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推架子鼓」架子鼓地台

博主:adminadmin 2023-03-31 07:18:08 42

318地推拉新网 (点击进入网站)

今天给各位分享地推架子鼓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架子鼓地台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哪位朋友能告诉我什么样的音乐是爵士乐吗?

乡村音乐和爵士音乐介绍[09.05]

一、乡村音乐的诞生

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它来源于美国南方农业地区的民间音乐,最早受到英国传统民谣的影响而发展起来。最早的乡村音乐是传统的山区音乐(Hillbilly Music),它的曲调简单、节奏平稳,带有叙述性,与城市里的伤感流行歌曲不同的是,它带有较浓的乡土气息。山区音乐的歌词主要以家乡、失恋、流浪、宗教信仰为题材,演唱通常以独唱为主,有时也加入伴唱,伴奏乐器以提琴、班卓琴、吉他等(50年代中期以前,传统的乡村音乐乐队里没有鼓)为代表。演出场所主要在家里、教堂和乡村集市,有时也参加地区性巡回演出。它与大城市的文化生活相隔离,一直处于自我封闭状态。

20世纪20年代,有些电台为了迎合农村听众的口味,开始播放山区音乐,如芝加哥的"民族谷仓舞"(National Barn Dance)节目(1924),纳什维尔的"老式大剧院"(Grand old Opry)节目(1925)等,很受欢迎。这种做法鼓励了山区音乐的乐师去电台录音,也激发了唱片公司去各地发现人才、录制唱片。从此,山区音乐开始汇入美国流行音乐的主流,并涌现出最早的一批乡村歌手,如吉米.罗杰斯和"卡特家族"演唱组。

吉米.罗杰斯(Jimmie Rodgers,1897~1933)融合了布鲁斯、白人山区歌谣(Yodels)以及民谣(Folk)等多种音乐风格,被认为是乡村音乐的开创者,并冠以"乡村音乐之王"的称号。他的歌唱从容、悠然,并且发展了一种独特的、真假声来回转换的山区民间唱法:"蓝色的约得尔唱法"(blue yodel)。虽然他一生饱受肺病的折磨,但是始终没有放弃过对乡村音乐的执著。从1929年,到1933年罗杰斯共录制了一百一十首歌曲,1933年5月26 日,在刚录完音的两天后正值盛年的吉米.罗杰斯因病情恶化而去世。

"卡特家族"(The Carter family,由Alvin Carter,1891~1960,和他的妻子、弟媳妇三人组成)以一种安逸、谐和的曲风和着眼于家园、上帝和信仰等题材而赢得了听众的喜爱。对于像"卡特家族"这样的艺人,演唱只是一种业余的谋生方式。但是在乡村音乐的初始阶段,他们的确为乡村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早期乡村音乐留下了宝贵的录音资料。

二、西部摇摆

20世纪30年代,由于美国东南部经济的不景气,使得唱片销量急剧下降,乡村音乐只能通过大量的广播节目而维持它的听众。此时出现了一种现象,原来的演唱组逐渐被个人演唱所替代。如罗伊.阿卡夫(Roy Acuff)、简尼.奥崔(Gene Autry)等人成了这时的焦点人物。在这种背景下,来自德克萨斯的鲍勃.韦尔斯(Bob Wills)在乡村音乐中融入了大量的西部牛仔歌曲(一种来自乡间的浪漫情歌)和摇摆乐的成分,创造了一种类似"大乐队"阵容的西部摇摆(Westenng)风格。1933年,鲍勃.韦尔斯将这种集合了舞蹈节奏、提琴音色、大乐队阵容、爵士唱法和架子鼓、失真吉它的新型风格成功地推向了市场,从而使其获得了"西部摇摆之王"的称号。

三、 蓝草音乐

20世纪40年代,在肯塔基州的山区还出现了乡村音乐的另一个分支,叫蓝草音乐(Bluegrass Music)。它在乡村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了当地古老的玉米脱粒晚会上的班卓音乐和提琴音乐,以及南部山区的叙事歌曲等因素发展而成。

蓝草音乐的演唱一般都是多声部的,除主旋律声部外,往往还在上方用假声叠置一个和声声部,有时还在主旋律下方加上一两个低音声部。它的伴奏乐器以班卓琴和提琴而独具特色,有时还采用曼陀林、低音提琴等民间乐器,传统乡村音乐没有架子鼓的特点也在蓝草音乐中得到了保留。蓝草音乐的速度一般都比较快,每分钟160-330拍左右。

蓝草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爵士乐的影响,常在器乐段落中出现比较华丽的即兴独奏。70年代,当其他乡村音乐普遍采用电声乐器时,他们仍采用传统乐器演奏。著名的蓝草音乐家和乐队有:比尔.蒙鲁(Bill Monroe,1911~ )领导的"蓝草男孩"(Bluegrass Boys)乐队、奥斯本兄弟(Osborne Brothers)、"约翰逊山脉男孩"(The Johnson Mountain Boys)、"纳什维尔蓝草乐队"(The Nashville Bluegrass Band)等。

四 、纳什维尔之声

20世纪50年代,纳什维尔成了乡村音乐的集中营,著名的乡村音乐家大部分都来自这里。因此,"纳什维尔之声"(Nashville Sound)也成了乡村音乐的代名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乡村音乐虽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总的来说,它仍是一个地区性的乐种。由于战争的缘故加速了人口移动,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了更多的接触,特别是很多南方农村青年,移居到北部和东西部城市。于是,乡村音乐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成为有全国影响的流行音乐形式,并被正式称为乡村音乐(在此之前乡村音乐一直没有具体的命名),有时也叫做乡村和西部音乐(Country and western music)。

很多乡村音乐家对于把乡村音乐带出南部或中西部都作出了贡献,其中贡献最大的是汉克.威廉姆斯。

汉克.威廉姆斯(Hank williams,1923~1953),1923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在风格上,他既不像东南部的和声风格,也不接近西部流行的西部摇摆风格,他创造了一种抑郁的但却坚定的唱法。汉克.威廉姆斯40年代在乡村音乐界的地位,就如同20年代的吉米.罗杰斯,甚至还要高。

威廉姆斯1946年开始出唱片,他推出了一系列冲击流行音乐市场的歌曲,如《相思布鲁斯》(Lovesick Blues)、《今晚不要流泪》(There will be no teardrops tonight)、《你的欺骗之心》(Your cheatin' heart)以及《你又赢了》(You win again)等,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作品《什锦菜》(Jambalaya,例12)成了世界上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威廉姆斯还在他的音乐中保留了一定的旧式宗教成分,制作了一些有力的传统福音歌曲。

1953年元旦,威廉姆斯由于吸毒过量死在他汽车的后座上。与他同时代的乡村歌手们几乎都受到了他的影响,他在乡村歌集中的作品也许比任何人都要多。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社会的繁荣使得乡村音乐得到了飞速发展。如:此时的"老式大剧院"广播节目拥有了一千万听众,"民族谷仓舞"节目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纳什维尔之声"也随即开始遍布全国。

五、乡村音乐的叛逆时代

20世纪60年代是乡村音乐史上最辉煌的十年,这一时期出现了像乔治.琼斯(George Jones)、约翰尼.卡什(Johny Cash)、帕特兹.克琳(Patsy Cline)等顶级的乡村音乐家。但是由于乡村音乐的普及,使纳什维尔的乡村音乐中心地位受到了挑战。如加利福尼亚的贝克斯菲尔德(Backsfield)和德克萨斯的奥斯汀(Austin)等地,也因出现了著名歌手而成为日后乡村音乐中心之一。到了70年代,乡村音乐已经显得老态龙钟了,因此一场"叛逆运动"改变了乡村音乐的传统模式。原来由制作人挑选歌曲以及安排曲目的制作方式,受到了很多人的强烈反对,他们要求自己选择歌曲,自己制作,以此来体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维护自己的出版权力。威廉.奈尔逊(Willie Nelson)领导了这场"叛逆运动"。

1968年,纳什维尔地区的制作人们对奈尔逊那种新鲜的个人化音乐采取了强烈的排斥态度,因此威廉.奈尔逊离开了纳什维尔,来到了德克萨斯的奥斯汀。在那里他开始了一年一度的音乐会,并吸引了一批有着同样爱好的年轻人。他们那种纯朴的、根源化的风格加上个性化的表现方式,使乡村音乐呈现出了更加复杂的局面。

当一个个新的概念融合到一起的时侯,一个争论因此而生了,"到底什么是乡村音乐?"

著名乡村歌手肯尼.罗杰斯(Kenny Rogers)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乡村音乐就是乡下人买的一切音乐。"一句简单地回答完美的解释了全体乡村音乐家的心声,即:什么是乡村音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让乡村听众感受到不同的、既新鲜又熟悉的乡村生活体验。

鉴于乡村音乐的复杂局面,下面列举三种不同风格的乡村音乐形式,以供参考。

乡村布鲁斯,即乡村音乐与布鲁斯音乐的结合。代表人物有查理.里奇(Charlie Rich)、罗伊.罗杰斯(Roy Rogers)等。

流行乡村音乐,即在乡村音乐中融入较多的流行音乐成分,使其更易被人接受和喜爱。代表人物有肯尼.罗杰斯(Kenny Rogers)、瑞芭.麦克英特尔(Reba McIntire)等。

乡村摇滚,即乡村音乐与摇滚乐的结合(详见摇滚乐部分)。

六 、乡村歌手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乡村音乐经过不断地发展,呈现出了远比山区音乐复杂的局面,各种风格的融合更是促进了乡村音乐的繁荣。20世纪70年代以后,乡村音乐体现出了更加活跃的气氛,因此从风格上更是难以归类。但是作为美国的"民族流行音乐",它保留了山区音乐中的传统风格,如:曲调简单,节奏平稳,带有叙述性以及较浓的乡土气息;演唱中使用较多的鼻音,有时还使用滑音等各种演唱技巧;伴奏以传统的班卓琴和提琴而独具特色。乡村音乐正是以这些鲜明的个性,使其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下面,介绍几位在商业上取得较大成绩的乡村歌手。

约翰.丹佛(John Denver)

约翰.丹佛,1943年12月31日出生于美国西南部的新墨西哥州,从小喜爱音乐,8岁时祖母送他一把吉他,开始学习音乐。年轻时,他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1971年他放弃学业,一心从事乡村歌曲的创作和演唱。当年,以演唱歌颂弗吉尼亚山区美丽风光的《乡村之路》(country Road,例13)一举成名。1972年以一曲《高高的洛基山》(Rocky Mountain High)进入电视屏幕,成为美国广播公司"午夜特别节目"的主持人。

丹佛熟悉农村生活,热爱大自然,他创作的歌曲大都是赞美大自然和歌颂人类的友爱和美好的感情。因其曲调简朴、优美,内容清新向上,歌词富有诗意和哲理,使他在罗拉多州一带享有"桂冠诗人"的美名。他的吉他弹唱在世界上更是享有盛名。

1997年10月,丹佛在驾驶自己的私人飞机时不幸失事,终年54岁。

约翰.丹佛的代表作品有:《乡村之路》(Country Road,1971)、《高高的洛基山》(Rocky Mountain High,1972)、《安妮之歌》(Annie's song,1974)、《阳光洒在我肩上》(Sunshine on my shoulders,1974)等。

肯尼.罗杰斯(Kenny Rogers)

肯尼.罗杰斯,1938年8月21日出生于得克萨斯州的休斯顿。在上高中时,他便学会了吉他和小提琴,并在一支叫"学者"(The scholars)的山区摇滚乐队里演奏。1966年,他自己组建了一支名?quot;首版"(First Edition)的乐队,1972年乐队解散。1976年,罗杰斯从偏向"嬉皮式"的风格走向平稳的乡村音乐道路,成为一名乡村音乐的改良者。他将大量的流行音乐元素融入乡村音乐之中,使两者得到完美的结合。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间,罗杰斯一直忙于慈善事业、音乐会、电视节目、电影、摄影和他的快餐连锁店等事务。

肯尼.罗杰斯的嗓音浑厚,表情洒脱,他爱唱节奏轻快自由、略带叙述性的歌曲,有时还将乡村音乐和城市温和摇滚融合在一起。代表作品有:《露西尔》(Lucille,1977)、《女士》(Lady,1980)、《疯狂》(Crazy,1983,例14)等。

乔治.斯雀特(George strait)

乔治.斯雀特于1952年5月18日出生于德克萨斯州的普迪特(Poteet),是80年代最有影响的乡村歌手之一。

斯雀特从小在父亲的牧场里长大,有时帮父亲做些传篱笆、放牲口等工作。十几岁时,他就开始玩音乐。1971年,斯雀特应征入伍,1973年驻扎在夏威夷。基地司令员想建立一支军队乡村乐队,这件事吸引了斯雀特,他买了一把便宜的吉他,开始模仿汉克.威廉姆斯的唱片,并给乐队起了个名字叫"浪漫乡村乐队"(Rambling Country),常在营地外进行演出。

1975年他回到家乡,为了满足父亲的期望,进了"西南德克萨斯州综合大?quot;(Sounthwest Tesxas university),在攻读农学学位的同时,他组织了一支乐队。1979年,他在MCA唱片公司录制了他的第一张专辑。此后,斯雀特长期占据排榜上的高位,将近30次荣登榜首。到了90年代,许多歌手(包括加思.布鲁克斯)都把他当作榜样。斯雀特不愿露面,比其他著名歌手接受采访要少得多,但在1992年,他参加了电影《纯乡村》(Pure Country)的演出,这部电影中的四首歌曲上榜,使斯雀特站到了乡村乐坛的前列。

斯雀特成了乡村音乐中的焦点人物。他的事业仍在不断地发展,但他现在每年只花半年的时间去录制唱片和巡回演出,而其余的时间他则隐居在德克萨斯的家乡,骑马、爬山、和家人共度美好时光。

文斯.基尔(Vince Gill)

文斯.基尔,1957年4月12日出生于奥克拉荷马州的诺曼(Norman),原名文斯.格兰特.基尔(Vince Grant Gill)。他的父亲是一名联邦法官,会弹班卓琴。基尔10岁开始学习吉他,上中学时就参加过当地一支叫"山雾"(Mountain Smoke)的乡村摇滚乐队。中学毕业后,他得到高尔夫运动员奖学金,到肯德基州的路易斯维尔(Louisville)上大学,很快便参加了一支叫"南方联盟"的乐队。此时他除了会弹奏吉他外,还会演奏曼陀林、小提琴和班卓琴。

1979年,基尔来到纳什维尔并很快的成了音乐节上的红人。1984年,他的歌曲第一次进入乡村歌曲排行榜前40 名。此后,他的歌曲不断地在排行榜上取得佳绩。

进入90 年代,基尔留下了辉煌的足迹,除了录制唱片外,他还是音乐会上的十大明星之一,两次获得乡村音乐协会的最佳艺人奖。他说:"我希望有人记住我,我曾经关心过乡村音乐的完整性。我也喜欢当演员、当作曲家、做事业。同样,我关心历史,它从什么地方开始,他往哪儿发展。"

文斯.基尔的代表性专辑有:《我仍崇拜你》;1988年与Capitol唱片公司签约,年底,他的首张专辑制作完成,于1989年出版。

布鲁克斯踏上歌坛两年,便成为大红大紫的乡村歌星。在1991年第25届乡村音乐颁奖大会上,他囊括了四项大奖。继而又被评为1992年最佳乡村歌手和"越界"获得了最佳流行歌手,同时获这两项殊荣的歌手是史无前例的。

加思.布鲁克斯的代表性专辑有:《加思.布鲁克斯》(1989)、《没有遮拦》(No fences,1990)、《徒劳》(Ropin' the wind,1991)、《狩猎》(The chase,1992)、《碎片》(In Pieces,1993)、《精选》(The Hits,1994)、《新马》(Fresh horses,1995)。

仙妮亚.唐恩(Shania Twain)

仙妮亚.唐恩,1965年8月28日出生于加拿大的安大略省,是90年代中期继加思.布鲁克斯之后最受欢迎的现代乡村音乐代表歌手。唐恩从小学习吉他、学习创作和演唱,早期,她在各地的酒吧、俱乐部演出,偶尔也出现在地方电台。1993年推出首张专辑《仙妮亚.唐恩》,1996年以一首《我的男人》(Any man of mine)获得格莱美最佳乡村女歌手奖。

虽然唐恩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是因为她的音乐中硬摇滚风格的加入,同时也因她在MTV中大胆的性感出境,经常遭来评论界的冷眼。作为一名乡村歌手,唐恩是第一个以性感取得成功的典范。

仙妮亚.唐恩的代表歌曲有:《是什么让你说起那些》(What Made You Say That,1993)、《我的男人》(Any Man Of Mine,1996)、《你是我的唯一》(You'ar Still The One,1999,例15)等。

爵士音乐介绍

一、 爵士乐的起源

爵士乐(Jazz)以其极具动感的切分节奏、个性十足的爵士音阶和不失章法的即兴演奏(或演唱)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同时也得到了音乐领域各界人士的认可。它以布鲁斯和拉格泰姆为源头,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如今已是异彩纷呈、百花齐放。自从1917年第一张爵士唱片诞生以来,它便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20世纪初的新奥尔良爵士乐 、30 年代大乐队演奏的摇摆乐、40年代的比博普爵士、40 年代末的冷爵士、50年代的硬博普、60 年代的自由爵士、70 年代以后的摇滚爵士,而后拉丁爵士、融合爵士、爵士放克…… 一张张不同风格的爵士唱片汇成了一部爵士乐发展史。

1、 爵士乐的来源

--布鲁斯和拉格泰姆

爵士乐是在布鲁斯和拉格泰姆的基础上,融合了某些白人的音乐成份,以小型管乐队的形式即兴演奏而逐渐形成的。

布鲁斯(Blues)

布鲁斯是南北战争后,黑人民间产生的一种演唱形式,它的来源已无从考查。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它与黑人的种植园歌曲(劳动时集体合唱的无伴奏歌曲)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后来,由于种植园经济的衰落,黑奴逐渐变得自由,大多数成了独立的雇工,因此集体劳动歌曲失去了生存的环境。此时一种被称作"田间呼喊"的独唱形式代替了种植园歌曲,最原始的布鲁斯形式也因此而生了。后来黑人进了城市,把这种呼喊带到了城里,对所有的黑人音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原始的呼喊形式与早期的农村布鲁斯(Country blues)对比之下相差无几,都是在即兴演唱中形成的,每次演唱都不相同。不同之处仅仅在于"田间呼喊"是一种个人内心情感的释放,而农村布鲁斯一般都是歌手为商家推销产品时为吸引顾客而演唱的。他们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谋生方式竟然为布鲁斯的发展树立了模板。农村布鲁斯保留了"田间呼喊"中上升或下降的自然滑音特点,它的段落一般都是三句构成一段,但是没有固定的段数,可以即兴演唱很多段,它有时还经常采用班卓琴和吉他来进行伴奏。由于农村布鲁斯出现于20世纪以前,所以它的流传只能靠文字记载而没有录音资料(现存最早的布鲁斯录音资料产生于1920年)。进入20世纪20年代,最流行的布鲁斯是古典布鲁斯,与农村布鲁斯相比,它的演唱风格更加流行化。古典布鲁斯常常有作曲者参与,不完全靠歌手即兴演唱,它的曲式显得更加规整,经常由爵士乐队伴奏。这个时期女歌手占据了布鲁斯舞台,他们经常和爵士乐队一起演出,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比如最早的布鲁斯歌手"妈".雷尼("Ma" Rainey,1886~1939)就是在这个时期确定了她的明星地位。30年代,当黑人为了谋生而涌向工业中心时,农村布鲁斯也随之走进了城市,从而形成了都市特点的城市布鲁斯。城市布鲁斯主要反映城市生活的感受,它的结构固定,4/4拍,12小节分成三句,每4小节为一句,第一、二句重复。伴奏可能是乐队,也有的用钢琴,伴奏和声趋于规范。

曲式: A | A' | B |

小节: 1 2 3 4 | 5 6 7 8 | 9 10 11 12 |

和声: I--- | IV-I- | V- I- |

如威廉.汉迪(W.C.Handy)于1912年发表的《孟菲斯布鲁斯》(Memphis Blues)的第一段(例1)。

这种12小节布鲁斯曲式为乐手和歌手的即兴发挥提供了极大的自由空间,在这样的结构框架中,布鲁斯以它独特的音阶和节奏特点让人一听便能分辨这就是布鲁斯。布鲁斯音阶是最能体现布鲁斯风格的特征之一,在自然大调音阶上增加降三音和降七音(例2)以此来体现出布鲁斯的忧伤成分。布鲁斯节奏以三连音为基础,然后作不断地变化(例3)。因此想演奏(或演唱)布鲁斯的乐手(或歌手)必须建立起良好的三连音概念。

布鲁斯历史上最著名的作曲家是威廉.汉迪(William Christopher Handy ,1873~1958),拥有"布鲁斯之父"的称号。他把布鲁斯与拉格泰姆相结合,使原来只在黑人中流传的布鲁斯被不同阶层的听众所接受。他为布鲁斯的推广和流传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60年,美国邮政部发行了他的纪念邮票,以表彰他对黑人音乐做出的巨大贡献。

布鲁斯一方面被爵士乐所吸收,成为爵士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作为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自身还在发展,并继续影响着爵士乐。

下面介绍几位布鲁斯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

贝西.史密斯(Bessie Smith,1894~1937)

贝西.史密斯是古典布鲁斯时期最著名的女性布鲁斯歌手,1894年出生于美国的田纳西州。最早,贝西为了谋生,在杂耍班和夜总会演唱,1923年,哥伦比亚公司制作人弗莱克.沃尔克;沃尔克发现了她的潜力,便为她录制了第一张唱片,没想到唱片一上市便卖出了200万张。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看到这种情况,就立即与她签约,而且将她捧为旗下的头牌歌星。贝西的歌曲涉及面甚广,有反映社会问题的、有放荡幽默的,还有直截了当的性表白和流氓小曲等等。由于她在20世纪20年代主宰了布鲁斯音乐的潮流,因此人们将她称为"布鲁斯皇后"。1929年以后,她的音乐生涯出现了滑坡,她为了取得白人听众的喜爱,开始录制白人通俗歌曲,但是此时的白人音乐市场已被乡村歌手吉米.罗杰斯(Jimmie Rodgers,详见乡村音乐部分)占据,贝西敌不过罗杰斯,没有拿下白人市场,回过头时,发现自己又失去了黑人听众。于是1933年以后她再也没有录制过任何东西。1937年9月26日,贝西酒后驾车,在高速公路上与卡车相撞,一只胳膊活活从身上被撕下来,最后不治身亡。

雷蒙.杰弗逊(Lemon Jefferson,1897~1930)

雷蒙杰弗逊--一位来自德克萨斯的盲人歌手,在20世纪20年代末为布鲁斯音乐留下81张唱片的布鲁斯巨人。雷蒙.杰弗逊从小双目失明,但具有极高的音乐天赋。他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吉他,很小就在街头卖唱。1926年以前,他一直是个街头艺术家,在黑人北迁的高潮中,他来到了芝加哥。唱片商很快发现了这位既能弹吉他、又能唱歌、还能填词编曲的天才歌手--"瞎子雷蒙"(布鲁斯圈子里都这么称呼他)。雷蒙演唱的是比较传统的农村布鲁斯,他的风格比较清淡,吉他与歌声相呼应。他的歌词比较讲究格调,没有粗鄙的用词。经过唱片公司的推广,雷蒙很快就成了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同时也赢得了巨大的财富。但是他把大量的钱财用来寻欢作乐,浪费在女人和酒上。1930年的一个冬夜,他录完最后一张唱片后去了夜总会。不知什么原因,司机没来接他,他便自己步行回家,第二天被发现冻死在雪地里,享年33岁。

查理.帕顿(Charlie Parton,1885~1934)

查理.帕顿,1885年出生于密西西比三角州的克利夫兰,是20世纪30年代初布鲁斯乐坛的代表人物。帕顿从小体弱多病,个子矮小,因此人们将他称为"矮子帕顿"。帕顿自学作曲,从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吸取养分,创作各种歌曲。他在音乐上对传统进行改革,强化自己的个性,他的歌曲多半与自己的经历有关,布鲁斯的主题--伤感,在他的音乐中无处不在。1929年,帕顿开始录制唱片,在女布鲁斯歌手铺天盖地的声浪中,他却低吟浅唱,别具一格。到1934年他去世为止,五年时间录制了60张唱片。帕顿瘦弱的身躯、浑厚的男低音、精湛的吉他技艺、大量的唱片、短暂的艺术生涯,这一切使他成为一个布鲁斯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马迪.沃特斯(Muddy Waters,1915~1983)

马迪.沃特斯,1915年出生于密西比的罗林福克,原名麦金利.摩根菲尔德(McKinley Morganfield),他是一位介于查理.帕顿与B.B.金(B.B.King)之间最伟大的布鲁斯音乐家之一。由于他曾经常在泥水中玩耍,因此得到了"Muddy"(泥泞的)这个绰号。马迪.沃特斯13岁学习口琴,17岁学习吉他,1943去芝加哥并成为那里的滑棒吉他大师。1944 年他开始演奏电吉他,晚上在俱乐部演出,白天在造纸厂干活,后来又当过卡车司机。1946年到1954年期间他录制了一批反映极强的热门歌曲,并对节奏布鲁斯(R&B)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1950年起,几乎所有的芝加哥布鲁斯明星都参加过他的乐队。60年代以后,他的音乐变得更加成熟和专业,加进了大量的钢琴、口琴以及架子鼓,使布鲁斯被更多的黑人和白人所接受。1971年推出的《他们叫我马迪.沃特斯》(They Call Me Muddy Waters)为他赢得了第一个格莱美奖(该奖开创于1958年,每年颁发一次,是美国音乐界最高奖项)。他在去世之前一直没有停止过唱片的录制,为布鲁斯音乐留下了大量的宝贵资料。

B.B.金(B.B.King)

B.B.金于 1925年9月16日生于密西西比三角洲的伊塔比纳,原名赖利.B.King (Riley B.King),是布鲁斯历史上影响面最广、生命力最强的布鲁斯音乐家。儿时的"金"流离于母亲与祖母之间,生活艰难,少年时在教堂学唱歌,在"金"的音乐理念中,乡村音乐与福音音乐对他有着重要的影响。1948年底他来到孟菲斯,很快,他的音乐便被当地的电台看中,同时他也留在了电台工作,当电台直播他的节目时,称他为"比尔大街布鲁斯男孩" (Beale street Blues Boys), 后来简称为"布鲁斯男孩",最后干脆叫"B.B",B.B King 便因此而来。B.B.金的作品中既有纯布鲁斯的,也有乡村音乐风格的,还有流行和摇滚的,但是每一种形式都夹杂着布鲁斯成分。70年代,他的音乐会吸引了各种族、各年龄层的观众。1985年,他的第50张唱片问世,1987年荣获格莱美终身成就奖。作为一名布鲁斯大师,至今他仍在为布鲁斯音乐乐此不疲地奉献着。

约翰.李.胡克(John Lee Hooker)

约翰.李.胡克,1917年出生于密西西比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年中,他一直生活在底特律,并成为那里布鲁斯圈中的顶尖高手。起初,他以演唱黑人福音歌为主,但不久便被布鲁斯音乐所吸引,胡克低沉的声线在清脆的吉他和富有动感的节拍配合下格外受人瞩目。60年代他将布鲁斯先后与舞曲、摇滚乐等风格相结合,使原有的布吉-乌吉 (Boogie Woogie ,一种敲击式的、即兴演奏的布鲁斯钢琴音乐,其特点是左手有一个固定的节奏型衬托右手的布鲁斯音调,产生一种强劲有力的节奏效果)元素逐渐地在他身上消失。70年代他的风格转向摇滚路线。他与B.B.金一样,将各种音乐元素与布鲁斯相融合,为布鲁斯音乐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90年代以后这位"布鲁斯之王"开始淡出舞台,在家中安度晚年,偶尔参加一些社交活动。2001年,胡克逝世,终年84岁。

拉格泰姆(Ragtime)

拉格泰姆是美国流行音乐中第一次出现真正有全国影响的音乐形式。它最初是一种钢琴音乐,盛行于19世纪9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因爵士乐的兴起而被替代。

19世纪末的新奥尔良,非常地开放和自由,比如公娼制度,在这块土地上,大量

「地推架子鼓」架子鼓地台

什么类型的音乐属于摇滚?摇滚音乐又是什么样的呢?

所谓摇滚,就是三和弦加强硬持续的鼓点加上口的旋律。 吉他+贝司+鼓+旋律 的形式

还有啊摇滚不仅是一种音乐形态,实际上它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和哲学”,

下面的出自百度百科

下面是ROCK MUSIC的几个特点:

忙的时候,我甚至忘记去听ROCK,这对于流行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听了多年了一首ROCK,如今听起来仍然让我感觉非常动听,而非厌倦.

大喊大叫说自己是摇滚的,一般是流行,最好也是伪摇.

摇滚不是DJ,许多的中国人无法分辨ROCK与DJ的区别,这也正是中国没有摇滚的土壤.

台湾没有摇滚,香港更没有,至少目前没有.内地的摇滚水平比欧美要晚许多年,至于多少年,我没有考证,或是十五年或是三十年.

听摇滚建议在16或18岁以上听,听摇滚是需要人生阅历的.

另外,诸多的摇滚乐队涉及吸毒\妓女,没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很难不会被误导.大多时候我们对他们的这种行为表示沉默,但我们必须洁身自好.这

并不矛盾,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自由.

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时尚和另类,其实,这也是一种很普通的追求,没有任何个性.

ROCKER们的个性表现在:ROCK是内在的,而非外表.

用心听了一部分歌,不一定多,但都有内心的感触.有渊博的知识,如:史学\地理学\文学\ 博古通今自然是个性最强的!!

摇滚了,不是颓废的生活,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听摇滚甚至是为了给人生充电的一种方式.

摇滚并不神圣,个人认为没有交响乐和京剧好,别的不清楚,因为我接触的音乐形式很少.

摇滚是什么

摇滚乐大致可分如下几类:

1.传统摇滚乐(Rock'n'Roll)。节奏布鲁斯与西部乡村音乐构架了它,当然爵士乐与福音音乐等音乐类型也是它的基石。有人称它为“有活力的RB”,它的出现影响了音乐的走向。

2.民谣摇滚(Folk-Rock)。早期的民谣摇滚是民谣和传统摇滚乐的结合。悠扬的口琴,清脆的吉它,动人的合声是其基本元素。

3.车库摇滚(Garage Rock)。最早体现摇滚乐反叛的一面。表现年青人的冲劲,大声流畅的节奏。

4.迷幻摇滚(Psychedelic Rock)。复杂精巧的编曲,严重扭曲的吉它是它的标志。很多乐手在磕迷幻药的情况下演奏这种自我性极强的音乐。

5.乡村摇滚(country Rock)。乡村音乐与传统摇滚杂交的产物。乡村摇滚传承了许多民谣摇滚的东西(注:不要理解为乡村传承了民谣)。与民谣摇滚相比,乡村摇滚有大段独奏部分,而且欢快的东西更多。

6.艺术摇滚和先卫摇滚(Art-Rock/Prog-Rock)。给人一种近乎幻觉的听觉体验,使摇滚乐变得严肃且更具有艺术性。

7.爵士摇滚(Jazz Rock)。不用废话了,杂交品种。

8.重金属(Heavy Metal)。围绕吉它回复,使乐器发出尽可能大的声音。

9.疯克音乐(Funk)。对70年代后的RB产生了巨大影响。它的重点在节奏上,强调鼓和贝斯构成的节奏部分。通常它的重拍落在每小节的第一和第三拍上(4/4拍的歌曲),而吉它则以节奏为主,旋律为辅。另外,传统灵魂乐中作独奏和合声的号,在疯克里也更突出了节奏作用。

10.朋克(Punk)。一种直抒胸臆,快乐或愤怒至上的音乐。简单,直接,流畅。

11.后朋克(Post-Punk)。比朋克更加艺术化也更加黑暗,处处流露出神经过敏般的刺耳音色。

12.新浪潮(New Wave)。朋克潮过后,人们在寻找一种“安全”的音乐,它用不着革命,只要新奇就好。这就是如流行乐般的新浪潮。

13.硬核与鞭笞(HardcoreThrash)。这是摇滚乐最极端的部分,它让你得到最彻底的发泄。就如纹身,痛并快乐着。

14.另类非主流(Alternative Rock)。各类摇滚乐的大杂烩。

15.说唱乐(Rap)。很多人以为Rap=Hip-Hop,其实不然。Hip-Hop包括四大元素:DJ,Rap,涂鸦,街舞。DJ指Hip-Hop的节奏部分。这里的说唱乐是指DJ与Rap混合成曲的音乐。它也许是最流行的摇滚类型,因为它也吸引了一部分流行乐的听众。

16.电子乐(Electronica)。电子乐是最空灵的音乐,它能让你的大脑最大程度的活起来。我认为它将是未来音乐的主角。

17.流行摇滚(Pop-Rock)。以旋律取胜的摇滚。也许它与流行乐区别只在于对音乐诚实的态度和作者自我的表达。

【明星客座教授】 房祖名与你谈谈什么是冷爵士

冷爵士(Cool Jazz)   冷爵士出现于四十年代末,盛行于五十年代,与“热爵士乐”相对应,也称“凉爵士乐”,它在演奏上偏于轻松从容,是一种柔美的爵士乐风格。由于集中在美国西海岸,故又称“西海岸爵士”(West Coast Jazz)。对于冷爵士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即“温馨、典雅、舒缓、放松”。从演奏形式上看,冷爵士有点类似于古典音乐中的室内乐,乐队一般由3~6名乐手组成,其中最典型的是由钢琴、贝司、鼓组成的爵士三重奏。萨克斯、小号、颤音琴等乐器也经常在冷爵士中作为主奏乐器出现。从音响上分辨,冷爵士总是给人一种松弛、悦耳的感觉,每种乐器互不干扰"点到为止"。冷爵士的另一特色体现在鼓的演奏技巧上,鼓手一般都用钢丝制成的鼓刷进行演奏,对音色的控制极为细腻。因此,成千上万的酒吧、咖啡厅里至今仍然以冷爵士作为背景音乐洗尽尘世的喧嚣,为人们提供着清新自然的"柔美之音"。

代表人物:   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1926~1991,作曲家,擅长乐器:小号)   戴夫.布鲁贝克(Dave.布鲁贝克,1920~,作曲家,擅长乐器:钢琴)   切特.贝克(Chet Baker,1929~1988,擅长乐器:小号)   盖瑞.穆里根(Gerry Mulligan,1927~1996,作曲家,编曲,擅长乐器:上低音萨克斯)   吉尔.伊文斯(Gil Evans,1912~1988,作曲家,编曲,擅长乐器:钢琴)

鲜有爵士音乐家喜欢将自己的音乐归入哪一类的,很多人甚至都不愿称自己的音乐为“爵士乐”。对不同爵士乐的分门别类通常也都是听众所热衷的,而非原作者的本意,而这其中分类最不清晰的当属接下来我们要谈到的“冷爵士(也称酷派爵士Cool Jazz)”,因为这一称谓其实包罗多种风格。它可以指称那些受Miles Davis、Count Basie和Lester Young影响的乐手,也包括白人、黑人等不同肤色乐手创作的音乐,乃至来自东海岸、西海岸不同地域的乐手,只要是那些演奏有节制、情绪收敛的乐手创作的作品都能归入这一大类。一些爵士乐史家认为冷爵士与波普爵士是泾渭分明的,然而,许多冷爵士风格的代表人物却都是波普时期的好手,而且不少冷爵士时期的乐手都喜欢借用波普爵士的旋律与和声。某种程度上,冷爵士比较注重编曲和对位,但是一开始即兴独奏,常常又与波普爵士难以区分。下面章节我们将进入冷爵士风格的介绍,但是切记,冷爵士与波普之后出现的任一爵士风格相比,都更为近似波普爵士。

“酷(Cool)”这个词很容易产生误读,它让人联想到的是乐手的神态而非音乐风格本身。只要一位音乐家演奏时能自始至终克制住情绪,没有剧烈起伏的表情,似乎都能被称作“酷(Cool)”。但以此为标准进行区分的话,你也许会把好乐手和坏乐手混淆在一块,因为通常不少专业乐手都有些倨傲,演奏时习惯“不动声色”;此外,绝大多数古典交响乐团、波普爵士乐队或热衷后波普风格的音乐家在演出中也是“例行公事”、有条不紊地演奏,都是一副很“酷(Cool)”的模样。

上述讨论本意不在于推翻“音乐是乐手的情绪表达”这样一种观点,而是提醒人们把高音或喧闹的器乐音色与暴怒、欲望以及其它强烈的情绪对应起来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冷爵士因其高音相对较少,也不甚喧闹,很多人都会觉得名副其实,实际上却是不尽然的(为什么听众不亲自体验一下再作判断呢?你可以找个乐手为你演奏一下爵士乐不同时期的作品,或不同音乐家的作品,而事先不作任何提示,然后,你再猜猜哪一个才是冷爵士。结果也许会吓你一跳)。

其实,我们之前已经谈到过两个冷爵士风格的乐团:the George Shearing Quintet和the Modern Jazz Quartet。要叙述the George Shearing Quintet的风格,最好还是把他与Bud Powell和Oscar Peterson对比一下就清楚了;同样,要解析the Modern Jazz Quartet,还是把Dizzy Gillespie和他的乐队前成员一块说进去最为方便。然而,the George Shearing Quintet和the Modern Jazz Quartet总是被归入冷爵士行列,而忽视其波普先锋的角色。

本章我们最先提到的冷爵士音乐家当数Lennie Tristano和Lee Konitz,他们都是非常有激情的乐手,根本不“Cool(酷)”:在演奏中保持冷静和自我抑止。他们的音乐其实相当有张力,归入冷爵士类别主要是由于他们对Miles Davis创作的一系列名为《The Birth Of the Cool》的唱片产生过影响,另一个原因则是某些爵士乐史家认为他们的音色很“Cool(酷)”.

Lennie Tristano

在以Lennie Tristano为代表的一批乐手以及Miles Daves的《Birth of the Cool》系列录音之后,冷爵士的门户下又多出一种流派——即为大家所熟知的西海岸风格(West Coast style)。这个称谓实则与真实情况大相径庭,首先,按字面理解,谁都会认为西海岸风格应该发轫于加里弗尼亚州本土乐手之间,然而,事实上卷入西海岸风格的大量乐手都不是加州人,而且西海岸风格的几位大牌乐手都来自东海岸,只在西海岸短暂停留演出过。其次,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并非所有的加州乐手都在赶冷爵士的时髦,其中不乏一些杰出的波普乐手,稀里糊涂就被归入西海岸风格了。最后,当大家在谈论西海岸风格时,多半只把目光聚焦在西海岸乐手身上,因而忽略了同时代波士顿、纽约的大批乐手在以同样的方式演奏着。换句话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冷爵士与西海岸的这种密切关系使得人们有种错觉,波普在东海岸,冷爵士在西海岸。这就导致听众、媒体和唱片公司忽视了同时代身处洛杉矶的波普乐手,或在纽约、波士顿演奏的冷爵士乐手。

Lennie Tristano和Lee Konitz

Lennie Tristano(1919-1978)是一位钢琴家、作曲家以及乐队领导者。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他开创了波普之外的另一现代爵士风格——冷爵士,令众人耳目一新。与此同时,之后罕有爵士音乐家如Tristano般影响深远,不少人因受其启发而加入冷爵士的演奏行列。

Tristano钢琴技巧娴熟,演奏Art Tatum的快速曲目也不成问题(Tatum和Lester Young对他的影响很大)。此外,Tristano还有一拿手绝技,即以Milt Buckner式的“Locked-Hands”手法即兴,不过他的演奏要比Buckner更为多变和大胆。

与Charlie Parker和Dizzy Gillespie的波普风格不同,Tristano的即兴旋律跳跃性不强,显得平缓而直挺;而且其旋律也不与和弦紧扣,总是稍稍有些离调,造成一种悬而未决的效果。总而言之,他的即兴旋律听上去既不流行又不波普。

Tristano的音乐与波普的相似之处在于复杂的和声,在一小节中他常常会转换好几个和弦,不过,你别指望在其中听出Charlie Parker和Dizzy Gillespie的经典桥段。Tristano的复杂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精细编排,尽管波普演奏中也有这样的时刻,但更多时候Charlie Parker和Dizzy Gillespie还是口随心动,让音乐自由流淌的。

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Tristano最有天份的学生当数中音萨克斯手Lee Konitz、次中音萨克斯手Warne Marsh和吉他手Billy Bauer。这几位外加上贝司手和鼓手,灌录了一系列的唱片,尽展冷爵士精湛技艺,以致数十年后,后辈音乐家们听来仍觉得耳晕目眩。

在最后的西海岸风格时期,Tristano的作品中贝司和鼓退居到不显眼的地位,甚至在某些唱片中都依稀难辨,唯一的功能就剩控制节拍。不过,在Tristano的乐队中,这可不是一项容易的活:有些曲子的节拍非常跌宕激烈。

Lee Konitz

中音萨克斯手Lee Konitz(生于1927年)的旋律风格近似Tristano,其器乐演奏技巧也如Tristano一般高超。Lee Konitz的音色有别于其前辈乐手Benny Carter或Johnny Hodges的华丽光鲜,亦不同于其同辈Charlie Parker的悲喜交织,更多让人忆起Lester Young的冲淡、轻盈、颤音悠缓的演奏风格。

有一点不得不提,在那个年轻中音萨克司手几乎人人都在模仿Charlie Parker的音色以至节奏旋律观念的年代,Lee Konitz是为数不多坚持继承和发展Tristano开辟的另一现代爵士风格的乐手之一。Charlie Parker的风格对其影响甚微,Lee Konitz的演奏特色源自于Tristano的钢琴风格。换句话说,Tristano与同时期波普钢琴手们的演奏风格迥然不同。首先,他不以波普的方式“摇摆”,波普风格的摇摆多运用“拖拍”的手法,而Tristano倾向于“抢拍”,赶在节奏之前,并且与Parker和Gillespie相比,较少运用切分节奏;其次,Tristano的节奏没有波普那样变化多样;再次,其即兴旋律的构成以“长串长串不间歇的八分音符”为特色,因此,他音乐中的摇摆感比波普听上去更为“紧”(我们可以对照听一下SCCJ收录的Tristano作品“Crosscurrent”以及SCCJ修订版中收录的其作品“Subconscious Lee”)。

上世纪五十年代期间,Lee Konitz影响了一批中音萨克司手。尽管他长期生活在纽约,但其影响最大的地域当属加州。西海岸中音萨克司手Bud Shank和Lennie Niehaus兼收并蓄了Konitz和Parker的风格,自成一系;Art Pepper融合了Konitz、次中音萨克司手Zoot Sims、Parker三家所长将西海岸中音萨克司风格发挥到极至。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尤其是1954年之后,Konitz的演奏风格逐渐开始起变化,而且持续贯穿整个七十年代。他原前如Tristano般饱满紧实的旋律开始松散起来,音色与速度方面的个人特色也消失了;在演奏中经常运用休止,这使得原本就复杂的节奏更为多样;时不时,他的演奏还会有些布鲁斯的味道。

除了与Tristano的合作录音,Konitz最出色的演奏可以在1949-1950年Miles Davis的《Birth of the Cool》系列录音、1953年Lee Konitz-Gerry Mulligan-Chet Baker的合作唱片《Konitz Meets Mulligan》以及1947年和Claude Thornhill合作的唱片中找到。

Tristano不仅开创了不同的即兴旋律演奏观念,同时也是最先尝试抛开预写旋律与和声框架进行“集体即兴”的爵士音乐家之一(参见其作品“Intuition”和“Digression”)。从这两个作品看,也并非是完全丢掉了所有的框框(还是可以听到大段大段稳定的节奏,依稀可辨的调性),不过,与上世纪四十年代大多数爵士作品相比,毫无疑问要自由得许多(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Ornette Coleman、Ceceil Taylor以及其他音乐家终于把这种尝试推广了开来)。

纵观其整个音乐生涯,Lennie Tristano留下的作品非常少——大约只有7张专辑,而且销量很差。不过,对于爵士收藏者来讲,他的唱片倒是很有价值。Tristano是一位活跃的爵士乐讲师,自1951年至1978年去世,授课始终是他的主业。

通过Konitz的继承衣钵,Tristano的影响力还波及到Bill Evans,这位上世纪六十年代非常重要的钢琴手。1959年之前,与George Russell和Tony Scott搭档的Evans活脱脱是Tristano的再版。此外,Sal Mosca和Ronnie Ball也是受Tristano影响最为直接的两位钢琴手(Mosca与Lee Konitz、Warne Marsh合作过多张唱片)。再往下还可以说出一大串名字,诸如钢琴手Wally Cirillo、Connie Crothers、小号手Don Ferrara和Ted Brown;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卫爵士头牌钢琴手Cecil Taylor也自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Tristano对其影响很深(甚至从一些欧洲爵士音乐家的身上也可以找到Tristano的影子)。

(冷爵士的诞生)Birth of the Cool

从Charlie Parker的乐队出来之后,Miles Davis几乎不再加入其他人的乐队了。自1949年始至整个上世纪五十年代,Miles Davis组建了一支九人编制的乐队,为Capitol唱片公司录了一组唱片。这组唱片即为所大家熟知的《The Birth of the Cool》,对整个五十年代的爵士乐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不过,很多人认为这组唱片中的音乐观念部分源自于上世纪四十年代集钢琴演奏、作曲、编曲、乐队指挥一身的Claude Thornhill(1909-1965)和编曲家Gil Evans。事实上,师承Lennie Tristano的Lee Konitz的旋律演奏,冲淡、轻盈、少颤音的音色奠定了《The Birth of the Cool》音乐基调。唱片中,除了Konitz的中音萨克斯、Miles Davis的小号,曾和Claude Thornhill公事过的上低音萨克斯手Gerry Mulligan的音色也如出一辙。有别于传统的是,该乐队没有次中音萨克斯和吉他,取而代之的是法国号、低音号、长号和节奏组。

毫无疑问,Miles Davis将Thornhill、Evans和Tristano等人的特色都给整合进了系列唱片《The Birth of the Cool》中了。同时,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众多同类风格的唱片中,Miles Davis这组唱片也是最为人所称道的。自此,Miles Davis迈出了其在爵士乐史上开拓创新的第一步(参考SCCJ中收录的作品“Boplicity”)。

Davis、Konitz以及Mulligan三人给旋律带来的那种抑制感、以及九人团队编织出的干净、洗练的乐曲结构共同营造出一种不折不扣的精致和酷。这支乐队的音色偏静、偏薄,不管乐化;相反显得轻盈而成熟,有时候听上去像古典室内乐;同时期Lennie Tristano乐队的录音也与之接近。这说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期,一批年轻的爵士乐编曲家深受Claude Thornhill、Gil Evans和Lennie Tristano等人的影响,而且在当时的爵士乐圈,这种风格也是最新鲜时髦的。

然而,Miles Davis九人团的旋律观念既非Tristano般、也非摇摆风格,还隶属于波普范畴。只是与当时众多波普爵士乐队相比,Miles Davis九人团较为罕见地强调编排,而且将波普爵士的旋律演奏方式大大地革新了一把。绝大多数的波普爵士乐团的旋律演奏观念都差不多,通常是在大段的即兴演奏前后由管乐手和节奏组一块齐奏主旋律;Miles Davis九人团则不同,他们仿效Duke Ellington的做法,有意识地将短小的即兴独奏段落穿插进预写好的主旋律中,或者有时候又将一些预写好的动听旋律音型作为背景衬托即兴独奏;不过这种复杂的管弦乐化的构思时常又会跳回单一的编排,只是这种跳转总体还是优雅不显突兀的。Miles Davis、Gil Evans、Gerry Mulligan、John Lewis和John Carisi六人都为这个九人团编曲,其中当数Gerry Mulligan写得最多,数量为其他五人的总和。

Gerry Mulligan

早在1946年,钢琴家Dave Brubeck创作的一些作品风格也近类似于《The Birth of the Cool》;上世纪五十年代,上低音萨克斯手Gerry Mulligan、法国号演奏家兼作曲家John Carisi(他同时也是Claude Thornhill乐队的资深成员)、作曲家兼小号手Shorty Rogers以及其他一些爵士音乐家或乐队指挥也曾创作或编排过类似Miles Davis九人团的作品。创作完《The Birth of the Cool》之后不久,Miles Davis就抛弃了这种九人团的风格,除却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他与Gil Evans合作组建大乐队再又涉猎外,Miles Davis一直是领导着小编制乐队,而且精力也集中于即兴演奏而非编排。

在现代爵士乐史上,没有人能象Miles Davis那样每隔10来年就创造出一种新的音乐风格,并且席卷整个爵士音乐圈,从最早的Cool Jazz到80年代的Hiphop。而他的乐队也成为爵士大师的聚集地和最初展露才华的地方,从John Coltrane到Chick Corea。

Miles Davis,1926年5月26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州,卒于1991年9月28日。

出身于富裕中产阶级家庭的他,父亲是一位牙医师,而母亲和姐妹都是音乐家。在13岁生日那年,Miles Davis拿到生平第一支小喇叭生日礼物,他父亲绝对想不到这支喇叭竟开启了他的音乐旅程,并且让他成为爵士发展过程上一位重要人物。

由于家境富裕,因而得以负担Davis到纽约茱丽亚音乐学院念书所需,但不久之后,他便离开学校到52街的酒吧表演,并因加入Charlie Parker的乐团而受到注意。事实上,年仅19岁的Davis,在当时尚无法与Parker相提并论,不过他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在四O年代末期所录制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Davis把温柔深沉的思绪带进跃动的Bop(咆勃)乐风中。

1945年的Miles Davis正值十九岁的青春年华阶段,他与一般人一样在学校读书(JULIA SCHOOL茱莉亚音乐院),但他与一般人不同之处,就在于此时的他已经与爵士乐Be Bop大师Charlie Parker同台,录下这张专辑的第一首歌「Now''''''''s The Time」,这首曲子的珍贵程度可见一般,除了一方面是Miles Davis的初放爵士光芒之作,另一方面则是这时正是音乐禁令的限制刚过,所有的爵士乐手就像出了笼子的老虎,极尽所能的发挥。而专辑的最后一首歌「Portia」是Miles Davis在60岁时所灌录的(1986),这时的他虽然已经到了一个音乐演奏家的残年阶段,但似乎不甘愿就此放弃他的音乐生涯,仍致力于Harmon- Muted(用于小号上面的弱音器)的音色发展,将传统的乐器加上了电子合成乐器。

1955年的Newport爵士音乐节,Davis与John Coltrane、Red Garland、Paul Chambers及Philly Joe等人合组五重奏乐团同台演出,令人为之惊艳。Miles Davis的闷音演奏相当出色,音色中具有些许神秘的特质,成为乐团表现之鹰架。1959年,中音萨克斯风手Cannonball Adderley的加入,使整个乐团达到最佳状况。“Kind Of Blue”专辑便将爵士乐从和弦的架构中解放出来,拱出音阶为独奏基础的结晶创作,被乐评评为爵士史上的不朽之作。

离开Parker之后的Davis于1947年认识了编曲家Gil Evans,并与Evans乐团的乐手组成乐团。他们于1957-1959年间所合作的管弦乐编制作品已被视为经典:包括“Miles Ahead”、改编盖希文的“Porgy And Bess”、以及改编自西班牙作曲家罗德利哥的「阿兰费斯」吉他协奏曲慢版乐章的优美“Sketches Of Spain”。而“Milestones”是首度以十九人弦乐编制为基底所编写的作品,Evans恰到好处地融合富丽的弦乐与Davis的小号乐器,使其更加多采丰富。

1964年,The Beatles风潮袭卷全球之时,Davis发现到传统摇滚乐配上爵士乐的市场潜力,而创造出Jazz-Rock,后来被称为Fusion(融合爵士),也因此吸引了许多摇滚乐迷加入爵士乐市场。

六、七十年代,迈尔戴维斯几乎就是爵士乐坛的标竿人物,他的音乐只要一问世,就成为乐手崇拜追随的对象,形成一种爵士风潮。  “我喜欢新鲜的东西,始终抱着每天学习的心情。对于那些走不出自己框框的乐手,我深深感到悲哀。”这就是迈尔戴维斯,一位永远追求新音乐,走在时代前端的爵士巨星。他的音乐尽管多变,他的性格始终神秘,但是对爵士乐执着的心,以及不断颠覆自我的理念,却是数年来坚持如一,这样一位爵士乐大师,相信再过七十年之后,受到乐迷怀念的程度一样会如同今日深厚,不会有丝毫减损。

1975年,在一连串汽车意外、嗑药等问题缠身的情况下宣布退休,甚而有人觉得Davis不能够再表演了。六年后,出乎众人意料之外的,Miles Davis又回来了,并且健健康康地推出“The Man With The Horn”这张专辑。之后发行“You're Under Arrest”这张以放客(Funk)为基调的专辑,甚且演奏Cyndi Lauper的「Time After Time」、Michael Jackson的「Human Nature」等流行曲目。

1991年9月28日Miles Davis去世于加州医院。这位固执的天才酷公子哥儿身后所得到的评语不是阿腴奉承,也不是愠怒词句,只是流传百世的一些优良事迹。他所留下来的音乐组织紧密、充满理性,象征不断追寻艺术的精神。

他的一生都在创新,参与缔造了Cool, Hard Bop, Modal, Fusion等曲风。

推荐几首冷爵士:

somebody already broke my heart--lover's rock

i don't want to talk about it --ive mendes

so many nights--chris geith

mambo tonight--jojo effect

every breath you take--karan

we've saved the best for last--kenny g

glamour girl --louie austen

hold me light --mariango

quando,quando,quando--michael buble

be still my heart--silje nergaardd

somebody already broke my heart--lover's rock

歌手的话,严重推荐苏菲珊曼妮的所有歌曲,都是很好听的爵士类,带点灵魂曲风,一点点都不俗套。

王若琳的除外,她那个调调的爵士我听了很觉得闷而且很烦。

各种曲风的具体定义是什么???

十大音乐类型的介绍

⒈ R&B(HIP-HOP)

RB的全名是 Rhythm Blues,一般译作"节奏怨曲"。广义上, RB可视为“黑人的流行音乐”,它源於黑人的Blues音乐,是现今西行流行来和摇滚来的基础,Billboard杂志曾介定 RB为所有黑人音乐,除了 Jazz和Blues之外,都可列作 RB,可见 RB的范围是多么的广泛。近年黑人音乐圈大为盛行的 Hip Hop和 Rap都源於 RB,并且同时保存着不少 RB成分。

⒉ RAP说唱乐

说唱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黑人音乐根源中吟咏的段落中,到了70年代说唱乐正式确立了自己的风格,其中最主要的功劳要归根于当时流行的迪斯科舞厅中的DJ们,他们将黑人当时正在风行的FUNK节奏混入流行的迪斯科节奏中,并且在唱片机上反复重复同一张的唱片的内容,做自己的LOOPS,随着那些在现在广为人知和DJ们普遍应用的“打碟”法出现,说唱开始被街头黑人文化所流传,并且衍生出相当丰富的分支,诸如西海岸说唱乐(West Coast Rap)、南部说唱乐(Southern Rap)、流行说唱乐(Pop Rap)、老派说唱乐(Old Schold)、中西部说唱乐(Midwest Rap)、拉丁说唱(Latin Rap)、硬核说唱(Hardcore Rap)、黑帮说唱(Gangsta Rap)、外来说唱乐(Foreign Rap)、东海岸说唱乐(East Coast Rap)、过渡说唱乐(Crossover Rap)、喜剧说唱乐(Comedy Rap)、基督教说唱(Christian Rap)、另类说唱乐(Alternative Rap)等等,我们现在所谓的HIP-HOP正是由这些流派综合了当今流行元素而诞生的新词汇。尽管早在90年代初期就有人认为这种絮絮叨叨,满是脏话粗口,叛逆词语的音乐会很快消失,而事实上,在90年代末,随着一批新进的说唱乐手和以白人为主的说唱摇滚的风行,曾经被黑人抛弃的音乐又重新回到了流行音乐的前端,至少在新世纪的现在,这个风潮还不会消退

RAP是美国黑人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街头文化的主要基调,是世界流行音乐中的一块“黑色巧克力”。本文试图通过介绍几支美国当红RAP歌手/团体,让歌迷了解这些人的背景资料,找到自己喜欢的RAP明星。 首先,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关于Rap说唱乐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⒊ 摇滚乐 (又有点朋克的意思,不过比朋克舒服一点)

甲乙丙丁都有自己的答案,喜欢还是不喜欢?甲乙丙丁是面带微笑还是满脸愁容?算了,这里不讨论什么是摇滚,像一个初次涉猎别样世界的初哥,看一出叫做《摇滚校园》(School Of Rock)的电影,但我忍不住想这样问:你的启蒙是平克·弗罗依德(Pink Floyd),齐柏林飞船(Led Zeppeln),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披头士(The Beatles),鲍伯·迪伦(Bob Dylan),“猫王”艾尔维斯·普莱斯利(Elvis Presley),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麦当娜(Madonna),是否我们有共通的话题?是否我们还可以组一支摇滚BAND?

《摇滚校园》在并不复杂的情节里诱发我对于摇滚乐的片断记忆——早前红蓝两款的披头士唱片到底流落到谁的手里?一期又一期积攒下来的《音像世界》大概已经变成纸浆,写满了其它的文字?厚厚的两本《摇滚乐指南》有多长时间闲置在书架的一角?

但电影其实要告诉你:摇滚乐其实已经好平常,它早就是一个有条有理的产业——有音乐才华的人组成乐队——竖放的古典吉他横着摆就成了摇滚的利器,亲爱的大提琴瘦身后不就正好是贝司吗?钢琴手谈键盘当然是小菜一碟——活灵活现的喜剧电影从来就是要找到被嘲弄的对象,古典乐只好暂时委屈一下了,反正还有更多的大电影是需要你的。还有从属乐队的灯光、造型、服装……等着大家各尽其责,真正无所事事的几个还可以成为乐队的专属乐迷——那脸上写满稚气的小女孩认真地问:乐迷不就是要跟乐手上床吗?不不不,不甘心做普通乐迷的可爱女孩,因为能说会道的本事摇身一变成为乐队的经纪人——电影借着郁郁不得志的摇滚乐手杜威,在一所中产阶级的小学,将富人的孩子瞬间改装成“一条龙”运作的摇滚小班。

摇滚乐手杜威匿名为Mr.S,在教书育人的讲台前派发摇滚乐唱片的一幕真让人神往——看,那张《月之暗面》的唱片多少年后才在打口碟市场见到买下,千万不要指责他“毁人”的行径,在并不长的那些日子,他带去的并不是“要教会你”的莫大使命。随着这出喜剧流淌的,其实是一种暂时休息、欢度假期的可爱与轻松,与挑战制度无关,与因材施教无关,与理想信仰无关。

Mr.S站在讲台,对着那些可爱的孩子,说:用摇滚来服务社会。于是我们听到了一首孩子自己创作的摇滚歌曲,在成人世界莫名的痛苦、忧伤与疯狂的杂音里慢慢述说一点少年的烦恼心事,那一刻,音乐终究不是以某种特定的形式来表达心情,那就是一首歌!

以轻松欢快的电影告诉你摇滚是生活的一部分,亦是区别煞有介事吐血推荐摇滚的另一种方式。方法从来不是惟一的,Rock’n Roll.

⒋ 爵士乐(蓝调、灵魂乐)

20世纪的所谓“流行音乐”中影响最大的大概就是爵士乐了。关于它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一些说法近乎传奇。关于它的音乐形态,已经有了不计其数的专门研究。但是,我们仍然很难简单地答复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什么是爵士乐?”曾有人问著名的爵士乐大师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爵士乐究竟是什么?”,他回答说:“如果用语言来答复,你就一辈子也明白不了。”

爵士乐发源于美国的新奥尔良,这个城市曾是路易斯安那州的首府,位于密西西比河的入海口,在美国的历史上起过很重要的作用。路易斯安那州有几个主要的特点:1,气候温暖,盛产甘蔗和棉花;2,原来是法国的殖民地(路易斯安那LOUISIANA的意思就是“路易的地方”,1682年命名这个地方时,法国国王是路易十四),1803年美国政府用1500万美元从拿破仑手里买下来,但法语却没有随着政府的改变而消失;3,由于大种植园的需要,这里是黑奴最集中的地方,至今黑人占这个州人口的三分之一;4,因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法国、西班牙、英国和美国的军队都曾在这里苦苦争战,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这里也是双方军队激烈交战的战场。正是这些特点使它成了爵士乐的摇篮。

在爵士乐的音乐成分中,有源于非洲的黑人音乐的节奏、有被简化了的教堂音乐的遗响、有从种植园里传出来的劳动歌曲、还有从当时的流行歌曲及其演唱风格中演化而来的表演技法。一般将新奥尔良的红灯区斯托里维尔(Storyville,直译为“故事城”)看作现代爵士乐的发源地,这里有许多黑人乐师,他们都是即兴演奏的行家,使用的往往是南北战争期间双方军队遗留下来的管乐器。1917年,斯托里维尔被警察封闭,于是这些黑人乐师纷纷到别的地方谋生,其中最集中、最有名的城市是芝加哥。不数年间,爵士乐就取代了雷格泰姆的地位,成为最热门的音乐。它原来只是在黑人中流行,此后却逐渐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舞曲,其狂热程度超过了过去最流行的圆舞曲和波尔卡。爵士乐的风格还走进了交响乐、走进了音乐厅、走进了大学的课堂、成为一门正式课程。

关于“爵士”(jazz)这个词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比较可信的一种说法是源于法语词汇jaser。前面提到过,美国南方的这几个州的居民当时是说法语的,jaser的原意是七嘴八舌地闲聊、贫嘴;音乐是黑人奴隶的主要娱乐方式,他们凑在一起,用土造的乐器随意弹奏,唱着杂七杂八的歌曲,用手边的随便什么东西敲打着节奏,既没有大家都要遵循的记谱或是和声,也没有任何技术方面的限制,就像一群人聚在一起聊天一样,这正是jaser这个词的意思。其他的说法还有很多,比如,有人说是出自一个鼓手的名字,由于他能用激动人心的鼓点将音乐推向高潮,所以每逢观众想要更刺激的效果时便大声呼喊他的名字,久而久之,就成了这种音乐的名称;还有人认为,根据爵士乐在当时表演的场所(*院)和参与者(黑人奴隶)的文化背景分析,这个词是源自当地黑人土话中与性行为有关的词汇。这个字已知的第一次正式出现是在1914年,芝加哥的一个乐队起名为“老迪克西兰爵士乐队”,1917年胜利公司为该乐队录制的唱片即使用了“爵士乐”这个名称。

早期的爵士乐队的乐器有班卓琴、钢琴、小提琴、萨克斯管、简陋的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乐手们根本不用乐谱,全凭自己的记忆和想象来演奏。常见的情形是,先由钢琴弹出一段大家都知道的歌曲,其他的乐器则一个接一个地表演,歌曲的轮廓虽然没有改变,但是经过这样的即兴演奏之后,它已经被“爵士化”,变成了谁也没有听过的另一个东西。

也就是说,爵士乐最初并没有什么旋律特点,只是以没有乐谱的即兴演奏为主要特征;但是随着它日渐普及,乐师们发展出了更为新颖的旋律,这些旋律最早的来源主要是黑人田间歌曲、布鲁斯、灵歌、白人流行歌曲和民谣;而在节奏方面对爵士乐影响最大的因素,除了非洲、南美洲的一些舞曲之外,是“雷格泰姆”音乐。这些因素的具体特点,我们将在下面介绍。

刚才谈到,爵士乐的一大特点是即兴性,但是,同其他任何一种音乐形式一样,在获得了长期发展之后若是没有一种记录方法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后来的爵士乐队是利用乐谱的,不过对乐谱的依赖程度不同,由此而形成“直爵士”(照谱演奏)和“甜爵士”(即兴演奏)的区别。不过要注意,这种名称十分混乱,经常只是流行于某一个时期的习惯说法而已。另外,即使是照着乐谱演奏,也有大量的即兴成分,比如说这样的记谱:

乐手们可能会奏成:

而这样的“常规”记谱:

演奏出来的效果会类似于:

一般地说,爵士乐都是二拍子的,每小节两拍或四拍。这种二拍子的节奏背景在低音部始终存在,使得爵士乐有一个稳定的、规律的节奏基础。在节奏性低音的上方,则是重音位置不规则的旋律、和声和对位声部,它们惯常使用的切分音效果与规律的低音声部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在爵士乐的曲调中,除了从欧洲传统音乐、白人的民谣和通俗歌曲中吸取的成分之外,最有个性的是“布鲁斯音阶”(关于这种音阶的结构,我们将在有关布鲁斯的部分专门介绍),而爵士乐的和声可以说是完全建立在传统和声的基础之上,只是更加自由地使用各种变化和弦,其中主要的与众不同之处,也是由布鲁斯和弦带来的。

爵士乐在使用的乐器和演奏方法上极有特色,完全不同于传统乐队。自“爵士乐时代”以来,萨克斯管成为销售量最大的乐器之一;长号能够奏出其他铜管乐器做不到的、滑稽的或是怪诞的滑音,因而在爵士乐队中大出风头;小号也是爵士乐手偏爱的乐器,这种乐器加上不同的弱音器所产生的新奇的音色以及最高音区的几个音几乎成了爵士乐独有的音色特征;钢琴、班卓琴、吉他以及后来出现的电吉他则以其打击式的有力音响和演奏和弦的能力而占据重要地位。相反,在传统乐队中最重要的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的地位相对次要一些;圆号的浓郁音色在管弦乐队中是很迷人的,但是对于爵士乐队来说,它的气质太温顺了,几乎无人使用。在管弦乐队中,每件乐器在音色和音量的控制上都尽量溶入整体的音响之中,在爵士乐队中却恰恰相反,乐手们竭力使每一件乐器都“站起来”。

乐队的编制很灵活,最基本的是两个部分——节奏组与旋律组。在早期的爵士乐队中,节奏组由低音号、班卓琴和鼓组成,后来,低音号和班卓琴逐渐被低音提琴(倍司)和吉他所取代,钢琴也加入进来。在30年代,兴起一种舞曲乐队,当时称为“大乐队”,它有三部分组成:节奏组、铜管组和木管组。节奏组使用的乐器仍然是低音提琴、吉他、钢琴和鼓;铜管组常见的编制是三支小号和两支长号,但这个数目并不固定;木管组通常由四五支萨克斯管组成,每个人都兼吹单簧管或是别的木管乐器,如果编制是五支萨克斯管,一般是两支中音、两支次中音、一支上低音。还有一种商业性的(有时也称为“甜美型”、“旅馆型”等等)的乐队,编制与“大乐队”差不多,但萨克斯管往往全部用次中音的,木管组会较多地使用其它的乐器(如长笛、双簧管),有时还加上三四个小提琴,在商品录音带中经常可以听到这类乐队的音响。

与传统音乐比较而言,爵士乐的另一大特征是它的发音方法和音色,无论是乐器还是人声,这些特征都足以使人们绝不会将它们与任何传统音乐的音色混淆。这些特殊之处大多来源于用乐器或人声对美洲黑人民歌的模仿。如果我们有机会听到真正的黑人田间歌曲和灵歌,就会发现那些由粗嘎到圆滑、由窒闷到响亮、由刺耳到柔美、由野蛮到抒情的大幅度的变化是多么地富有特色、动人心魄。而在爵士乐中,更加入了非歌唱的吼声、高叫和呻吟,突出了这种感觉。除此以外,特殊的演奏和演唱技巧也是造成特异效果的重要手段,在这些技巧中最常用的是不同于传统观念的颤音。我们知道,所谓颤音是音高(有时也可能是力度)的有规律的变化造成的;比如小提琴上的揉弦,就是利用这种变化而产生富有生命力的音响效果。爵士乐中的颤音是有变化的,变化的方向一般是幅度由窄到宽,速度由慢到快,而且常常在一个音临近结束时增加抖动的幅度和速度,更加强了这种技巧的表现力。同时,在一个音开始时,爵士乐手们会从下向上滑到预定的音高,在结束时,又从原来的音高滑下来。所有这些变化都是无法用乐谱来详细记录的,有经验的爵士乐手都熟练地掌握了这一类的方法、尤其是这种观念,他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旋律或伴奏音型将这些效果“制造”出来。因此可以这样说:由于即兴的传统和技巧的个人发挥,爵士乐是由作曲家和乐手共同创造的。受过传统教育的音乐家之所以很难表演爵士乐,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培养出这样的特殊的音乐观念。如果我们细心地比较一下真正的民间歌手和受过正规训练的歌手演唱同一首民歌的差别,对此中的含义就会有一个更直观的概念。

从爵士乐诞生之初,它就吸引了众多的转业作曲家。1920年,美国指挥家保罗·怀特曼组织了一支著名的乐队,将改编的爵士乐作品带进了音乐厅。这种新潮流引起了许多“严肃”的爵士乐爱好者的激烈反对,然而,正是从这以后,爵士乐在美国和欧洲家喻户晓,受到广泛的欢迎。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在这时诞生,为这部作品配器的人就是怀特曼乐队的作曲家格罗菲。按照手稿上的记录,写这部作品只用了三个星期,演出后几乎是立即引起轰动。欧洲作曲家也有许多以爵士乐为基础或是受爵士乐影响的作品,例如:德彪西的钢琴曲《丑黑怪步态舞》(1908)、《游吟诗人》(1910)、《怪人拉维纳将军》(1910);拉威尔的小提琴奏鸣曲中的慢乐章(布鲁斯);斯特拉文斯基的《11件独奏乐器的雷格泰姆》(1919)、《士兵的故事》(1918)、《黑木协奏曲》;欣德米特的《室内乐第一号》(作品24,无调性)和钢琴组曲(1922)。

⒌ 乡村音乐(蓝草音乐、摇摆乐不是摇滚)

一、乡村音乐的诞生

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它来源于美国南方农业地区的民间音乐,最早受到英国传统民谣的影响而发展起来。最早的乡村音乐是传统的山区音乐(Hillbilly Music),它的曲调简单、节奏平稳,带有叙述性,与城市里的伤感流行歌曲不同的是,它带有较浓的乡土气息。山区音乐的歌词主要以家乡、失恋、流浪、宗教信仰为题材,演唱通常以独唱为主,有时也加入伴唱,伴奏乐器以提琴、班卓琴、吉他等(50年代中期以前,传统的乡村音乐乐队里没有鼓)为代表。演出场所主要在家里、教堂和乡村集市,有时也参加地区性巡回演出。它与大城市的文化生活相隔离,一直处于自我封闭状态。

20世纪20年代,有些电台为了迎合农村听众的口味,开始播放山区音乐,如芝加哥的"民族谷仓舞"(National Barn Dance)节目(1924),纳什维尔的"老式大剧院"(Grand old Opry)节目(1925)等,很受欢迎。这种做法鼓励了山区音乐的乐师去电台录音,也激发了唱片公司去各地发现人才、录制唱片。从此,山区音乐开始汇入美国流行音乐的主流,并涌现出最早的一批乡村歌手,如吉米·罗杰斯和"卡特家族"演唱组。

吉米·罗杰斯(Jimmie Rodgers,1897~1933)融合了布鲁斯、白人山区歌谣(Yodels)以及民谣(Folk)等多种音乐风格,被认为是乡村音乐的开创者,并冠以"乡村音乐之王"的称号。他的歌唱从容、悠然,并且发展了一种独特的、真假声来回转换的山区民间唱法:"蓝色的约得尔唱法"(blue yodel)。虽然他一生饱受肺病的折磨,但是始终没有放弃过对乡村音乐的执著。从1929年,到1933年罗杰斯共录制了一百一十首歌曲,1933年5月26 日,在刚录完音的两天后正值盛年的吉米·罗杰斯因病情恶化而去世。

"卡特家族"(The Carter family,由Alvin Carter,1891~1960,和他的妻子、弟媳妇三人组成)以一种安逸、谐和的曲风和着眼于家园、上帝和信仰等题材而赢得了听众的喜爱。对于像"卡特家族"这样的艺人,演唱只是一种业余的谋生方式。但是在乡村音乐的初始阶段,他们的确为乡村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早期乡村音乐留下了宝贵的录音资料。

二、西部摇摆

20世纪30年代,由于美国东南部经济的不景气,使得唱片销量急剧下降,乡村音乐只能通过大量的广播节目而维持它的听众。此时出现了一种现象,原来的演唱组逐渐被个人演唱所替代。如罗伊·阿卡夫(Roy Acuff)、简尼·奥崔(Gene Autry)等人成了这时的焦点人物。在这种背景下,来自德克萨斯的鲍勃·韦尔斯(Bob Wills)在乡村音乐中融入了大量的西部牛仔歌曲(一种来自乡间的浪漫情歌)和摇摆乐的成分,创造了一种类似"大乐队"阵容的西部摇摆(Westen Swing)风格。1933年,鲍勃·韦尔斯将这种集合了舞蹈节奏、提琴音色、大乐队阵容、爵士唱法和架子鼓、失真吉它的新型风格成功地推向了市场,从而使其获得了"西部摇摆之王"的称号。

三、 蓝草音乐

20世纪40年代,在肯塔基州的山区还出现了乡村音乐的另一个分支,叫蓝草音乐(Bluegrass Music)。它在乡村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了当地古老的玉米脱粒晚会上的班卓音乐和提琴音乐,以及南部山区的叙事歌曲等因素发展而成。

蓝草音乐的演唱一般都是多声部的,除主旋律声部外,往往还在上方用假声叠置一个和声声部,有时还在主旋律下方加上一两个低音声部。它的伴奏乐器以班卓琴和提琴而独具特色,有时还采用曼陀林、低音提琴等民间乐器,传统乡村音乐没有架子鼓的特点也在蓝草音乐中得到了保留。蓝草音乐的速度一般都比较快,每分钟160-330拍左右。

蓝草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爵士乐的影响,常在器乐段落中出现比较华丽的即兴独奏。70年代,当其他乡村音乐普遍采用电声乐器时,他们仍采用传统乐器演奏。著名的蓝草音乐家和乐队有:比尔·蒙鲁(Bill Monroe,1911~ )领导的"蓝草男孩"(Bluegrass Boys)乐队、奥斯本兄弟(Osborne Brothers)、"约翰逊山脉男孩"(The Johnson Mountain Boys)、"纳什维尔蓝草乐队"(The Nashville Bluegrass Band)等。

四 、纳什维尔之声

20世纪50年代,纳什维尔成了乡村音乐的集中营,著名的乡村音乐家大部分都来自这里。因此,"纳什维尔之声"(Nashville Sound)也成了乡村音乐的代名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乡村音乐虽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总的来说,它仍是一个地区性的乐种。由于战争的缘故加速了人口移动,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了更多的接触,特别是很多南方农村青年,移居到北部和东西部城市。于是,乡村音乐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成为有全国影响的流行音乐形式,并被正式称为乡村音乐(在此之前乡村音乐一直没有具体的命名),有时也叫做乡村和西部音乐(Country and western music)。

很多乡村音乐家对于把乡村音乐带出南部或中西部都作出了贡献,其中贡献最大的是汉克·威廉姆斯。

汉克·威廉姆斯(Hank williams,1923~1953),1923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在风格上,他既不像东南部的和声风格,也不接近西部流行的西部摇摆风格,他创造了一种抑郁的但却坚定的唱法。汉克·威廉姆斯40年代在乡村音乐界的地位,就如同20年代的吉米·罗杰斯,甚至还要高。

威廉姆斯1946年开始出唱片,他推出了一系列冲击流行音乐市场的歌曲,如《相思布鲁斯》(Lovesick Blues)、《今晚不要流泪》(There will be no teardrops tonight)、《你的欺骗之心》(Your cheatin' heart)以及《你又赢了》(You win again)等,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作品《什锦菜》(Jambalaya,例12)成了世界上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威廉姆斯还在他的音乐中保留了一定的旧式宗教成分,制作了一些有力的传统福音歌曲。

1953年元旦,威廉姆斯由于吸毒过量死在他汽车的后座上。与他同时代的乡村歌手们几乎都受到了他的影响,他在乡村歌集中的作品也许比任何人都要多。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社会的繁荣使得乡村音乐得到了飞速发展。如:此时的"老式大剧院"广播节目拥有了一千万听众,"民族谷仓舞"节目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纳什维尔之声"也随即开始遍布全国。

⒍ 新世纪音乐(NEW AGE)

New Age Music----新世纪音乐,也有译作新纪元音乐的。关于她的起源众说纷纭,不过

有一点是肯定的,这种音乐形式的出现不会早于70年代。那时候出版的牛津音乐词典也没有

New Age这个条目。60年代末期,德国一些音乐家将电子合成器音响的概念融入原音演奏或

即兴表演方式,启迪了许多新进音乐家运用更多元的手法开拓新的领域。该时期的音乐己具

备了New Age的发展雏形。到了1973年,在旧金山一群素昧平生的音乐家在某个音乐节上相

会,这些人忽然发现虽然他们以前没交流过,可是互相之间的音乐却有很多共通之处。他们

的音乐都是从冥思和心灵作为出发点而创作的,这种类型不同于以前的任何一种音乐,他们

把这种非流行、非古典、具实验性质的乐风取名为New Age,它指的是一种“划时代、新世

纪的音乐”。90年代的今天,New Age音乐呈现出了更多样化的风貌。乐界已形成一股百家争

鸣、各拥其妙的新势力。正因如此,New Age不只是一个单纯界定乐风区别的名词,而是象

征着时代的演进、形而上精神内涵改良的世纪新风貌。

在这里还有个小典故,New Age 又指The Aquarian Age (宝瓶座时代),西方神秘学家

认为人类正进入宝瓶座时代,象征了人类将从物质的追求过渡到自己内心的探索,虽然在物

质方面人类有人种、肤色、语言、宗教信仰等等的不同,但人类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共通点。

正因为这一点,所有人都是同宗同源的,平等的。正如Secret Garden的主创罗夫兰(Loveland)

所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神秘园。你可以在这里寻求慰籍。当你一个人静下心来聆听《Song

From A Secret Garden》,就会知道此言不虚了。

New Age 音乐时常在我们的周围响起,现在越来越多的广告开始用New Age 作为背景

音乐;很多电视片也倾向于用新世纪作为自己的结尾曲;各大商场也发现,用新世纪代替原

先的流行音效果更好。如果再仔细寻找的话,就会发现原来这种音乐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小时候喜欢看赵忠祥解说的《动物世界》,而对这片子的开始曲总是念念不忘,直到长大了才

发现原来这就是正宗的新世纪,曲子名叫《Westay》,可以在《The Future Sound Of World》

这张专辑中找到。

粗听上去,新世纪音乐介于古典乐和轻音乐之间,但新世纪更富于变幻,因为她并不是

单指一个类别而是指一个范畴,她包括了几乎所有不同以往,象征着时代更替,诠释精神内

涵之改良的音乐。因此,你会发现能被称为新世纪的音乐是如此丰富,一切自然界的声音都

可能出现在音乐中,所有种类的乐器在此一视同仁,其中的人声更是丰富,从歌唱家到土著

乐手,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就一般而言,新世纪还是有其特点的:

其一,新世纪音乐很少有强烈的节奏(但ENIGMA的音乐却有很明显的节奏),这点同饶

舌和摇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两者几乎通篇就是各种打击乐,除了节奏还是节奏。对于新

世纪而言,有了节奏就可能受限制。

其二,新世纪的旋律感常常很少。这点不同于流行乐,流行乐需要优美易记的旋律,以

便于让每个人都能唱。有时候听了好几遍某首新世纪乐曲,还是记不住她的旋律,这便是新

世纪赋予大家极大想像空间的原因了。

其三,新世纪音乐总是避免使用刺耳与急促的声音,因为这会增加音乐的压力,从而破

坏聆听者的感觉。

其四,新世纪音乐的基础是是合音与和谐音,她摒弃了爵士和摇滚的发声方式,因为这

会带来不和谐与不悦耳的感觉。

⒎ 古典流行乐

Classical Pop是指带古典响乐味道的流行曲,多用弦乐伴奏的歌曲都可列入此类,例如 The Beatles的 "Eleanorrigby"就是。澳洲乐队 Crowded House的一些作品也可列入此类。如果说 Classical Pop,则是指经典的流行曲。

⒏ 民歌

民歌(Folk)原本是指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每个民族的先民都有他们自原始 /古代已有的歌曲,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谁是作者,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至今。不过今天我们所说的民歌(Folk),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 (Folk),所指的是主要以木结他为伴奏乐器,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纯朴生活感受的那种歌曲。美国民歌手Woody Guthrie在五十年代的唱片可说是最早的民歌唱片录音,所以普遍被认定是现代民歌 (Folk)的祖师。之后 Pete Seeger、The Weavers继续推动这类音乐,六十年代越战,反战民歌手?/td

爵士是什么

爵士音乐(JAZZ)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悬案,现在有四种说法比较流行阐述Jazz这个词语从何而来。

第一种说法, Jazz一词来自当时在密西西比河流域一位家喻户晓的黑人流浪音乐家,他

的名字叫做爵士波·布朗。和所有的黑人流浪音乐家一样,布朗常年在这条河的上下游

巡回演出,特别是到黑人聚居地的餐馆,酒店和咖啡馆里演出,他的演奏十分精彩,每

次总会得到一片叫好声,看到高潮处,观众会大声叫喊:再来一个,爵士波,再来一个

,爵士!就这样,爵士波·布朗的名字成为了他所演奏的新音乐的代名词。

第二种说法,爵士这个词由一位海报画家首先使用。1910 年前后,这位海报画家为黑人

音乐家波塞·爵姆斯乐队创作了一张海报,上书“爵姆斯乐队登台演出,节目精彩请勿

错过”的广告词。爵姆斯的演奏现场气氛热烈,演员自由奔放,观众把他们的音乐叫做

“爵斯”音乐,最后以讹传讹,变成了“爵士”。

第三种说法,在20世纪初,有人撰文指出“爵士”一词,是由著名的军乐队指挥,早期

爵士乐队人物詹姆斯·尤罗普从“莱士”一词转化而来,而“莱士”是1905年前后在纽

约演出的一个黑人管乐队的名字,可是这种说法立刻被尤罗普自己予以否认,他当众辟

谣说自己没有说过这种话!

第四种说法,“爵士”一词,根据一些语言学家的研究,起源于美国黑人的俚语,带有

“热情”、“放荡”之类的含义,在许多时候,它更被用作形容男女欢娱时候的一种动

作形容词,有专家甚至举出这种音乐一开始就和斯托里村这样的烟花之地密不可分(爵

士一开始就是在妓院附近演奏的),可以来证明语言学家观点的正确性。这样的说法确

有其道理,但也有很多爵士乐迷不愿意去承认。不过从我个人的观点,很遗憾我同意这

个观点,因为很多音乐的名词都与性有关,比如Funk(芬克)一词和Fuck一词有渊源;

而Grooving乐风则更与性有关了,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动作;象90年代流行起来的舞曲

种类Hip-Hop也是如此。

那么Jazz到底是什么样的音乐呢?有一位爵士爱好者John曾经这样说:听起来涩涩的,

怪怪的,动静小的,仿佛不到音准的,带拐弯的,就是爵士了。我的定义是,Jazz是Blu

es和Ragtime 结合而来的一种音乐形式,出现于20世纪初的时候,多使用切分音符、半

音和即兴演奏方式,经过与各种音乐的良性结合后形成了一个多种不同风格的即兴音乐

群组。

让我用最简单的方法解释一下切分音符。音乐都是由小节组成的,有的小节是2拍,比如

进行曲和波尔卡;有的是3拍,比如圆舞曲;有的是 4拍,比如大部分的流行音乐和爵士

音乐;也有5拍、6拍等等的音乐。每一拍实际上可以拆分成两个半拍,如果“一个全拍+

一个半拍+一个全拍”就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切分音符,大家可以尝试自己哼一下。当然切

分的种类很多,我举的只是其中一种而已。

半音是什么呢?大家知道1、2、3、4、5、 6、7七个音符,其中3和4之间、7和1之间是

半音,而其他相邻音符之间都是全音,那么全音也可以插一个半音了。比如升1,也就是

降2,就是一个半音。表示方式在简谱里就是#1或者b2。当然还会有#2(b3),#4(b5),#5

(b6),#6(b7)。Jazz音乐相当多地运用了半音资源,而在流行音乐里却很少去使用。

至于即兴方式,就比较简单了。因为一般的Jazz是有一部分事先安排好的乐句,另一部

分则是现场即兴演奏的;早期的 Jazz因为都是黑人在演奏,他们更是没有记谱的习惯,

在所有听众眼里,真正能发挥即兴演奏技巧的人才是最厉害的演奏家。换句话说,连乐

师自己也不知道他将演奏些什么出来。所以,Jazz是一种感性的音乐是用心灵去听而不

是纯粹用耳朵的。

什么是乡村音乐:

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它来源于美国南方农业地区的民间音

乐,最早受到英国传统民谣的影响而发展起来。最早的乡村音乐是传统的山区音乐(Hil

lbilly Music),它的曲调简单、节奏平稳,带有叙述性,与城市里的伤感流行歌曲不

同的是,它带有较浓的乡土气息。山区音乐的歌词主要以家乡、失恋、流浪、宗教信仰

为题材,演唱通常以独唱为主,有时也加入伴唱,伴奏乐器以提琴、班卓琴、吉他等(5

0年代中期以前,传统的乡村音乐乐队里没有鼓)为代表。演出场所主要在家里、教堂和

乡村集市,有时也参加地区性巡回演出。它与大城市的文化生活相隔离,一直处于自我

封闭状态。

20 世纪20年代,有些电台为了迎合农村听众的口味,开始播放山区音乐,如芝加哥的"

民族谷仓舞"(National Barn Dance)节目(1924),纳什维尔的"老式大剧院"(Grand

old Opry)节目(1925)等,很受欢迎。这种做法鼓励了山区音乐的乐师去电台录音,

也激发了唱片公司去各地发现人才、录制唱片。从此,山区音乐开始汇入美国流行音乐

的主流,并涌现出最早的一批乡村歌手,如吉米·罗杰斯和"卡特家族"演唱组。

什么是摇滚音乐:

摇滚音乐起源于美国的西部摇摆:

20 世纪30年代,由于美国东南部经济的不景气,使得唱片销量急剧下降,乡村音乐只能

通过大量的广播节目而维持它的听众。此时出现了一种现象,原来的演唱组逐渐被个人

演唱所替代。如罗伊·阿卡夫(Roy Acuff)、简尼·奥崔(Gene Autry)等人成了这时

的焦点人物。在这种背景下,来自德克萨斯的鲍勃·韦尔斯(Bob Wills)在乡村音乐中

融入了大量的西部牛仔歌曲(一种来自乡间的浪漫情歌)和摇摆乐的成分,创造了一种

类似"大乐队"阵容的西部摇摆(Westen Swing)风格。1933年,鲍勃·韦尔斯将这种集

合了舞蹈节奏、提琴音色、大乐队阵容、爵士唱法和架子鼓、失真吉它的新型风格成功

地推向了市场,从而使其获得了"西部摇摆之王"的称号

关于地推架子鼓和架子鼓地台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The End

发布于:2023-03-31,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首码项目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