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推模型大全」地推模式是什么意思
今天给各位分享地推模型大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地推模式是什么意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做线下推广,还请多指教。
线下推广的方式很多,都比较烧钱,比如最便宜的发传单,最贵的户外广告投放,都是一笔开销。线下推广一直没有最好的推广方式,只有最合适的推广方式。这里将地推的种类根据所推广的产品不同,分为三种——
一、贪婪型地推
第一种,是前一段时间轰轰烈烈的美团外卖、饿了吗外卖的地推推广,以及更长时间前,各大团购网站的地推推广,称之为“贪婪型地推”。
这种地推最为常见且被运用的最为广泛,但是在大多数人看起来是很low很浪费资金资源的,而且没有脑子,不够“互联网思维”。那么,这种地推方式真的是这样吗?所有的大公司、创业团队都是傻子吗?
显然不是,这一方式能成为最为广泛的运用方式自然有其道理,但是运用者在使用这一方式时往往只是用其“形”而失其“神”。其“形”,大家很容易理解:发传单、扫二维码、微信关注,然后有补贴、优惠、小礼品等等。
那么其“神”呢?我举一个美团外卖的例子,美团外卖的地推推广也是从看起来最简单最基础的发传单开始,但是在美团外卖进行全国性传单推广前,用4个月时间做了一件事:在北京某区租了个小房间,招了6个数据运营,在那个区域发了4个月传单,最后建立了一个发传单模型,该在什么时间发,该在什么地点发,数据反馈会如何。
而做这些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发传单,也是为了建立之后的外卖商业模型,系统且直观的了解,单个用户获取成本、单个用户盈利、收支平衡点等等。在数据足够多,足够广泛的情况下不断优化参数、优化模型。做互联网,讲求一个字“快”,要求项目能很快很好的复制扩张到全国去,所以在有了一套良好的模型后,这种“贪婪型地推”很强大。
二、需求型推广
第二种,称之为“需求型地推”,越过线上各种渠道大山,将产品推到有强烈需求的人群中去,其中以游戏行业的地推最具有代表性。
“地推是地面推广人员的简称,在游戏推广方面,移动应用推广方面,现在有网易,搜狐,征途(巨人),完美世界,光宇,第九城市的地推做的比较深入,达到了二线城市,这其中又以巨人公司做的最为成熟和深入,周边乡镇等等只要有网吧的地方也都会看到征途地推的影子。”这是百度百科上对地推的解释,端游、页游、手游,最主力的消费群体不是各种二代们,而是各工厂打工的文化层次较低的青年群体,空闲时间、娱乐时间出入于各大小网吧,因为暂时不必为家庭生计考虑,手里闲钱一堆。
比如现在也挺热的美容整形O2O,免费给我1000rmb我都不会去整,一是怕二是没必要,但对于有需求的人,相信很重要,通过App里的社区或是其他该项目提供的方式,更好的了解美丽,即使不去美型,但也有爱美的需求,并可能会一点点接受美型的概念。同理,同志及拉拉交友……推广可以到理工科学校、师范类学校,找准有强烈需求的用户,一推一个准。
三、情感型推广
第三种,称之为“情感型地推”,也是我认为真正领会地推精髓的方式,也是地推永远不会被线上推广消灭的一种。很多地推其实用户获取成本并不低,但在庞大的线上买量面前,很多公司(包括创业公司以及大公司)选择采用地推方式,正是因为地推不仅仅向用户传达了某个产品,更向用户输出了某种情感。
安利的直销模式挺值得借鉴,因为那是一个family。我曾经接触过安利直销(为了深度了解学习),里面有的人确实在社会上是属于上层人士,公司高管、外企经理、政府干部等等,为什么一些人对安利还是抱有感情的,关键是他们究竟能在里面获得什么?有的人获得了资源、人脉,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集体里,也有的人单纯只是想要这样一种爱的环境,尽管是虚幻的。
举个例子,现在做K12在线教育的相关的,不管产品究竟是什么,提供了什么服务,他们的客户是家长、用户是家长的小孩。曾见过接触过一个地推人员,他从一个小学门口,找到两个小朋友,聊天交朋友,一路跟他们上了公交车,为了就是推广一个产品。最后我不知道这两个小朋友的家长成没成为他们的客户,但据他说他这样成功的跟很多家长都保持了良好关系,一直是他们产品的忠实客户,也会积极给产品提意见以及宣传口碑。
写在最后
常见的地推方式一般都逃不过这三个范畴,这三种方式无所谓谁好谁坏,也可以同时采用,要看产品的需要,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地球仪(地球的模型)详细资料大全
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设有长度、面积和方向、形状的变形,所以从地球仪上观察各种景物的相互关系是整体而又近似于正确的。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地球仪 外文名 :globe 类型 :模型 形状 :圆形 分类 :纸质地球仪、塑胶地球仪 倾斜角度 :大约23.5° 历史,分类,点读语音,实用功能,视频地球仪,优点,缺点,教学作用,鉴别盗版,智慧型语音,工作原理,产品介绍, 历史 地球仪在欧洲 世界现存最早的地球仪是由德国航海家、地理学家贝海姆于1492年发明制作的,它现如今保存在纽伦堡博物馆里。1480年,贝海姆(1459年~1507年)作为佛兰芒贸易商人初次访问葡萄牙时,自称是纽伦堡天文学家米勒的学生,所以成为约翰二世的航海顾问。当时航海者用星盘来测定日、月、星辰的高度,以推算时间和纬度。用黄铜代替木制星盘,可能是由他创始的。他可能曾与D·考航行到非洲西岸(1485年~1486年)。1490年回纽伦堡后,在画家格洛肯东的协助下,开始绘制他设计的地球仪,1492年完成了一架直径20英寸的地球仪。因为这架地球仪是根据托勒密《地理学指南》中的地图制成的,所以世界地形既不准确又已过时,在这个地球仪上,印度洋是向东西扩展的海洋,特别是非洲西海岸,错误之多实在惊人。不过有趣的是,在发现北美洲的前夕他绘制的地球仪,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关于地理上的一些有益构想。 普通地球仪 早期地球仪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先印刷出狭长的三角形图块,然后将这些图块剪下来,贴上在木球上。德国最有名的地球仪制作者,是纽伦堡学者琼汉恩斯·肖纳。他在16世纪早期制作的两个地球仪保存至现如今。 地球仪在中国 中国地球仪的制作始于元代,由西域天文学家扎马鲁丁为元朝廷督造,球面上反映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属于原始的绘制方法。明万历年间义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后,为向中国传授古希腊的地圆说,亲自制作地球仪,并著有《坤舆万国全图》。受其影响,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学者李之藻制成一架地球仪。约在崇祯三年(1630年),朝廷也制作了一架地球仪。这些地球仪上绘制了经纬网,扩充了我国此前的地球仪上只有27处观测点的纬度,包括了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整个地球纬度,也弥补了我国此前不知经度的空白,并标注了五洲说,使当朝人能以了解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新知识。继明之后,喜爱科学的康熙皇帝不仅引进、制作,还熟练使用许多来自西方的科学仪器,使他的天文、地理、数学知识都超出了其他历代的统治者。明、清两朝制造的地球仪现仅存3件,其中2件存于故宫博物院,1件存于伦敦英国博物馆。 右图为故宫博物馆中收藏的一架康熙朝的地球仪,清初康熙皇帝敕命在朝的传教士会同一些朝廷官员制作了此件地球仪,球面的图像、刻度及相关的文字叙述等大体沿用利玛窦的绘制方法。这件仪器的制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地圆说”理论在中国得到巩固,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对世界地理知识的认识水平。 康熙朝地球仪 该地球仪为清宫造办处制作,通高135cm,球径70cm。清宫旧藏。球体中腰处的铜圈为地平圈,上刻四象限。与地平圈相交的铜圈为子午圈,上刻360°。球北极处附时盘,上刻十二时辰,分初、正。球面上绘黄道、赤道、经纬度,其中赤道绘以红色,黄道绘以黄色,经纬线每隔10°画一条。黄道上标有二十四节气名称、南北回归线、南极圈、北极圈。球面绘大陆行政区域,标注一些大城市的名称,如中国的“北京”、“太原”、“宁夏”、“兰州”、“南昌”、“苏州”、“厦门”、“武昌”、“汉口”等,还绘有河流、湖泊、岛屿,如南美南部的“火地岛”、北部的“亚马逊河”及西南太平洋上的“澳大利亚”、“菲律宾”、“爪哇”、“马来半岛”、“纽几内亚”等。球面还标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如中国的“长城”。地球仪下端的一部分表现的是在宽阔的海域中有奇形怪状的水兽、大小帆船及航海线等。地球仪安放在工艺较好的紫檀木雕花三弯腿支架上。 分类 按用途分类 按用途分类地球仪有以下几种类型: (1)经纬格线地球仪,在它的球面上只有经纬格线以及度数的注记,也称经纬仪; (2)政区地球仪,球面光滑的表示行政区划分的地球仪; (3)地形地球仪,是表示地形的模型,球面可分为平面和立体隆起两种; (4)示意性地球仪,球体仅显示大陆版块及海洋分布情况,常见于装饰性用品; (5)教学地球仪,用于学校及家庭地理教学; (6)工艺礼品地球仪,常用于家庭及办公摆挂件装饰等; (7)大型展示地球仪,常用于大型展览展示、教学观摩演示等。 按产品材料与功能分类 按产品材料与功能分类有纸质地球仪、塑胶地球仪、树脂地球仪、石质地球仪、金属地球仪、实木地球仪、磁悬浮地球仪、古典工艺地球仪、电子点读语音地球仪、语音地球仪、视频地球仪等。 中国对地球仪的出版发行实行行政许可管理。国家测绘部门负责审核地球仪的地图内容,审核通过,发放审图号;国家新闻出版部门负责管理地球仪出版发行需要的书号。国内出版发行的地球仪有1600多种款式规格。 点读语音 点读语音平面政区地球仪是采用先进隐形码光学识别技术——类二维码和数码语音技术开发而成的新一代智慧型阅读和学习工具。 语音平面政区地球仪 点读语音球最早出现是在2005年下半年,同香港上市公司IDT及大陆公司东新创艺联合研发,采用当时隐形光学码鼻祖台湾SONIX技术一体制作,其包含有二个部分,地球仪(印刷有肉眼看不到的细小炭黑元素点阵,用以完成隐形码的铺设)、点读笔(点读笔通过识别炭元素印刷的不同点阵排列来识别出不同的码值,通过笔中的集成晶片调取出对应的语音录音,以此实现语音播报功能)。其中隐形码在大陆随着时间推移也出现很多家,但其原理基本是相同的。 配套隐形码识读器(又称点读笔)使用,通过点到哪里读到哪里的方式,实现视听结合、声图并茂,使传统枯燥的地球仪变得生动形象,七大洲、四大洋、世界各国疆域、版图、历史、政治、人口、语言、文化、城市、风俗习惯等大量地理百科知识轻松获取。 实用功能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它虽然不能像地图那样详细地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也不能完全反应地球的实际情况,但是它却可避免地图上存在着长度、方向、面积或形状方面的误差和变形,可以帮助我们阐明许多有关的地球概念,获得地球体的主体概念。 演示地球自转偏向力 为了观察地球自转偏向力,我们可以用一个地球仪使地轴垂直于地平面,将地球仪北极向上,先在北半球高纬度处滴一至二滴红墨水,红墨水在地球仪不转动的情况下,就会沿着经线向低纬度流动并留下墨迹。然后你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再在高纬度原地点滴一至二滴蓝墨水,你就会发现蓝色墨水流动的方向与原来红色墨水流动的方向比较发生了向右改变。同样将地球仪侧转过来,南极向上,用同样方法进行两次演示,比较观察,可发生蓝色墨水流动的轨迹与红色墨水流动的轨道相比,向左偏转了。 再将地球仪静止平放,地轴与地平的平行,在赤道上某点滴一至二滴红墨水,发现红墨水的流动沿赤道线而行;然后在原点再滴一至二滴蓝墨水,并转动地球仪,发现蓝墨水流动轨道与红墨水一致,说明其流动轨道未受地球自转影响。 因此,可以证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的规律为:北半球右偏,南半天左偏,赤道上没有偏向。 演示昼夜更替 以电灯或一只强光手电代表太阳,使之与地球仪的球仪心在同一平面上.地球仪绕地轴(地轴北端指向正北方)自西向东转动。地球自转的周期(转一周3600)为一个恒星日,即23小时56分4秒。地球仪自西向东自转时,在北极上空看地球仪呈反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呈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赤道上空看地球仪自西向东旋转,这三种表述是一致的。由于地球(仪)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同一时间太阳(电灯或强光手电)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即向日为昼,背日为夜。被太阳(电灯或强光手电)照亮的半球,称为昼半球,半夜照亮的半球,称夜半球。向个斗球之间的分界线(两条)合为一个圆圈,叫晨昏线(圈)。地球(仪)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时,我们会发现太阳直射点从东向西扫过,晨昏圈也随之自东向西有规律地移动,因此地球上昼夜也就不停地更替。地球仪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就可以演示出地球上有规律的昼夜更替。 测定地方时和区时 我们经常使用地球仪的人都会发现,在地球仪地轴的北极一端,装有一个圆形金属片制成的“时规”,一半涂成黑色,表示黑夜;另一半保持金属原色,表示白昼。在两个半圆上,每隔15°依逆时针方向刻有24个时刻。地球仪上的“时规”,可以用来测定地方时和区时。使用时可将“时规”绕北极点旋转,其测算方法及步骤如下: 工艺品 (1)测定地方时。例如已知苏州(121°E)的地方时为12点整,求武汉(106°E)和乌鲁木齐(91°E)的地方时各是多少?演示时首先转动“时规”使12点整对准苏州所在的经度,这时可发现武汉的地方时为11点整,乌鲁木齐的地方时为10点整。 (2)测定书籍时区的区时。例如台北时间(采用东八区区时)为12点整,求东10区和西2区的区时。演示时将“时规”上的12点整的刻度对准东八区的中央经线(120°E),即可在“时规”上寻找并读出:东10区(150°E所对准的时刻)为14点,西2区(30°W所对准的“时规”上的时刻)为2点整。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为该一区的区数乘以150。东区为东经,西区为西经。 (3)测定书籍经度的经线上的区时。例如台北时间(采用东8区区时)为上午12点整时,求西经10°和西经81°两地的区时。由于西经10°和西经81°两地均不在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上,因此,我们必须认清一点,就是每一时区跨经度15°,其范围为中央经线西侧各距7.5°。演示时将“时规”上的12点整的刻度对准东8区中央经线(120°E),这时就可在“时规”上寻找出西经10°和西经81°最近的两条中央经线(经度差小于7.5°),读出这两条中央经线所对应时区数分别为西1区和西5区,则它们的区时相应为3时整23时(前一天)。 测定地球上两点之间的相对方位 要测定地球上某地相对于本地(另一地)的方位,首先要在地球仪上确定本地的子午线;再确定本地至某地的方向线;最后量出本地子午线与方向线的夹角。即为某地相对于本地的方位。其具体测法如下: 1.用一枚大头针插在地球仪上本地所在位置,然后转动地球仪,使大头针与半径标尺(即地球仪的半圆弧形支架)重合;所对半径标尺即为本地的南——北方向线,即本初子午线。 2.确定由本地至某地的方向线。 3.用量角器量出本地子午线与本地至某地方向线之间的夹角度数,并附的方位即可。具体方位名称见右图功量算地表两地之间的距离。 量算地表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 方法如下: 1.用紧密而伸缩性小的细线、细金属丝或纸条,量出地球仪上赤道的周长(单位为毫米),再按公式求地球仪的比例尺(有的地球仪上已标注了标准比例尺,此步可省去)。地球仪的直线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即地球仪上赤道周长(mm)/地球赤道实际长(即四百亿七千五百七十万四千mm),即可算出地球仪的直线比例尺)。 2.再用上法量出任何两地在地球仪上的图距(mm)除以地球仪的直线比例尺,即可算出两地间的实际水平(其实是球面)距离。也可先量出任何两地在地球仪上的图距(弧长),再利用地球仪上赤道圈的刻度,量算这段距离的弧度,然后将量出的弧度乘以111.1千米(111.1千米是赤道上每度的弧长,是40076千米除以3600所得),就可求得两地间的实际水平距离。 根据这个方法还可用纸条或金属薄片做一个量大圆距离的尺,其长度与赤道相等,并分为360个等分,每等分直接折算成千米的刻度,即可直接在地球仪上量算任意两地的最短距离(即球面弧线距离)及航空、航海线的距离。 计算区域面积 一、方格法 先根据地球仪的直线比例尺,求出面积的比例尺。面积比例尺为直线比例尺的平方,例如直线比例尺为1cm代表实地距离200km和400km,其面积比例尺为1cm 2 代表40000km 2 和160000km 2 。再用画有厘米方格的透明纸,平贴在地球仪上要进行测量的区域上面,先计算测量区域内完整方格所占数目,再将不完整的方格拼合(目估)成若干完整的方格,最后累计方格总数(即平方厘米数),并乘以1cm2所代表的平方千米,即为所测区域的实地面积。例如地球仪的面积比例尺是1cm 2 代表40000km 2 和160000km 2 ,在地球仪量算出所测区域范围(如埃及)为48.5cm 2 和6.25cm 2 ,则实地面积为40000km 2 ×48.5=1940000km 2 和160000km2×6.25=100000km 2 。这种方法可以量算地球仪上范围不大和轮廓不很复杂的区域的面积,如非洲各国面积大都可用这种方法来测算。 二、梯形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格线围成的梯形面积来量算所测区域的实地面积。它可以用来量算地球仪范围较大的区域的面积。在两条相邻的纬线之间的各梯形面积相等;不同纬线之间的梯形面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 用梯形法量算面积,先估算测量区域在地球仪上各纬度地带内所占的梯形数,再乘以该纬度带内的梯形面积,然后逐一相加,得出总面积。 在南北纬0°—10°之间约有13个梯形,面积为7962500km 2 ; 在南北纬10°—20°之间约有7个梯形,面积为4161500km 2 ; 在南北纬20°—30°之间约有5.5个梯形,面积为3071750km 2 ; 在南北纬30°—40°之间约有3个梯形,面积为1518000km 2 ; 在南北纬40°—50°之间约有2个梯形,面积为876000km 2 ; 在南北纬50°—60°之间约有1.5个梯形,面积为534000km 2 ; 将以上各梯形面积相加,则南美洲面积约为18123750km 2 。 其它功能 现代地球仪除了传统地球仪以外,也出现了动物分布地球仪及历史档案分布地球仪,如在地球仪上的中国,标示出熊猫及兵马俑等,它还可以使我们了解全球的国家及其分布情况,可直观的了解其面积与左右邻国等政治地球信息。 视频地球仪 视频地球仪是采用先进隐形码光学识别技术和数码语音技术开发而成的新一代智慧型演示学习和装饰展示工具。 中国唯一视频地球仪 只需用MPR识读器在视频地球仪上轻轻点读,即可在地球仪上LED显示屏上全萤幕播放当地详细的音视频资讯,包括七大洲、四大洋、世界各国疆域、版图、历史、政治、人口、语言、文化、城市、风俗习惯等大量地理百科知识,同时还具备互动游戏功能。 视频地球仪适用于教学观摩演示、办公装饰、展览展示等各种场合,营造出时尚、新派的文化气息。 优点 地球仪是地理科学研究者常用的仪器,是地理教师常用的教具,也是一般民众用来解决一·些有关地理学的问题的工具。它有以下几种作用:(一)正确地表示地球上各个大陆、海洋、岛屿和国家的位置、方向和面积;(二)明确地球的形体以及地轴、两极、极圈、回归线、赤道、经度和纬度的概念;(三)说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昼夜和四季,地方时和标准时的形成原因;(四)计算地球仪上已注明的任何一个地点的地理坐标,一定地区的面积,或任何两地之间的距离;(五)测定位于一定纬度的任何一个地方的昼夜时数以及日出和日没的时刻;(六)计算位于两极圈内任何一个纬度地方的极画和极夜的日数及起迄日期;(七)计算温带高纬地区任何一个地方的发生白夜的日数和起迄日期;(八)测定二十四节气的日期;(九)计算位于各个经度的地方的地方时和标准时,说明国际换日线的形成原因;(十)测定全年中任何一个日期的太阳赤纬度数的近似值;(十一)作其他的地理教学上的演示。 缺点 当然地球仪也有一些缺点:如:(一)比例尺过小,不能将地球表面上的事物作较详细的记载;(二)对高程和倾弱度不能作较详细的表示;(三)有一定的体积,旅行携带不便。但是毫无疑义地,它具有大比例尺平面图、小比例尺地图和地理模型所没有的特点。 要使这一种有用的工具能够为广大的民众所利用,就有详细介绍它的用法的必要,如下所示。 教学作用 地球仪在中国小的地理教学中是一种必要的教具,它常用来说明以下内容: 一、地球: 各样地球仪 理解昼夜交替现象和四季变化现象的成因;分析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二、经纬线分布特点: 形状方向长度;知道经纬网的作用。 三、世界海陆: 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关系及所处的纬度带;认识六大板块位置;认识主要地形区和主要大洲地形特点;找出日界线的位置。 鉴别盗版 三看即:一看审图号,二看书号,三看出版社和出版日期。 看审图号 地球仪在出版发行前,都要通过国家测绘局的审核,只有审核通过的地球仪才授予审图号。地球仪虽小,但是涉及到国际行政区划,是否认可一个国家的成立,以及国家之间的国界线,并且代表一个国家的外交立场与政治原则,因此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看书号 地球仪也属于国家正式出版物,事关著作权问题,地球仪只有出版社才能出版发行,和图书一样,图书不是印刷厂出版发行的,印刷厂只是加工单位,不拥有图书著作权,如果印刷厂直接印刷并批发销售,肯定是侵犯智慧财产权的行为,也就是盗版行为。同样,地球仪不是普通的教学仪器,如果一个教学仪器企业直接将生产的地球仪批发销售,亦是盗版侵权行为(出版社可以委托教学仪器厂加工)。 看出版和出版日期 地球仪作为一个出版物最核心的属性是知识属性,而知识的正确、丰富与否取决于哪个出版社出版发行,而国内仅有中国地图出版社、星球地图出版社拥有出版地球仪的自主智慧财产权。所以,如果您购买的地球仪没有核心信息的详细描述,那肯定是有问题的。 智慧型语音 工作原理 智慧型语音地球仪是采用数码语音技术和先进隐形码光学识别技术而成的新一代学习和智慧型阅读的工具。地球仪能智慧型的识别出使用者给出的信号,语音播放所点国家的详细信息,同时也会点亮代表该国家首都的LED灯,多功能地球仪是一种功能强大、性能可靠、趣味性强的学习与教学工具,是传统产品与高新科技结合的典型,多功能地球仪可套用于不同地理教学和各个有关地理知识得展览中。 产品介绍 通过配套识读器,使用点到哪里就能读到哪里的功能,声音与图像结合,实现了视听的结合,是以前的只有图像地球仪变得生动形象了,七大洲、四大洋、各国疆域、版图、政治、人口文化、风俗习惯等等许多地理文化百科知识轻松掌握。作为教学的工具,多功能地球仪不仅含有大量的地理知识能对学习地理以及了解世界各国的基本信息等起到了引导辅佐作用,还具备有趣的游戏功能,游戏功能是将地理、政治、历史等知识编辑在趣味游戏中,不仅将知识游戏完美结合,同时也给学习知识增添乐趣减轻枯燥乏味感。多功能地球仪绝对是学习与娱乐的完美工具。
军事手工制作大全做法 模型
制作火箭航天模型的步骤:
1、首先我们要准备好材料和工具,饮料瓶一个、彩纸若干、剪刀一把、锡纸一张、瓦楞纸若干、涂料。
2、将饮料瓶底部剪掉,留下瓶口的一段,大约20厘米,作为火箭模型的身,接近瓶口的一段打个洞。
3、用瓦楞纸制作个尖尖的锥形,套在饮料瓶的瓶口端,作为航天模型的头部。
4、用涂料把饮料瓶涂上颜色、还有作为航天模型底座支柱的瓦楞纸,火箭头可以用锡纸包住,不用涂颜料。
5、将饮料瓶低端剪四个口,把瓦楞纸装上,然后将豆子作为装饰品粘上,并且补上颜色。
6、给火箭模型装个尾巴,可以用细纸条捆成一束,当做尾巴塞进去,用饮料瓶制作的超级好看的航天火箭模型就做好了,整个外观是不是特像航天模型呢。
地球重力场的模型
以球谐函数级数形式表示的地球引力位为:式中ρ、θ、λ 分别为地球重力场中计算点的地心矢径、极距和经度;Cnm和Snm为引力位球谐函数系数,简称位系数。当m=0时称为带谐系数,当m=n时称为扇谐系数,当m厵n 时称为田谐系数(扇谐系数和田谐系数有时也统称为田谐系数),它们是引力位的主要参数;Pnm(cosθ)称为勒让德函数,n称为阶(或次),m称为级,当n在某一定值情况下,m由0变化到n,称为完整阶级。引力位球谐函数级数式中的第一项表示质量为 M的均质球体的引力位,求和符号中各项为地球形状和质量分布不同于均质球体而对球体引力位的增减部分。要细微地表达地球引力位,必须精确地推求出位系数Cnm和Snm。从概念上说,n应趋向无穷大,但实际上是办不到的。通常只能确定有限阶数的位系数,用以近似表示地球引力位。到1983年国际上已能推求出n=180的完整阶级的位系数,但公认n在36阶级内的位系数较可靠。
由一组位系数可以表达相应的地球重力场,称为地球重力场模型。由于推算位系数时所采用的资料类型和数量不同,所以有不同的地球重力场模型。表中所列是近年来发表的主要地球重力场模型。 地球重力场与地球内部构造 根据全球重力测量和卫星大地测量的结果,可以确定地球的总质量和地球的平均密度;配合天文测量结果,可以求出地球绕其自转轴的转动惯量;根据地面上大范围甚至全球范围的重力测量结果,可以研究地核-地幔边界的起伏,地幔-地壳边界的起伏,地幔中的热对流,地壳的均衡状态,以及地壳和地幔的横向不均匀性等。
重力勘探是重力学原理在勘探地下资源方面的应用。若某些地质构造或矿藏与其围岩在密度上有差异,则地面上的重力场在小范围内会发生局部变化。根据地面上局部重力场的变化规律,反演某些地质构造和矿藏的位置及其范围,是重力勘探的基本内容。近年来由于生产上的需要,重力测量精度的提高和电子计算机的采用,重力勘探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地推模型大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地推模式是什么意思、地推模型大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布于:2023-04-05,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