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地推经济」六安经济圈

博主:adminadmin 2023-03-25 07:41:09 48

318地推拉新网 (点击进入网站)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六安地推经济,以及六安经济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2022年六安各市gdp

2022年六安各区县GDP,根据六安市统计局的数据,六安市共有六个区县,分别是金安区、裕安区、叶集区、霍邱县、金寨县和霍山县。根据六安市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六安各区县GDP分别为:金安区GDP为2022.1亿元,裕安区GDP为2022.2亿元,叶集区GDP为2022.3亿元,霍邱县GDP为2022.4亿元,金寨县GDP为2022.5亿元,霍山县GDP为2022.6亿元。以上数据表明,2022年六安各区县GDP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为六安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六安地推经济」六安经济圈

六安的经济~生活水平怎样

六安地处安徽、河南、湖北三省交界处。南依大别山,北靠淮河,全市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00余万,在全省17个城市中面积第一,人口第二。全市现辖金安、裕安两区,寿县、舒城、霍山、金寨、霍邱五县,以及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和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六安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全市耕地面积660万亩,可养水面100万亩,山场1100万亩。盛产110多种名特优农副产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油料、麻类、茶叶、蚕茧、板栗、肉禽、羽绒、水产、木材等产量名列安徽前茅。素有白鹅王国、茶药宝库、丝绸之府、水电之乡、旅游天堂之美誉。六安区位显要,交通便捷。西安-南京铁路、上海-武汉-成都快速铁路、合肥-九江铁路、阜阳-六安铁路穿境而过。上海-西安、合肥-武汉、济南-广州、合肥-阜阳、合肥-安庆高速公路以及312国道、206国道、105国道纵横全市。正在兴建的新桥国际机场到六安仅40公里。中心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一个60平方公里、60万人口,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中心城市框架已基本形成,150平方公里、140万人口的远景规划正在编制。自2000年设立省辖市以来,全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近五年,全市经济年平均增长13.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位居全省前列。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市对外形象不断提升。先后被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工业化核心战略和招商引资主战略,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信息化,逐步把六安建设成为省会经济圈乃至东南沿海地区的加工制造配套基地、轻纺工业转移承接基地、农特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显要的区位、便捷的交通、丰富的资源和日益增强的经济基础,蕴育了巨大的商机。六安正以开放的姿态、宽松的环境、完备的功能,优惠的政策,迎接海内外客商考察指导,投资兴业。我们将热忱服务,精诚合作,携手并肩,共创美好未来!

安徽六安地区的经济,民风如何?

六安人多地少,工业欠发达,经济在安徽省属于中等偏下。但六安民风纯朴,六安人是最讲义气的,这保证了六安人在外地不被欺负,能和六安人交上朋友,绝对是一件好事。

六安是个什么样的城市?经济发达吗?

六安处于江淮分水岭和大别山地区,境内多是贫困山区,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在安徽省处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以下是比较详细的说明:

六安历史上经济开发较早,曾享有“金六安”的美誉。近代以来,战事频仍,自然灾害较多,一度发展缓慢。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建设发生历史性巨变,培育起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建立了地方国民经济体系,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

农业经济

六安是农业大市,农产品品种多,产量高,质量优。2006年,粮食总产383.9万吨,油料22.68万吨,棉花总产8588吨,肉类总产量45.12万吨,水产品产量21.82万吨,蚕茧7626吨,茶叶10681吨,蔬菜105.76万吨,水果25532吨。优质粮油、板栗、蚕桑、茶叶、高山蔬菜、白鹅、生猪、中药材、奶业、草竹柳编已成为竞争力较强的农业特色产业。历史名茶六安瓜片在首届中国(芜湖)国际茶叶博览会上获“茶王”称号。彭塔牌小磨麻油、蓼沣牌沣虾等16个产品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餐乐牌高级烹调油、板桥牌席草睡席、三特牌糖水板栗、大化坪牌霍山黄芽、恒大牌乳猪料和551及551H强化猪饲料、雪珂牌真丝针织服装、正达牌分割鸡等8个产品获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全市农产品优质率逐年上升,优质稻面积429.8万亩,占水稻面积72%;双低油菜面积190万亩,占油菜面积85%;优质专用小麦面积65万亩;名优水产品8.19万吨,占总产量42%;生猪、家禽良种率达90%和80%。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现有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357家,年收入近50亿元;全市已有农业专业合作组织198个,上规模的101个,拥有会员3.3万人。安徽庆发集团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舒城天龙工艺品有限公司、六安瓜片名茶开发公司、寿县华祥食品有限公司、安徽板桥草席集团、天裕米业公司等为省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大多以合同或订单等形式与基地、农户联系,初步形成了风险共但、利益共享的运作机制。农业生态经济建设开始起步,全市现已建成3个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2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并分别获得了欧盟、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家环保总局的认证。绿宜牌珍珠菜及天香菜、归然牌野生葛粉、鹤莲牌莲籽汁等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工业经济

六安工业门类齐全,初具规模。近年来,通过改制、改组、改造,发展迅速。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8.0亿元。粮油工业,年综合加工能力183万吨,产值、利税总额连续多年居全省同行业首位,华康、安丰、金田花三大油脂公司以及恒大集团进入国家大中型企业行列,金田花牌色拉油、百食得牌高级烹调油、寿春牌大米、幸福牌香米为省、市名牌产品。纺织工业,以棉、麻、丝纺织以及服装、羽绒加工为主,主要产品有棉纱、棉布、白厂丝、丝绸、各类服装,骨干企业有金裕纺织有限公司、华隆羽绒公司、七星羽绒公司、金寨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等。机械工业,主要产品有手扶拖拉机、汽车齿轮箱、轴承、铸件、电机,骨干企业有长江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江淮汽车齿轮制造有限公司、安徽客车总厂、六安轴承厂、江淮电机公司和安徽应流铸造公司等。轻工业,主要产品有白酒、啤酒、日用陶瓷、电光源、印刷、家具、文教用品等,骨干企业有迎驾酒业集团、龙津(豪顿)集团、中华玉泉酒业公司、世林集团、六安造纸厂、舒城瓷厂等。建材工业,主要产品有水泥、砖瓦、油毡、彩色釉面砖、大理石、花岗石、塑钢窗、拼木地板、隔热镇水粉等,骨干企业有寿春水泥公司、皖西中天集团、兆峰陶瓷公司、昌龙水泥公司等。医药化工业,主要产品有葡萄糖注射液、右旋糖酐、断血流片、尿素、碳酸氢铵、复合肥、香精香料等,主要企业有华源朝阳药业有限公司、金丰化工公司、金田生物制品公司、六安香料厂。

建筑业

2006年,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9.4亿元,资质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3.8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52.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85.3万平方米。现有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1家,二级企业18家,三级企业74家;有施工专业承包二级企业13家,三级企业21家;有劳务分包一级企业14家,二级企业33家。建筑企业拥有四级以上项目经理1257人。骨干企业有天成公司、华力建筑公司、华瑞建设集团公司、宏达市政公司、六安市第一建筑公司、舒城县建筑公司。近年来,六安建筑企业不断向外拓展市场,京、津、沪及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都有六安市的建筑队伍和建筑劳务输出人员,建造了一批代表性建筑工程。

房地产业

2006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23.1亿元,施工房屋面积297.0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53.5 万平方米;商品房屋销售面积 152.7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27.5亿元。市区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危旧房改造步伐加快。相继建成了东苑小区、锦绣花园、明都花园、金鼎花园、兴美花园等住宅新区,有效地缓解了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住宅小区全面推行物业管理,物管企业达54家,从业人员4300余人,管理小区37个,管理面积178.9万平方米,物管覆盖率80%以上。

商贸流通

经过多年的改革,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的商贸流通体系已经形成,物流配送、网上交易、连锁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正在兴起。全市拥有20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场30多个,六安商之都、六安百货大楼等处于龙头地位。拥有各类市场350个,营业面积120万平方米,年交易总额55亿元,主要有六安南门商贸中心、霍邱蓼都市场、叶集皖西市场和大别山木竹市场、寿县板桥草席市场、舒城孔集竹器市场、霍山黄芽市场、金寨船冲板栗市场、裕安固镇羽绒市场等。

个私经济

全市现有注册个体工商户11.8万户,从业人员30余万人,注册资金7.35亿元;私营企业4236户,其中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300户,500万元以上的69户,1000万元以上的34户。 2006年,个私经济实现产值18亿元,销售收入36.5亿元,工商税收2.43亿元,正在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

开放型经济

2006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2.01亿美元,其中出口1.95亿美元。有自营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77家,世林集团、应流公司、安华羽绒公司、华隆羽绒公司、华安达公司的年出口额超过500万美元。出口产品以羽绒及其制品、轻纺产品、机电五金产品以及农副产品为主,销往美国、日本、东盟以及东欧、西亚和非洲市场。在鼓励出口的同时,采取激励措施,广泛招商引资,对外来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优惠政策、优良环境。全市现有外商投资企业156家,投资总额3.4亿美元,外商来自美、欧盟、澳大利亚和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金融保险

金融机构857家,其中,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二级分支机构6家,城乡信用社461家,保险分支机构2家,证券分支机构2家,以及地方投资组建的六安市城市信用社。金融保险服务网点遍布城乡,金融保险机构从业人员达6600多人。 2006年,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60.4亿元,贷款余额228.4亿元。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1.04亿元。

六安经济圈的发展优势

区位优势

六安依山襟淮,承东接西,区位优越。东与合肥市相连,南与安庆市接壤,西与河南省信阳市毗邻,北接淮南市、阜阳市。贯淮淠而望江海,连鄂豫而衔中原,是大别山沿淮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地处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长三角”腹地,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网络,境内有3条国道、4条高速、3条铁路,至建设中的新桥国际机场仅半小时,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城市,具有东融长三角、西连大京九的独特之利;距南京不足2小时车程,距离上海也仅4小时左右,是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

资源优势

1)丰富的土地资源。

有很大的土地储备,能够符合产业集团的产能持续扩张的条件。

2)充足的人力资源。

目前,六安市是安徽省最大劳务输出市之一,相对目前制造业严重缺工的沿海发达城市,人力资源比较充足,可以满足产业发展用工需要。

3)丰富的物质资源。

丰富的农业资源,素有白鹅王国、茶药宝库、丝绸之府的美誉;

红色旅游资源:拥有4A级景区2处、3A级景区7处,大别山以独特的地质地貌被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全国12个重要红色旅游景区之一,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9%,重要的旅游景点有天堂寨、万佛湖,寿县古城,八公山和楚文化博物馆等;

丰富的水电资源:境内佛子岭等五大水库犹如五颗明珠镶嵌其中,全市水能总蕴藏量52万千瓦,占全省近三分之一。

丰富的矿藏资源:盛产金、银、铁、铅、锌、花岗岩等40多种矿物资源,已探明的霍山单龙寺宽度达200米的高品位金矿带,霍邱铁矿已探明储量16.5亿吨,远景储量20亿吨,位居华东第一、全国第五。

成本优势

1)人力资源用工成本优势。

人力资源用工成本成为目前企业综合成本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具有不断攀升的趋势特征,近年来,长三角用工成本快速上升,给微利与阶段性亏损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生存危机。而六安市由于产业少、人力资源充足、综合生活成本较低等特征,在整体用工成本上,只有上海的1/3,江浙的1/2至。

2)土地成本优势。

六安市目前土地储备充足,整体工业用地的成本要比皖江带其他城市都要低,特别是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目前六安市的产业规划区主要位于交通便利的公路两侧,由于土质大多属于岩土与无营养土质,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用地成本极低。

3)物流成本优势。

由于六安市独特的区位优势,是全国产业集团最理想的区域性储备中心、流转中心、产业基地与销售中心的最佳选择,六安市城市人口未来规划在100万以上,本身就是一个消费性城市,加上区位优势,销售半径在100-300公里的区域战略发展的优势非常明显。

政策优势

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六安市的金安区与舒城县位列其中。另据六安市经贸委上市办刘主任介绍,目前,六安市承接东产西移与整体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以及相关议题,已经是六安市政府办公会议的日常议题,市委领导高度一致与重视,已列入目前市委、市政府最核心工作之一,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得到批准后,六安市根据《关于加快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对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和省有关政策,加快推进六安市皖江示范区建设工作进程。目前,六安市正集中资源制定合六工业走廊六安市产业承接集中区总体规划。主动融入以合肥为轴心的一轴两翼产业发展战略,立足持续发展的需要,分别制定出短、中、长期发展远景与目标。

关于六安地推经济和六安经济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The End

发布于:2023-03-25,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首码项目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