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装箱效率」什么是装箱率
今天给各位分享java装箱效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什么是装箱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如何优化JAVA代码及提高执行效率
- 2、java中,interger能自动装箱,拆箱,不就和int一样了,int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么?
- 3、Java自动装箱的问题
- 4、java为什么需要装箱,拆箱?
- 5、java 什么是拆箱和装箱,拆箱和装箱 嘛用啊???
如何优化JAVA代码及提高执行效率
1)尽量指定类、方法的final修饰符。带有final修饰符的类是不可派生的,Java编译器会寻找机会内联所有的final方法,内联对于提升Java运行效率作用重大,此举能够使性能平均提高50%。
2)尽量重用对象。由于Java虚拟机不仅要花时间生成对象,以后可能还需要花时间对这些对象进行垃圾回收和处理,因此生成过多的对象将会给程序的性能带来很大的影响。
3)尽可能使用局部变量。调用方法时传递的参数以及在调用中创建的临时变量都保存在栈中速度较快,其他变量,如静态变量、实例变量等,都在堆中创建速度较慢。
4)慎用异常。异常对性能不利,只要有异常被抛出,Java虚拟机就必须调整调用堆栈,因为在处理过程中创建了一个新的对象。异常只能用于错误处理,不应该用来控制程序流程。
5)乘法和除法使用移位操作。用移位操作可以极大地提高性能,因为在计算机底层,对位的操作是最方便、最快的,但是移位操作虽然快,可能会使代码不太好理解,因此最好加上相应的注释。
6)尽量使用HashMap、ArrayList、StringBuilder,除非线程安全需要,否则不推荐使用 Hashtable、Vector、StringBuffer,后三者由于使用同步机制而导致了性能开销。
尽量在合适的场合使用单例。使用单例可以减轻加载的负担、缩短加载的时间、提高加载的效率,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用于单例。
java中,interger能自动装箱,拆箱,不就和int一样了,int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么?
int作为变量来说使用更方便一下
int是基本数据类型,不需要初始化,默认值为0;
Integer是对象,需要初始化,初始值为null
想象一下for循环for(int i=0;)如果这里用Integer是不是麻烦一些。
所以还是要结合实际的使用环境来考虑用int还是用Integer
Java自动装箱的问题
你都说了,学习java自动装箱的性质,可是你
“int data1”又不是包装类,你要是“Integer data1”不就行了。。
补:
语法不对,int是基本类型。它不是一个类,而你用的data1.doubleValue()是一个方法,int类型或者说是基本类型是没有的。。
java为什么需要装箱,拆箱?
这里有个博文你看看
其实,我个人就觉得你不要把这事想复杂了,想不通可以先打个标记,学深了在回来想!
不然你卡住这里,很难受,深有体会!
我个人总结就简单两点:
1.Java中万事万物皆对象,基础数据类型它不是对象,所以它需要穿个衣服,包装成对象!
2.效率问题;
简单举个例子:3.1415926这个数字;
如果你把它包装成对象了,你可以对它进行花式操作:
比如四舍五入,比如保留多少位小数,比如格式化,比如大数的计算精度问题...这些都是Java写好对象,你拿着直接用就可以了!
当然这些功能你自己也能办到..太累,而且你考虑的也不全面,更重要的是不安全!
java 什么是拆箱和装箱,拆箱和装箱 嘛用啊???
详解Java的自动装箱与拆箱(Autoboxing and unboxing)
一、什么是自动装箱拆箱
很简单,下面两句代码就可以看到装箱和拆箱过程
//自动装箱
Integer total = 99;
//自定拆箱
int totalprim = total;
简单一点说,装箱就是自动将基本数据类型转换为包装器类型;拆箱就是自动将包装器类型转换为基本数据类型。
下面我们来看看需要装箱拆箱的类型有哪些:
这个过程是自动执行的,那么我们需要看看它的执行过程: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自动装箱
Integer total = 99;
//自定拆箱
int totalprim = total;
}
}
反编译class文件之后得到如下内容:
javap -c StringTest
Integer total = 99;
执行上面那句代码的时候,系统为我们执行了:
Integer total = Integer.valueOf(99);
int totalprim = total;
执行上面那句代码的时候,系统为我们执行了:
int totalprim = total.intValue();
我们现在就以Integer为例,来分析一下它的源码:
1、首先来看看Integer.valueOf函数
public static Integer valueOf(int i) {
return i = 128 || i -128 ? new Integer(i) : SMALL_VALUES[i + 128];
}
它会首先判断i的大小:如果i小于-128或者大于等于128,就创建一个Integer对象,否则执行SMALL_VALUES[i + 128]。
首先我们来看看Integer的构造函数:
private final int value;
public Integer(int value) {
this.value = value;
}
public Integer(String string) throws NumberFormatException {
this(parseInt(string));
}
它里面定义了一个value变量,创建一个Integer对象,就会给这个变量初始化。第二个传入的是一个String变量,它会先把它转换成一个int值,然后进行初始化。
下面看看SMALL_VALUES[i + 128]是什么东西: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eger[] SMALL_VALUES = new Integer[256];
它是一个静态的Integer数组对象,也就是说最终valueOf返回的都是一个Integer对象。
所以我们这里可以总结一点:装箱的过程会创建对应的对象,这个会消耗内存,所以装箱的过程会增加内存的消耗,影响性能。
2、接着看看intValue函数
@Override
public int intValue() {
return value;
}
这个很简单,直接返回value值即可。
二、相关问题
上面我们看到在Integer的构造函数中,它分两种情况:
1、i = 128 || i -128 ===== new Integer(i)
2、i 128 i = -128 ===== SMALL_VALUES[i + 128]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eger[] SMALL_VALUES = new Integer[256];
SMALL_VALUES本来已经被创建好,也就是说在i = 128 || i -128是会创建不同的对象,在i 128 i = -128会根据i的值返回已经创建好的指定的对象。
说这些可能还不是很明白,下面我们来举个例子吧: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eger i1 = 100;
Integer i2 = 100;
Integer i3 = 200;
Integer i4 = 200;
System.out.println(i1==i2); //true
System.out.println(i3==i4); //false
}
}
代码的后面,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执行结果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在看看我们上面的说明。
1、i1和i2会进行自动装箱,执行了valueOf函数,它们的值在(-128,128]这个范围内,它们会拿到SMALL_VALUES数组里面的同一个对象SMALL_VALUES[228],它们引用到了同一个Integer对象,所以它们肯定是相等的。
2、i3和i4也会进行自动装箱,执行了valueOf函数,它们的值大于128,所以会执行new Integer(200),也就是说它们会分别创建两个不同的对象,所以它们肯定不等。
下面我们来看看另外一个例子: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ouble i1 = 100.0;
Double i2 = 100.0;
Double i3 = 200.0;
Double i4 = 200.0;
System.out.println(i1==i2); //false
System.out.println(i3==i4); //false
}
}
看看上面的执行结果,跟Integer不一样,这样也不必奇怪,因为它们的valueOf实现不一样,结果肯定不一样,那为什么它们不统一一下呢?
这个很好理解,因为对于Integer,在(-128,128]之间只有固定的256个值,所以为了避免多次创建对象,我们事先就创建好一个大小为256的Integer数组SMALL_VALUES,所以如果值在这个范围内,就可以直接返回我们事先创建好的对象就可以了。
但是对于Double类型来说,我们就不能这样做,因为它在这个范围内个数是无限的。
总结一句就是:在某个范围内的整型数值的个数是有限的,而浮点数却不是。
所以在Double里面的做法很直接,就是直接创建一个对象,所以每次创建的对象都不一样。
public static Double valueOf(double d) {
return new Double(d);
}
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归类:
Integer派别:Integer、Short、Byte、Character、Long这几个类的valueOf方法的实现是类似的。
Double派别:Double、Float的valueOf方法的实现是类似的。每次都返回不同的对象。
下面对Integer派别进行一个总结,如下图:
下面我们来看看另外一种情况: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oolean i1 = false;
Boolean i2 = false;
Boolean i3 = true;
Boolean i4 = true;
System.out.println(i1==i2);//true
System.out.println(i3==i4);//true
}
}
可以看到返回的都是true,也就是它们执行valueOf返回的都是相同的对象。
public static Boolean valueOf(boolean b) {
return b ? Boolean.TRUE : Boolean.FALSE;
}
可以看到它并没有创建对象,因为在内部已经提前创建好两个对象,因为它只有两种情况,这样也是为了避免重复创建太多的对象。
public static final Boolean TRUE = new Boolean(true);
public static final Boolean FALSE = new Boolean(false);
上面把几种情况都介绍到了,下面来进一步讨论其他情况。
Integer num1 = 400;
int num2 = 400;
System.out.println(num1 == num2); //true
说明num1 == num2进行了拆箱操作
Integer num1 = 100;
int num2 = 100;
System.out.println(num1.equals(num2)); //true
我们先来看看equals源码: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 {
return (o instanceof Integer) (((Integer) o).value == value);
}
我们指定equal比较的是内容本身,并且我们也可以看到equal的参数是一个Object对象,我们传入的是一个int类型,所以首先会进行装箱,然后比较,之所以返回true,是由于它比较的是对象里面的value值。
Integer num1 = 100;
int num2 = 100;
Long num3 = 200l;
System.out.println(num1 + num2); //200
System.out.println(num3 == (num1 + num2)); //true
System.out.println(num3.equals(num1 + num2)); //false
1、当一个基础数据类型与封装类进行==、+、-、*、/运算时,会将封装类进行拆箱,对基础数据类型进行运算。
2、对于num3.equals(num1 + num2)为false的原因很简单,我们还是根据代码实现来说明: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 {
return (o instanceof Long) (((Long) o).value == value);
}
它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才为true:
1、类型相同
2、内容相同
上面返回false的原因就是类型不同。
Integer num1 = 100;
Ingeger num2 = 200;
Long num3 = 300l;
System.out.println(num3 == (num1 + num2)); //true
我们来反编译一些这个class文件:javap -c StringTest
可以看到运算的时候首先对num3进行拆箱(执行num3的longValue得到基础类型为long的值300),然后对num1和mum2进行拆箱(分别执行了num1和num2的intValue得到基础类型为int的值100和200),然后进行相关的基础运算。
我们来对基础类型进行一个测试:
int num1 = 100;
int num2 = 200;
long mum3 = 300;
System.out.println(num3 == (num1 + num2)); //true
上面就说明了为什么最上面会返回true.
所以,当 “==”运算符的两个操作数都是 包装器类型的引用,则是比较指向的是否是同一个对象,而如果其中有一个操作数是表达式(即包含算术运算)则比较的是数值(即会触发自动拆箱的过程)。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需要知道两点:
1、什么时候会引发装箱和拆箱
2、装箱操作会创建对象,频繁的装箱操作会消耗许多内存,影响性能,所以可以避免装箱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
我有一个微信公众号,经常会分享一些Java技术相关的干货文章,还有一些学习资源。
如果你需要的话,可以用微信搜索“Java团长”或者“javatuanzhang”关注。
java装箱效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什么是装箱率、java装箱效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布于:2022-11-27,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