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货地推」地推货源
今天给各位分享拣货地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地推货源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什么工作挣钱快又多还不要学历,推荐以下5点工作参考
- 2、前置仓的死结是“人效”,头上还架着美团这把刀
- 3、社区团购可以尝试吗?
- 4、拼多多员工猝死背后:疯狂公司奔逐疯狂赛道
- 5、SCOR模型
- 6、怎么做小程序的推广/什么是小程序
什么工作挣钱快又多还不要学历,推荐以下5点工作参考
现在的你钱包有没有鼓鼓的呢?最近很多人私信都在问:能不能多推荐些不用学历又能高薪的工作,对此,我就整理了些底薪高又不需要学历的工作,但如果你想要既轻松又赚钱又不需要学历的工作,那么建议你不要往下看了,工作想要赚钱,体力和脑力即使不能一起在路上,至少也要有一个在路上。
大家好,我是【高省】最大团队创始人珊珊,至于我为何用高省APP领取优惠券呢,当然是高省APP佣金更高,模式更好,终端用户不流失。【高省】是一个自用省钱佣金高,分享推广赚钱多的平台,百度有几百万篇报道,也期待你的加入。珊珊导师,高省邀请码777777,注册送2皇冠会员,送万元推广大礼包。下面继续跟大家聊聊
那么今天呢就先推荐4个
1. 淘客赚佣金
在互联网上有很多的信息差项目,都是可以去操作的,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先知道客户的需求,然后再去发布相关的产品,有人下单之后,再去上家购买,赚一个中间的差价,这种模式是比较简单的赚钱方法。
比如有人想看电影,但是感觉票价太贵了,这时候你就可以给他优惠券,那么这个优惠券从哪里来的?
就是去高省app领取的,然后分享给客户,就可以赚佣金,还有外卖、酒店领域等等都可以这样玩,高省就是这样的一个行业,无门槛,无风险,零投资、市场比较稳定。
高省作为全国最权威的优惠券购物返利平台,拥有商城返利频道,倚靠的都是大的电商平台(如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拼多多等),所以拥有真实可靠的货源,光这一条就可以屏蔽一些货源来历不明的返利app了。
高省怎么赚钱
①分享商品赚钱:
分享商品赚钱是高省APP主要的赚钱方式之一,具体就是将APP上面比较不错、优惠力度较大的商品链接分享出去,如果有人购买,我们就可以获得佣金的提成,操作上比较简单,不用囤货,不用自己发货,0成本,0风险。(最常见的就是社群和朋友圈分享,别人能赚的钱自己一样可以。)
②邀请好友赚钱:
除了分享商品赚钱外,在高省APP上我们还可以通过邀请好友赚钱,当我们邀请的好友注册使用高省APP购物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获得好友的分佣奖励,如果配合上地推的话,收益还是不错的。
轻松提现:支付宝,一元提现,快速到账,安全无忧。
我们已经在上文为各位朋友们作出了非常全面的介绍了,各位朋友们看完之后,是不是对于这个软件非常的信赖啦,总之,希望大家可以在高省app省到钱、赚到钱。
不需要学历、不需要体力、都是可以在家操作的,竞争也不是太大,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做起来后,赚钱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2. 短途配送员
现在有很多线上买菜平台,还有社群买菜平台,短途配送就是在市区内配送这些蔬菜水果生鲜的。
底薪一般在8000左右,每单还有相应的提成,月平均工资在1万左右,另外除了高温补贴,节假日加班费,绩效奖金之外,如果遇到恶劣天气,还有相应的天气配送补贴。
3. 分拣打包员
可以选择做快递分拣员,也可以做商超的分拣打包员,这里我们重点讲一讲商超的,只需要根据先进先出的原则,对商品进行拣货,保证货架的整洁性秩序性即可。
跟短途配送员一样,也是按件计费,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大型连锁商超每天还有相应的餐补,交通补助,夜班补助等等,月薪在8000左右。
4.仓管员
如果觉得上面的工作太辛苦,也可以试试仓管员的工作,主要负责仓库物资的验收,入库,码放,保管,盘点等工作。
月薪虽然在7000左右,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工作一般都是包吃包住的,可以节约很大一笔开支,而且这个岗位不用穿无尘服,对自己的健康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前置仓的死结是“人效”,头上还架着美团这把刀
■ 撰文 | 李 华
与商业观察家作者交流可添加微信lihua759321
对于前置仓生鲜电商的价值,《商业观察家》两天前在《 复盘前置仓》 一文中,有详细阐述。
尽管前置仓目前面临压力,但这个形态也有价值突破与借鉴的地方,有未来可能性,所以,不要急于一棒子打死。
前置仓生鲜电商面临的问题则在于,现在很难,所以,需要能撑着活到未来。
一
活着
前置仓生鲜电商当下最大的挑战是盈利性问题。各家企业应该都亏得比较厉害。
上面这张图,是国内一家前置仓生鲜电商近期复盘更新后的单仓财务模型。数字为实际+预期的结合。
下面,《商业观察家》将根据这份财务模型,展现前置仓目前要活下来,所必须要过去的坎。
起步门槛
从这份财务模型看,前置仓的开业成本是52.5万元,租金成本是3.5元每平米每天。相比生鲜店,这个成本有一定幅度下降,是前置仓当下做生鲜的重要优势。
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则是生鲜店运营的前两大成本。前置仓租金成本更低,开业投入相对低,复制会更快。
一些前置仓企业当下也想往3元每平米每天租金成本、单仓300平米方向做。但看实际情况,可能是不能完全做到的。
“人效”
从这份财务模型,可以看到前置仓当下要活下来,最大的挑战是人力成本,也可以说是履约成本。这甚至可算是前置仓目前的一个“死结”。
相比生鲜店,前置仓的租金成本、开业成本虽然低了,但是,当下所要支付的人力成本却要高于生鲜店。而人力成本是生鲜运营的第一大成本。
以这份单仓财务模型所设定的盈亏平衡值来看,单仓1000单的经营规模要盈亏平衡,都需要10个仓管分拣工作人员,每人工作量是每天分拣100单。加上16位配送人员,每人每天配送62.5单。所以,一个1000日单标准前置仓的盈亏平衡,都需要26位员工配比。社区生鲜店做到1000日单水平,配比的员工数只要15人左右。
这个数字还没有算总仓的毛菜分拣成适合线上销售的预包装商品的人工。也没算地推人工成本(首单8块、复购12块等)。
同时,仓内的26位员工数配比,也仅是目标值,不一定每个仓都能做到。生鲜的订单则集中于饭点前的几个小时,订单量分布不均。周末是前置仓订单高峰,周中则相对没那么多生意。这又会造成人力等的闲置与浪费。
有市场人士称,一般前置仓是按照爆单时80%做成员储备和商品备货,所以订单低谷人力很多闲置。
这也是前置仓做生鲜的最大问题,坪效能做高,但人效是个问题。
当订单量到达一定程度后的增加,必然需要增加人工,现阶段,没有办法不增加人工。因为生鲜非标易损,技术在生鲜这个领域还没有办法替代人工,人力成本非常刚性。
所以,虽然定位电商,但前置仓却是一个更劳动密集型的模型,没有体现电商能一对多服务消费者的效率优势。经营的生鲜业务则又是一个低毛利额、收益少的业务。
相比餐饮外卖平台的送餐业务,前置仓多出了仓内分拣、总仓预包装分拣的人工环节。生鲜业务毛利额与收益则相比餐饮低很多。
相比社区竞争者,比如社区生鲜店,社区生鲜店做1000日单水平,配比的员工数只有15人左右。员工数量比前置仓少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
人力节省在哪呢?
社区生鲜店不需要雇人现场拣货履约,是消费者前来挑选。前置仓每做一单都要现场人工拣货打包。
社区生鲜店也不需要配送到家,因为就布局在社区口,消费者是顺道购买。前置仓需要配送员。
前置仓做生鲜,要吸客,要构建竞争力、建立门槛、保障用户体验和客单价。还要做活鲜、水产养鱼池、打氧箱,配水产员、加工员。这样的配置,不要说社区生鲜店,就是一般的中小菜市场都是没有的。这都是高消耗、高人力成本环节。
但做了这些,前置仓也没有办法完全替代社区生鲜店的生意。前置仓虽与社区生鲜店有类似,都是基于社区做小商圈经营,运营品项数都在2000-3000支左右。但是在购物场景上,还是有差别。
社区的生鲜生意,其实分为两个场景。周中时,消费者要上班,上班很累。这时他们要么吃外卖,要么更随意做饭,很多会在下班回家路上,顺道到社区生鲜店简单买几个菜做饭,老年人做饭也是天天买菜做饭,所以,社区生鲜店的客单价都在20-30元左右。
前置仓要做这块生意,客单价就很难提,现在前置仓提客单价主要靠促销提,但周中时,很多消费者不想太丰盛、买太多、太费时间做饭。客单价提不上来,就承担不了这么大的人力成本支出,所以,也不可能卖得很便宜。
周中市场,社区生鲜店的生意,前置仓是抢不走的。因为消费者上下班的顺道购买,很方便。社区生鲜店也没有客单价限制,一定需要消费者买多少才提供服务,契合了消费者想简单、不想买多的需求。
周末时,消费者宅在家里,有点时间、闲情做饭了,同时想精致一下,度过更好的家庭、朋友相聚时光,做饭会做得丰盛一点,习惯互联网服务、希望便利的年轻人要做饭,也主要是在周末做。这时用前置仓的服务就比较多了,客单价能提起来,前置仓才卖这么多活鲜。
所以,前置仓当下切入生鲜市场,其实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分割周末市场,周末市场支撑了前置仓的盈利模型。它对盒马等的影响很大,同时,它的压力也在于,如果靠周末足够吗?
以上,就是前置仓当下最大的挑战,人力成本很高,相比已有的实体零售模型,它都更劳动密集型。所以,这么大的人力成本,按 历史 规律看,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业务是很难被一个相比更劳动密集型的业务替代。
那么,前置仓有没有可能减少人力成本呢?
各家企业都在努力做。现实一点的做法是,很多企业压低了单仓订单量,以至于一些仓已经被“刻意”达不到950、800日单水平了。
未来呢,很多企业也在尝试做无人仓模型,由于仓不需要面对消费者,不存在盗损、现场服务等问题,所以,仓内无人化应用,理论上是可以更好做的,但目前生鲜非标易损,现实要应用,有很多挑战,也很困难。
之前,美团发布了无人仓的概念视频。还有企业其实已经做了,已经有现场运营测试了,但迟迟没有发布,可能还是现实应用有些问题没解决。
所以,你得活着撑到那一天的到来。
损耗率
从这份财务模型来看,前置仓盈亏平衡值的设定,损耗率设在了3个点,损后毛利率设在30%,配送分摊(大仓到前置仓的车辆等费用)设在了2个点。
损耗率这个值,能不能实现,如果供应商分摊一点,效率提升一点,面上好像能做。但也有一定压力。
因为前置仓的损耗很多都是硬损,门店的临期商品,可以现场促销打折出清,挽回一些损失。前置仓的临期商品,如果打折,线上很难卖。因为消费者不知道,或者不会及时登录APP购买。
同样基于数字化运营,但还有线下清货渠道,同时做得是辐射范围更大,能更好预估需求的大店模型的盒马,其损耗率可能都在5%左右。
同时,3%的损耗值要结合30%的损后毛利率来看,要实现损后毛利率30%,目前,实体零售商都实现不了。因此,如果前置仓要吸引消费者到线上来,当下阶段,价格至少不能比实体零售商高太多,那么,这个损后30%毛利率能不能实现就是一个问题。
但是未来呢,随着各家企业都在做基地直采,做自有品牌,做生鲜加工化、食品化,发力价值链中上游,毛利率也是在提升,按国外市场看,也能做得很高。
前置仓提供了更便利的服务,直接送到消费者家,这部分是有溢价空间的,前置仓不一定需要卖绝对便宜来获客,而是卖品质,这部分未来有毛利空间。
但前置仓目前在加工化、食品化、自有品牌等层面,没有基础,很多也都没开始做。
所以,还是要活下来,再持续提升。
总部成本
这份财务模型只是单仓模型,没有算总部成本。
总部成本包括营销费用(补贴等流量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比如人员技术成本(搭建数据平台、做APP费用)等。
总部成本是一块很大的成本。如果静态按表内的盈亏平衡值算,前置仓可能要做到千亿销售规模,才能赚出一点利润。
这主要还是因为生鲜的收益太少,前置仓的人力成本太高。
二
美团
以上,从前置仓自身经营的角度,谈了前置仓能不能活下来的问题。其实主要就是几块成本压着,总部成本、人力成本、损耗成本。
而在外部竞争环境中,前置仓生鲜电商头上则还架着一把刀,就是美团。
美团有可能成为市场的最终收割者。
很多市场人士,尤其是创业者,几乎都认为前置仓生鲜市场如果起来,也最终可能是美团的市场,甚至,整个生鲜到家市场都跳不出美团的“五指山”。
因为无论从总部成本,还是人力成本,还是损耗成本,美团都有很大机会做出更好效率,它能更好解决问题。
你有的,美团有。你没有的,美团也有。
一块一块来讲。
总部成本一块,美团有美团外卖,亿级用户,日订单量超过3000万单,所以,美团要做的只是需要从餐饮的个人消费场景延申到生鲜的家庭消费场景即可,再延展一下低线市场、中老年人用户市场。
流量没有问题,不需要花太多钱。数据平台、APP、技术架构、总部员工成本等,美团做前置仓,乃至到家业务,都能从美团外卖等业务中分摊,推行的业务成本更低。
人力成本这一块,美团有美团专送。这么大的运力基础,加上之前构建的餐饮等商家基础,前置仓的人力闲置、浪费等问题,美团能优化。餐饮与生鲜的订单可以互补,生鲜订单发生时段要早于餐饮订单。
损耗成本一块。美团有美团快驴,做餐饮等的生鲜食材配送B2B业务。那么,前置仓的临期商品是不是就可以通过美团快驴“分发”给餐饮中小商家,来解决损耗问题呢?
周中,前置仓除了做点C端零售业务,还可以作为快驴的仓库,帮助做B端市场。这是可以做的,现在的前置仓主要消费场景其实是在周末,一些仓的周末日订单量可以是周中日单量的一倍。周中的“产能闲置”是不是可以利用起来做B端业务?
想想看,如果中小餐饮商家都能1小时达履约,那是不是就能满足中小餐饮买多少用多少、随买随用的需求,比菜场摊贩都送得快了,用户体验拉升了一个层级。
周末,前置仓做家庭用户市场。没卖出去的生鲜,打点折通过快驴卖给中小餐饮商家。而中小商家需求灵活,会要的。
这既可以解决损耗问题,也可以构建生鲜整体竞争力。B端做规模,C端零售做利润。
《商业观察家》之前看永辉的福州市场,观察永辉门店下午的打折促销生鲜商品销售,这些临期商品都是谁在买呢?
很多是门店附近的中小餐馆。我们围绕永辉门店访问了附近的这些中小餐馆,这些餐馆对永辉的促销价格清楚得很,经常去采购。只是这两年,随着美菜等B2B平台的兴起,他们对这块市场有比较大分流。
因此,如果美团找到前置仓的盈利模型,其内部强制推行相关KPI,美团就有可能是一个收割者,它完全能解决、优化前置仓当下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流量、履约、损耗,美团都有现成渠道,只是美团当下好像还没动,还在试。它可能也不用急。
目前,美团外卖的日订单量已经超过3000万单,淘宝的日订单量有多少?
单单一个外食业务(消费者使用餐馆提供的食物),美团(美团外卖+大众点评)就已经突破3000万日单。
如果美团未来在内食业务(存量市场,即生鲜市场。是消费者购买回家烹饪、“创作”后才能吃的食物)、中食业务(成长性市场,消费者买回家可以直接吃的食物,如熟食、盒饭、烘焙等。通过中央厨房等集约化生产,价格比餐饮便宜一点。随着老龄化、单身人口增加,中食的成长性很好)层面能找到盈利模型,并建立市场影响力。
美团日订单交易笔数会不会超过淘宝呢?
社区团购可以尝试吗?
可以尝试,但是,如果你要做社区团购,先提前做好以下功课:
一、竞品分析
你所在的城市有多少家社区团购平台?
这些平台有多少团长,流水有多少,发展了多少会员?
这些平台有些什么品类?SKU有多少?分别做到了什么价格?
滴滴、美团、拼多多已经高调入局,这些巨头下一步是不是会布局到你的城市?
二、自我分析
1、供应链,你有优质的一手货源吗?
2、团队,你有现成的团队吗?
3、营销资源,你有各个小区便利店、菜鸟驿站这些熟人资源吗?或者你有物业方面的资源吗?
接下来是怎么做:
一、团队筹备
首先你得根据你的规划配置一下你的团队。
二、营销前端筹备
这一块有两项工作,一是招团长,二是产品的上线运营。
1、招团长
招团长主要有以下5种方式:
第一,跑实体店;
第二,收编零散团购群主;
第三,团长推荐团长;
第四,撬走其他平台的团长;
第五,地推现场招募。
2、产品运营
产品运营和产品采购是一环扣一环的,包括选品、定价、产品上线等几个步骤。
三、供应链后端筹备
1、进货——找货源
2、存货——找仓储
3、拣货,配送——拣货流程、配送核销流程等
四、上线与执行
1、平台运营
2、团长运营
3、供应链
拼多多员工猝死背后:疯狂公司奔逐疯狂赛道
文 | 顾翎羽 刘以秦 柳书琪 崔浩
编辑 | 余乐
2020 年 12 月 29 日凌晨 1 点 30 分,新疆乌鲁木齐,拼多多一名女性员工在下班路上突然捂腹并晕厥倒地,送至医院并在近 6 个小时的抢救后离世。
《 财经 》记者了解到,这名员工生前系“多多买菜”业务新疆地区的员工,19年7月以管培生身份入职。 因为时差,新疆凌晨一点钟相当于北京深夜十一点,这也是该名女性员工日常的下班时间。拼多多公告称,该员工于1月3日火化。
2020年是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入局社区团购的一年,滴滴、京东、美团等巨头均曾高调宣称一定要打赢这场战争,随之而来的就是大规模的烧钱补贴和快速扩张。“多多买菜”正是拼多多在2020年上线的社区团购业务。
这名员工离世的消息最早由职场社交平台“脉脉”的用户在1月3日晚间发帖爆出,4日一早,原页面已无法访问。舆论被点燃在数小时后:一张疑似拼多多回应的截图显示:已认证的拼多多官方账号在知乎话题“如何看待网传拼多多员工加班后猝死一事?”中回复称,“你们看看底层的人民,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这一回复旋即被删除。
4日下午,拼多多证实员工猝死,但同时宣称知乎截图为假。然而,“知乎小管家”发文称,前述拼多多在知乎上的回应确由知乎认证账号“拼多多”创建、不到一分钟后自行删除。拼多多随后改口称,该条内容系拼多多营销合作供应商员工用个人手机发布。
2020年,拼多多高歌猛进,股价累计涨幅达373.59%。截止上周三美股收盘,拼多多市值飙升到2196亿美元,成为仅次于腾讯、阿里的第三大互联网公司。根据福布斯实时数据,创始人黄峥身家达到635亿美元,超越马云和马化腾,成为中国第二大富豪。
在拼多多去年的周年庆上,创始人黄峥在讲话中表示,“开启硬核奋斗模式不是一句空话。”说到为什么一线员工要熬夜到凌晨,黄铮说:“买菜是个好业务,是个苦业务,是个长期业务,也是拼多多人的试金石。别人睡觉的时候你在拣货,送货,这样消费者在要做饭前才能拿到新鲜的菜。”
然而,新年第一个工作日,一个头顶“造富”光环的公司,在社区团购这条眼下最火热的赛道中,在翻转的舆论里被推至“血汗工厂”的风口浪尖。
1月5日下午,拼多多在回复《 财经 》记者的问询时表示对该事件没有新的回应。
年仅22岁、爱笑活泼、死前已有结婚计划……各方消息中,女孩的画像与疯狂工作的猝死者难有联系。
一位接近多多买菜的人士对《 财经 》记者表示,他身边有人认识这位逝去的女孩,这种临近性让他更加难受。他证实,这位女孩的工作签名还静静地停留在“为多多守边疆”上。
他表示,拼多多一线开城(负责当地业务推广)的员工工资并不如外界想象中高,很多是应届毕业生,每月工资一万多。
拼多多素以工作强度大出名, 据他介绍,多多买菜一线员工工作强度极大,忙碌的地区甚至可以连续工作100多天,常常工作至凌晨。
“我们都觉得出人命是迟早的事,只是没想到这么快。” 在接受《 财经 》记者采访中,多名拼多多员工均作出类似表示。
多多买菜是当前拼多多的核心业务。受访员工向《 财经 》记者表示,组建初期,买菜团队由各部门强制抽调人员组成,各事业部均有指标,层层分配。“当时听说强度大,没有人愿意过去,但凡打听买菜业务,人力都会给直系领导发邮件,说你要求调过去。”
年轻力壮者还会被优先考虑。一位前员工透露,部门里学 体育 的同事被约谈了三次,甚至被威胁不转去买菜业务就领不到年终奖。
即使如此,该业务线人力依旧紧缺。 11月,拼多多宣布今年调薪将只面向愿意转去买菜的业务员工。 前述受访者向《 财经 》记者回忆,第二天,其经理特地私聊提出转岗意愿的员工,表示买菜那边很苦,希望个人慎重考虑。
一名供职于多多买菜的员工告诉《 财经 》记者,买菜业务分两种岗:运营和技术,该出事员工是运营,其工作内容不仅包括地推,还要去仓库搬菜、跟运输车到社区站点。
凌晨1-2点,他们的一天已经开始,跟车参与运输2小时左右后休息,第二日中午重新开始工作,直到深夜11-12点下班,周而复始。
所有人都在超负荷运转。拼多多总部其他部门有每月工作300小时的隐形底线,买菜业务则是380小时,少于该隐形底线将可能被主管约谈。
在工作时长上,连续工作13天休息1天,这唯一的一天还需要经过审批。“在国庆后,基本就没有正常的节假日休息了,”前述员工说,克扣节假日是被默许的惯例,国庆8天,他们只休了一天。
在社区团购这条疯狂赛道上狂奔的不止拼多多一家。
目前,多多买菜、美团买菜和滴滴橙心优选占据着社区团购业务的头部赛道。前两家已经进入了超过200个城市,而此时距离“多多买菜”App上线还不足4个月。
互联网巨头们的战争一场接着一场,今年的战场转移到了社区团购上。此前,滴滴CEO程维在讲话中表示,对社区团购“无投入上限”。刘强东在京东高管在会上提出,会亲自下场带领京东“打好社区团购一仗”;王兴也不止一次在美团中高层会议中传递“这场仗一定要打赢”的决心。
相似的语句在“打车大战”、“共享单车大战”、“外卖大战”中都曾出现过。
指标层层下达,最艰巨的前线任务只能由最底层的员工啃下。
一位滴滴橙心优选员工告诉《 财经 》记者。他们的工作时间为上午11点到晚上2、3点,由于人员大量扩张,在成都职场,员工往往挤在走廊,甚至坐在一张椅子上办公。
在项目初期,滴滴内网上有员工透露转岗薪水翻番,不过目前只增加了20%的补贴。即便如此,每三个月进行考核评级的制度依旧吸引着员工转岗。对他们来说,在其他部门同样也是加班,一年只有一次升职的机会,但“那里都是机会。”
此前,因北京望京地区疫情,美团宣布全员在家办公,社区团购线是唯一例外,一位近期入职美团买菜的人士向《 财经 》记者提到, 工作强度是他之前的三倍,没有周末,没有固定下班时间,还在大量招人。
“太疯了,真的都疯了。”一位员工在采访中表示。这时是凌晨三点,她刚刚开完今天最后一个会。“互联网行业已经超负荷了,买菜业务目前在这个超负荷行业里超负荷。”
公司是钢筋铁骨的机器,加速时每一颗螺丝都在遭受挤压。高层冲锋陷阵,员工连轴转,就连供应商都疲于奔命。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蔬菜批发商告诉《 财经 》记者,他在几个月前联系上滴滴橙心优选,供应蔬菜。他想着,万一未来社区团购体量越来越大,不能被时代抛弃。
但很快他自己就放弃了。他告诉《 财经 》记者,开始供应后,他每天晚上11点要将当天下单的蔬菜运到橙心优选的仓库里。“晚上9点前他们会统计好当天的订单量,第二天早上开始配送,所以晚上要把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完。”
送货之前,他还要按照橙心的要求进行分拆打包,贴上特定的标签,为此他还购入了一台打标签的设备。送到仓库后,工作人员会验收,如果送货量不够会罚款,“比如他要求300斤,送过去了他觉得里面有10斤不符合要求,就要被罚款,也来不及再送一趟。”
和社区团购合作之后,工作作息开始昼夜颠倒,经常到半夜1、2点才能结束,“仓库里的工作人员更辛苦,他们要分拣、打包到早上6点。”这名供应商很快就终止了合作,“太累了,我不想累死。”
猝死在当今中国职场并不新鲜。
2015年,某腾讯员工猝死,事后其同事发布请愿信,呼吁高层领导重视员工过度加班现象。2016年,前阿里集团数据技术及产品部总监欧吉良猝死,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猝死。
加班不仅是常态,也成为普遍接受的文化。马云曾说,“任何公司不应该,也不能强制员工996”,但“996是修来的福报”。 互联网行业因为工作强度大而被认为具有“35岁危机”,即超过35岁,由于体能跟不上将被公司淘汰。
“在北上广,只有要倒闭的公司才不加班。”
除了每天工作时间的延长,“大小周”制度也正在被越来越多公司接受。近日,快手宣布,为了让前中后台配合更加紧密,快手将于2021年1月10日开启全员大小周。
根据我国《劳动法》,用人单位聘用员工,有定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两种。其中定时工作制是指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且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不定时工作制是指企业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如果用人单位要实行不定时工时制,需要单独向劳动部门审批,具体情况有地区差异,大多数情况应在每周44小时以下。
北京天同律师事务所的张燕宁律师告诉《 财经 》记者,目前,我国还没有国外广泛采用的劳动公益诉讼,这是一种由 社会 组织或者检察机关代行劳动者的起诉权的途径。因此,解决争议的路径只有两条,行政方面,劳动监察部门可以主动监管,并要求责令改正、行政处罚等。
民事方面,加班的员工可以起诉主张加班费。然而在现实里,很少有人这么做。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互联网从业者刚刚从百度跳槽去拼多多。 他告诉《 财经 》记者,他感觉自己不是一个员工,而是流水线上的工具:工位拥挤压抑,厕所稀缺,吃饭也要计算时间,项目节奏特别快,几乎没有喘息的空间。
因为太累,他刚入职一个星期就想离职,但是收入确实高。他2020年的收入是180万,包含股票。他说,多多买菜是目前公司里强度最高的部门,他作为技术人员一周上班6天,默认晚上11点下班,但经常加班到凌晨。
他并不认为拼多多公司有什么问题,“这是双向选择,公司没有不让你离职,钱给的多,自然要求就高。”他算了笔帐,在拼多多“拼”一年,就可以在老家买房,三年就可以买别墅了。他计划干几年再回百度,“百度的管理要宽松舒服很多。”
他提到,之前拼多多挖了很多微信团队的人,以至于腾讯不得不站出来,让微信和拼多多签了互不挖人的协议。“拼多多挖人都是两倍、三倍工资地挖,大家也默认就是来赚钱的。”
前述拼多多已离职员工对此持相似观点。据其透露,每年五月拿完年终奖后将是一个离职高峰,“一部分人就是为了赚快钱,工作上打交道明显是能推就推,心里就自己那点小九九,完全不是大家一起团结做项目的姿态。”
“大家留在公司大多还是为了钱,大家都是缺钱,原生性的穷或者暂时性的穷,不穷的那部分可能是在等期权行权。”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想要以命换钱,但是潮水中似乎身不由己。一位关注拼多多的投资人告诉《 财经 》记者, 拼多多和美团作为大厂,都还保有“创业精神”和“狼性”,这也是资本市场看好这两家公司的原因之一,“就是要够拼,公司才能快速增长,这是拼多多的价值观,我很认可。”
1月4日,上海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表示,已对拼多多公司的劳动用工情况进行调查,会对该公司用人合同、用工时间等情况进行检查。
一位熟悉多多买菜一线业务的人士称,截至目前,“出了这个事(女孩逝世),公司还没什么改变,继续在定各种kpi。”
拼多多公司规定不允许员工有私下的交流群,已要求员工对外噤言。一位拒绝接受采访的拼多多员工表示,“手机软件可以监控,不方便说。”
这件事似乎对内部来说没有什么影响,多多买菜员工猝死事件在社交网络上进一步发酵,但前述拼多多员工依然开会到凌晨12点多,“可能会影响之后入职的人,会选择工资稍微低一点但强度没有那么大的工作。
一切悄无声息。没有离职,没有抗议,2021年第一个工作日,女孩离去的消息像是一枚石子沉入某些人的心底,“在心里纪念一下吧。”一位拼多多员工称,“不好发表意见,怕公司有想法。”
SCOR模型
Process是整个框架中核心,Process分成了四个层次, Process Hierarch y 描述了SCOR流程结构。
Level 1: 六个主流程,分别是 Plan, Source, Make, Deliver, Return and Enable 。
Level 2: 流程目录Process category,以在Deliver流程为例,可以分为4个level2的目录,分别是:
sD1 Make to stock (MTS),
sD2 Make to order (MTO),
sD3 Engineer to Order (ETO),
sD4 Retail 。
Level 3: 流程元素Process element。
在这个层面上终于涉及到一些具体流程,比如:
MTS中的第一个流程是sD1.1 Process Inquiry and Quote,它的描述是接收和回应客户的咨询和报价(Receive and respond to general customer inquiries and requests for quotes)。
从sD1.1到sD1.15,SCOR一共用了15个流程来完整地描述了从客户订单查询直到最后给客户开票的全部过程。
例举SCOR逻辑结构如下:
sD1.1流程逻辑结构包括Metrics,Practices,People和Workflow。
Metrics:流程相关Performance;
Practices:流程相关最佳实践;
People:流程相关人员素质要求;
Workflow:当前流程前、后关联流程;
1.Performance(metrics)
针对sD1.1这个流程,SCOR设计了RS.3.100和CO.3.14二个三级performance指标
RS.3.100的描述是Process Inquiry Quote Cycle Time,处理询价和报价的平均时间,归属于Responsiveness(RS)指标。
CO.3.14的描述是Order Management Costs,订单管理的成本,归属于Cost(CO)指标。
SCOR使用了时间(RS.3.100)和成本(CO.3.14)的2个指标,来对sD1.1客户订单询价和报价的过程进行考核,这 样就把流程和绩效表现串联在一起了。
2.Practice
与sD1.1流程有关联的最佳实践是BP.114和BP.176,对应的实践内容详解,如下图:
这个最佳实践对应的流程正是sD1.1,对应的考核指标是RS.3.100, 这样就在Process,Performance和Practice之间建立起了关联
3 People
为了完成sD1.1这个流程,人员需要配备哪些技能?一共有5条,分别是:HS.0007\HS.0029\HS.0092\HS.0094\HS.0098.
逻辑结构包括:关联Process、技能来自二个方面(Experience、Training)、实践(人or 工具应用)
Level 4: activity。SCOR建议公司可以自己定义第4级流程,一般是各个行业和区域具体的活动。
在SCOR中没有明确定义Level 4的流程,而是把这项工作交给企业自己来完成。
例如:大多数公司需要执行一项称为“接收、输入和验证客户订单”的任务,这是一个三级流程(例如sD1.2)。
第四级流程将描述如何接收订单的步骤:例如EDI、传真、电话和上门服务,每一个都可能需要一个独特的四级过程描述。
另一个步骤是描述订单是如何输入的:电子数据交换可能由某些软件自动加载,传真和电话订单由订单台输入,在收银台处理预约。等等。
需要描述流程的级别取决于项目。
基于4P与4L,SCOR在所有元素之间巧妙地建立了复杂关联,凝聚着SCOR模型开发者集体智慧的精华,历经20余年不断与时俱进、更新迭代。最新的SCOR version12.0提供的参考书,详细地记录了所有的Performance, Process, Practice, People内容,使用者只需要根据目录寻找到对应的内容,就可以跟随着SCOR架构者的思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迅速地找到自己企业在运营上的问题症结。根据SCOR建议的最佳实践,评估哪些是适用或是不适用的,接下来就是选用合适的人来进行流程改进。
为了让使用者可以把SCOR的思想付诸行动,SCOR设计了一套方法,也可以说是改善的工具,这就是Racetrack,俗称“ 跑道图 ”。
跑道图就是一个改善项目定义为五个阶段,跑道尽头是下一个改善的开始,形成一个 闭环的椭圆形 图案。
SCOR的改善项目特点是由上而下制定的,也就是 Top-Down 的这种方式。这是因为SCOR强调 跨部门的协同,需要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 ,而这些都需要Top Management的支持和授权。
组建项目团队(Improvement Program team 与 Executive team)
项目阶段与日程规划:
首先,编写Business Context Summary 业务上下文摘要:
第二,绘制Document current supply chain:
根据不同的客户与市场、产品与服务和销售渠道,我们可以定义出很多条供应链,需要明确哪个地区、哪些产品的供应链,是重点关注的对象。
运用SCOR 模型 寻找断点→断点确认
分析断点,识别机会
机会合并为假设
进一步把假设整理成项目
项目重要性、紧急程度、实施难度评估,确定优先实施项目、详细指导项目(方案)、简略指导项目(方案)
第三, Improvement Program Charter ,改善项目章程,从全局角度对具体工作设定一个范围和目标,超出了这个范围的部分,即使再紧急、再重要,也不在SCOR改善项目的工作内容里了。
为了避免以后可能出现的扯皮情况,SCOR提出所有的三头六面人物都要在这份章程文件上签字画押,做成一份“ 正式合同(Formal Contract) ”,把具体的项目目标、绩效考核、项目安排、活动和输出结果和期待的收益等等,全部明确下来,作为今后执行的指导性文件。
最后把所有的文件、下阶段需要预算、决策意见等汇总以后,上报给Executive team批准,通过后就可以进入第三阶段,改善项目终于要进入深水区了。
Kickoff meeting ——项目启动大会:
选择改善指标:
需先培训SCOR设计团队成员,充分理解模型中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和数据收集的tips。
然后设计团队就可以比对SCOR标准的和企业现有的指标,哪些是可以用的,哪些是需要修正的。
一般只从五个指标中选择1-3个, 小而美比大而全更有效果 。
在明确了绩效指标以后,接下来就要开始收集相关数据,这个过程可能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需要指定一个详细的计划,规定由哪些人来提供数据,还要检查和评估数据的质量。
收集好了数据,根据既定的公式算出了绩效表现的结果。
对标— Benchmarking:了解与同行业竞争者之间存在的差距,当然也可以和其他行业进行比较
对标的输出物是 Competitive Requirements Analysis ——竞争需求分析,把我们的每一条供应链都做一下比较分析,看看是出于一个什么水平上。
然后设定一个要达到的目标,是Superior,Advantage还是Parity。有一个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在每一条供应链里,只能选择一个Superior指标,两个Advantage和Parity指标,如下图所示:
对标的输出物是SCORcard,从下表中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企业目前的绩效与期望的指标之间的差距。
光是有了数据对比还不够,我们依然不清楚绩效指标的差距是如何产生的? 只有深入了解具体的流程,才能够明白数据背后的故事。
hread diagram来帮助我们进行分析,每个供应链节点内的库存和节点之间信息流传递过程。
为了深入了解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对于收集每一个流程的AS-IS信息。
通过现场参观或是访谈的方式,我们可以描绘出每个流程整体的细节情况,包括使用的信息系统、负责人等等,最重要的是可以发现平日里已被忽略的问题,例如冗余的或是不需要的操作流程。
SCOR介绍了一个很有效的梳理流程方法——“Staple yourself to an order”, 给我一张订单,还原你一个流程 。通过跟踪记录订单的诞生,直到最后关闭的整个过程,来深度地理解流程,包括了采购、制造、交付、回收和使能(Enable)。
另外一个梳理流程方法是访谈,具体方式可以是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通过问答的方法来记录下流程。
当流程信息收集完毕以后,我们就会整理出很多的缺陷问题点,接下来要把问题归类到SCOR五个Level 1绩效指标之中,究竟是属于Reliability, Responsiveness,Agility,Cost或是Asset Management。
然后,我们需要用到 Six Sigma和TQM 中的工具,来对每个缺陷造成的绩效指标影响进行量化分析。
在找到了问题流程后,我们就要寻找更好的办法来修复缺陷。比较好的方法有采用行业标准流程、头脑风暴、专家顾问提供方案、使用精益思想等等,来对于流程内容进行新增、修正或是干脆废除。
流程好不好?试过才知道。 我们需要对新的流程场景做测试,具体的方法有沙盘推演、软硬件测试,或在机台上试生产。在做完了以上这些工作以后,SCOR项目即将进入关键的第四阶段。
凡事要有优先级
在顺利通过三阶段以后,企业现有的问题点也都应该被识别出来了,面对着大大小小的流程断点和缺陷,如何为它们找到对应的改善项目,量化项目收益,设定项目实施的优先顺序?这些都是需要在Phase 4中需要解决的。
在四阶段的开局,SCOR项目设计团队根据在以前整理获得的AS-IS信息,流程缺陷和泳道图等资料,需要开一个Preliminary Project Portfolio会议,把发现的问题点汇总,计算可能给企业运营带来的影响,最后把问题与SCOR Level 3流程联系起来。
紧接着的工作是把影响绩效的问题与改善项目联系起来,比方说影响了订单交付完整性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订单拣货与理货的准确性得到改善。影响了订单交付时间的问题,可以通过缩短运输周期的方式来解决。又比如为了满足客户紧急订单的需求,可以通过减少设备换型时间的方法来改善。
所有的改善项目必须要有量化的财务分析,也就是要一份 投资回报率ROI 的分析,来算一下每个项目可能的收益,并根据收益的高低对项目进行优先级排序。
在对改善项目排序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这几个因素:
1.项目相关性: 有些可以并行,有些是有先后的顺序。
2.优先级: 对于绩效改善大的项目拥有优先级。
3.复杂性: 根据项目的难度和风险划分。
4.财务影响: 一般是ROI越高的先做,这需要和财务同事一起决定。
如果我们把项目根据下图的两个维度进行划分,就能轻易地看出项目优先排序的原则。
在所有的项目中,最优先实施的应该就是左上象限的Quick wins,项目复杂度和风险较小,而且改进效果显著、回报很高。
相反的,右下象限的项目就是应尽量避免去做的。做完这项任务以后,SCOR项目的第四阶段也就结束了,我们马上就要进入最后的实施准备阶段。
在SCOR之前的Process内容中,并没有涉及到Level 4的部分,在这个阶段我们终于要把TO-BE下的Level 3和Level 4流程联系起来了,通过最佳实践的案例,为企业今后要推行的流程找到实施的借鉴。这一步骤也是第五阶段项目实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还记得在二阶段最后的输出物——Improvement Program Charter,改善项目章程吗?这个Program Charter是改善项目的整体框架,到了第五阶段,我们就需要把改善项目细化到具体的Project,并制定出一份Improvement Project Charter。
项目在正式实施之前,需要检测一下是否都已经做好了准备,也就是 Readiness Check 。主要检查的环节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愿景: 改善项目试图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是否可以清晰地表达出来。
2.激励: 每个流程的改变都会引起绩效目标的重新制定,激励机制也要同步更新。
3.资源: 确保实施新流程的人员都具备了充足的能力,来胜任新的工作。
4.技能: 项目实施人员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
5.计划: 实施项目的详细行动计划,具体做什么?什么时候开始做?
如果流程活动与信息系统有关,SCOR提供了一种方法——Storyboard,也就是把关键操作步骤用电脑截屏的方式记录下来。
经过了漫长的前期各项活动,整个项目终于来到了最后的环节——测试、验证和实施,这部分可能需要耗时6-12个月完成。
我们还需要挑选一些场景进行试点,在结果被验证有效以后,才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最后的步骤是实施Roll out,把解决方案正式地推行下去,开始实施!SCOR项目团队的任务也圆满完成,功成身退。
由于改善的工作是没有尽头的,SCOR团队要趁热打铁,积极地从问题清单中找出下一个改善目标,然后使用相同的方法和工具,再跑一圈跑道, 周而复始,无穷无尽 。
怎么做小程序的推广/什么是小程序
小程序推广方式。
1、附近的小程序(免费),在小程序后台,开通“附近的小程序”,设置门店地理位置,小程序自动展现给周边5km内的微信用户,所有符合条件的小程序能在“附近的小程序”」获得免费曝光,且一个小程序能添加10个地理位置。
2、附近的小程序广告(需付费)。附近的小程序是微信开放的关键流量入口,同时开放了广告投放渠道。广告位是在附近小程序的第三行,点击即可打开对应的小程序,暂不支持其他页面的跳转。
3、微信群分享,实现粉丝裂变(免费),在原有的粉丝群同步通知,让粉丝自主扩散,可引导粉丝分享,然后凭截图领取小礼物,逐步将流量引到小程序,促成销售。
4、二维码海报(免费+付费,适用线上线下多种场景,可以通过后台生成小程序二维码,并将其植入到线上线下海报或户外广告中。例如:朋友圈、微信群、门店、电梯、机场、活动现场等等。
5、地推(免费,但是需成本。对于部分小程序而言,地推或许是最贴近用户场景的推广方式,线下以小程序码的方式,通过宣传物料等推广小程序。诸如:餐饮,鲜花,美容,健身等线下门店,效果明显,转化快。
6、公众号关联小程序(免费),
1公众号资料详情页绑定相关小程序,当用户关注你的公众号时,就能看到位于显眼位置的相关小程序,点击可直接跳转到小程序。
2公众号文章插入小程序名片,用户结合内容对产品/服务感兴趣的话,就能直接点进小程序,从而实现内容→购买的转化。不过,这是一个长期运营的过程,前期效果取决于公众号本身的粉丝留存量。
3公众号自定义菜单栏关联小程序,用户可以直接点击访问小程序。
4通过得有店的组件“关注公众号”,可以在小程序商城首页放置公众号二维码信息,引导小程序用户关注公众号。
7、微信小程序广告(付费)在后台开通广告主,由小程序流量主自定义展现场景,根据各自小程序的特点,灵活设置展现页面与位置。常见展现场景为:文章页-文章末尾、详情页-页面底部、信息流-信息流顶部或信息流之间。
8、品牌官方推广(免费),品牌官方区,通过开放接入商家信息,帮助商家触达用户,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和内容。开通品牌官方区后,商家将获得丰富的展示能力。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品牌名称直达商家,同时,商家的服务和物品也有机会出现在相关搜索结果中。
9、模板消息推送(免费),模板消息是小程序在微信内部对每个用户生成的推送。内容类可以用它提示更新,电商类可以用它提示促销或未付款,工具类可以用它提示完成日常目标。每一次推送都在让用户逐渐形成对小程序的依赖。
10、小程序商店(付费),通过付费或其他方式将小程序投放至小程序商店,也能起到一定的宣传效果。主流的小程序商店有知晓程序、微信小程序大全、大梦想程序商店、小程序窝等。
11、拼团、砍价等营销裂变工具(免费),商家通过得有店系统低成本低门槛开发自己的微信小程序商城,利用得有店提供的拼团、砍价、分销等裂变工具,快速拉新增粉,轻松获取新客,提高销量。
12、新媒体软文推广(付费),可借助KOL的粉丝号召力推广小程序,不失为新媒体时代的一大主流推广方式。通过优质的软文广告或硬广,将小程序投放到微信及其他的新媒体平台。目前很多10万+自媒体都有明确的投稿标价。
13、App分享到微信(免费),有的商家有自己的app商城,将小程序和app通过技术手段对接,当把APP的内容分享到微信,就会自动转为小程序卡片,用户点击直接跳转到小程序页面。
14、微信支付(免费),
1用户支付完成后,在支付成功的页面,你可设置提示关注你的公众号。
2在「支付凭证」页面中,还可以再一次推荐你的小程序,提醒用户二次购买。
3消费分享获得“立减金”进行快速裂变拉新,吸引用户进入小程序完成转化。
4巧用微信搜索入口,用小程序名称抢排位(免费)。小程序的名称是唯一的,小程序的排名跟名称、描述、上线时间、用户访问量和小程序的综合质量有关。根据用户的搜索习惯和产品特性,尽可能多地注册小程序名称,才能让小程序的排名更靠前,更有可能被用户搜索到。就是多做一些小程序(每个企业主体可以申请50个小程序)形成霸屏,将目前能想到的一些关键词都用上,但是需要注意小程序的命名规范。另外,我们需要做的是优化小程序描述关键词。
16、小程序与小程序之间的跳转(免费),可以将每个产品线各做一个小程序,绑定在同一个公众号主体上,然后互相跳转。
17、礼品卡玩法(免费),最早玩转礼品卡的是「星巴克用星说」小程序,用户购买礼品卡,分享给朋友,朋友到星巴克后,可以直接使用礼品卡;具体玩法可参考「星巴克用星说」和「麦当劳」小程序。
关于拣货地推和地推货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布于:2023-04-02,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