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场景单词」java常见场景题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java场景单词,以及java常见场景题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Java中给变量取名时,英文单词的顺序是如何的?
- 2、java中reader和writer的用法和应用场景
- 3、java delayqueue一般用在什么场景
- 4、什么是JAVA?到底有什么用处?
- 5、Java中IO与NIO的区别和使用场景
Java中给变量取名时,英文单词的顺序是如何的?
根据你的应用场景命名,词能达意即可。infoGoods和goodsInfo都可以。
比如当你的应用场景中,表达的是所有信息,其中有一个信息代表商品的信息,那么可以用infoGoods。而当你表达的是商品属性,其中有一个属性是商品的信息,就可以用goodsInfo。
java中reader和writer的用法和应用场景
reader和writer的是面向字符流的
只要是字符类型的文件都可以使用字符流,当然也能使用字节流
使用字符流可以避免出现读取或写入半个汉字的问题
java delayqueue一般用在什么场景
DelayQueue
是一个无界的BlockingQueue,用于放置实现了Delayed接口的对象,其中的对象只能在其到期时才能从队列中取走。这种队列是有序的,即队头对象的延迟到期时间最长。注意:不能将null元素放置到这种队列中。
下面的代码模拟一个考试的日子,考试时间为120分钟,30分钟后才可交卷,当时间到了,或学生都交完卷了者考试结束。线程的关闭参考Java编程思想中例子,将exec传给Student的一个内部类,通过他来关闭。
Java代码
Output:
考试开始……
学生19 交卷,用时35分钟
学生16 交卷,用时40分钟
学生7 交卷,用时42分钟
学生14 交卷,用时52分钟
学生15 交卷,用时54分钟
学生1 交卷,用时57分钟
学生11 交卷,用时62分钟
学生2 交卷,用时71分钟
学生13 交卷,用时73分钟
学生3 交卷,用时78分钟
学生20 交卷,用时85分钟
学生17 交卷,用时85分钟
学生18 交卷,用时90分钟
学生6 交卷,用时94分钟
学生9 交卷,用时97分钟
学生8 交卷,用时102分钟
学生12 交卷,用时103分钟
学生5 交卷,用时104分钟
学生10 交卷,用时108分钟
学生4 交卷,用时112分钟
考试结束……
什么是JAVA?到底有什么用处?
最普遍的介绍:Java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计bai算机编程语言,拥有跨平台、面向对象、泛型编程的特性,广泛应用于企业级Web应用开发和移动应用开发。
特点是什么:Java是一种高级语言,就是用来编程的
举例说明应用场景:1、Java可以开发网站,例如,一些企业的门户网站;
2、Java可以做软件,例如,信息管理系统、员工打卡系统;
3、Java用于手机开发,例如,做手机系统。
4、Java做游戏,例如一些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等等。
Java中IO与NIO的区别和使用场景
在java2以前,传统的socket IO中,需要为每个连接创建一个线程,当并发的连接数量非常巨大时,线程所占用的栈内存和CPU线程切换的开销将非常巨大。java5以后使用NIO,不再需要为每个线程创建单独的线程,可以用一个含有限数量线程的线程池,甚至一个线程来为任意数量的连接服务。由于线程数量小于连接数量,所以每个线程进行IO操作时就不能阻塞,如果阻塞的话,有些连接就得不到处理,NIO提供了这种非阻塞的能力。
NIO 设计背后的基石:反应器模式,用于事件多路分离和分派的体系结构模式。
反应器(Reactor):用于事件多路分离和分派的体系结构模式
通常的,对一个文件描述符指定的文件或设备, 有两种工作方式: 阻塞 与非阻塞 。所谓阻塞方式的意思是指, 当试图对该文件描述符进行读写时, 如果当时没有东西可读,或者暂时不可写, 程序就进入等待 状态, 直到有东西可读或者可写为止。而对于非阻塞状态, 如果没有东西可读, 或者不可写, 读写函数马上返回, 而不会等待 。
一种常用做法是:每建立一个Socket连接时,同时创建一个新线程对该Socket进行单独通信(采用阻塞的方式通信)。这种方式具有很高的响应速度,并且控制起来也很简单,在连接数较少的时候非常有效,但是如果对每一个连接都产生一个线程的无疑是对系统资源的一种浪费,如果连接数较多将会出现资源不足的情况。
另一种较高效的做法是:服务器端保存一个Socket连接列表,然后对这个列表进行轮询,如果发现某个Socket端口上有数据可读时(读就绪),则调用该socket连接的相应读操作;如果发现某个 Socket端口上有数据可写时(写就绪),则调用该socket连接的相应写操作;如果某个端口的Socket连接已经中断,则调用相应的析构方法关闭该端口。这样能充分利用服务器资源,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
传统的阻塞式IO,每个连接必须要开一个线程来处理,并且没处理完线程不能退出。
非阻塞式IO,由于基于反应器模式,用于事件多路分离和分派的体系结构模式,所以可以利用线程池来处理。事件来了就处理,处理完了就把线程归还。而传统阻塞方式不能使用线程池来处理,假设当前有10000个连接,非阻塞方式可能用1000个线程的线程池就搞定了,而传统阻塞方式就需要开10000个来处理。如果连接数较多将会出现资源不足的情况。非阻塞的核心优势就在这里。
为什么会这样,下面就对他们做进一步细致具体的分析:
首先,我们来分析传统阻塞式IO的瓶颈在哪里。在连接数不多的情况下,传统IO编写容易方便使用。但是随着连接数的增多,问题传统IO就不行了。因为前面说过,传统IO处理每个连接都要消耗一个线程,而程序的效率当线程数不多时是随着线程数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到一定的数量之后,是随着线程数的增加而减少。这里我们得出结论,传统阻塞式IO的瓶颈在于不能处理过多的连接。
然后,非阻塞式IO的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瓶颈。而非阻塞式IO是怎么实现的呢?非阻塞IO处理连接的线程数和连接数没有联系,也就是说处理 10000个连接非阻塞IO不需要10000个线程,你可以用1000个也可以用2000个线程来处理。因为非阻塞IO处理连接是异步的。当某个链接发送请求到服务器,服务器把这个连接请求当作一个请求"事件",并把这个"事件"分配给相应的函数处理。我们可以把这个处理函数放到线程中去执行,执行完就把线程归还。这样一个线程就可以异步的处理多个事件。而阻塞式IO的线程的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等待请求上了。
所谓阻塞式IO流,就是指在从数据流当中读写数据的的时候,阻塞当前线程,直到IO流可以
重新使用为止,你也可以使用流的avaliableBytes()函数看看当前流当中有多少字节可以读取,这样
就不会再阻塞了。
java场景单词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java常见场景题、java场景单词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