啊。
有没有道理?有道理,是吧,但是郭嘉主张打。郭嘉主张打有三个理由,第一,他说乌丸是远,但是正因为乌丸远,所以他们绝对想不到我们会去打他,这叫做“恃远无备”,他是没有准备的,如果我突然袭击一下可以打他个措手不及,这叫做“可以打”。第二个理由呢,就是袁绍对乌丸是有恩的,袁绍的儿子跑到乌丸去以后他们肯定会结合起来,他们一旦结合起来,不但是统一中国北方的目标不能实现,就是我们现在已经占有的冀州和青州说不定都不是我们的了,这叫做“应该打”。第三点,刘表这个人来偷袭我们要不要担心?郭嘉说不用担心,为什么呢?郭嘉说刘表“坐谈客耳”,什么意思呢?说刘表这个家伙他是个夸夸其谈的家伙,坐在这儿聊天可以,打仗他不行;是的,刘备是到了他那个地方,刘备也确实是个英雄,但是刘表是不会信任刘备的,因为刘表很清楚刘备的能力在自己之上,他绝不肯也不敢信任刘备;而且刘表现在此刻是根本不知道拿刘备怎么办,信任他吧,委以重任吧,派以重兵吧,怕刘备将来夺自己的地位,不信任他吧,刘备怎么肯给他出力呢。所以郭嘉跟曹操说,明公放心,刘表肯定不会来袭击我们。
这个就叫做料事如神啊!果然曹操的军队出发以后,刘备就建议刘表说我们现在趁虚而入,赶快打到许昌把皇上接到我们荆州来,就是襄阳,我们就挟天子以令诸侯了。刘表说,啊,等等吧,看看吧,想想吧,他不动弹刘备是没有军队的,刘表不派兵刘备就没有办法。等到曹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乌丸干掉了以后,班师回朝的时候,刘表才来找刘备说哎呀,兄弟,这个事好像是,你看这个我错过一次机会了。唉,刘备拿这个不争气的宗室——都是他们刘家人嘛——没有办法,只好说,啊,也没有什么关系啦,现在我们反正是一个战争年代,机会多得很,这个,只要下回咱不错过了就行了啊。其实刘表哪里还有机会啊?建安十二年曹操平定了乌丸,十三年就来打刘表,曹操是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打刘表的,八月份刘表就死了,他哪里有机会?没有机会。这就是郭嘉的料事如神。
线下实体店该如何引流拓客?
你好,线下实体店引流拓客方法很多,如今的短视频流量巨大,做好短视频营销非常重要,也会有很好的效果,你可以通过短视频来进行宣传引流,首先需要结合企业自身推广目的和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执行措施。相比传统的派发传单,线下活动,体验活动等等推广宣传方式,短视频营销效率和效果会更好更高效。
通过短视频营销方法和模式很多,针对不同的平台策略也不同,做好短视频营销优势也很多,大多企业和实体店都会有做短视频营销需求。
如果要做好短视频营销,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制定出合适的视频营销方案和策略。
做好短视频营销可以给企业品牌,以及企业产品带来快速曝光和精准客流,帮助企业快速的提升客源和销售业绩。
短视频营销主要方式就是通过以视频方式进行推广宣传,是目前非常有效的营销推广引流模式。
做好视频营销,首先你必须确定视频营销方案,然后再开始进行执行落地。
通过小店帮视频营销系统工具,可以快速发布制作视频营销互动裂变活动,高效率吸引顾客参与活动同时,能让顾客主动的帮你转发你提前准备好的视频宣传,全程只需三秒钟。顾客分享视频可以快速推送给其身边好友和附近人群,能给企业带来大量的周边精准客流,帮助企业快速实现品牌曝光宣传,同城月曝光10W+是没有问题的。
关于地推小诸葛和小诸葛地推怎么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