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师傅地推」康师傅地推活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康师傅地推,以及康师傅地推活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康师傅卢宗庆谁知道
卢宗庆:好的。我不是名人,但是我服务于一个专门创造名牌的公司——康师傅,所以多谈一下康师傅,不要谈我,康师傅在中国创立的年代是1992 年,很多人都经历了当年上市的过程。到现在康师傅已经14年了,现在康师傅一年的销售营业额可以到100亿元以上庞大的方便面产业,销售跨越国界,大家最熟悉康师傅的产品就是红烧牛肉面,几乎是红遍全中国。当初“香喷喷,好吃看得见”的广告词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就是这个味儿,我们的红烧牛肉面就是这个味,这就是我们产品的特色。
卢宗庆:康师傅这几年来,每年销量都有大幅度增加,现在全国有7家公司,包括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7家公司,拥有20家工厂,有123袋面线、32条袋面线,一共有155条生产线,每年这些生产线日以继夜地生产,供应给消费者产品。现在除了康师傅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品牌就是福满多,康师傅和福满多两个品牌,分别是高价位的价格带以及低价位的价格带。现在的消费者还是非常喜欢我们的产品,在这里谢谢各位网友的支持。
主持人:康师傅有很多品牌和种类,卢协理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当时如何想到开发这些口味的方便面的?
卢宗庆:刚刚所谈到的是最畅销的是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在这里要跟大家说明一下,在92年康师傅上市,红烧牛肉面是一炮而红,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个产品。到目前康师傅平常在销售的产品超过300个以上的,每年上市的新口味也是非常多,速度非常快,数量非常大。提供给大家一些数据,根据我们的调查,去年中国全年大概有615个新产品的上市,康师傅占了40%以上的新产品的数量,我们还是不断地推陈出新,赶在消费者的前面,让消费者来喜欢我们的产品。大家没有忘记的话,中国有方便面是1970年就开始的。红烧牛肉面在1992年能一炮而红,应该讲有一些创新的动作,我们率先推出容器面还有高档次的袋面,容器面是比袋面更方便的方便面,这是高档次的方便面。过去在中国的方便面大概只有单包,口味非常单调。康师傅92年上市推出一个双料包,里面有一个酱包特色的产品,因为这个酱包,才能“香喷喷,好吃看得见。”当时而言是一个革命性的动作。
卢宗庆:除了口味之外,还有面条,比以前进步了。对中国消费者来讲,是一场面食的革命。最近几年,除了在口味不断地创新之外,从原来的袋面,增加了桶面,杯面,还有夏天大家常吃的干拌面,都是创新的产品。我们的产品这么多,还在不断地做推陈出新的动作,希望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主持人:喜欢吃面的人很多,北京的几家著名的面馆生意都很不错,但是很多人还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吃上一碗面,这个难题康师傅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康师傅推出了中华美食系列,提出了开创中华美食新文化的发展理念,能介绍一下这个理念所代表的含义吗?
卢宗庆:康师傅在92年推出红烧牛肉面,红遍全中国了,奠定了在中国做面的领导地位。红烧牛肉面的口味成为对手PK的对象,到现在为止,这个口味没有人学得来,这是我们的秘密,是我们的特色。这几年来作为一个领导品牌,我们不能用单一口味来满足市场,我们一直在寻求突破,口味创新是康师傅很核心的策略。我们认为方便面最重要的是口味的多元化,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期待。
卢宗庆:为了让消费者感动,我们就做商品的精品化,把它做得非常精致,精品化的动作从产品的内在,比如食材、风味还有口味等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及到外在的包装都力求完美,寻求创意的多样化去创意每个产品。做每个产品除了考虑融入顾客情境,用多元文化为创意加值,这也是创意概念的产生,这就是文化创意加值,我们吃一碗面不是物理属性的面,还有文化概念在里面。在去年12月我们对外发表了一系列的产品,全国各地的网友都可以吃到,在西北区域的网友可以吃到油泼辣子,在东北的人可以吃到东北炖,东北炖是东北人非常熟悉的菜,在华中还有蒸菜,西北还有特色的酸汤面,在最讲究的华东有江南美食,例如东坡红烧肉,从口味的名称听着就觉得垂涎三尺,非常美味,广东可以吃到老火靓汤,西南可以吃到泡菜,在海边的人可以吃到海鲜,在内地的人可以吃到辣旋风的辣椒口味等等。这个概念一形成之后,延展出来的口味是非常多元化的。
”康师傅“成功的秘密是什么?
世纪90年代初,台湾饮食业商人纷纷涉足大陆,以京津为它们抢占的首要制高点。当时大陆的快食面业处于一种诸侯割据、群龙无首的局面,产品质次、品低、缺少一种可以一呼百应的名牌。正当不少台商、港商跃跃欲试之时,台湾顶新集团一马当先,先声夺人地推出了”康师傅“快食面。
结果,”康师傅“迅速抢占了中国大陆许多市场,其他欲来涉足的商人只能摇头退去,而作为台湾饮食业的”龙头大佬“,统一集团不甘被抛于马后,想奋起直追,要与”康师傅“同分羹盏。然而最终是后人一步,处于劣势,只能望尘莫及。
自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精明的台湾商人,早已是久憋难忍,一冲而出,纷纷涌向大陆市场投资或抢占市场。顶新瞅准了大陆快食面专业这个群龙无首的空档,决心打一场快食面大战。
几个月后,一种名叫”康师傅“的方便面面市了,”康师傅“快食面品质精良、汤料香浓,杯装面和袋装面一应俱全,更重要的是它有一个”康师傅“的名字。
与此同时,报刊上、电视上,”康师傅“的广告铺天盖地,如此”不计成本“的”狂轰滥炸“一番后,顶新集团的名声不胫而走,连京城的3岁小孩儿一见到矮矮胖胖的烹饪师傅都不约而同地大嚷”康师傅“、”康师傅“……在强大的宣传攻势下,京城迅即刮起了一场购买”康师傅“的快食面热。每天清晨,天津顶新公司的门前就排起汽车长龙,人们翘首等待着从生产线上下来的”康师傅“,有的客户甚至是在公司门口席地而卧连夜等待……在京城一炮打红后,顶新集团立即挥师四面出击,大举占领全国市场,到1994年上半年,该集团总投资规模超过了3亿美元,企业达到12家,遍布于北京、天津、济南、上海、广州等地,日产康师傅快食面达30万包。
顶新集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建立起了在中国快食面行业的霸主地位。
就在”康师傅“大红大紫之时,”统一面“也杀到了。伴随着”统一面“的杀到,统一的广告也铺天盖地压将过来。”统一面“不像”康师傅“那样”平民化“,它以”贵族“的身份出现。迟来一步的统一集团只能企望以提高自己的品牌质量而胜出于”康师傅“。
但毕竟是迟了一步,尽管”统一面“刻意去做广告宣传,并在此上面不断追加成本,但收效却远远不及”康师傅“。先声夺人的”康师傅“地位不仅难以动摇,更因其行动迅速,气势宏大,在中国大陆登上”快食面大王“宝座的可能性已露端倪。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先声夺人、抢占市场滩头固然重要,但关键还是在于把”顾客就是上帝“这一理念转化为企业决策的主要依据,这是现代企业赢得营销战胜利的重要基础,也是市场营销业务的核心内容。
顶新集团较早地窥探到了大陆速食面这个庞大的市场,它们分析消费者的喜好,从包装、质量、广告上加以改进,故而大获成功,而持续多样的促销活动又使其市场份额长期占据首位。
企业数字化变革常见的五大问题
文 | 刘少德
后疫情时代,数字化已成为所有企业的共识。
据某调研咨询机构报告显示,在对数千家企业就企业数字化进程调研时发现,43%的企业高管认为新冠疫情对企业数字化进程的推动加速了1-4年,50%的企业高管认为疫情对企业数字化的进程加速了5-15年不等,疫情对企业数字化发展的加速作用不言而喻。
但不少企业在内部推行数字化的进程中以为上了一套系统就实现了数字化,或者盲目地认为只要构建好完整的信息化系统,就可以解决掉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大部分问题,但事实发展却大相径庭。
以终为始,我们来看企业为什么要数字化?企业在数字化发展中存在着哪些误区?如何有效推动企业发展的数字化?企业数字化发展又存在哪些天然的局限性?
在信息发展不完善的年代,劳动力成本低廉,大部分企业在内部管理、市场运作方面采取的都是较为传统的“人海”战术。
以快消品为例,目前我们所熟知的娃哈哈、康师傅、统一、今麦郎等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高的市场份额,不得不提其早期的渠道策略和传播策略。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开始逐步接入市场经济,大量的中小创业者开始出现,商业和流通逐步走向繁荣状态,一些耳熟能详的消费品企业如康师傅、统一、双汇等都出现于这一时期。
彼时,消费者被压抑的消费需求被忽然释放,整个消费流通环境正式进入 生产者主权时代,企业生产什么,消费者就消费什么。
无数的快消企业信奉着“产品只要能够摆在货架上,就一定能卖得出去”,所以大量的快消厂商及经销商疯狂地加人、加车,以寻求将商品铺设进门店,进而获得更高市场份额。
同时,在品牌传播上,受制于客观条件,品牌传播和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只有中心化的媒体,比如电视、电台广播、报纸等。在渠道上,沃尔玛、家乐福等连锁商超巨头陆续进入国内市场,并逐渐成为商品分销和消费者购物的主要渠道。
大品牌、大媒体、大渠道对应了品牌的高速发展,即 HBG大渗透理论,品牌增长=渗透率 X 想得起 X 买得到。在这个理论背景下,脑白金、健力宝等企业豪掷千金只为央视黄金时段数秒广告的事件屡见不鲜。
2009年11月11日,首届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正式上线,双十一单日销售额高达5200万,次年这个数字就达到了9.36亿,2011年更是突破了52亿元,2012年,双十一大促期间销售总金额就达到了191亿元。
与此同时,金融支付、物流、交易、促销工具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让无数传统厂商正式看到了来自于线上“野蛮人”的能力。
在随后的几年中,线上电商开始对线下传统分销模式发起摧枯拉朽式地冲击, HBG理论开始失效,在一次次的负隅抵抗与溃败中,线下实体商业不得不投降并触网。
如果说是电商打开了企业数字化的大门的话,那么客观大环境的改变无疑则把企业真切地推到了数字化的大门之前。
除疫情的影响外,笔者认为促使企业数字化变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生产主权向消费主权转变: 生产效率的提升促使社会分工愈发细化,产供销开始逐步分离,生产开始由企业特有职能向独立的社会职能转变,社会化生产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基础设施。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已经由之前的生产企业生产什么,消费者就消费什么向消费者需要什么,生产者就生产什么转变。
2、从中心化传播向分众化传播转变: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平台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兴盛,用户接收信息的方式开始由以往的电视、报纸、杂志逐步向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转变,传播的核心已经由原来的中心化媒介开始向独立的个体转变。
3、从大渠道分销向离散型渠道分销转变: 原来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等商超KA一直是快消品的主要分销通路,而现在线下连锁便利店、传统食杂店,线上社交电商、视频电商、内容电商等开始快速发展,渠道开始由单一走向多样;
4、由简单型管理向复杂性管理转变: 企业业务规模逐渐扩大,团队人员规模等也必将进入到一个新的量级。随着团队成员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等核心要素差异的增大,企业的管理成本及管理难度也必将呈几何量级地增长,引入数字化工具和流程来管理就成了必然。
综上,企业的数字化变革也就成为了必然。
既然企业必须要进行数字化变革,那究竟什么是数字化?
数字化转型是指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技术,建立一种全新的、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富有活力和创新性的新商业模式,帮助客户达到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控制风险、提升口碑的效果,从而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数字化并不是简单的信息化。西卡德高首席信息官王翔峰曾对外表示,“传统的IT系统升级在整个业务结构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原来的流程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只是通过系统升级,我们更好地提升了管理效率,优化了运营,降低了成本,这是信息化的价值和特质。
而数字化,其根本是数据驱动,但过程不仅仅是信息系统搭建的过程,还包括了对创新业务的探索,数字化转型必定伴随着业务转型,少了这个环节,企业的数字化就还简单停留在信息化的层面。”
由此可见,数字化转型的实质是企业组织、业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产品研发、供应链、制造、财务等企业经营要素、经营环节的一次全方位的变革。 离开业务的数字化,仅仅是简单的信息化。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来自于各个维度:从技术落地到业务创新,从组织变革到文化重塑,从数字化能力建设到人才培养。
因此,企业在落地数字化业务的时候,要清晰地认识到 企业的数字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时的战术, 而是长期的战略,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在短期的时间内就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很多企业需要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数字化转型的明显效果。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为企业发展带来的新的业务可能性,即数据资产。 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将新技术简单运用到生产过程中,更应该在转型过程中不断积累并形成数字资产,围绕数字资产构建数字世界的竞争力,才能真正构建起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
在笔者接触的众多消费品企业中发展,企业规模越大,数字化转型的难度也越大,这其中不乏某些头部食品、饮料公司,反而是中小规模的公司数字化转型更加彻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1、利益问题。 大企业团队、市场存量巨大,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触碰到一些人的利益,这就导致很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在很多的业务环节、业务部门难以施行,数字化只成为了某些人、某些部门的数字化。这就要求企业的数字化必须要有“不换思想就换人”的思想和决心,这就决定了企业的数字化必定是一把手工程。
2、思想问题。 部分企业在推行数字化的过程中,推行得很好,但是却很难用数字化工具来指导自身的业务实践,仅仅把数字化工具系统作为了自己进行市场作业的工具,却不懂如何用所获取的数据来反哺业务动作,工具与业务看似结合的很好,实则貌合神离,仅仅实现了信息化,却未达到数字化。
3、组织和人才问题。 为了有效地推行数字化,对于部分企业而言,还必须进行企业组织架构的再造。因为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长期以往已经形成了固化的思维路径和行为方式,而数字化转型却是动态的,在转型过程中如何建立并调整与转型匹配的组织机构与人才梯队,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面临的重大挑战。
4、数字化脱离业务问题。 在企业数字化过程中,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实际的业务与数字化工具中的统一性及其中的差异性。统一性指的是企业的数字化和业务最终是相互协同、彼此促进、相互发展的作用,差异性则是指企业的数字化在指导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应看到业务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比如经销商的窜货问题、日化洗护类目批发商抛货掺假问题等,既看到数字化的长期性,又能看到实际业务场景中的现实性。
5、盲目夸大数字化的问题。 回归到企业发展本质上,优质的产品(Product)、合理的价格(Price)、匹配的渠道(Place)和有效的营销(Promotion)仍然是企业能够逐步做大的基础,数字化只能帮助企业锦上添花,帮助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降本增效,优化管理成本、提升经营效率,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所有问题,切勿把数字化当做企业发展过程中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
康师傅最大的对手,或许是它自己
【潮汐商业评论/文】
买菜靠网购,吃饭靠外卖,教育靠网课,开会靠视频……疫情以来,“宅生活”带火了“宅经济”,由此,一批新业态迎来爆发式增长,相关企业利润也随之大涨,而康师傅,就是其中一员。
3月22日,康师傅控股公布了2020年财报。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里,公司实现收益676.18亿元,同比增长9.10%。其中,方便面业务收益为295.1亿元,同比增长16.64%,占总收益43.64%,饮品业务整体收入为372.80亿元,同比成长4.72%,占集团总收益55.13%。
从财报的成绩看,昔日的食品巨头仍然立于不败之地,但对比前几年的数据就会发现,如果不是疫情,康师傅仍然在增长疲惫的泥潭中挣扎。
图/网络
康师傅像一个努力融入年轻圈层的“中年人”,不断地追赶新鲜事物,讨好年轻群体,可他似乎没想明白,康师傅最该超越的对手,或许是他自己。
近几年,康师傅要应对的挑战可不少。
时间回到2014年3月24日。此时,康师傅刚发布2013财年年报,公司上下喜大普奔,庆祝营收保持15%增长,并创造了667.06亿营收的好成绩。但康师傅没想到,再次超过如此佳绩,已经是7年以后的事了。
那几年中,康师傅面对的是来势汹汹的消费升级,在互联网助力下,团购和外卖的模式给公司旗下的方便食品来了一场“降维打击”。在那几年中,康师傅不仅营收爬坡缓慢,就连净利润也不断缩减。数据显示,公司的净利润从2013年的30.15亿狂跌至2016年的14.75亿,利润缩水超过了一半。
直到这两年来,外卖的补贴红利渐渐地消散,方便食品和外卖浮现抗衡的力量后,康师傅才暂时松了口气。
但好景不长,在充满未知的2020年,在直播带货的助力下,螺蛳粉等自热食品又成为了市场新宠,康师傅不得不绷紧神经,再次冲入充满硝烟的“战场”。
而在另一边,自己的饮用水业务也被抢了生意。
曾经,包装水是康师傅的天下,但在不知不觉间,懂营销的农夫山泉凭借着“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占据了包装水的半壁江山,并由此开始了饮用水的2元时代。
图/农夫山泉官微
更要命的是,凭借着较高的毛利率,农夫山泉的造富能力也十分优秀。去年,被称为“水中茅台”的农夫山泉终于迈入了资本市场,其创始人钟睒睒也在一夜之间登陆全球富豪榜。今年1月5日,农夫山泉的股价创新高,那一天,公司的市值突破了7000亿。
而这个数字,约相当于10个康师傅。
茶饮变天,比饮用水还要迅速。 当康师傅还沉浸在冰红茶斐然的成绩里,另一边,来自河北的元气森林正在颠覆传统的茶饮市场。
据统计,截至2021年4月,成立5年的元气森林估值已达60亿美元(约人民币390亿元),以国内茶饮三巨头农夫山泉、康师傅和统一做对比,元气森林的估值分别是它们市值的约10%、60%和1.1倍。
前有统一、农夫山泉,后有新势力的崛起。守住阵地的同时又要突破市场,应对重重挑战的康师傅,显得有些疲惫。
应对行业变化的出路在哪里?相信康师傅不止一次思考过这个问题。
其实,作为食品行业的巨头,康师傅也并非没有“自救”过,但打出的招式都非常简单粗暴,颇有传统企业的一贯作风——那就是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他们怎么做,咱们就跟着怎么做。
2003年,统一研发出老坛酸菜面,并在四川地区投放,结果大受欢迎。后来,康师傅也紧随统一,推出酸菜排骨面、酸菜牛肉面、酸菜仔鸡面三个酸味面,并要求经销商全力推广,然而,康师傅这波操作几乎没起什么作用。
在那几年里,统一的老坛酸菜面业绩不断飙升,竟有要与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平分江湖的味道。后来,康师傅也照猫画虎地推出和统一仅差一个字的康师傅陈坛酸菜面,包装也和统一一样采用紫色,并请了姚晨做代言。消费者们并不清楚品牌的纷争,在口味并无太大差别的情况下,康师傅的陈坛酸菜面也打入了市场。
图/网络
除了方便面这样的超级单品,身段灵活的康师傅在饮用水市场也像模像样的模仿起了对手农夫山泉。
相比还在“端着”的娃哈哈乐百氏,康师傅的跟随策略进展十分快速——既然农夫山泉搞“天然水”,那我也要打造一个相对高品质的水。
2006年,康师傅推出了定价一元的“矿物质水”。这种水号称在水里加了多种矿物质,依靠康师傅现成的渠道铺货迅速,“多一点更 健康 ”的广告语也是耐人寻味。此后,娃哈哈和农夫山泉一度被打得不能自理。2008年,康师傅又在新的宣传片中加入了“优质水源”的描述,直击农夫山泉命门。
但后来,康师傅的矿物质水被指其水源来源于自来水,高管团队集体出面道歉之后,康师傅的品牌形象也因此遭受重击,销量随之一路下滑。
可见,直截了当的跟随策略也并非百试百灵。而在面对高端市场和自热食品的冲击,康师傅也做过一些尝试。
2018年,康师傅推出超高端面“Express速达面馆”,主打电商、便利店等现代渠道及长途客运站等特殊渠道,在京东平台售价为25元/盒。
图/康师傅官微
康师傅称,“Express速达面馆”推出一年以来,销量得到快速增长。在此基础上,公司又在2019年下半年又推出了“速达煮面”“速达自热面”等。
但实际上,两样新单品似乎没有掀起太大风浪,市场对此的反馈也少之又少,消费者们还是更喜欢螺蛳粉和海底捞的自热锅。
在“宅经济”的红利逐渐消失后,康师傅的出路又在何处?
回顾公司的发展史会发现,康师傅才是最早把下沉市场玩得最溜得那批选手。凭借着“红烧牛肉面”和“康师傅冰红茶”的超级单品,加之销售网络的下沉,康师傅才得以打下天下。
也就是说,康师傅破局的秘诀,或许在于它自身,对公司来说,外卖也好,新消费升级也罢,都只是外因, 内部创新力不足,才是康师傅最大的"敌人"。
毕竟,那种妄图继续用跟随策略来抢占的市场的时代,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另外,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方便面市场规模已经达到990亿元人民币,近千亿规模的市场呼之欲出。也就是说,泡面时代还未完结,还会出现翻身的可能。
图/Pexels
所以,对于康师傅来说,如何超越自己才是其最大的目标。 该怎样在 健康 饮食的风潮下,改变方便食品行业不 健康 ,不营养的刻板印象,或许才是康师傅早该思量的问题。
对于饮品领域也是如此,一直以来,康师傅包装水走的是亲民路线,但整体包装已经过时太久,要想重新走入人们的视线,做出改变就是必须要走的一步。
好在, 市场还会源源不断地进行新的一轮消费升级,在这一阶段,谁先一步做“存量创新”,就能再次抢占新市场。
希望康师傅能明白,在无法改变消费环境和更有力的竞争对手时,对自己“下手”,或许是更明智的决策。
康师傅地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康师傅地推活动、康师傅地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布于:2023-03-25,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