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第三空间」第三空间定义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java第三空间,以及第三空间定义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用java语句写出三维空间的点,例子如下:麻烦帮我加上注释~~各位大哥大姐帮忙啦
public class Point {
private double x;
private double y;
private double z;
//无参数默认原点
public Point() {
this(0, 0, 0);
}
//构造方法指定坐标
public Point(double x, double y, double z) {
this.x = x;
this.y = y;
this.z = z;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Point p = new Point(1, 1, 1);//构造,1,1,1点,距离远点距离是根号3,1。732。。。
System.out.println("Before new valued set, the point is: " + p.toString());
System.out.println("Before new valued set, the distance to (0, 0, 0) is: " + p.getDistance());
p.setPosition(2, 2, 2);//重新设置点坐标
System.out.println("After new valued set, the point is: " + p.toString());
System.out.println("After new valued set, the distance to (0, 0, 0) is: " + p.getDistance());
}
public void setX(double x) {//设置x坐标
this.x = x;
}
public void setY(double y) {//设置y坐标
this.y = y;
}
public void setZ(double z) {//设置z坐标
this.z = z;
}
public void setPosition(double x, double y, double z){//一次性设置三个坐标的方法
setX(x);
setX(y);
setX(z);
}
// 计算距离 x*x + y*y+z*x,然后开平方
public double getDistance(){
final int square = 2;//平方
return Math.sqrt(Math.pow(x, square) + Math.pow(y, square)+ Math.pow(z, square));
}
public String toString(){//重写输出方法
return "(x, y, z): " + x + "," + y + "," + z;
}
}
-------------
Before new valued set, the point is: (x, y, z): 1.0,1.0,1.0
Before new valued set, the distance to (0, 0, 0) is: 1.7320508075688772
After new valued set, the point is: (x, y, z): 2.0,1.0,1.0
After new valued set, the distance to (0, 0, 0) is: 2.449489742783178
菜鸟:刚学java,堆区,栈区,静态区,代码区,晕了!!!!!
程序运行时,我们最好对数据保存到什么地方做到心中有数。特别要注意的是内在的分配,有六个地方都可以保存数据:
1、 寄存器。这是最快的保存区域,因为它位于和其他所有保存方式不同的地方:处理器内部。然而,寄存器的数量十分有限,所以寄存器是根据需要由编译器分配。我们对此没有直接的控制权,也不可能在自己的程序里找到寄存器存在的任何踪迹。
2、 堆栈。驻留于常规RAM(随机访问存储器)区域。但可通过它的“堆栈指针”获得处理的直接支持。堆栈指针若向下移,会创建新的内存;若向上移,则会释放那些内存。这是一种特别快、特别有效的数据保存方式,仅次于寄存器。创建程序时,java编译器必须准确地知道堆栈内保存的所有数据的“长度”以及“存在时间”。这是由于它必须生成相应的代码,以便向上和向下移动指针。这一限制无疑影响了程序的灵活性,所以尽管有些java数据要保存在堆栈里——特别是对象句柄,但java对象并不放到其中。
3、 堆。一种常规用途的内存池(也在RAM区域),其中保存了java对象。和堆栈不同:“内存堆”或“堆”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编译器不必知道要从堆里分配多少存储空间,也不必知道存储的数据要在堆里停留多长的时间。因此,用堆保存数据时会得到更大的灵活性。要求创建一个对象时,只需用new命令编制相碰的代码即可。执行这些代码时,会在堆里自动进行数据的保存。当然,为达到这种灵活性,必然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在堆里分配存储空间时会花掉更长的时间
4、 静态存储。这儿的“静态”是指“位于固定位置”。程序运行期间,静态存储的数据将随时等候调用。可用static关键字指出一个对象的特定元素是静态的。但java对象本身永远都不会置入静态存储空间。
5、 常数存储。常数值通常直接置于程序代码内部。这样做是安全的。因为它们永远都不会改变,有的常数需要严格地保护,所以可考虑将它们置入只读存储器(ROM)。
6、 非RAM存储。若数据完全独立于一个程序之外,则程序不运行时仍可存在,并在程序的控制范围之外。其中两个最主要的例子便是“流式对象”和“固定对象”。对于流式对象,对象会变成字节流,通常会发给另一台机器,而对于固定对象,对象保存在磁盘中。即使程序中止运行,它们仍可保持自己的状态不变。对于这些类型的数据存储,一个特别有用的技艺就是它们能存在于其他媒体中,一旦需要,甚至能将它们恢复成普通的、基于RAM的对象。
java内存空间的分配问题
字符串不是放在栈里面的,也不是放在堆里面的,原因很简单,String类的定义是static
final
的(值不能改变),也就是说所有被static
final
修饰的变量还有程序代码都是被存放在代码区的。
Person
p=new
Person();这句其实有三步,第一步要在栈空间分配空间存放p(这里面存的是new出来的Person这个实例的地址),第二步在堆空间分配空间存储new出来的Person,第三步才是p指向在堆中new出来的Person.
java第三空间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第三空间定义、java第三空间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布于:2022-11-25,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