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水滴筹地推」水滴筹 地推
今天给各位分享众筹水滴筹地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水滴筹 地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揭秘经常出现在朋友圈的水滴筹有什么套路!
朋友圈里出现了水滴筹你还相信吗?你一定想不到的,在你的微博朋友圈里面,每天宣传做公益的水滴筹,一年竟然能赚到180个亿,这是奇了个怪了,一个做众筹的看似是在做公益性慈善性的公司,为什么能挣这么多钱呢?
咱们就来说一说水滴筹都做了些什么?看到最后你对水滴筹的信任还剩几分!水滴筹作为一家众筹公司,表面上看是在做慈善和公益,但是本质上就是一个纯卖保险的商业组织。因为水滴筹上的用户都是有着重疾的病人,他们就可以利用捐款人和水滴互助成员们对重症的恐惧来卖保险。
所以众筹对于水滴筹来说只是一个流量入口。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啊,其实生意的核心就是流量,流量的多少就代表着规模的大小。规模越大,盘子就越稳。所以对于水滴筹来说啊,病人的数量就等于流量,就等于钱,由于各个众筹平台的模式都是一样的,也就意味着谁能拿到更多的病人,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因此就像水滴筹员工和轻松筹员工为了抢同一个病人而在医院大打出手的事件,为了抢到更多的病人,水滴筹都为自己的地推人员制定了极为苛刻的淘汰之路。如果一个人每个月不能完成35单就会被淘汰掉。地推人员的底薪只有两三千,想要提高收入,就要靠提成。
在利益的诱惑和苛刻的淘汰机制下面,地推 人员会为了成单率和提高众筹效果,都会拿着平台反复打磨后的文案模板,在各大医院拼命的扫楼寻找病人,然后呢引导病人和病人家属加入到水滴互助社区,发起水滴筹的筹款。
所以你就会发现在你的朋友圈里面水滴筹的很多标题和求助说明都是很雷同的,但其实这也不算什么,最让人寒心的是地推人员通常都会降低审核的标准,导致一些家庭富裕的病人也在水滴筹上筹款,病人资格表随便你怎么填,根本就没有人去查病人的资格是否达标。
因为一旦你家的平台审核严格了,病人就会跑到另一家的平台去,照样能发起筹款。所以对于监管这件事情,平台管不了,也压根就不想去管,比如之前德云社的舞鹤城就曾发起过水滴筹,要筹款100万 ,可大家一查才知道这个人有车有房,家里根本不缺钱。
所以你在水滴筹上捐钱的病人很可能比你还富裕,人家只不过不想自个掏腰包看病而已。并且水滴筹在推送保险时也只是强调只花几块钱就可以获得几百万的重疾险。但实际上从次月起就会涨到40多,甚至要连续缴纳至少11个月才能生效。
由于认知的偏差,很多人一不小心就会点了进去,投入保险。虽然事后你可以断投,但如果这个一不小心是3亿用户的体量呢。从根本上来说,大病筹款的确能够帮到一大部分需要救命钱的人。但是众筹被一个纯商业的公司掌握在手中,而商业公司一心想到的是怎么样才能更好的赚钱,最终必然会把慈善和公益都踩在脚下,到头来这些公司只会把我们的慈善事业搅的更浑浊。
水滴筹是骗人的吗,他们是怎样骗的呢
不久前,网上的一段视频,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视频显示,互联网大病众筹平台“水滴筹”,在全国40座城市的大医院,派驻“地推人员”。
每一位销售人员,均以“志愿者”身份,逐个病房“地毯式扫楼”。
他们热心地挨个询问,病人治疗费困不困难;贴心地问候,需不需要筹款资助。
为什么这些“志愿者”,会如此热情主动?答案就是四个字:为了赚钱!
接到5单就能赚400元,10单就是1000元,做得好还能月入过万!
为了让病人“更省事”的加入水滴筹,销售人员制作了一套故事模板,不少催人泪下的“真实故事”,由此诞生。
这些销售在推销上很专业,在监管上却很随意。
他们随意填写募捐金额,对求助者的财务状况也不审核,对善款用途更没有监督……
为了敛财,他们将一个献爱心的项目做得铜臭熏天,让人唏嘘,更让大家对水滴筹的信任降到0点。
爱心早被一次又一次透支
对水滴筹的曝光,这不是第一次。
今年6月份,有网友爆出,杭州萧山的一位姑娘替父亲在水滴筹发起20万元的捐款,本人却在微博各种炫富。
开50万的车,穿上万元的貂,却支付不起父亲的医药费,这才是最大的笑话吧。
在去年7月份,四川传媒学院大二学生黄某某,被下达病危通知书,母亲通过水滴筹为女儿筹款 252621 元。
黄某某出院后,被曝出家里有房有车。
当受到网友质疑时,黄同学竟然毫无悔意,连伪装都撕了下来,直接回帖发骂:
我妈能挣钱,关你什么事?老子家里住的房,就算几百万关你什么事?
这样的态度,完全是我病我有理,你捐你自愿,钱捐了就是我的,我爱咋咋地。
善良经不起透支,更经不起这样理直气壮的透支。
有人说,自己曾经得过重病,虽然靠借钱撑了过来,但明白得病没钱治的难处,所以看到众筹的链接都会捐十几块。但是后来发现这些募捐的人有车有房,比自己还有钱,就再也不捐了。
靠别人的善心肆意敛财,还有多少人能毫无顾虑的去帮助别人。
早在2011年,一位叫做郭美美的女孩在网上大肆炫富,她开着玛莎拉蒂,戴着名表背着名包。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她微博的实名认证身份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
事情曝光后,网友纷纷吐槽:“原来捐给山区小朋友的钱,都被这女人拿去买包了。”
一时间全国慈善捐款数额暴跌8成,深圳红十字会收到的社会捐款几乎为零,仅有1笔100元捐款。
而佛山红十字会,在郭美美事件后,再未收到任何捐款。
毫不夸张地说,郭美美凭借一己之力,摧毁了当时民众对慈善机构的信任。
“狼来了”故事一再发生,对公众已经不再重要。而被狼围困的猎物,却是要命的事。
当公益变成生意,真正需要帮助的人退无可退
大众对众筹的信任度一降再降,伤害的都是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正如水滴筹某地推人员所说:“去年时候还筹的可多呢,然后到今年就不行了……”
5个月前,西藏一名副县级干部得了重病,家属在网上发起众筹,总治疗费140万,扣除掉找人借的钱,目标筹款资金36万。
人们很难相信一个捧着铁饭碗的人会沦落到需要别人接济的地步,没过多久,事情就在网上发酵,网友在纷纷留言:“骗子”、“吸血鬼”、“别救他”……
恶意快溢出评论区。
一直到后来,媒体找到他的弟弟,调查之后人们才发现,原来副县长每个月工资1万元左右,扣掉3000元房贷、2000元孩子的生活费,剩下的5000元要给常年卧病在床的妻子买药、要赡养2位70岁左右的老人,要用于平常生活花销……
生活的痛击,已经让困境里的人退无可退,为了活下去被迫将窘境暴露在大众面前,还要遭受质疑和嘲讽。
甚至躺在病床上插满管的照片,也要一起被网络时代铭记。
重病的治疗费用,的确是普通家庭难以承担的。因此水滴筹才会崛起,才会盛行。
但现在大家的爱心已经被消耗殆尽,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将众筹作为绝境中的救命稻草,最后可能无法筹到善款救命。
小贝有话说
中国有句老话:求人不如求己。
众筹是求来的、不确定的、丧失尊严的。
在意外没有发生,疾病还没到来时,我们应该珍惜健康的身体,规律饮食,适当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情。
如果有能力,尽量配置一份保险,给自己和家人一份保障。
水滴筹地推乱象曝光,社会的善意谁来保护
水滴筹地推乱象曝光,社会的善意谁来保护
近日,一则员工“扫楼式”筹款的视频曝光了水滴筹的运营漏洞,视频中水滴筹的地推“收款顾问”美其名曰“志愿者”,在全国40多个城市的大医院扫荡。发起筹款的过程中,不问患者病情、真实经济情况,只需简单口头询问,直接套用模板,随意填写筹款金额,然后就鼓励患者四处转发筹款信息。水滴筹员工“扫楼式”筹款的视频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水滴筹随后表示全面暂停地推服务,全面整顿。(12月6日 新快报)
事实上,水滴筹并非第一次被推向舆论漩涡。2019年4月8日,德云社相声演员吴鹤臣突发脑血栓住院,随后其家人在“水滴筹”平台中发起上限百万元的筹款,但网友陆续爆料出吴鹤臣有两套房产、私家车等信息,并且德云社已对其捐款15万元。当时水滴筹便遭遇信任危机,公众呼吁加强对筹款者房款、治疗费等信息的审核。但是时隔半年后水滴筹又被爆出管理和运营漏洞,再一次挑战了公众的底线。
网络互助能实现低成本获客,还能帮平台实现深度锁客,让平台与用户实现高频互动,打破保险的转化魔咒。但相比互助更多的是亲属关系,众筹的作用更强大。一个众筹发起者的社交关系链,意味着无数以此扩散的新用户。不论是捐款人,还是受捐者,都能成为其保理产品的潜在对象。
大病众筹,本来是聚拢社会善意的好事,却屡屡出现问题和漏洞。从南京患儿得数百万善款,家庭未做妥善处理,到罗一笑事件的争议,公众爱心被透支的案例不在少数。网络筹款是一种模式创新,也的确帮助了很多患病人群。但在执行层面,却还有许多边界问题难以理清。比如说谁才能申请众筹?谁来判断,又如何判断申请人情况属实?如何定义众筹的数目?如何保证善款得到妥善使用?如果这些问题不进行解决,那么公众的善意永远处在不确定中。
2016年发布的中国《慈善法》明确界定:个人不能发起公开募捐。唯一的筹款通道,是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并管理募得款物。水滴筹就是再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而巨大的社会需求有推动了类似的大众筹款行业的迅速发展。说到底,这些平台是有盈利需求的公司,而盈利就是从流量中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水滴筹为什么会出现地推,那就是快速占领市场。水滴筹是公益项目,水滴公司却有盈利的要求。公益和商业之间,没有防火墙,这也是信任危机出现的地方。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水滴筹的确给社会带来了一些便利之处,能够将社会的善意传递到正真需要帮助的人,但是这些的前提是它能受到好的监管。目前网络募捐在监管方面确实有盲区,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也应该及时跟上,尤其是提高作恶者违约成本,失信者和平台,都需要为消耗公众善意负责。
“水滴筹”黑幕曝光惹众怒:你把善心当生意,我们将何去何从?
01
▼
近期,水滴筹摊上大事了。
卧底水滴筹医院扫楼筹款:高薪+绩效考核,审核漏洞多_1130网罗天下_腾讯视频
前两天,梨视频拍客上传了一段卧底“水滴筹”的视频,瞬间登上微博热搜,引燃公众的怒火:
“水滴筹”在全国40多个城市的医院派驻地推人员,以“志愿者”的身份,逐个病房引导患者发起筹款。
他们通过地毯式扫楼的方式,逐个医院、逐个病房、逐个病床,问患者和家属是否困难,需不需要筹款帮助。
其实这也理解这种做法。
有的患者来自偏远地区,经济条件差一点,对互联网知之甚少,可能从来没听说过水滴筹。
再加上他们年迈体弱,如果有地推人员手把手指导他们使用水滴筹,哪怕筹到的资助不多,也是善事一桩。
实际上呢?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这些所谓的志愿者,在发起筹款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地口头询问,没有准确核实患者病情、经济状况等信息。
捐募金额?随意填写;捐款去向,不求甚解。
他们还有专门的求助模板,不管求助者有没有文化,文笔如何,都能编出一个让人泪如雨下、心如刀绞的悲惨故事。
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如此卖力,当然不是为了献爱心。
那意欲何为呢?
答案很简单:提成。
“5单有效单就是80元一单,6到10单的话就是100元一单,每单最高提成150元,好一点的地推可以月入过万。”
而且公司还有KPI要求:每月最少得35单,如果不达标就实行末位淘汰制。
看完这个视频,心里就像踢翻了五味瓶一样,特别不是滋味。
当我们的善意变成了商业的生意,当我们的关注变成了公司割韭菜的流量,下一次,还有谁会给朋友圈的水滴筹捐款?
02
▼
上网查了一下水滴筹的愿景:让广大中国家庭病有所医。
听起来很美好,当然起初的水滴筹也是很给力的。
相比一些抽取提成的有偿众筹机构,水滴筹把筹集的善款全部给了求助人,不收取任何服务费。这让我们相信,它真的是一家做公益的公司。
但同时它也是一家商业公司。
天眼查的信息显示,水滴筹所属的公司共经历了五轮融资,投资机构有腾讯、美团、高榕资本、蓝驰创投等,甚至李开复的创新工场也参与了投资。
这些大名鼎鼎的投资机构,正是看中了水滴筹的巨大商业能力。
变现的方式之一就是像拼多多一样——下沉市场。抢夺用户,扩大曝光,占有市场,成为top1的众筹平台。
就像我们一提起奶茶就想到香飘飘一样,当我们一提起众筹就想到水滴筹的时候,它就赢了。
不管有钱没钱,不论疾病轻重,只需要凑人数、增名额,就够了。至于真相如何,没人知道。
有一位志愿者说:“我们志愿者之间还被传授一套话术,要让患者心甘情愿发起众筹,要让他们感受到志愿者是真心为他们考虑。”满满的都是套路。
对于它来说,我们是流量,是金钱,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唯独不是躺在床上孤苦无依、等待救助的患者,也不是点击链接、捐助善款的好心人。
公益的无私和商业的资本,注定是一场博弈。而商业有了财富的加持,一开始就赢了。
我想到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说过的一句话:“我们每天享用的晚餐,并非来自于屠夫、酿酒师或面包师,而是出自于他们的自利。”
很多人被水滴筹的“伪善”割了韭菜。
03
▼
这已经不是水滴筹第一次消费大众爱心了。
今年5月,德云社相声演员吴鹤臣突发脑出血入院后,家人通过水滴筹发起上限100万的筹款。
实际上呢?吴鹤臣一家在北京有2套房,1辆车,家里生活富足,养猫养狗,老婆用着华为p30pro,却还建档贫困户、用水滴筹筹款,10万左右即可治疗的脑出血,家人却要求100万?
讽刺么?他们怕是在众筹养老金。
广西南宁的一名大二学生黄某病重,初期治疗费预计需要 30 万元,母亲发起众筹。
经过网友 2210 次转发和 9253 次捐款,黄某家人成功筹到并提现 252621 元。
实际上呢?黄某家中有房有车,有人质疑她家人这样筹款的合理性。黄某则公然在 QQ 空间发帖回骂,称:“我妈能挣钱关你什么事?老子家里住的房就算几百万关你什么事?”
气愤么?我们这些帮他众筹的普通人,还在辛苦地加班、出差、领着微薄的薪水,甚至人不如狗地辛苦搬砖。
而他们,却只想躺赚,用漂亮的文笔,赢得我们的信任,骗取我们的钱财,保障自己的后半生衣食无忧。
他们这样的行为,跟“吸血虫”没什么两样,而水滴筹这个大平台,都是他们滋生蔓延的温床。
这么做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呢?
我们再也不敢给求助链接捐款了,因为对他们一无所知。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Roxane曾说过: “在情感投入被消耗殆尽的时代,要扩展我们的同理心,似乎变得十分困难。”
平台不够规范,财产审核不严格,就医证明可以伪造,文案有现成的模板,捐助的善款不知去向,如果是你,你还敢捐款么?
还记得曾自称“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郭美美么?她的爱慕虚荣,直接把中国红十字会拉下神坛。
全民调查显示,原本公众对红十字会的信任度为66.7%;郭美美事件一出,国民信任度仅为26.7%,53.3%的人对红会十分不信任。
一位专业人士说, 郭美美闹腾的3天,毁掉了中国红十字会的110年。
信任的建立很难,崩塌只需要一瞬间。
水滴筹之后,很多人都会变得更冷漠了,而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既不能为自己发声,也得不到大家的关注。
他们什么都没做,却失去了所有。
04
▼
“能够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在健康的时候有保障,在得病的时候能够迅速拿到一笔资金,这其实就是我们创业的初衷。”水滴筹创始人沈鹏在2019WISE风向大会上表明了初心。
作为美团的第10号员工,他原本在本职岗位做得风生水起,促使他冲动离职创业的,是一个细节:
“老同事的家属得了病,治不起,我就号召同事们筹钱,但筹钱的效率非常低,于是我一冲动就离职创业了。”
水滴筹创立的初衷没错,但成长的方法错了。
水滴筹现在的做法跟当年的滴滴无异,接二连三的乘客受害事件让滴滴彻底失去了民众的信任。而水滴筹,距离这一天还有多远?
作为一家以普通民众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大型公司,水滴筹需要思考的,如何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只有这样的公益公司,才值得大家托付。如果不及时纠正错误,人们的信任和爱心这些真正的稀缺品,一旦被消耗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趁着我们还有爱,趁着我们还愿意等待。
愿每一个真正有需要的同胞,都能感受到我们指尖传达的温暖。
- THE END -
嗨,小伙伴们,我是薇安姐。我写的文章都来自于我自己多年的学习和工作经验,沟通,情商和人生智慧也都出自于我的体会。
欢迎关注: 薇安说 ,在薇安说后台回复“ 瓶颈” ,教你如何在迷茫中崛起,如果你也想获得快速的成长,少走弯路,这份成长小惊喜一定要来领取哦!
关于众筹水滴筹地推和水滴筹 地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布于:2023-03-27,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