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推卖水」地推卖水果

博主:adminadmin 2023-04-09 04:59:08 44

318地推拉新网 (点击进入网站)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地推卖水,以及地推卖水果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农夫山泉到底好在哪里?

020年9月8日,“大自然的搬运工”农夫山泉正式在港交所敲钟,上市首日总市值达4400亿港元。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身价飙升至5120亿港元,超过马化腾,成为新的中国首富。

这意义非凡。

这是大消费品牌企业创始人,首次超越科技和房产等企业创始人登上首富宝座。属于中国品牌的新时代开启了。

有意思的是,随着钟睒睒成为首富,他不愿意提及的发家史和“原罪”被扒了出来。

钟睒睒

上世纪90年代初,钟辞去《浙江日报》农村部记者职位,南下海南创业,他办过报纸,种过蘑菇,养过对虾……落魄时身无分文。1990年,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通过新闻、打报纸广告和宣布获奖等手段,卖保健品儿童营养液,年产值过亿元。娃哈哈与广东的太阳神(年销售额2.4亿元,占63%市场份额)被誉为中国保健品产业的双雄。

钟通过商人朋友的介绍,找宗庆后拿下了娃哈哈广西和海南的代理权。为了赚钱,钟不惜违反娃哈哈的渠道政策,利用海南超低的进货价,将娃哈哈儿童营养液“窜货”到广东赚到了第一桶金。宗一气之下停掉了跟钟的合作。

1993年,钟开始自己研发保健品龟鳖丸,1994年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00万元。可以说,从1994-1996年,钟睒睒通过卖保健品完成了“原始积累”,为他1996年杀回杭州成立农夫山泉,进而成为今天的中国新首富奠定了坚实的“金钱基础”。

不仅娃哈哈和农夫山泉,还有后来被达能收购、慢慢淡出市场的乐百氏(生命核能),因为巨人大厦轰然倒下的巨人集团(脑黄金),上世纪90年代均靠卖保健品赚得盆满钵满。

在长期研究中国保健品产业的艾媒集团CEO张毅看来,彼时保健品销售有浓厚的“传销”色彩,因此可以让三株一年营收做到80亿元。这在人均月收入只有百元水平的年代,那是一个疯狂的、不可思议的数字,“那个年代做这行,不做传销都是傻子。”监管松,门槛低,暴利,让这个市场一下子涌入3000多家企业。各种号称包治百病的产品,貌似专业的专家证言和名人代言,铺天盖地的报纸、海报宣传,这个市场鱼龙混杂,甚嚣尘上。

1995年,卫生部抽查市面上的口服液,发现70%不合格。后来,随着三株口服液吃死人事件的发酵,国家对保健品和“传销”进行严打,“那时很多老板,做保健品传销时辉煌风光,却一夜之间锒铛入狱。前一波赚到钱的人,打死也不碰保健品和直销了,因为他们已经穿上鞋了,不能再湿脚了。”以宗庆后和钟睒睒为首的一批企业家开始“洗脚上岸”,卖水、卖八宝粥、卖饮料,就是不再提保健品和直销了。彷佛在他们的人生中从来没有那一段经历。

时间证明了他们的先见之明。

就在钟睒睒“退出”保健品行业22年后,2018年权健事件爆发。这家以直销为核心、号称百亿营收规模的企业轰然倒下。2019年,创始人束昱辉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2020年4月开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7部门实施了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

据蓝鲨有货侧面了解,当时保健品(官方叫膳食营养补充剂,ADS)创业板上市企业汤臣倍健创始人梁允超指令,内外传播中,不能提保健品的相关字眼。“汤臣倍健从上市(2010年)那一天就没有再提‘保健品’那个词,假如汤臣倍健定位于保健品行业,一定走不到今天。”在2020年的股东大会上,汤臣倍健高管如此说。

在这样一个消费品企业大佬们避之唯恐不及,被认为充满政策和监管风险,一不小心要坐牢的行业,2020年却迎来了一批出自抖音、网易严选、盒马等互联网大厂的创业者(见表),在一线资本的推动下,他们想让被“污名化”多年的保健品行业彻底“洗白”,如同保健品在美国、日本、澳洲等国一样,成为阳光产业。

他们是无知者无畏,还是为了赚取保健品行业所谓的暴利敢于“火中取栗”,亦或者是保健品行业也和其他大消费领域一样,到了中国品牌开始全面重做的时间点了?

蓝鲨有货联合险峰资本,对产业链上下游进行了细致的访谈,试图还原这波保健品创业浪潮起风的真正原因、趋势和底层的逻辑。

01

曲线进场

在调研的过程中,蓝鲨有货经常问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是2020年,而不是更早的时间点(比如2015年前),出现这批保健品新品牌的创业浪潮。

很多从业者告诉蓝鲨有货,这波风潮早在7年前已悄然孕育。

新保健品品牌Minayo创始人胡然此前是网易考拉的副总裁。她告诉蓝鲨有货,2013年国家发布相关跨境电商政策,允许跨境电商平台零售进口商品按个人自用进境物品监管,不执行有关商品首次进口许可批件、注册或备案要求。

这个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中国人2012年出境游消费金额超越德国,居世界第一,达1020亿美元(联合国全球旅游组织数据)。

如此天量消费金额里,有不低的比例是国人大包小包地从美国、日本、澳洲等地扫货物美价廉的保健品,比如深海鱼油、蛋白粉等。

国人对海外保健品的追捧,亿人级出境游规模,不少人嗅到了其中的商机。有的淘宝店店主通过“人肉代购”海外的保健品,再用网店销售,造成国家税收损失,被按“走私罪”入刑。据公开报道,2011年底,网上代购店主于娟因走私安利化妆品、保健品2吨,被扬州中院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面对如此海量的代购需求,堵不如疏,不如通过跨境政策,将国人购买境外便宜好物的需求集中,让天猫国际、网易考拉等平台运营和监督,虽然按个人自用物品征税(2014年海关总署56号文规定,按行邮税进行征税,未经备案的私人海外代购将被定为非法)额度比按一般进口物品低,但好于税源流失。

况且,比例不低的国外好物其实是中国生产(比如美国成人营养软糖第一品牌vitafusion,60%产品由广东汕头仙乐健康科技公司生产),如果要卖回国内,不如直接在保税区发货,节省更多物流成本。

政策一出,海淘、代购,乃至出境游自用物品的购买需求,迅速转移到线上。天猫国际、网易考拉等跨境电商平台趁势崛起,“早年国人出国旅游,回来都大包小包;前几年,挺多女生会在免税店跟天猫国际、考拉比,如果上面的价格更合适,就不背回去了。”胡然说。

在天猫国际、网易考拉等平台运营者的助推下,海外保健品在跨境电商平台上的销量被进一步放大。胡然告诉蓝鲨有货,理由很简单,任何一个电商平台获新客成本都极高,因此希望每一个用刚需、低价的商品(奶粉、纸尿裤、大牌美妆)吸引进来的新用户,能高留存,强复购,甚至能交叉购买别的商品。

保健品被这些平台认为是理想的承接“复购”的品类:1、高毛利;2、用户一旦觉得某款保健品好,会一直用;3、购买保健品的多是有钱的女性群体,买了保健品后会交叉买其他的产品,覆盖全家人的消费。

天猫国际和网易考拉等跨境电商平台,不约而同地去推一些海外的保健品品牌,比如Swisse。网易考拉跟Swisse联合孵化血橙胶原蛋白饮、蔓越莓胶囊,同时结合当时网易考拉在明星代言、综艺投放等的市场投入,将它们推成爆款。天猫国际、京东国际等跨境电商平台推Swisse也不遗余力。蓝鲨有货还参加过京东国际组织的中国媒体记者探访Swisse总部之旅。这些平台的合力下,原来只是澳洲第二大保健品品牌的Swisse超越Blackmores(澳佳宝)排第一。

02

巨头的黄昏

海外保健品在跨境电商平台的热销,国内保健品的市场份额相当一部分被切走。

这里普及一下。自上世纪90年代国家对保健品和传销产业进行整顿后,中国保健品分野为直销派和非直销派。直销派的代表为无限极、安利、完美、如新等,他们拿到直销牌照,通过人对人的直销方式进行销售,赚取着高达95%的毛利。无限极(李锦记家族是其幕后老板)等直销龙头企业,高峰期营收超400亿元。据蓝鲨有货侧面了解,即便现在已销声匿迹的太阳神,2007年拿到直销牌照后,2019年营收居然还有20亿元。

非直销派的代表为合生元、汤臣倍健等。汤臣倍健创始人梁允超是第一代保健品企业太阳神的“黄埔军”。他学习欧美保健品企业的打法,不提保健品,而主打蛋白粉、益生菌等膳食营养补充剂。张毅告诉蓝鲨有货,汤臣倍健通过赞助体育赛事,请姚明等体育明星做代言人(2015年后国内广告法禁止保健品请明星代言),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汤臣倍健押注新崛起的连锁药店,派驻健康顾问等精耕细作,2010年在创业板上市后,逐渐成为非直销派市场占比最大的保健品品牌(2018年占7.5%)。

面对在线购买保健品人群的崛起,直销派受到的影响不大,非直销派则要担心被抢走市场份额:1、中国对保健品监管极严,要申请一个新的保健品,拿到所谓的“蓝帽子”,动辄1-2年,黄花菜都凉了。2、直接在境外打造一个新保健品品牌,再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入中国,成败未知。3、最佳的办法是收购一家在中国的代购群体里,跨境电商平台上备受欢迎的境外保健品品牌。澳洲第二大保健品品牌Swisse和益生菌企业Life-Space Group Pty Ltd(以下简称LSG)都是这样的标的。

2015年9月和2016年12月,合生元两次以102亿元的总出资,将Swisse品牌100%收购。2018年8月,汤臣倍健宣布34亿元收购LSG。Swisse迅速给合生元贡献了靓丽的业绩。合生元2015年-2018年的营收分别为:48.19亿元、65.06亿元、80.95亿元、101.32亿元,Swisse分别贡献8.5亿元、23.51亿元、26.14亿元和29.56亿元。

人算不如天算。收购并没有一劳永逸地解除保健品巨头的隐忧。

2019年1月,《电子商务法》出台。新法规定,在电商平台上交易的卖家需要提供营业执照,代购卖家需要纳税及对消费者健康负责,代购运营成本增加;代购货品必须放入保税仓,消费者收到邮递的时间推迟。很多代购难以为继,退出了市场。2019年,Swisse和LSG这两个著名的代购保健品品牌(LSG代购收入占60%)业绩分别下滑11.7%(2019年上半年)、1/4-1/3。

2018年权健事件,让国家相关部门2019年对中国保健品行业进行整顿,同时当年不允许保健品通过医保报销。据中康CMH数据,2017-2019年,中国药店保健品零售规模增速从5.4%降到0.9%。汤臣倍健CEO林志成称为行业力度最大的“2019年大整顿”,让梁允超哀叹“难”字当头。

雪上加霜的是,2020年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来了。据蓝鲨有货了解,直销企业主要靠会销和人对人的推销,汤臣倍健也有大量的销售靠线下药店完成,因为新冠疫情动弹不得。

权健事件+新冠疫情让传统保健品巨头的营收断崖式下滑,无限极营收腰斩(只剩200亿),2020年太阳神的销售额减少超75%。

03

保健品还朝阳么?

跨境电商平台崛起,新电商法“逼退”大量保健品代购,权健事件和医保政策调整,以及新冠疫情导致传统保健品行业整体下滑。这一切对保健品行业的传统玩家是“灾难”,对新玩家则是“好消息”。

但所有新涌进来的创业者首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动辄被骂收智商税、跟传销挂钩、名声不好的保健品,还是一个阳光产业吗?

胡然参考欧美、澳洲、日本等成熟的保健品市场,预测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变化。日本保健品市场成熟繁荣,是因为其人口老龄化严重,高昂的医疗成本国家社保体系不能完全承担,希望人们购买保健品达到疾病预防、增强体质的目的,日本对保健品实行三级开放政策,允许更多的具有保健功能的原料和有效成分加到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里。

经济学家任泽平预测,伴随着出生率不可逆转地走低(2020年新生人口只有1003.5万),2022年、2033年中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老人占比超14%)和超级老龄化社会(老人占比超20%),2060年老人占比约35%。中国未富先老问题突出,美日韩老年人口比重达12.6%时人均GDP均在2.4万美元以上,而中国仅1万美元。为应对这种局面,胡然乐观地认为,中国保健品行业会像日本一样,从最严的监管到分2-3级监管,逐步放开,甚至还包括提升“蓝帽子”申请的进度。

除政策开放可期外,国人对保健品的认知也会逐步提升,这取决于两方面:

一方面,中国消费者过往购买力不够,希望保健品效果立竿见影,没有对有效成分引起重视,也缺乏科学的认知。随着中国人均GDP过万美元(2020年达到),(加上新冠疫情的刺激)人们健康意识加速觉醒,抖音、快手等低门槛信息渠道崛起,导致信息平权(功能性软糖品牌Buff x创始人亢乐语),逐渐知道和接受花钱买保健品不能包“治病”,应以预防为主。

另一方面,欧美、澳洲、日本保健品市场繁荣跟其发达的医疗体系有关,因为保健品就是医疗能力的不断“向下”(高新药-OTC-保健品)释放,“伴随着中国医疗科技水平的发展,中国保健品的形象会逐步变好。”许远恒在3月28日蓝鲨与险峰资本联合主办的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CEO沙龙上如此说。

其次,药店和直销渠道下滑,保健需求,尤其是年轻人的保健需求却持续上涨。这意味着新保健品品牌有机会同时抢夺存量(药店、直销渠道释放的需求)和增量(90后-30岁养生群体)的市场份额。

要用快时尚方式做保健品的Nelo创始人朱翼凌认为,70-80后是专业保健品的核心购买群体。他们是互联网的一代,“对原料、功效、产品都有自己的判断。”朱说,汤臣倍健、Swisse等保健品品牌,其产品设计、应用场景等都带有“上一代保健品”的烙印,比如蛋白粉普遍是大桶装的。

“2017-2019年,中国线上购买保健品的规模翻了3倍,购买人群中,90后占比提升了接近20%。”主打口服美容的UNOMI创始人许远恒告诉蓝鲨有货。

第三,电商成保健品品牌竞争的胜负手。

2020年的股东会上,汤臣倍健高管表示,2020年保健品行业的营收,电商占44%,直销30%,连锁药店18%,商超等不超过9%。

这正中拿不到直销牌照,也等不起“蓝帽子”,鲜有在药店、商超渠道地推经验的新保健品创业团队的下怀。

“最大的红利是电商,新品牌通过电商能更快地接触消费者,急速地扩大销量。”黑桃资本合伙人、功能性食品品牌Wonderlab投资人潘溶融说,如果新品牌也做一个跟汤臣倍健类似的蛋白粉或补充矿物质的保健品,也走药店、直销路线,没有任何机会。

更绝的是,既然海外保健品品牌可以用跨境电商的方式进入中国,这个机会窗也开给了中国的创业者。

天猫国际营养健康品类运营负责人Ryan在蓝鲨与险峰资本合办的“共健新世代”的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的CEO沙龙中透露,新创立的保健品品牌可以通过跨境的方式进入保税区,快速上新。新保健品品牌只要符合产地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即可在天猫国际、考拉上售卖,完美避开了需要2-3年时间、投入上百万元的“蓝帽子”申请,适合新团队快速推新品试错。

第四、跨境电商平台催生海外保健品新品牌崛起。

“2018-2019年,一些海外小众保健品品牌,用一种零食形态去做,东西好吃又有一些功效,非常受中国人欢迎。这种新品牌,不需要像Swisse等品牌进中国的时候,(申请蓝帽子),请明星,投入巨量广告费,而是在Ins、小红书等平台上种草即可推火。”胡然说。

Ryan认为,消费者会不会复购保健品,首先看有没有功效,能否解决消费者某一问题,比如脱发、睡眠、低血糖等,其次才是好不好看和好不好吃。而通过跨境进来的保健品,往往更容易做到功效明显。

亢乐此前在接受蓝鲨有货采访时透露,以褪黑素为例,这种帮助消费者快速入眠的原材料本身是一种激素,具有强耐药性,服用过量会造成人体在睡觉时不再分泌褪黑素。在中国,褪黑素是不能随意添加的,上限不能超过50mg。在美国,有的保健品褪黑素含量超过中国同类产品的10倍。

第五、短视频+直播构建了新的信任体系。

让普通消费者下决心购买负面缠身的保健品,信任建立是极为关键的一步。娃哈哈、太阳神等早期的保健品企业,主要通过发软新闻、专家和用户证言、广告投放来实现;汤臣倍健主要通过请明星代言、赞助体育赛事和广告来实现;直销企业,比如无限极、安利,主要通过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建立信任;益生康健曾靠电话销售来实现。

可惜,新保健品再也没有那些红利了——直销牌照申请不到,2015年后国家严禁保健品请明星、名人代言,且不能在广告中宣传产品功效。

上帝关了一扇门,会打开一扇窗。

新保健品品牌跟消费者建立信任的关键变成了短视频和直播的博主。

“我们只要让博主讲成分、讲背后的提炼技术,以及东西好吃,再植入自己的生活场景即可。”胡然说。在蓝鲨有货看来,结合算法,这既没有违反相关的广告法,却又能精准引流到天猫国际、考拉等平台进行交易,实在是新保健品品牌快速崛起的“必备良药”。

04

重塑保健品

无论是胡然、亢乐,还是许远恒、朱翼凌,他们在2020年不约而同杀入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赛道,一方面是看到了保健品政策、需求等方面的利好,另一方面也确实可以用电商、短视频、直播等手段,将新品牌做起来。

产品上,他们选择了做跟汤臣倍健、海外保健品品牌差异化明显的产品。

汤臣倍健等中国传统保健品企业,大多沿袭海外保健品的产品路径,不免老气横秋。直接在跨境电商平台售卖的海外保健品,剂型、营养成分等,大都根据欧美人的特点研发,无法满足中国消费者特定场景的需求,比如996、加班熬夜等。

“传统保健品品牌老化了,是时候去更新一下了。”朱翼凌说。

许远恒告诉蓝鲨有货,他的家族是做保健品生意的,他打算从营养学角度重构保健品(口服美容):

1、美丽。“任何跟能让女性变美挂钩的功能和有效成分都更容易引起女性消费者的重视,肌肤健康、睡眠和瘦身排在女性所有消费的前三位。”2、美味。吃了不苦,不像药,没有负担。3、美观。挑选最受消费者喜欢的颜色,做成独立的小包装等,比如Unomi的药丸。

Nelo和Minayo不约而同走了整合海外保健品供应链,做自有品牌,再根据中国消费者需求,快速上新的“快时尚”打法。这跟两人的出身有关。

在网易考拉后期,胡然曾负责考拉工厂店项目。她带着团队,帮工厂孵化自有品牌。“我们深入研发、生产端,在各个国家帮助500多家工厂孵化了自有品牌。”胡然因此自信地认为,Minayo团队是这个市场供应链能力最强的团队之一。胡然知道哪些原料出自什么实验室,实验室如何合作,原料怎么采购,哪些代工厂能进行共同研发等。

朱翼凌此前曾负责盒马OEM产品的选品,他既参考阿里相关品类、品牌的销售数据,也对市场上流行的产品进行监测,一年能做两三百个单品的OEM。这种模式下,速度和性价比是关键。Nelo希望通过模块化的产品设计来实现,“很多产品基料是相同的,只需要用搭积木的方式构建一个产品开发平台,填上不同的模块,比如香精、包装,就可以成为另一种产品,”朱翼凌认为,如此才能降低成本,提高产品上市的速度,抓住市场热点。

Minayo、Nelo,走的是保健品的专业线(它们也有功能性食品线),“我们先验证,哪个配方,哪个款型,用户接受度比较OK,且是一个常青款。”胡然还是希望能申请蓝帽子,那意味着“几年都不能动配方,不能动任何的产品包装。”常青款就很重要。只有拿到蓝帽子,新保健品品牌才能进入药店、商超等渠道跟汤臣倍健竞争。

亢乐创业前是抖音的中层,他坚信数据的力量。他曾只花了10万元友情价,请平时开价300万元的朋友,帮他做新品的包装设计。做出来后,是他梦想中的样子,他特别喜欢。为了做用户测试,他还让员工做了其他包装,最后,Buff x在淘宝建了15个链接,曝光给2万消费者,男女各50%。他最爱的包装点击率和转化率倒数第一;公司一个96年设计师设计的包装,点击率、转化率第一。

亢乐查过,在淘宝,男性保健品主动搜索词里,排名第一的词居然是壮阳。他觉得不可思议,又找了300个95后男性用户调研,超过70%的人使用过相关的商品。据此,他坚定地推出壮阳的Buff X 软糖,成为爆款。据蓝鲨有货了解,Buff x现在月销已数千万元,而2020年10月上线时月销不过百万元量级。

功能性食品零食化的样板是2020年大火的Wonderlab(代餐奶昔)和ffit8(蛋白棒)。代餐奶昔是方便食品+功能性食品的融合体——有一定健身减肥目的的人,想控制自己热量摄入的人,快速方便的解决一顿健康营养餐的饱腹需求的人,都需要。这是“长坡厚雪”的赛道。

ffit8的前身是体重管理项目——幸福减肥教。创始人张光明做了三年后发现,那些服务用户体验很好,但太小众做不大。减肥餐不好吃,不方便,效果看不出来,功能性不强,一般只在健身场景中,无法出圈。ffit8推出零食化的蛋白棒(类健康版的士力架)后,迅速通过小米众筹、罗永浩直播出圈,辐射到早餐、加班、开会、户外等场景,2020年销售额超1.5亿元。

咚吃(减肥餐)、超级零(三日减脂燃卡餐)此前也都是主打体重管理,2020年不约而同杀入健康速食赛道,超级零主打口感好、热量低、能吃饱的控卡料理,咚吃则从2021年4月开始推健康的夜宵类产品。咚吃创始人俞立德和超级零创始人王珂类似,都认为代餐奶昔和蛋白棒“不符合消费者人性”,想从主食切入,让人们既可以减肥,又能正常地持好吃的一日三餐。

新保健品品牌的风起云涌让汤臣倍健倍感压力。专业保健品线方面,它将在澳洲打造一个生产基地,通过跨境进入中国,并强调其本土化运营是打败海外保健品品牌的杀器。功能食品方面,它预测,娃哈哈、农夫山泉等传统食品饮料公司不会把这个赛道当成重心,未来主要的竞争对手是新锐品牌。

汤臣倍健高管认为,它的劣势是,研发机制和响应速度;优势是多年积累的科技实力,行业理解,海量的消费者基础和精准的消费者洞察。“年轻人群需求洞察、流量玩法、产品创新,团队等方面新品牌会更强。”胡然认为,资本加持下,新品牌并不惧行业龙头的竞争,这批新品牌的功能性食品除了发挥好线上优势外,已规模铺到盒马、便利蜂等新型线下渠道。

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桶装水店好不好经营啊

经营是个难题,不过方法对了也是可以的,像益帮手 桶装水系统管理软件

你为了赚钱可以付出什么?

捡矿泉水瓶子,小时候,大概5、6岁,在汽车站,每一辆大巴车进站都会减速,我就会一路跟跑,然后在师傅停车时紧紧守在门口,门开的一瞬间窜上车,把乘客们的瓶子都搜集在我的大大的塑料袋里,有时候还会嘴甜地问别人要没喝完的瓶子。下车后,我会欣喜的数瓶子,然后飞奔到自己的基地(二妈的水果摊子),腾出口袋,再继续去守望下一辆车。若要问我为什么那么小不贪玩、还那么坚持?是因为妈妈在成都的汽车站蹬人力三轮车,她个子特别小,每次有胖客户拒绝坐她车的时候,她都会直起腰杆,亮出手臂,说“我力气超大的!真的,就坐我的车吧!”至今,我还记得她蹬车上立交桥时,咬紧牙关的样子,她的影子,在立交桥上画出了美丽的弧度!

有什么好副业推荐?

100元起步的项⽬,⼩钱变⼤…

我分享的这些项⽬呢,都是在互联⽹或者是线下都是实打实有⼈在做的。

赚钱肯定是能赚钱的,⾄于能赚多少钱,这个就看你⾃⼰的执⾏⼒,认准⼀个项⽬,死磕三个⽉,把别⼈的⽅法研究透彻,然后⾃⼰从0起步,做到⽉⼊5000那根本不是难事。

好了,废话不多说。

这⼏天我公众号:再家打卡后台有⼈留⾔,说⾃⼰⼿⾥没什么钱,也不想去操作那些⼤⽣意,有没有能从100元起步的项⽬。

这个话,我当时没有回,后来仔细的想了想,确实是有很多⼈有这样的需求,有的项⽬要么需要技术,要么需要投资,感到迷茫也正常。

那我们今天就来做⼀个头脑⻛暴,聊聊100元起步⽅向有哪些:

一、倒卖货物赚钱

这个是最简单的一个方法,我一说你们可能就明白。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喜欢运动哈,我这个人,喜欢打篮球,从初中一直打到现在。

在球场的时候,可能最迫切的需求就是喝水,而往往超市又比较远,特别是夏天,又热又累,如果球场上有个小商贩卖水的话,基本都会去他那里买,哪怕贵个5毛都没关系,因为才运动累啊,并且一般球场打球的,都是成群结队,买水基本上都是直接买几瓶。

聪明一点的朋友,会骑自行车或电瓶车去超市批发点水回来,每天靠这个都能赚个几百块。

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就是一个利用人群需求的小项目。

我们还可以做到更多的延伸:

比如从批发市场,或者网站上,批发帽子、气球、雨伞、气球、鲜花、玩具、地图等等小商品。

基本上成本都才1-2块钱的东西,拿到旅游景区、商场等人流量大,且超市不多,或者是周边价格溢价严重的地方去卖。

一个气球,进价最多0.3元一个,便宜的只要0.1元,而只要冲上气,就能卖5元一个,景区内甚至10-15元都可能,基本上就是0成本项目,每天卖个几十个就能净赚百来块钱。

如果你家在海边,那就可以租卖游泳圈、游泳裤、游泳镜,对不对,也是⼀个道理。

如果你家在城市,既没有景区,也没有⼤海,那再换个思路。

你去批发市场,100块钱批发80元的藕,萝⼘、⼟⾖这类能⻓期放的蔬菜或者⽔果。

然后回家洗⼲净,让卖相看起来更舒服,然后每天跑早市或者夜市(城管上班时间差),进价可能不到1元的东⻄,你卖个2-3元,这些东⻄全部卖完,你是不是也能⼀天赚个100多呢?

再⽐如⽔果,你要整个不好卖,我们切散、混装做零售,或者是做⼀个⽔果拼盘,⼀盒10元,每天⼀样是能赚到100元的。

⼆、靠信息差赚钱

这个就是把⼀些线上搬砖项⽬,放到线下去做。

⽐如APP试玩,注册类项⽬。

⼀般的佣⾦都是在10-30之间,我们可不可以找⼏个不错的软件,然后去⼴场、超市⻔⼝、步⾏街这些地⽅做地推?

⽐如问卷调查类的项⽬。

⼏个⽐较有名的⽹站(集思网,第一调查网,爱调查,91问问调查等等)这个自己百度一下就行,挑选那些佣金高的项目,比如一份30元左右的。

我们把问卷打印出来,在批发一点小礼品,比如公仔、数据线、纸巾、气球等等,成本只要几块钱的小物件即可,然后去大学城、商业街让人做问卷送东西。

一天找到20个人填问卷,那就是600元,扣除成本200元,那也还能收入个400元,对不对。

当然实际情况的数据可能有点出入,但是这个利润差肯定是存在的。

⽐如卖粉的项⽬

市场⾏情,现在⼀个公众号粉丝的价格在2-5元,⼀个APP的注册新客价格在40元,⼀个活粉微信号的价格在5-10元。

我们可以去找公众号、APP运营者、微商谈合作,⽐如公众号关注服务,我负责帮你去找到精准的粉丝,你给我钱。

就以养⽣类公众号为例,

先去批发市场批发⼀些鸡蛋,⼀般价格是2-3元⼀⽄,⼤概有个7-8个的样⼦吧。

然后我们找⼀些⽼⼈集中的地⽅,⽐如⼴场上,超市附近,写⼀个⽐较⼤的海报展板,上⾯内容就是:《商家活动,关注公众号(注册APP,加微信等)免费送4个鸡蛋,送完为⽌》

100元,50⽄,350个鸡蛋,⼤概可以吸引到87个粉丝,每个粉丝就按3元算,那就是262元对不对,扣除我们的成本,当天可赚162元,没问题吧。

三、靠投资货币赚钱

这个东⻄呢,其实有点江湖⽓息的味道在⾥⾯。

如果你懂⼀点收藏,并且知道在哪⾥可以出货。

那你就可以去农村,去三四线乡镇去收钱,不要去收古币、铜钱这些东⻄,谁都知道这些东⻄值钱,我们去收那些1分、2分、1⽑、5⽑的硬币,甚⾄是粮票,这些早年间的货币都是收藏价值,不⼀定要拿钱去换,有时候⽤鸡蛋啊、⽶啊、盆碗这些东⻄,可能效果更好。运⽓好的话⼀天赚钱⼏千甚⾄上万都是可能的。

四、互联网裂变赚钱

不说⼤的,就说⼀个⽐较常⻅的微信群裂变的⽅法。

1.收集⼀些资料:

⽐如孕妈的⽉⼦餐,减肥的瘦身餐、办公软件教程、抖⾳上热⻔技术、PS零基础⼊⻔、30天理财教程、炒股技术、0基础⽹赚项⽬等等,这个怎么搜集我就不讲了。分成30份。

2.拉群:

拉40个好友都拉进⼀个群⾥(不⽤同意),然后发⼀个公告:

合作⽅搞活动,拉10个微信好友⼊群,截图给我,即可领取1元的微信红包,红包⼀共100元,送完为⽌。

这样⼀圈下来,你群⾥就有400个⼈了,对吧。

如果没满没关系,在拉⼀个群就⾏了。

总之,我们把100元发完了,就⽤⾃⼰⼩号建⼀个新群,在群⾥发⼀个⼴告:

30天学会做减肥餐(你搜集的啥你就发啥),进群免费拿资料先到先得。

等到新群有个30⼈的时候,就发第⼀天课程资料,然后写上,给群主发5元红包可得全部资料。

如果第⼀个群有500⼈,第⼆个群有200⼈,付款20⼈,那么就是⽤50元赚到了100元。

这么讲,明⽩吧。

⽽实际上这个调整⽂案,和活动的形式,效果和转化率都还有提升的机会。

剩下的就是反复去操作罢了。

五、赚钱的⼀个段⼦ 

去停⻋场找那些停进来的豪⻋,然后给他100元,让他去其他地⽅停⻋,这个⻋位你要了。

据统计,每10个人里会有6个人认为你神经病,1个人会接受你的提议(这是最大的风险),另外3人会说“滚,我给你300元,这个车位我要了?”

此时要爽快的答应下来,一天如果够努力赚1000元问题不大。

不过,要注意⼈,有的⼟豪他不嫌弃钱多,说不定,他就是为了你这100元来的。

哈哈。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是这些,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启发

想在广场卖水要地推钱吗?还要什么

不要钱,但是要看好城管来了没来,来了会把你的东西全部收缴,并且叫你下次不要摆摊。

「地推卖水」地推卖水果

关于地推卖水和地推卖水果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The End

发布于:2023-04-09,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首码项目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