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捷地推」迅捷app是干什么的
今天给各位分享迅捷地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迅捷app是干什么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求YY羽毛球拍性能大全,并附图片
至于图片,按照型号到网上查找吧。这里不容易挂多个图。
一、Cab系列
1、Cab30MS(CH/3U4/68ti/AC102C /24LB/BP288)
Cab30MS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做工比较精细,银、黑配色古典大气,拍杆上金色和红色的暗纹相得益彰,使中杆有一种纤细修长的视觉效果,个人觉得拍杆的图案设计绝对是Cab30MS外观上的一大亮点。拍框材质是高碳加“Ultimum Ti”,全拍框盒式设计,拍框上半部Muscle Power”设计;高碳加“Ultimum Ti”普通尺寸中杆,加长型手柄,确切讲是加长型拍椎,Cab系列的经典造型。
我打圆头拍还是有基础的(练球用的第一支拍就是圆头拍),Cab30MS总体感觉是一支攻略强、守略弱的拍子。高远球表现中规中矩,基本是出多大力球就飞多远,掌控球的落点相对容易;网前球表现优异,搓球、劈吊、勾对角落点精准;防守一般,由于甜点区小,回球质量不好的几率要高于方头拍,同时硬中杆也加大了反手球和被动球的回球难度;杀球,较小甜点区的拍子在杀球时即有优势又有劣势,优势是杀球时只要击中甜点区,杀出的球一般又快又狠又准,有种台球中大力冲球入袋般的感觉,声音也很爆,劣势是如果没有一定的羽毛球击球基本功,在杀球的瞬间很难打到甜点区,并且如果打不中甜点区,杀球质量会很糟,瞬间就会造成攻防易位,使杀球者限于被动局面。
个人评分(五星满分)
Cab30MS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2、Cab35(CH/3U4/NBG95/AC102C /25LB/BP287)
Cab35是YONEX公司自2004年推出Cab30MS后,时隔5年,新推出的一款Cab系列旗舰级球拍,运用了纳米技术、搭载了全新材质重装上阵。Cab系列终于也跨入了纳米时代!
外观上,Cab35既保留了Cab2O的一些经典设计元素,如配色延续了Cab2O系列的黑色主基调、拍框和拍杆“金粉”透明漆、拍头12点位置的全炭素身份标识“TOTALLY INTEGRATED GRAPHITE STRUCTURE”、T-Joint部位的倒三角形图案、665mm标准长度、全盒式拍框等,同时也融入了潮流设计元素,如2009年YONEX球拍拍框上比较流行的红色火焰纹章、充满激情的红色和金色条纹、小巧的拍锥等。材质上,拍框选用了NS9000X/S、AT900P/T上的“Elastic Ti”材质,拍杆选用了ARC10上的“Ultra PEF”
和纳米材质。总的看,Cab35不仅是对其原型拍Cab23的全面升级,也同样是对Cab30MS的材质升级,“Elastic Ti”和“Ultra PEF”取代了“Ultimum Ti”。
同为3U的拍子,Cab35使用起来感觉要比Cab30MS轻灵一些,我想也许Cab30MS是加长型的缘故吧!Cab35给我最大的印象是爽快的手感和弹性出众的拍杆,由于圆头和标长拍挥拍迅捷的天然特性,从方头拍猛然变到Cab35,我竟然用了将近十天的时间去调整挥拍节奏和磨合最佳击球点,说句实话,截至目前我在换用其他拍子时,适应期从来没有这么长的,但现在Cab35回报给我的舒爽击球手感让我感到用这么“漫长”的时间去适应还是值得的。另外,Cab35拍杆的弹性要明显好于Cab30MS,刚开始用Cab35时,由于担心标长拍在打高远球时击球点低,我总是下意识地加些力,致使回球经常出界,后来摸透Cab35脾性了,用九成力度就能达到用Cab30MS十成力量的效果。同时,该拍绝对挥拍速度极快,丝毫不输NS9900,我想应该是圆头、标长、拍头不重的综合效应,因此该拍比较适合现在以快制胜的比赛风格。但Cab35缺点也是明显的:首先是“霸道”,即习惯了Cab35后,再用其他拍得适应一阵子,同样,用惯了其他拍后,再想用顺Cab35也得费点功夫,借用IT术语,该拍“手感兼容性不好”;其次,圆头标长拍子在防守区域上略为吃亏;最后,杀球不重,而且对杀球点的要求更苛刻一些。
个人评分(五星满分)
Cab35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3、2O的神话——Cab2O、Cab20MS(CH/2U4)
自1984年以来,Cab2O系列相继发展出三代老标、两代新标和若干衍生分枝,绵延生产了20多年,成为了羽毛球拍史上真实的神话!我曾一度痴迷于Cab2O系列,妄想有朝一日能够收集齐所有的Cab2O系列拍子,但现实却明确地告诉我:这个想法也是一个神话,无法实现的神话!
为了给自己一丝慰籍,经过苦苦寻觅,终于找到了CH版、2U、全新的Cab2O和Cab20MS,由于来之不易,没有舍得上线使用,至今无法感受到传说中的YONEX原点手感。此次,这两支拍子,作为“嘉宾”列席本次评述。
总结
独特的黑金底盖已充分彰显出Cab2O在整个YONEX羽拍中无上尊贵的地位,2O所在的Cab系列也为YONEX成为目前羽毛球拍界第一品牌立下了汗马功劳。个人曾经一度认为Cab30MS已经是YONEX的Cab系列、甚至是所有圆头拍的终极发展形式,但是Cab35的出现,我终于明白了只要心中还存有对羽毛球运动的热爱、对羽毛球赛场的眷恋、对羽毛球科技的痴迷,无论圆头拍,还是方头拍,在羽毛球场上都会找到一片自己绚丽的天空。
二、Ti系列
Ti10(CH/三代/3U4/68ti/AC102C /24LB/BP284)
2U的Ti10(一代)让人们认识到原来羽毛球运动中也蕴含着暴力的因素,2008年为了纪念这支经典的球拍,YONEX推出了Ti10纪念版,可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通过实际使用记住Ti10这个名字,此次推出的纪念版在设计上没有沿用一代的理念,出人意料地推出一支头轻型的拍子,大家习惯称其为:Ti10(三代)。与一代一样,Ti10(三代)拍框和拍杆均采用了超高碳材质,加长细中杆设计,只不过Ti10(三代)采用的是内置钛网设计。
总体感觉Ti10是一支打中前场球占优势的拍子。因为是头轻型设计,打高远球基本要靠正确的击球姿势和爆发力;网前球的特点就是稳,由于拍头轻,挥动灵活,搓球、勾对角等技术动作容易控制发力,扑球、封网速度较快;前半场防守能力不错,平抽快挡球僵持能力强,但防落点很深的杀球和被动回对方底线球是弱项;杀球,在具备必需的手腕爆发力和技巧的前提下,Ti-10(三代)加长拍杆的折弯点较为靠后,在击球前拍杆弯曲较大,拍面的角速度较大,能带来更多的击球能量(遗憾的是头轻型设计不能带来像Ti10(一代)那样强悍的进攻力),但受拍杆形变影响,杀球精度略受影响。拍子连续杀球能力较强。
个人评分(五星满分)
Ti10(三代)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总结
个人认为Ti10(三代)现在已不能算做一支以强力进攻为特点的拍子了,通过改进设计,在保留了必要进攻性能的基础上,大大增强了拍子的灵活性,使其能更适应现在快节奏的羽球比赛。但是,在Ti10(一代)强大进攻力的盛名下,Ti10(三代)的进攻力总是fans心中的遗憾。
三、MP系列
1、MP100(CH/3U4/68ti/AC145/24LB/BP292)
2U的MP100是继2U的Ti10(一代)之后又一个强力进攻型拍子,一支极端暴力的拍子!当初买MP100的时候,2U、3U的都有,经实际比较,我还是选择了3U,2U的MP100对我来说确实有些重了!经常有人问我:MP100和AT700,哪支拍子进攻性更强?其实,YONEX曾经正式比较过上述两支拍子,根据2004年YONEX球拍性能图,MP100的进攻能力高于AT700(老七)!
与AT系列球拍不同,MP100的头重感并不明显,但拍子整体比较沉,拍框三、九点位置有钛网覆盖,拍杆是8mm的普通杆,含有“Ultimum Ti”材质,硬度相当高,几乎可以和NS9000X媲美,拍子抡起来有一种大棍劈砸的气势,估计MP100的swing weight不小,因此,想要用好MP100,必须要有一定的力量基础。在实战中,MP100特点很鲜明,在有必要力量保障的前提下,该拍出球干脆利落,对球的落点控制较为精准,尤其是主动高远球,落点非常准确,另外,杀球是相当的暴力!是集“快、准、狠”于一体的杀球!但是,由于MP100拍身相对较沉,在挥拍速度、平抽和防守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劣势。
随着羽毛球比赛规则的改变,快节奏的拉吊突击型打法已成为当今羽毛球运动竞技的主流,面对球场上快节奏的攻防转换、攻守易位,以及力争在自己体力不支之前迅速解决战斗或以尽量少的体力支出拖垮对手体力等战术思想的主导下,体力消耗大的不争事实,使MP100的身影渐渐淡出了赛场!MP100退隐了,留下了一段“红光闪过,绝杀一击”的羽坛传说。
但与此同时,为适应新的羽毛球比赛规则,YONEX羽毛球拍的一颗新星已冉冉升起……
个人评分(五星满分)
MP100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2、MP99(CH/3U4/68ti/AC102C/24LB/BP290)
MP99绝对可以称为YONEX羽毛球拍中的一大经典之作,是为数不多的在技术和商业上双双大获成功的拍子,在AT系列出现之前,国际赛场上有一段时期曾是黄香蕉丰收的季节。与上面提到的Cab30MS一样,MP99的拍框和拍杆均采用了高碳加“Ultimum Ti”的材质,但是方头、全拍框MP、细中杆、真正加长的手柄设计再加上抢眼的配色,处处透露着现代潮流羽拍的特征。
总体感觉MP99是一支很全面的拍子。因为是均衡型设计,并且借助中杆的弹性,打高远球可以省一些力气(个人感觉MP99中杆的弹性要好于Cab30MS,难道仅仅是因为粗细不同吗?);网前搓球、勾对角比较舒服;防守能力不错,平抽快挡球僵持能力强,被动回后场球比Ti10(三代)、NS9000X、Cab30MS略好;杀球,速度虽然不是最快,但是易于驱动,杀球精度和连续杀球能力不错。个人认为MP99能适合大多数人的打法,均衡的设计没有明显的短项。唯一的遗憾就是传说中脆弱的拍框,在高磅下,拍子的寿命将会如何呢?
个人评分(五星满分)
MP99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总结
MP系列在YONEX各系列羽毛球拍中是一个大家族,具有如下五个显著特点:
一是产品种类多,除中高端的MP66、MP77、MP88、MP99、MP100外(均在拍杆中加入了“Ultimum Ti”),还有若干低端产品群;
二是产品型号全,在MP系列中头重型、均衡型和头轻型的拍子都可以找到,如:头重型的MP88,均衡型的MP100、MP99,头轻型的MP66等;
三是供应时间长,目前仍有一些MP系列的低端型号在继续生产和投放市场;
四是设计应用广,MP设计也经常被应用到YONEX其他系列的羽毛球拍上,如Cab10MS、Cab20MS、Cab30MS、Ti10、NS9000X/S等等;
五是影响范围大,类似MP的设计,现经常可以在其他品牌的拍子上发现。
四、NS系列
1、NS9000X(CH/3U4/68ti/AC102C/24LB/BP290) . NS9000S(CH/3U4/68ti/AC102C/24LB/BP285)
从来没有想到外观如此一致的拍子,差异会那么大!NS9000X/S是颇具争议的两支拍子,一是外观,有人说NS9000外观奇丑无比,丑到经典;但也有人认为NS9000配色很妙,惊为天人。二是性能,有人认为X设计失败,头轻杆硬,无法使用,S则是万能之拍,买拍的首选;也有人认为X是绝世之作,目前设计最完美的拍子,S则过于糖水和脆弱,不符合其在NS系列中的龙头地位。
总体感觉,NS9000X是一支击球效果与使用者技术和体力条件成正比的拍子,NS9000S是一支在达到一定击球效果的前提下,比较省力的拍子,也就是常说的好上手的拍子。打高远球,NS9000X/S都基本要靠正确的击球姿势和爆发力,这是头轻型球拍对使用者的基本要求,但感觉S比X更省力一些,手感更柔和一些,我想应该归功于S相对较软的拍杆吧。网前球,论弹性X和S基本相同,但是在小球的控制上,感觉还是X反馈回来的触感更清晰一些,小球的高度、落点更精准一些。网前扑球,X好于S。在防守时,由于S相对杆软、头轻在防守时比X占优势。杀球,NS9000X杀球时对手腕力量和技巧的要求较高,不能靠蛮力,必须运用“鞭击”的技巧,由于超硬的拍杆将绝大部分击球力量有效地传导到拍面,且拍框较硬,拍面稳定性较好,所以,在用NS9000X杀球时,有一种球一碰拍面就射出去的感觉(好像用乒乓球拍的木头光板面扣杀乒乓球的感觉),杀出的球速度很快,落点很精准。NS9000S由于头轻,杀球时更需要运用“鞭击”的技巧,但是软杆的形变会抵消一部分杀球力量,NS9000S杀出的球没有NS9000X的快和准。
个人评分(五星满分)
NS9000X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NS9000S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NS9900(CH/3U4/68ti/AC102C/24LB/BP287)
NS9900是YONEX公司2009年春季新推出的产品,按照往年惯例,春季推出的拍子一般都是各系列的高端产品。对于NS9900的宣传,YONEX公司依旧打出了高科技材质这张“王牌”,此次的科技是“X-FULLERENE”,一种比“FULLERENE”性能更强劲的材质,被运用到拍子的2点和10点位置,同时,挥拍速度也有所提升。
NS9900整体形态是窄拍框、7mm细拍杆,加长型拍柄。第一眼看到NS9900的介绍,我的第一反应NS8000加强型出现了。曾经流传过一段老色NS8000拍头不结实的传闻,由于我没有长时间地用过老色NS8000,所以不敢贸然评述传闻的真假,但是NS9900拍框添加的“X-FULLERENE”是不是为了进一步增强拍框的强度呢?NS9900的手感与NS9000X、NS9000S比较接近(也许更像NS8000,但因为没怎么用过NS8000,所以这里只与NS9000X/S对比),NS9900的挥拍速度和灵活性要好于NS9000X/S;进攻威力上NS9900仅比NS9000X差一点点,却比NS9000S强不少;连续杀球方面,NS9900要好过NS9000X/S,尤其是点杀性能,感觉同样力道下,球速似乎快于NS9000X/S,应该是得益于该拍较快的挥拍速度;平抽球方面NS9900表现出色,更利于掌控多回合的节奏,另外,在对手杀球质量不高、来球线路较平的情况下,NS9900更易于截击对方杀来的球,并以平抽球回击对方,变被动为主动;防守方面,NS9900还是要逊色于NS9000S的。总体看,NS9900的风格更偏向于NS9000X,如果手感可以用公式表达,个人认为应该近似为“NS9900=(3*NS9000X+NS9000S)/4”。
个人评分(五星满分)
NS9900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总结
虽然YONEX不是最早推出纳米材质(概念)羽毛球球拍的厂家,但其NS系列球拍却后来居上,在国际赛场上闪现出了夺目的光芒,NS7000、NS8000、NS9000X、NS9000S都曾伴众多职业高手闯荡羽坛,征战四方!
五、ARC系列
1、ARC Z-SLASH(CH/3U4/68ti/AC102C/25LB/BP291)
ARC Z-SLASH是YONEX在2009年秋季推出的ARC系列新旗舰拍,一年中春、秋两季连续推出现有系列的旗舰拍,在YONEX近几年的经营历史中还是较为少见的,看来失去中国国家羽毛球队和韩国羽毛球队的赞助商资格,对其产品和经营策略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也许是痛定思痛、也许是标新立异、也许是一鸣惊人、也许只是巧合,2009年的这个秋天,ARC Z-SLASH出现了! 一支杀球速度能够达到421公里/小时的球拍诞生了。
ARC Z-SLASH的设计在近几年YONEX羽毛球拍中还是有突破性的:一是突破了单纯的材质卖点概念,2004、2005年NS7000、NS8000的“纳米科技”、2006年NS9000X/S的“软钛合金”、2007年ARC7的“叠杯碳素纳米管”、2008年ARC10的“超级高弹性碳素和超级聚乙烯纤维”、2009年NS9900的“X链富勒烯纳米碳素”,此次Arc Z-Slash却没有走以新科技材质为卖点的老路;二是突破了球拍外形的限度,在YONEX方头羽毛球拍中创造了最小的拍面、最窄的拍框宽度(经测量仅为9mm)和最细的中杆(6.9mm),通过变化物理形状对该拍进行了设计优化。
ARC Z-SLASH在高远球、平抽球等方面表现优异,在多拍情况下较容易掌握节奏上的主动权。另外,杀球是ARC Z-SLASH最大的卖点,感觉用ARC Z-SLASH杀出的球虽然不如AT700等暴力拍重,但球的速度也是相当快,而且连续杀球能力是相当强悍。通过实际使用,感觉ARC Z-SLASH杀球真正威力不在于寄希望打出421公里/小时的杀球,一击必杀,而是利用快速连续不断的杀球打乱对手节奏,使其防守出现漏洞,为自己争取主动。
总体感觉,虽然ARC Z-SLASH拍面略小于普通的方头拍,但在主动情况下,这点差异可以忽略,在被动情况下虽稍有影响,但影响也是很微小。ARC Z-SLASH适合于积极主动的打法,充分体现了羽毛球运动“以我为主、以快为主、以攻为主”的特点。
个人评分(五星满分)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2、ARC10(CH/3U4/68ti/AC102C/25LB/BP291)
ARC系列是YONEX公司的最新系列,主要科技还是纳米概念,宣传的卖点是控球性。ARC10更是将叠杯状纳米管、超高弹性材料等最新科技集于一身,那么这把“弓剑”将带来什么样的新体验呢?
总体感觉,ARC10是一支弹性超强的拍子。打高远球,ARC10依靠弹性和均衡型的设计,比较省力,但是可能因为弹性太好的原因,高远球的落点不太好控制。在网前小球的控制上和网前扑球时,还是要控制好力度和角度,虽然ARC系列是以控球为特点的,但是个人感觉ARC10出球还是很快的,控制不好很容易失误或者回出质量较低的球。在防守时靠拍子的弹性基本可以将球回放网前或对方后场,但落点不好控制。杀球,ARC10因为其均衡型设计,即使是动作不够规范,主要靠蛮力杀球,也不会感到像头轻型拍那样发飘,杀球时,明显感到有一种球拍发生形变“包裹”住球,然后又将球快速“甩”向对方的感觉,球速较快,落点较为精准。ARC10与MP99基本属于同一种手感的拍子,即各方面表现比较平均,如仔细体会,感觉ARC10的弹性比MP99的更好一些,而MP99对球落点的控制能力比ARC10似乎更好一些。
个人评分(五星满分)
ARC10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总结
ARC系列应该是YONEX现在的主打系列,目前现货产品主要是ARC Z-SLASH、ARC 10、ARC 9、ARC7、ARC5,2010年还将推出ARC8DX等产品,产品线相对不长,还存在进一步开发和发展的空间。个人认为ARC系列还将继续推出包含更新科技材质的旗舰拍,毕竟该系列拍子的核心设计理念是建立在材质创新基础之上。ARC Z-SLASH是对未来羽毛球拍发展方向的一次积极探索,是对YONEX现有羽毛球拍形体设计尺寸极限的一次挑战,相信随着材料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通过运用新科技、新材料,整体更加纤细、手感更加敏锐和舒适、更加强韧的羽毛球拍将陆续会来到我们手中。
六、AT系列
1、AT700(老色/CH/3U4/NBG95/AC102C/25LB/BP298) . AT700(新色/CH/3U4/NBG95/AC102C/25LB/BP294)
2003年春季,一款将极限扣杀速度提升4%、理论杀球速度达到364公里/小时,同时集方头、钛装甲、7mm细加长拍杆、“Ultimum Ti”等科技于一身的拍子如新星般冉冉升起,凭借其强悍的杀球能力和相对轻灵的挥拍(主要与同时期的MP100相比),很快就和MP100成为球场上的“喋血双雄”。后来的几年中,随着羽毛球运动竞技对速度和攻守节奏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圆头拍日渐衰落、方头拍渐成主流,JP版一代Ti10的淡出、MP100的适时退隐等因素,这支拍子迅速成为了众所瞩目的新一代“杀手之王”,先后伴随陶菲克、张宁、林丹等羽坛顶尖高手登上了奥运会羽毛球冠军的领奖台。这支拍子叫做“AT700”,现在球友称其“老七”!从此,YONEX羽毛球拍进入了一个力量和速度的新纪元。
AT700目前有4个版本,它们是AT700(老色)、AT700(新色)、ATSB版和AT700LTD,各版本情况如下:
(1)AT700(老色)。AT系列的标志性产品,2003年春季首次面世,2006年底全面停产。
(2)AT700(新色)。2006年秋季开始发售,现市面上销售的AT700,绝大多数为新色。网上有AT700拍杆内钛镍合金丝数量的图片,AT700(新色)有3根,而AT700(老色)有4根。
(3)ATSB版。“SB”代表“Super Brand”,是YONEX公司为纪念其荣获2003/2004年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超级品牌称号,于2004年限量制作发行的。该版共生产了5000支,每只拍子拍杆上均有XXXX/5000的标示,该版无CH版本。拍子是以AT系列限量版的名义发布,虽然是AT700(老色)变换涂装,但是拍子上没有700的标志,对于AT700收藏者应该是一点小小的遗憾。但也可以视为AT700的外传。
(4)AT700LTD。也称为“世界版”,个人认为是AT700(新色)变换涂装。2008年5月面世,据说全球限量发行30000支,其中:中国限量9999支、日本限量2500支、新加坡限量5000支,还有若干其他国家和地区版本。值得注意的是,CH版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版本的涂装不同,其他版本是“WORLD EDITION”和“地球仪图标”,而CH版是“CHINA EDITION”和“中国古代云纹图标”。
不同于MP100,感觉AT700的重量似乎全部集中在拍头部分,挥动起来能够感觉到拍头的惯性,加大杀球的威力。大方头、AT型拍框和细拍杆,使AT700在防守回球质量和挥动灵活性等方面要好MP100,更加适应当今快节奏的比赛。同时,4U的AT700更是以损失有限的进攻力为代价,大大增加了拍子的灵活性,兼顾了力量和速度。
AT700(老色)和AT700(新色)的手感区别,是论坛中较常见话题之一,通过实际使用对比(老七拍照时已剪线收藏),个人感觉新、老色AT700的差别很小,只是感觉AT700(老色)的拍头稍重一些,拍杆弹性稍好一些,但这种差别根本不足以影响比赛的胜负,所以,我给予AT700(老色)和AT700(新色)相同的分数。
个人评分(五星满分)
AT700(老色)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AT700(新色)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AT800OF(CH/3U4/NBG95/AC102C/25LB/BP299) . AT800DE(CH/3U4/NBG95/AC102C/25LB/BP293)
作为AT700(老色)同时代的拍子,2004年YONEX推出了专门为双打设计的拍子——AT800OF和AT800DE,并首次在拍框上使用了单线孔设计,目的是提高拍子撞拍后的生存几率(但实际经验告诉我,目前,还没有什么拍子是屡撞不坏的)!个人感觉AT800OF和AT800DE是在AT700(老色)的基础上,分别以侧重攻击能力和改善优化防守能力为各自特点而演化出来的一对拍子,如果把AT700比作杨过使用的玄铁重剑,那么AT800OF、AT800DE就是后来郭靖、黄蓉熔炼玄铁重剑铸就的屠龙刀和倚天剑,不仅沿用了AT700(老色)的材质配置,更重要的是延续了AT700(老色)的霸气和灵气。
AT800OF极重的盒式拍头和极硬的拍杆确保了双打中后场强力突击的威力,在杀球方面,AT800OF丝毫不逊于AT700(老色),并且特硬的拍杆更是有助于提升暴杀的出现几率,杀出的球虎虎生威,霸气十足。AT800DE则是另一种风格,相对较轻的破风式拍头(其实也不算轻)和相对较软的拍杆(其实也不算软,与Ti10(三代)在同一水平线上),在攻防形势瞬息万变的双打比赛中,确保了拍子挥动的灵活性,缩短了攻防动作的转换时间,封网、扑球、平抽等很迅猛,犹如飞翔的仙鹤一般轻灵和敏捷,同时,该拍在轮换到后场进攻时,也能够提供一些辅助火力支援。
虽然AT800OF的进攻能力是极其强悍的,是双打中主要的进攻来源,但是防守吃力是其明显的缺点,而AT800DE在防守方面的优势恰恰能够护住AT800OF的短门,使AT800OF能够“肆无忌惮”的进攻、再进攻,这样一攻一守的设计很理想,如果在比赛中能够根据场上的形势明确分工,充分发挥每个拍子的优势,必将增强双打组合的攻击和防守能力。但随着纳米科技概念渐成主流、YONEX对当时“Elastic Ti”材质的莫大期许和双打专用拍定位的局限性,AT800OF/DE成为了羽毛球赛场上的匆匆过客,2007年春季它们的继任者降临了……事不关性能,唯商业利益尔!
个人评分(五星满分)
AT800OF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AT800DE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AT900P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AT900T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总结
AT系列,一群使你充满了进攻激情的拍子、一群在球场上伴你快意恩仇的拍子!方头、钛装甲、细中杆、加长拍杆或拍柄、钛镍合金、软钛合金、纳米科技等,汇集了YONEX公司大部分科技于一身,这个系列的出现,将钛碳拍子的发展拉升到了极致。个人认为该系列中的两支球拍将有可能成为YONEX羽毛球拍中的经典之作,一个是AT700(老色),YONEX羽拍中攻击力的代名词,代表着AT系列的传统,另一个是AT900T,速度和力量的完美结合,代表着AT系列的未来。
对于AT系列,该说些什么呢?只要有体力、有机会杀球,进攻不仅仅意味着胜利,更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至于图片,按照型号到网上查找吧。这里不容易挂多个图。
苹果公司企业文化的介绍
乔布斯将他的旧式战略真正贯彻于新的数字世界之中,采用的是高度聚焦的产品战略、严格的过程控制、突破式的创新和持续的市场营销。 重回苹果后的乔布斯采取的第一步骤就是削减苹果的产品线,把正在开发的15种产品缩减到4种,而且裁掉一部分人员,节省了营运费用。之后,苹果远离那些用低端产品满足市场份额的要求,也不向公司不能占据领导地位的临近市场扩张。
高手评测一下Yonex的所有高端拍的性能?谢了
一、Cab系列
1、Cab30MS(CH/3U4/68ti/AC102C /24LB/BP288)
Cab30MS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做工比较精细,银、黑配色古典大气,拍杆上金色和红色的暗纹相得益彰,使中杆有一种纤细修长的视觉效果,个人觉得拍杆的图案设计绝对是Cab30MS外观上的一大亮点。拍框材质是高碳加“Ultimum Ti”,全拍框盒式设计,拍框上半部Muscle Power”设计;高碳加“Ultimum Ti”普通尺寸中杆,加长型手柄,确切讲是加长型拍椎,Cab系列的经典造型。
我打圆头拍还是有基础的(练球用的第一支拍就是圆头拍),Cab30MS总体感觉是一支攻略强、守略弱的拍子。高远球表现中规中矩,基本是出多大力球就飞多远,掌控球的落点相对容易;网前球表现优异,搓球、劈吊、勾对角落点精准;防守一般,由于甜点区小,回球质量不好的几率要高于方头拍,同时硬中杆也加大了反手球和被动球的回球难度;杀球,较小甜点区的拍子在杀球时即有优势又有劣势,优势是杀球时只要击中甜点区,杀出的球一般又快又狠又准,有种台球中大力冲球入袋般的感觉,声音也很爆,劣势是如果没有一定的羽毛球击球基本功,在杀球的瞬间很难打到甜点区,并且如果打不中甜点区,杀球质量会很糟,瞬间就会造成攻防易位,使杀球者限于被动局面。
个人评分(五星满分)
Cab30MS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2、Cab35(CH/3U4/NBG95/AC102C /25LB/BP287)
Cab35是YONEX公司自2004年推出Cab30MS后,时隔5年,新推出的一款Cab系列旗舰级球拍,运用了纳米技术、搭载了全新材质重装上阵。Cab系列终于也跨入了纳米时代!
外观上,Cab35既保留了Cab2O的一些经典设计元素,如配色延续了Cab2O系列的黑色主基调、拍框和拍杆“金粉”透明漆、拍头12点位置的全炭素身份标识“TOTALLY INTEGRATED GRAPHITE STRUCTURE”、T-Joint部位的倒三角形图案、665mm标准长度、全盒式拍框等,同时也融入了潮流设计元素,如2009年YONEX球拍拍框上比较流行的红色火焰纹章、充满激情的红色和金色条纹、小巧的拍锥等。材质上,拍框选用了NS9000X/S、AT900P/T上的“Elastic Ti”材质,拍杆选用了ARC10上的“Ultra PEF”
和纳米材质。总的看,Cab35不仅是对其原型拍Cab23的全面升级,也同样是对Cab30MS的材质升级,“Elastic Ti”和“Ultra PEF”取代了“Ultimum Ti”。
同为3U的拍子,Cab35使用起来感觉要比Cab30MS轻灵一些,我想也许Cab30MS是加长型的缘故吧!Cab35给我最大的印象是爽快的手感和弹性出众的拍杆,由于圆头和标长拍挥拍迅捷的天然特性,从方头拍猛然变到Cab35,我竟然用了将近十天的时间去调整挥拍节奏和磨合最佳击球点,说句实话,截至目前我在换用其他拍子时,适应期从来没有这么长的,但现在Cab35回报给我的舒爽击球手感让我感到用这么“漫长”的时间去适应还是值得的。另外,Cab35拍杆的弹性要明显好于Cab30MS,刚开始用Cab35时,由于担心标长拍在打高远球时击球点低,我总是下意识地加些力,致使回球经常出界,后来摸透Cab35脾性了,用九成力度就能达到用Cab30MS十成力量的效果。同时,该拍绝对挥拍速度极快,丝毫不输NS9900,我想应该是圆头、标长、拍头不重的综合效应,因此该拍比较适合现在以快制胜的比赛风格。但Cab35缺点也是明显的:首先是“霸道”,即习惯了Cab35后,再用其他拍得适应一阵子,同样,用惯了其他拍后,再想用顺Cab35也得费点功夫,借用IT术语,该拍“手感兼容性不好”;其次,圆头标长拍子在防守区域上略为吃亏;最后,杀球不重,而且对杀球点的要求更苛刻一些。
个人评分(五星满分)
Cab35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3、2O的神话——Cab2O、Cab20MS(CH/2U4)
自1984年以来,Cab2O系列相继发展出三代老标、两代新标和若干衍生分枝,绵延生产了20多年,成为了羽毛球拍史上真实的神话!我曾一度痴迷于Cab2O系列,妄想有朝一日能够收集齐所有的Cab2O系列拍子,但现实却明确地告诉我:这个想法也是一个神话,无法实现的神话!
为了给自己一丝慰籍,经过苦苦寻觅,终于找到了CH版、2U、全新的Cab2O和Cab20MS,由于来之不易,没有舍得上线使用,至今无法感受到传说中的YONEX原点手感。此次,这两支拍子,作为“嘉宾”列席本次评述。
总结
独特的黑金底盖已充分彰显出Cab2O在整个YONEX羽拍中无上尊贵的地位,2O所在的Cab系列也为YONEX成为目前羽毛球拍界第一品牌立下了汗马功劳。个人曾经一度认为Cab30MS已经是YONEX的Cab系列、甚至是所有圆头拍的终极发展形式,但是Cab35的出现,我终于明白了只要心中还存有对羽毛球运动的热爱、对羽毛球赛场的眷恋、对羽毛球科技的痴迷,无论圆头拍,还是方头拍,在羽毛球场上都会找到一片自己绚丽的天空。
二、Ti系列
Ti10(CH/三代/3U4/68ti/AC102C /24LB/BP284)
2U的Ti10(一代)让人们认识到原来羽毛球运动中也蕴含着暴力的因素,2008年为了纪念这支经典的球拍,YONEX推出了Ti10纪念版,可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通过实际使用记住Ti10这个名字,此次推出的纪念版在设计上没有沿用一代的理念,出人意料地推出一支头轻型的拍子,大家习惯称其为:Ti10(三代)。与一代一样,Ti10(三代)拍框和拍杆均采用了超高碳材质,加长细中杆设计,只不过Ti10(三代)采用的是内置钛网设计。
总体感觉Ti10是一支打中前场球占优势的拍子。因为是头轻型设计,打高远球基本要靠正确的击球姿势和爆发力;网前球的特点就是稳,由于拍头轻,挥动灵活,搓球、勾对角等技术动作容易控制发力,扑球、封网速度较快;前半场防守能力不错,平抽快挡球僵持能力强,但防落点很深的杀球和被动回对方底线球是弱项;杀球,在具备必需的手腕爆发力和技巧的前提下,Ti-10(三代)加长拍杆的折弯点较为靠后,在击球前拍杆弯曲较大,拍面的角速度较大,能带来更多的击球能量(遗憾的是头轻型设计不能带来像Ti10(一代)那样强悍的进攻力),但受拍杆形变影响,杀球精度略受影响。拍子连续杀球能力较强。
个人评分(五星满分)
Ti10(三代)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总结
个人认为Ti10(三代)现在已不能算做一支以强力进攻为特点的拍子了,通过改进设计,在保留了必要进攻性能的基础上,大大增强了拍子的灵活性,使其能更适应现在快节奏的羽球比赛。但是,在Ti10(一代)强大进攻力的盛名下,Ti10(三代)的进攻力总是fans心中的遗憾。
三、MP系列
1、MP100(CH/3U4/68ti/AC145/24LB/BP292)
2U的MP100是继2U的Ti10(一代)之后又一个强力进攻型拍子,一支极端暴力的拍子!当初买MP100的时候,2U、3U的都有,经实际比较,我还是选择了3U,2U的MP100对我来说确实有些重了!经常有人问我:MP100和AT700,哪支拍子进攻性更强?其实,YONEX曾经正式比较过上述两支拍子,根据2004年YONEX球拍性能图,MP100的进攻能力高于AT700(老七)!
与AT系列球拍不同,MP100的头重感并不明显,但拍子整体比较沉,拍框三、九点位置有钛网覆盖,拍杆是8mm的普通杆,含有“Ultimum Ti”材质,硬度相当高,几乎可以和NS9000X媲美,拍子抡起来有一种大棍劈砸的气势,估计MP100的swing weight不小,因此,想要用好MP100,必须要有一定的力量基础。在实战中,MP100特点很鲜明,在有必要力量保障的前提下,该拍出球干脆利落,对球的落点控制较为精准,尤其是主动高远球,落点非常准确,另外,杀球是相当的暴力!是集“快、准、狠”于一体的杀球!但是,由于MP100拍身相对较沉,在挥拍速度、平抽和防守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劣势。
随着羽毛球比赛规则的改变,快节奏的拉吊突击型打法已成为当今羽毛球运动竞技的主流,面对球场上快节奏的攻防转换、攻守易位,以及力争在自己体力不支之前迅速解决战斗或以尽量少的体力支出拖垮对手体力等战术思想的主导下,体力消耗大的不争事实,使MP100的身影渐渐淡出了赛场!MP100退隐了,留下了一段“红光闪过,绝杀一击”的羽坛传说。
但与此同时,为适应新的羽毛球比赛规则,YONEX羽毛球拍的一颗新星已冉冉升起……
个人评分(五星满分)
MP100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2、MP99(CH/3U4/68ti/AC102C/24LB/BP290)
MP99绝对可以称为YONEX羽毛球拍中的一大经典之作,是为数不多的在技术和商业上双双大获成功的拍子,在AT系列出现之前,国际赛场上有一段时期曾是黄香蕉丰收的季节。与上面提到的Cab30MS一样,MP99的拍框和拍杆均采用了高碳加“Ultimum Ti”的材质,但是方头、全拍框MP、细中杆、真正加长的手柄设计再加上抢眼的配色,处处透露着现代潮流羽拍的特征。
总体感觉MP99是一支很全面的拍子。因为是均衡型设计,并且借助中杆的弹性,打高远球可以省一些力气(个人感觉MP99中杆的弹性要好于Cab30MS,难道仅仅是因为粗细不同吗?);网前搓球、勾对角比较舒服;防守能力不错,平抽快挡球僵持能力强,被动回后场球比Ti10(三代)、NS9000X、Cab30MS略好;杀球,速度虽然不是最快,但是易于驱动,杀球精度和连续杀球能力不错。个人认为MP99能适合大多数人的打法,均衡的设计没有明显的短项。唯一的遗憾就是传说中脆弱的拍框,在高磅下,拍子的寿命将会如何呢?
个人评分(五星满分)
MP99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总结
MP系列在YONEX各系列羽毛球拍中是一个大家族,具有如下五个显著特点:
一是产品种类多,除中高端的MP66、MP77、MP88、MP99、MP100外(均在拍杆中加入了“Ultimum Ti”),还有若干低端产品群;
二是产品型号全,在MP系列中头重型、均衡型和头轻型的拍子都可以找到,如:头重型的MP88,均衡型的MP100、MP99,头轻型的MP66等;
三是供应时间长,目前仍有一些MP系列的低端型号在继续生产和投放市场;
四是设计应用广,MP设计也经常被应用到YONEX其他系列的羽毛球拍上,如Cab10MS、Cab20MS、Cab30MS、Ti10、NS9000X/S等等;
五是影响范围大,类似MP的设计,现经常可以在其他品牌的拍子上发现。
四、NS系列
1、NS9000X(CH/3U4/68ti/AC102C/24LB/BP290) . NS9000S(CH/3U4/68ti/AC102C/24LB/BP285)
从来没有想到外观如此一致的拍子,差异会那么大!NS9000X/S是颇具争议的两支拍子,一是外观,有人说NS9000外观奇丑无比,丑到经典;但也有人认为NS9000配色很妙,惊为天人。二是性能,有人认为X设计失败,头轻杆硬,无法使用,S则是万能之拍,买拍的首选;也有人认为X是绝世之作,目前设计最完美的拍子,S则过于糖水和脆弱,不符合其在NS系列中的龙头地位。
总体感觉,NS9000X是一支击球效果与使用者技术和体力条件成正比的拍子,NS9000S是一支在达到一定击球效果的前提下,比较省力的拍子,也就是常说的好上手的拍子。打高远球,NS9000X/S都基本要靠正确的击球姿势和爆发力,这是头轻型球拍对使用者的基本要求,但感觉S比X更省力一些,手感更柔和一些,我想应该归功于S相对较软的拍杆吧。网前球,论弹性X和S基本相同,但是在小球的控制上,感觉还是X反馈回来的触感更清晰一些,小球的高度、落点更精准一些。网前扑球,X好于S。在防守时,由于S相对杆软、头轻在防守时比X占优势。杀球,NS9000X杀球时对手腕力量和技巧的要求较高,不能靠蛮力,必须运用“鞭击”的技巧,由于超硬的拍杆将绝大部分击球力量有效地传导到拍面,且拍框较硬,拍面稳定性较好,所以,在用NS9000X杀球时,有一种球一碰拍面就射出去的感觉(好像用乒乓球拍的木头光板面扣杀乒乓球的感觉),杀出的球速度很快,落点很精准。NS9000S由于头轻,杀球时更需要运用“鞭击”的技巧,但是软杆的形变会抵消一部分杀球力量,NS9000S杀出的球没有NS9000X的快和准。
个人评分(五星满分)
NS9000X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NS9000S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NS9900(CH/3U4/68ti/AC102C/24LB/BP287)
NS9900是YONEX公司2009年春季新推出的产品,按照往年惯例,春季推出的拍子一般都是各系列的高端产品。对于NS9900的宣传,YONEX公司依旧打出了高科技材质这张“王牌”,此次的科技是“X-FULLERENE”,一种比“FULLERENE”性能更强劲的材质,被运用到拍子的2点和10点位置,同时,挥拍速度也有所提升。
NS9900整体形态是窄拍框、7mm细拍杆,加长型拍柄。第一眼看到NS9900的介绍,我的第一反应NS8000加强型出现了。曾经流传过一段老色NS8000拍头不结实的传闻,由于我没有长时间地用过老色NS8000,所以不敢贸然评述传闻的真假,但是NS9900拍框添加的“X-FULLERENE”是不是为了进一步增强拍框的强度呢?NS9900的手感与NS9000X、NS9000S比较接近(也许更像NS8000,但因为没怎么用过NS8000,所以这里只与NS9000X/S对比),NS9900的挥拍速度和灵活性要好于NS9000X/S;进攻威力上NS9900仅比NS9000X差一点点,却比NS9000S强不少;连续杀球方面,NS9900要好过NS9000X/S,尤其是点杀性能,感觉同样力道下,球速似乎快于NS9000X/S,应该是得益于该拍较快的挥拍速度;平抽球方面NS9900表现出色,更利于掌控多回合的节奏,另外,在对手杀球质量不高、来球线路较平的情况下,NS9900更易于截击对方杀来的球,并以平抽球回击对方,变被动为主动;防守方面,NS9900还是要逊色于NS9000S的。总体看,NS9900的风格更偏向于NS9000X,如果手感可以用公式表达,个人认为应该近似为“NS9900=(3*NS9000X+NS9000S)/4”。
个人评分(五星满分)
NS9900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总结
虽然YONEX不是最早推出纳米材质(概念)羽毛球球拍的厂家,但其NS系列球拍却后来居上,在国际赛场上闪现出了夺目的光芒,NS7000、NS8000、NS9000X、NS9000S都曾伴众多职业高手闯荡羽坛,征战四方!
五、ARC系列
1、ARC Z-SLASH(CH/3U4/68ti/AC102C/25LB/BP291)
ARC Z-SLASH是YONEX在2009年秋季推出的ARC系列新旗舰拍,一年中春、秋两季连续推出现有系列的旗舰拍,在YONEX近几年的经营历史中还是较为少见的,看来失去中国国家羽毛球队和韩国羽毛球队的赞助商资格,对其产品和经营策略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也许是痛定思痛、也许是标新立异、也许是一鸣惊人、也许只是巧合,2009年的这个秋天,ARC Z-SLASH出现了! 一支杀球速度能够达到421公里/小时的球拍诞生了。
ARC Z-SLASH的设计在近几年YONEX羽毛球拍中还是有突破性的:一是突破了单纯的材质卖点概念,2004、2005年NS7000、NS8000的“纳米科技”、2006年NS9000X/S的“软钛合金”、2007年ARC7的“叠杯碳素纳米管”、2008年ARC10的“超级高弹性碳素和超级聚乙烯纤维”、2009年NS9900的“X链富勒烯纳米碳素”,此次Arc Z-Slash却没有走以新科技材质为卖点的老路;二是突破了球拍外形的限度,在YONEX方头羽毛球拍中创造了最小的拍面、最窄的拍框宽度(经测量仅为9mm)和最细的中杆(6.9mm),通过变化物理形状对该拍进行了设计优化。
ARC Z-SLASH在高远球、平抽球等方面表现优异,在多拍情况下较容易掌握节奏上的主动权。另外,杀球是ARC Z-SLASH最大的卖点,感觉用ARC Z-SLASH杀出的球虽然不如AT700等暴力拍重,但球的速度也是相当快,而且连续杀球能力是相当强悍。通过实际使用,感觉ARC Z-SLASH杀球真正威力不在于寄希望打出421公里/小时的杀球,一击必杀,而是利用快速连续不断的杀球打乱对手节奏,使其防守出现漏洞,为自己争取主动。
总体感觉,虽然ARC Z-SLASH拍面略小于普通的方头拍,但在主动情况下,这点差异可以忽略,在被动情况下虽稍有影响,但影响也是很微小。ARC Z-SLASH适合于积极主动的打法,充分体现了羽毛球运动“以我为主、以快为主、以攻为主”的特点。
个人评分(五星满分)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2、ARC10(CH/3U4/68ti/AC102C/25LB/BP291)
ARC系列是YONEX公司的最新系列,主要科技还是纳米概念,宣传的卖点是控球性。ARC10更是将叠杯状纳米管、超高弹性材料等最新科技集于一身,那么这把“弓剑”将带来什么样的新体验呢?
总体感觉,ARC10是一支弹性超强的拍子。打高远球,ARC10依靠弹性和均衡型的设计,比较省力,但是可能因为弹性太好的原因,高远球的落点不太好控制。在网前小球的控制上和网前扑球时,还是要控制好力度和角度,虽然ARC系列是以控球为特点的,但是个人感觉ARC10出球还是很快的,控制不好很容易失误或者回出质量较低的球。在防守时靠拍子的弹性基本可以将球回放网前或对方后场,但落点不好控制。杀球,ARC10因为其均衡型设计,即使是动作不够规范,主要靠蛮力杀球,也不会感到像头轻型拍那样发飘,杀球时,明显感到有一种球拍发生形变“包裹”住球,然后又将球快速“甩”向对方的感觉,球速较快,落点较为精准。ARC10与MP99基本属于同一种手感的拍子,即各方面表现比较平均,如仔细体会,感觉ARC10的弹性比MP99的更好一些,而MP99对球落点的控制能力比ARC10似乎更好一些。
个人评分(五星满分)
ARC10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总结
ARC系列应该是YONEX现在的主打系列,目前现货产品主要是ARC Z-SLASH、ARC 10、ARC 9、ARC7、ARC5,2010年还将推出ARC8DX等产品,产品线相对不长,还存在进一步开发和发展的空间。个人认为ARC系列还将继续推出包含更新科技材质的旗舰拍,毕竟该系列拍子的核心设计理念是建立在材质创新基础之上。ARC Z-SLASH是对未来羽毛球拍发展方向的一次积极探索,是对YONEX现有羽毛球拍形体设计尺寸极限的一次挑战,相信随着材料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通过运用新科技、新材料,整体更加纤细、手感更加敏锐和舒适、更加强韧的羽毛球拍将陆续会来到我们手中。
六、AT系列
1、AT700(老色/CH/3U4/NBG95/AC102C/25LB/BP298) . AT700(新色/CH/3U4/NBG95/AC102C/25LB/BP294)
2003年春季,一款将极限扣杀速度提升4%、理论杀球速度达到364公里/小时,同时集方头、钛装甲、7mm细加长拍杆、“Ultimum Ti”等科技于一身的拍子如新星般冉冉升起,凭借其强悍的杀球能力和相对轻灵的挥拍(主要与同时期的MP100相比),很快就和MP100成为球场上的“喋血双雄”。后来的几年中,随着羽毛球运动竞技对速度和攻守节奏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圆头拍日渐衰落、方头拍渐成主流,JP版一代Ti10的淡出、MP100的适时退隐等因素,这支拍子迅速成为了众所瞩目的新一代“杀手之王”,先后伴随陶菲克、张宁、林丹等羽坛顶尖高手登上了奥运会羽毛球冠军的领奖台。这支拍子叫做“AT700”,现在球友称其“老七”!从此,YONEX羽毛球拍进入了一个力量和速度的新纪元。
AT700目前有4个版本,它们是AT700(老色)、AT700(新色)、ATSB版和AT700LTD,各版本情况如下:
(1)AT700(老色)。AT系列的标志性产品,2003年春季首次面世,2006年底全面停产。
(2)AT700(新色)。2006年秋季开始发售,现市面上销售的AT700,绝大多数为新色。网上有AT700拍杆内钛镍合金丝数量的图片,AT700(新色)有3根,而AT700(老色)有4根。
(3)ATSB版。“SB”代表“Super Brand”,是YONEX公司为纪念其荣获2003/2004年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超级品牌称号,于2004年限量制作发行的。该版共生产了5000支,每只拍子拍杆上均有XXXX/5000的标示,该版无CH版本。拍子是以AT系列限量版的名义发布,虽然是AT700(老色)变换涂装,但是拍子上没有700的标志,对于AT700收藏者应该是一点小小的遗憾。但也可以视为AT700的外传。
(4)AT700LTD。也称为“世界版”,个人认为是AT700(新色)变换涂装。2008年5月面世,据说全球限量发行30000支,其中:中国限量9999支、日本限量2500支、新加坡限量5000支,还有若干其他国家和地区版本。值得注意的是,CH版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版本的涂装不同,其他版本是“WORLD EDITION”和“地球仪图标”,而CH版是“CHINA EDITION”和“中国古代云纹图标”。
不同于MP100,感觉AT700的重量似乎全部集中在拍头部分,挥动起来能够感觉到拍头的惯性,加大杀球的威力。大方头、AT型拍框和细拍杆,使AT700在防守回球质量和挥动灵活性等方面要好MP100,更加适应当今快节奏的比赛。同时,4U的AT700更是以损失有限的进攻力为代价,大大增加了拍子的灵活性,兼顾了力量和速度。
AT700(老色)和AT700(新色)的手感区别,是论坛中较常见话题之一,通过实际使用对比(老七拍照时已剪线收藏),个人感觉新、老色AT700的差别很小,只是感觉AT700(老色)的拍头稍重一些,拍杆弹性稍好一些,但这种差别根本不足以影响比赛的胜负,所以,我给予AT700(老色)和AT700(新色)相同的分数。
个人评分(五星满分)
AT700(老色)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AT700(新色)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AT800OF(CH/3U4/NBG95/AC102C/25LB/BP299) . AT800DE(CH/3U4/NBG95/AC102C/25LB/BP293)
作为AT700(老色)同时代的拍子,2004年YONEX推出了专门为双打设计的拍子——AT800OF和AT800DE,并首次在拍框上使用了单线孔设计,目的是提高拍子撞拍后的生存几率(但实际经验告诉我,目前,还没有什么拍子是屡撞不坏的)!个人感觉AT800OF和AT800DE是在AT700(老色)的基础上,分别以侧重攻击能力和改善优化防守能力为各自特点而演化出来的一对拍子,如果把AT700比作杨过使用的玄铁重剑,那么AT800OF、AT800DE就是后来郭靖、黄蓉熔炼玄铁重剑铸就的屠龙刀和倚天剑,不仅沿用了AT700(老色)的材质配置,更重要的是延续了AT700(老色)的霸气和灵气。
AT800OF极重的盒式拍头和极硬的拍杆确保了双打中后场强力突击的威力,在杀球方面,AT800OF丝毫不逊于AT700(老色),并且特硬的拍杆更是有助于提升暴杀的出现几率,杀出的球虎虎生威,霸气十足。AT800DE则是另一种风格,相对较轻的破风式拍头(其实也不算轻)和相对较软的拍杆(其实也不算软,与Ti10(三代)在同一水平线上),在攻防形势瞬息万变的双打比赛中,确保了拍子挥动的灵活性,缩短了攻防动作的转换时间,封网、扑球、平抽等很迅猛,犹如飞翔的仙鹤一般轻灵和敏捷,同时,该拍在轮换到后场进攻时,也能够提供一些辅助火力支援。
虽然AT800OF的进攻能力是极其强悍的,是双打中主要的进攻来源,但是防守吃力是其明显的缺点,而AT800DE在防守方面的优势恰恰能够护住AT800OF的短门,使AT800OF能够“肆无忌惮”的进攻、再进攻,这样一攻一守的设计很理想,如果在比赛中能够根据场上的形势明确分工,充分发挥每个拍子的优势,必将增强双打组合的攻击和防守能力。但随着纳米科技概念渐成主流、YONEX对当时“Elastic Ti”材质的莫大期许和双打专用拍定位的局限性,AT800OF/DE成为了羽毛球赛场上的匆匆过客,2007年春季它们的继任者降临了……事不关性能,唯商业利益尔!
个人评分(五星满分)
AT800OF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AT800DE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AT900P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AT900T
进攻性能:★★★★
防守性能:★★★★
灵活性能:★★★☆
技术需求:★★★★
体力需求:★★★★
总结
AT系列,一群使你充满了进攻激情的拍子、一群在球场上伴你快意恩仇的拍子!方头、钛装甲、细中杆、加长拍杆或拍柄、钛镍合金、软钛合金、纳米科技等,汇集了YONEX公司大部分科技于一身,这个系列的出现,将钛碳拍子的发展拉升到了极致。个人认为该系列中的两支球拍将有可能成为YONEX羽毛球拍中的经典之作,一个是AT700(老色),YONEX羽拍中攻击力的代名词,代表着AT系列的传统,另一个是AT900T,速度和力量的完美结合,代表着AT系列的未来。
对于AT系列,该说些什么呢?只要有体力、有机会杀球,进攻不仅仅意味着胜利,更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现代通信技术有哪些?
问题一:现代通信技术有哪些主要种类和特点? 现代通信技术主要有:数字通信与SDH、程控交换、光纤通信、移动通信、数字微波、卫星通信、图像通信、电话网、支撑网、智能网、数据通信与数据网、ISDN、ATM、IP技术、接入网等技术及其新的发展。每一种技术都是一个学科,有兴趣网上查查相关资料。(仅作参考)
问题二:现代通信包括哪些 现代通信,现代通信往往被理解为单一的电信通信、数字通信、IT产业及电子产品制造业等高新技术通信(虚礼文化产业浮躁经济发展支柱)而忽略了通信的本质。邮政通信也是现代通信的一部分,邮政通信是以实物传递为基础通过对文字、图片、实物的空间转移传递信息,是国家安全建设基础个人通信自由及隐私保护的体现,有效合理的管理发展邮政通信带动服务经济的增长使各项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更合理公平的符合人类发展需要,才能使国家经济往更好更高更透明的方向前进,才能让人类(人类发展史上无时不刻存在以破坏资源换取人类生存空间)在不破坏资源的前提下和谐共处达到“天人合一”真正成为“自然人”。 【网络】网络作为快捷的通讯方式,越来越让人接受。像邮箱,只要轻点鼠标,几秒钟之内好友就会收到你发的邮件。又如像QQ、MSN这些聊天工具,也被人接受,同时存在因为以需礼数字传递为基础造成这种传递方式漏洞百出越高新越容易 *** 崩溃,即使常备份也抵不住数据外溢黑客攻击,同时因为其传递速度快捷也容易使错误的不安分的 *** 快速传播。
【邮递】以实物传递为基础,虽然现在写信的人越来越少,但越简单越真实,越纯朴越真情,信件是信息传递最简单最纯朴的方式,更不因传递速度过快造成信息的溢漏;快递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的需要,主要原因是因为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需求面也越来越高,但其发展受交通运输制约无便利的交通运输怎么也快不起来。
【电话】电话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与网络电话,其传递方式与网络方式优缺点基本相同,与网络方式不同之处在于电话不能直接传递文字图片,与邮递方式不同在于不能传递实物。
【传真】传真是近二十多年发展最快的非话电信业务。将文字、图表、相片等记录在纸面上的静止图像,通过扫描和光电变换,变成电信号,经各类信道传送到目的地,在接收端通过一系列逆变换过程,获得与发送原稿相似记录副本的通信方式,称为传真。
传真的主要技术有:扫描技术,记录技术,同步同相技术,传输技术。传真的通信过程包含扫描,光电变换,图象信号的传输,记录变换,收信扫描和同步同相。
传真是基于PSTN的电信信号通过设备中转传真信号.最近由于科技大迅速发展,电子网络传真逐渐成为取代传真机的新一代通信工具.
【卫星电话】基于卫星通信系统来传输信息的电话就是卫星电话。卫星电话是现代移动通信的产物,其主要功能是填补现有通信(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终端无法覆盖的区域,为人们的工作提供更为健全的服务。现代通信中,卫星通信是无法被其他通信方式所替代的,现有常用通信所提供的所有通信功能,均已在卫星通信中得到应用。
【电报】电报,就是用电信号传递的文字信息。在通讯越来越迅捷的今天,电报的作用已经不是很大了,也许有一天电顶就会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
电报是通信业务的一种,是最早使用电进行通信的方法。它利用电流(有线)或电磁波(无线)作载体,通过编码和相应的电处理技术实现人类远距离传输与交换信息的通信方式。
电报大大加快了消息的流通,是工业社会的其中一项重要发明。早期的电报只能在陆地上通讯,后来使用了海底电缆,开展了越洋服务。到了二十世纪初,开始使用无线电拍发电报,电报业务基本上已能抵达地球上大部份地区。电报主要是用作传递文字讯息,使用电报技术用作传送图片称为传真。
问题三:现代通信技术的概念 所谓通信,最简单的理解,也是最基本的理解,就是人与人沟通的方法。无论是电话,还是网络,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实际还是人与人的沟通。现代通信技术,就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如何采用最新的技术来不断优化通信的各种方式,让人与人的沟通变得更为便捷,有效。这是一门系统的学科,3G就是其中的重要课题。
问题四:现代通信技术有哪些主要种类和特点 传输快 功能全 主要应该是 3G 技术
问题五:现代通信技术四大分支是什么? 四大分支指通信卫星、蜂窝电话、数字寻呼以及数字传输技术
通信卫星:开创跨洋电视传播之先河
在“电星一号(Telstar I)”卫星发射成功之前,跨越大洋的海底电话线缆已经出现,但容量相当有限。例如,美国与法国之间于1956年铺设的电话线缆只能支持36条电话线路。当时,人们还未能实现远距离电视传播。电视节目必须首先录制成磁带,然后空运到目的地为观众“重播”。使电视直播成为现实的是贝尔实验室于40年前开创的卫星通信技术。
通信卫星的概念最初由科幻小说作家克拉克于1945年提出。9年之后的1954年,贝尔实验室研究总监John R. Pie rce再次提出了类似的设想并且付诸实施。1962年7月11日,也就是电星一号发射升空后的第二天,首次跨大西洋的电视信号通过电星一号传输成功。美国电视观众实时看到了位于缅因州And ove r的电星一号美国地面站上飘扬的美国国旗。
电星一号的发射成功使通过卫星在各大洲之间提供语音、数据和视频通信成为可能,相当大程度地推动了当今“地球村”的形成。
无线寻呼、蜂窝通信:拉开个人通信时代帷幕
1962年,贝尔实验室在西雅图世界博览会上首次推出了名为“Bellboy”的无线电寻呼系统,标志着全新的个人通信时代就此拉开了帷幕。Bellboy是首个商用化的个人寻呼系统,同时也是晶体管在消费领域的首次应用。6年前,3位贝尔实验室科学家因晶体管的发明而荣获诺贝尔奖,由此带来的固态电路技术使Bellboy寻呼机得以放在人的口袋或钱包中――而这在真空管时代是绝对不可想象的事情。
同一年,贝尔实验室开始着手测试一个全新的移动通信概念――蜂窝无线电,从而为无线电技术向个人通信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虽然因政治及法律方面的原因,蜂窝电话的商用化被延迟了许多年,但今天,美国已有超过一亿人使用着蜂窝概念的无线电话及数据终端。
数字传输:为宽带通信铺平道路
1962年秋,随着贝尔实验室研制的全长13.5英里的全球首个商用数字传输系统在伊利诺斯贝尔电话公司正式启用,世界电信业开始步入数字高速通信时代。
20世纪通信发展历程中最基本的技术创新就是将几乎所有模拟系统数字化。
但对长途网络而言,数字语音传输开始不被认为具有竞争力,这种情形直到光纤技术发展后才得以改变,而使光纤传输成为现实的就是贝尔实验室的激光器以及随后包括光放大器和波分复用(WDM)技术等一系列创新技术。
WDM技术相当于将一条高速公路划分为更多平行的行车道,从而扩大光纤(信息高速公路)的传输能力;而光放大器则可以显著扩大光波长所携带的信号强度,相当于不断为行驶的车辆(信息)提供动力,从而使DWDM技术变得经济可行。
问题六:现代通信技术的介绍 《现代通信技术》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图书,作者 *** ,孙群中。《现代通信技术(第2版)》全面地介绍各类通信系统的技术特点、基本原理及主要应用。全书共分10章,第1章和第2章从电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入手,概括介绍电信系统的整体架构;第3章以电话通信为例,介绍典型通信系统的通信过程及相关技术;第4章到第7章详细介绍数据通信、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微波及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第8章和第9章介绍接入网与智能网的技术及应用;第10章介绍值得关注的一些电信新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第2版)》可作为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高职高专教材或管理信息系统、电子信息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通信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苹果公司成功原因
苹果公司(Apple Inc. )是美国的一家高科技公司。由史蒂夫·乔布斯、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和罗·韦恩(Ron Wayne)等三人于1976年4月1日创立,并命名为美国苹果电脑公司(Apple Computer Inc. ), 2007年1月9日更名为苹果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库比蒂诺。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苹果公司成功原因,欢迎阅读!
苹果公司成功原因
首先,苹果的管理层具有卓越的远见。例如在上世纪末个人电脑开始普及时,全世界的计算机全都是矩形的屏幕和灰色的外壳,全世界都像是一个管理严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苹果的管理层却从中发现商机,推出色彩丰富的iMac电脑,给计算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体现了其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其次,苹果的电子产品善于把握时尚引领时尚。苹果的产品无一例外都具有绚丽的外形,在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性能相差无几的情况下,苹果依靠其与众不同的时尚外观与优良的做工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赢得了市场的青睐。苹果电子很好地把握了消费者的求异心理和从众心理。
再次,苹果善于拓展新业务。iPod的流行推动了mp3播放器了普及,苹果看准商机,将iPod和iTunes软件绑定,并建立Apple Store,进行音乐的付费下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iMac电脑上统一预装了Mac 操作系统 ,通过简洁美观的界面和极高的执行效率成功打入操作系统市场,改变了人们使用计算机的理念,赢得了人们的喜爱。2007年,苹果进军手机市场,推出iPhone手机,时尚的外观和强大的功能以及新奇简洁的操作立刻对手机市场形成巨大的冲击,从而引起了智能手机的潮流。2008年,苹果推出的上网本MacBook Air以其时尚而又轻薄的设计引起了此后的上网本热潮。2009年,苹果再接再厉,推出平板电脑iPad,开拓出一个全新的电子产品市场。
苹果十分善于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推广自己的产品。例如苹果发布上网本MacBook Air时,是由苹果首席执行官乔布斯从一个文件袋中将其取出,引起现场轰动,成功推销了MacBook Air轻薄时尚的特点。2010年4月的第四代iPhone发布是在圣何塞附近的酒吧,苹果公司的办事处。由工程师有点醉意,在网站上登陆不久就被最受欢迎的美国(Gizmodo.com)高新技术机构详细检查。几分钟内,关于iPhone4的一切,被全世界所熟知,苹果没有了 广告 成本。这种销售的倾向,创造的愿望,发挥与消费者的好奇心,不断的满足顾客的需求,最终使苹果产品大受欢迎。苹果在世界各地都有体验店,免费让消费者体验苹果的产品,使苹果的产品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认可和推广。
除此之外,苹果电子十分注重 企业 文化 的培养和提高用户忠诚度。苹果具有近乎偏执的创新理念,苹果一直力争使自己的每一款产品都能尽善尽美,充满人情味符合人性化。每当有重要产品即将宣告完成时,苹果都会退回最本源的思考,并要求将产品推倒重来。以至于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病态的品质、完美主义控制狂的标志。波士顿咨询服务公司共调查了全球各行业的940名高管,其中有25%的人认为苹果是全球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
苹果十分推崇精英人才文化,相信由顶尖人才所组成的一个小团队能够运转巨大的轮盘,仅仅是拥有较少的这样的顶尖团队就够了。为此,苹果花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打电话,用于寻找那些他耳闻过的最优秀人员、以及那些他认为对于苹果各个职位最适合的人选。
苹果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说:“我相信最终是工作在激发人们的能力,有时我希望是我来推动他们,但其实不是,而是工作本身。我的工作是使工作尽可能地显现美好,并激发出人们的最大潜能。”苹果品牌的成功的原因不仅仅只有上面这几条,但苹果的成功证明了了苹果存在的意义:苹果卖的不是产品,而是一种信仰。
苹果公司成功的因素:
重新发明
“革命性”是乔布斯最喜欢的词之一。他极力夸赞苹果的每个发明创造都是独一无二的和有创造性的。
苹果的产品到底具不具有革命性,取决于我们对革命性这个词的定义。苹果公司擅于搜集汇总技术领域的最新创意,并通过转化将其变为己有。苹果擅长发现别的同类产品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其推出的产品上将上述问题和不足予以解决,或者是对货架上的 其它 同类产品在苹果的模式下进行改良革新。
iPad 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早在2001年比尔·盖茨就推出了一款具备几乎相同功能的建立在w indow s操作系统基础上的产品,但是当时在交互界面,应用软件开发方面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微软公司就没有继续坚持下去。乔布斯发现在苹果公司现有的技术基础上,上述的问题都不成其为问题,于是iPad横空出世。在刚推出的两个月里,iPad就卖出了200万台。
有条不紊
在iPad上市几周后,惠普、微软及其它一些公司相继推迟了同类产品的上市。它们正试图制作出比iPad更加精密、功能更加齐全的产品。它们正致力于创造自己版本的‘快马’,于是它们推迟面市,又回到了设计室。与此同时,苹果的其它竞争者如Google,Intel等也快马加鞭地在该领域排兵布阵。
苹果公司并没有为这种竞争态势所牵制,它严格地按照自己的时间表行事。苹果公司的时间表是严格按照其自身的经营策略和长期愿景目标来制定的,其受市场态势和竞争者状况的影响较为轻微,这样苹果公司总能掌握主动权,适时地推出一些新产品,占尽市场先机。
不落俗套
在1980年代领导苹果工作团队设计产品时,在“ 笔记本 看起来应该像什么”这个问题上,斯蒂芬·乔布斯经常亲自指导工程师们。“有一次他在百货商店看到一个异常精美的厨具”,安迪·赫兹菲尔德说,“然后他就要求设计师把笔记本设计成他看到的那个模样”“还有一次他要设计师把产品设计成保时捷的模样”。安迪· 赫兹菲尔德是苹果创始工程师之一,并著有《硅谷里的革命:苹果公司成长的伟大历史》一书。
计算机看起来更应该像跑车和厨具,而苹果公司的追随者恰是高端人群———那些已买或者是将买保时捷的人。很明显,仅通过跟随硅谷的市场动向,通过技术专家或是其它俗套的设计,你很难吸引他们。而苹果的魔力,恰恰在于自己钻研,从而不落俗套地吸引其目标客户。
逾越常规
技术专家普遍认为,源代码开放是大势所趋,且体现共享原则。在这一背景下,苹果被视为略显封闭。
但在苹果的哲学里,封闭与自由并不冲突。“我们正竭尽所能的让用户体验到预想效果,”乔布斯在给莱恩·塔特的电子邮件中写道。此前,莱恩在博客中抨击苹果禁止在iPhone和iPad上使用Flash技术。“你可以不赞同我们,但我们的动机是纯洁的。”乔布斯写道,“禁止该技术是因为苹果商店提供了太多自由,你能买到盗取个人隐私的程序,也能买到摧毁电池的程序,还能买色情影片。”
尽管如此,程序员们一直抱怨苹果商店过于封闭,他们认为苹果商店在设计应用程序上一直持独裁态度。即问题不在于它是封闭的,而在于它在规则制定方面是独断专行的,隐蔽的,频繁变动的。如果苹果公司能放宽透明度,就能避免上述大部分争议。
但根本上,苹果不在乎争议。虽然批判仍在持续,但是苹果商店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就连其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它极其便捷且妙趣横生。
拒绝复杂
“拒绝”可能是乔布斯在苹果公司所扮演的首要角色。“他简直是个过滤器,”苹果电脑工程师赫兹菲尔德说。每一天都会有设计者向乔布斯展示关于新产品和在现有产品上加入新特征的创意,而他的回答几乎都是拒绝。“我为那些我们没有去做的产品感到骄傲,正如同我为那些我们做出来的产品感到骄傲一样。”乔布斯在 2004年接受采访时说。
乔布斯拒绝的原因,不仅出于对复杂设计的一贯反感,还有成本考虑,并制造期待效应。对一些复杂的设计说不可以使成本降得更低,减少一些产品的特征还能制造一种期待。“故意忽略一项人们想拥有的产品特征,会激发人们对它的渴望。”苹果公司的前工程师雷德说,“当你在新版本中将这个功能加入时,用户得偿所愿,则更加高兴。”
苹果公司一遍又一遍地运用着这个策略,最新的例子是iPhone O S4,它添加了多任务操作功能。事实上,该功能用户们从2007年起就开始要求。再来看看iPad,真的没法添加摄像装置吗?
服务客户
不管你的产品有多好,它总有出问题的时候。近年来,在笔记本和手机领域,苹果的竞争对手们大多采取回避客户而非服务客户的策略。它们关掉了自身的客户服务部门,并将这项业务外包给由低薪员工组成的电话服务中心。它们甚至要客户自己去网上寻找常见问题的解答。
而二十年前,苹果公司制订零售策略时,就明确了一个压倒一切的优先目标,即创立一种让客户完全联想不到计算机工业的零售商店。他们致力于在商店中营造一种类似四季酒店大堂的友好氛围。
Genius Bar便是代表。Genius Bar里的工作人员会为你诊断每一款苹果公司的产品,而不管你从哪里买的。除非过了保质期,公司对上述服务不收取任何费用。苹果公司为何如此慷慨呢?曾在G enius Bar工作过的德尔说:“有时候客户进来时是为寻求帮助,但在离开时却购买了新产品。”
忽略意见
乔布斯总是在各种场合频繁引用亨利·福特的 名言 :“如果我问客户他们需要什么,他们总是说要‘一匹更快的马!’”
乔布斯用这句话,来说明苹果公司所信奉的哲学,即人们预想不到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客户会告诉你一大堆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但是当你按照他们的意图制造出来时,这又不是他们想要的。将那些尚不存在的东西形象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乔布斯也不是将客户的反馈视为无物。他将其看做是鼓舞,而非方向;是方式,而非结果。所以苹果总是能推出既能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又超越客户想象的新产品。
处处营销
如同Genius Bar已被证明是天才创意一样,如今风行全球的苹果宣传 口号 “换种方式思考”也被证明不是空话,因为苹果粉丝们的思考方式确实与众不同。粉丝对苹果的忠诚度堪比_对耶稣的忠诚度。苹果的品牌是如此的强大和有吸引力,以至于对有些人而言,苹果已经成了一种信仰。
苹果公司通过一系列精细入微的方式,来培养粉丝对苹果品牌的宗教般的狂热。包括渲染产品的神秘等。而最重要的方式,是强化苹果产品的象征意义,最有效的 市场营销 策略则植根于产品本身。苹果公司用颜色、声音、形状等元素的组合,构建了清晰的品牌形象。苹果通过这些策略使其品牌形象深植人心。
这一点在苹果发布新产品时表现得尤为明显。通过一系列统一协调的步骤,苹果调动大众的胃口,吸引更多人关注。在公众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时,苹果再适时对外公布其早就准备好的信息或新产品。这一切都是围绕着营销进行的。
推陈出新
如果有天苹果推出了一款没有桌面的电脑,请不要感到惊讶。
仅仅是幻想吗?绝对不是,这些都将写进苹果的专利申请文件里。虽然还没有看到这些产品,但我们丝毫不应怀疑苹果的创新能力。事实上,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像苹果那样频繁地对所在领域的基础环节进行 反思 和重构。仅仅在过去的短短几年间,苹果公司就对其笔记本电脑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大幅度革新,这也是笔记本生产设计领域有史以来所进行的最迅捷最大规模的革新,除苹果外,没有任何其它公司做到这些。
苹果完全无视IT领域所强调的兼容性的概念,这对诸如微软这样的竞争者来说是福亦是祸。在苹果公司的历史上,它数次采用新的操作系统和新的芯片构造,这些决定总是使它原来的生产组装基地立刻变得过时。苹果总是不停地否定过去设计中的不合理及不足之处,不断地推陈出新,使其产品总能以独特的风格傲立于时代前沿。
适当“独裁”
2000年,作为苹果阿斯塔特美国业务分部的运营经理,麦克·伊万杰李斯特负责D V D刻录技术研发,即将这种D V D装在高端电脑上,并且在未来将其转变为iD V D。该项目界面呈现出来的,是多种多样的窗口和菜单选项,以及大段的功能解释文字。
“这时乔布斯走了进来,”伊万杰李斯特回忆说,“他没有仔细看我们的工作,而是在白板画了一个框。”“这就是新设计。”乔布斯说,“只要一个窗口,将音像资料推入窗口,然后点击一个叫播放的按钮,这是我们要的。”
“所有人呆若木鸡,”伊万杰李斯特说,这种风格与他以前所就职的公司迥异。技术领域追求具有包容性的、彻底的、集合大众智慧的创新。而苹果的工程师则要花费 100%的时间去设计由一小部分资深经理或是乔布斯一个人计划的产品。有权做出决策的人是如此之少,以至于苹果一年仅能够推出一项或两项创新产品。
苹果公司的成功带来的启示
(一)对苹果成功的 总结
苹果的成功绝非偶然,它的研发、生产和营销策略也不是相互独立、毫无联系的。苹果的研发战略使其产品获得了很高的价值,决定了产品的竞争优势不在于先进的硬件,而是优秀流畅的操作系统和出色的用户体验,这就是一种产品差异化的过程。进而,接下来的生产战略选择上,苹果有能力采用完全外包策略——苹果不需要保留核心硬件的自制活动,它的产品没有核心零部件,因而不依赖于专门资产的投资。完全外包帮助苹果公司避免了自制带来的低效率和高成本,继而增长了利润。高价值和低成本,苹果的产品具备了基本的成功要素。
有了优秀的产品作基础,苹果得以放开手脚地采取比其他电子企业更为大胆的营销策略——饥饿营销和高定价。饥饿营销提升了苹果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消费得容易多了。而高定价则不仅增加了苹果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为下一代产品的研发提供基础,而且反过来给消费者传输了一种信号——只有高的价格才配得上苹果的产品。这两个营销策略都是离开此前研发生产战略的成功实施,没有优秀的用户体验,产品便吸引不了足够多的消费者以致苹果实施饥饿营销,也说服不了消费者为产品付出高价格。
(二)苹果成功带来的启示
苹果的成功可以给中国本土手机商带来什么启示呢?答案是创新。回顾苹果的成功之路,无不体现着创新二字。研发策略中苹果始终注重用户体验,而不是盲目的硬件升级。营销策略也没有采取保守的做法,而是大胆地发布产品前,营造一种神秘的气氛,发布后控制供货量,采取高定价,成功地提升了品牌形象,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也大幅上升。苹果的成功无法复制,因为苹果走的是一条创新的路,创新是无法模仿的。
理念是最重要的,苹果的理念是顾客至上,设计产品的过程中始终考虑着用户的感受,从细节入手,务求产品能让顾客用得最舒服、最愉悦。中国手机商应该学习应用这个理念,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外观的时尚和低廉的价格,忽略了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的感受。企业能获得快速的成长,靠的是消费者,企业能否赢得消费者的支持就在于企业的产品能否为消费者创造了实实在在的价值,中国手机商也应接受、消化这个理念,从消费者的角度去设计研发产品。
看过“苹果公司成功原因”还看了:
1. 苹果公司成功之道解析
2. 苹果公司成功的秘诀
3. 苹果的成功之道
4. 关于苹果公司成功的秘籍
5. 关于苹果成功的秘笈
6. 乔布斯的成功之道
7. 乔布斯成功背后的女人
8. 苹果公司的成功之道
9. 比尔盖茨成功的七大原因
10. 微信成功的原因
迅捷地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迅捷app是干什么的、迅捷地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布于:2023-04-10,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