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编程字体调大」Java如何调字体大小
今天给各位分享java编程字体调大的知识,其中也会对Java如何调字体大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Java swing编程可以设置字体大小吗?
- 2、java程序员代码一般用什么字体
- 3、java的编程环境里怎么去设置中文的字体大小
- 4、怎么在java的文本框中设置字体和颜色?
- 5、java中字符大小问题
Java swing编程可以设置字体大小吗?
拿JLable做例子
JLabel test=new JLabel("测试");
test.setFont(new Font("宋体",Font.BOLD, 16));
这样设置JLabel中显示的就是宋体,加粗,16号字了
java程序员代码一般用什么字体
一般适合用作程序代码显示的字体,有下列几个:
(1):Courier New 9pt, Verdana, Lucida Console (宋体,新宋体等不在讨论之列)
首先说说Courier New, 这个字体虽说经典,但总体感觉其实不好。因为是等宽字体,所以对编程而言,其优点是每个字符区分的十分清楚,方便查找程序中的输入错误。不好的地方在于,因为是等宽字体,特别浪费显示空间,在看代码的时候恨不得显示器变成 21寸的才好。总之就是感觉用来看那种大的框架的源代码的时候,非常不适合。一屏只能看到很少的几句代码,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感,不利于从宏观角度理解代码的逻辑。另外在 VS.NET 2003 里面该字体显示的中文特别大,而且很丑陋 -_-!
(2):Verdana: 非等宽字体。总体可读性好些,但是小的错误,比如多一个少一个空格之类的,很难排查。
Lucida Console 是等宽字体。可读性也不错,但是 vs.Net 显示出来有锯齿。
serif 字体通常不同笔顺的粗细有别,且起笔落笔处有多余的小折线。
sans-serif 字体笔画不论方向粗细相同,且起笔落笔没有多余折线。
中文字体中,可以与此类比:宋体相当于 serif 字体,黑体相当于 sans-serif 字体。
正文中应该用 serif 字体以提高可读性,标题可以用 sans serif 字体以示强调。
(3):serif 字体在视觉上强调单词的整体,因此作为正文更可读;而 sans serif 强调单个的字母。
研究显示,在 web 中 sans-serif 字体更易阅读。正文字体比较好的选择:Arial 9.75 或 MS Sans Serif 9.75。为了提高阅读准确性和速度,最好的字体大小是 8.25, 9.0, 或 9.75("MS Serif 8.25" 除外)。
(4)养眼的编辑器配色
环境:VS2005
字体:Verdana, 10pt
普通文本背景色:238,239,230 (#E6EFEE)
java的编程环境里怎么去设置中文的字体大小
在
MyEclipse
的工具栏中选择
Window
的
Preferences
选项:
在弹出框中选择第一个
General
下的-
Appearance
下的-
Colors
and
Fonts
-
在左边选择
Java
下的-
Java
Editor
Text
Font
,选中后右边有一个
Change
,点击它会弹出一个字体对话框
里面可设置编程时,代码的字体、字形、大小等,选择后确定即可!
怎么在java的文本框中设置字体和颜色?
方法如下:
颜色的英文是color,如果swing,所以你定义的对象 会有这个color属性。
jsp就用font标签,里面也有color属性。
字体swing就是font。
Java是一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不仅吸收了C++语言的各种优点,还摒弃了C++里难以理解的多继承、指针等概念,因此Java语言具有功能强大和简单易用两个特征。Java语言作为静态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的代表,极好地实现了面向对象理论,允许程序员以优雅的思维方式进行复杂的编程。
java中字符大小问题
你的理解有误,呵呵,通俗点说吧:
给你两个房子,都是100平米,一个里面装个猪,一个里面装只鸡,你可以说房子大小相等,你能说
猪和鸡大小相等么?
猪有猪的编码,鸡有鸡的编码,各自都不一样!
另外,2个字节,看似很渺小,一个字节8个比特位,可以表示2的8次方既:256种状态
两个字节:2的16次方,65536种状态,这算完事了吗?告诉你没呢..
下面是扫盲:你认真看,是我复制知乎大佬的,对你以后绝对帮助很大:
各位路过朋友看完后,如果觉得不错点个赞谢谢...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人,他们决定用8个可以开合的晶体管来组合成不同的状态,以表示世界上的万物。
他们看到8个开关状态是好的,于是他们把这称为”字节“。
再后来,他们又做了一些可以处理这些字节的机器,机器开动了,可以用字节来组合出很多状态,状态开始变来变去。
他们看到这样是好的,于是它们就这机器称为”计算机“。
开始计算机只在美国用。八位的字节一共可以组合出256(2的8次方)种不同的状态。
他们把其中的编号从0开始的32种状态分别规定了特殊的用途,一但终端、打印机遇上约定好的这些字节被传过来时,就要做一些约定的动作:
遇上0×10, 终端就换行;
遇上0×07, 终端就向人们嘟嘟叫;
遇上0x1b, 打印机就打印反白的字,或者终端就用彩色显示字母。
他们看到这样很好,于是就把这些0×20以下的字节状态称为”控制码”。
他们又把所有的空 格、标点符号、数字、大小写字母分别用连续的字节状态表示,一直编到了第127号,这样计算机就可以用不同字节来存储英语的文字了。
大家看到这样,都感觉 很好,于是大家都把这个方案叫做 ANSI 的”Ascii”编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互换标准代码)。
当时世界上所有的计算机都用同样的ASCII方案来保存英文文字。
后来,就像建造巴比伦塔一样,世界各地都开始使用计算机,但是很多国家用的不是英文,他们的字母里有许多是ASCII里没有的,为了可以在计算机保存他们的文字
他们决定采用 127号之后的空位来表示这些新的字母、符号,还加入了很多画表格时需要用下到的横线、竖线、交叉等形状,一直把序号编到了最后一个状态255。
从128 到255这一页的字符集被称”扩展字符集“。
从此之后,贪婪的人类再没有新的状态可以用了,美帝国主义可能没有想到还有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们也希望可以用到计算机吧!
等中国人们得到计算机时,已经没有可以利用的字节状态来表示汉字,况且有6000多个常用汉字需要保存呢。
但是这难不倒智慧的中国人民,我们不客气地把那些127号之后的奇异符号们直接取消掉, 规定:一个小于127的字符的意义与原来相同,但两个大于127的字符连在一起时,就表示一个汉字
前面的一个字节(他称之为高字节)从0xA1用到0xF7
后面一个字节(低字节)从0xA1到0xFE
这样我们就可以组合出大约7000多个简体汉字了。
在这些编码里,我们还把数学符号、罗马希腊的字母、日文的假名们都编进去了,连在 ASCII 里本来就有的数字、标点、字母都统统重新编了两个字节长的编码,这就是常说的”全角”字符,而原来在127号以下的那些就叫”半角”字符了。
中国人民看到这样很不错,于是就把这种汉字方案叫做 “GB2312“。
GB2312 是对 ASCII 的中文扩展。但是中国的汉字太多了,我们很快就就发现有许多人的人名没有办法在这里打出来,特别是某些很会麻烦别人。
于是我们不得不继续把GB2312 没有用到的码位找出来老实不客气地用上。
后来还是不够用,于是干脆不再要求低字节一定是127号之后的内码,只要第一个字节是大于127就固定表示这是一个汉字的开始,不管后面跟的是不是扩展字符集里的内容。
结果扩展之后的编码方案被称为 GBK 标准,GBK包括了GB2312 的所有内容,同时又增加了近20000个新的汉字(包括繁体字)和符号。
后来少数民族也要用电脑了,于是我们再扩展,又加了几千个新的少数民族的字,GBK扩成了 GB18030。
从此之后,中华民族的文化就可以在计算机时代中传承了。
中国的程序员们看到这一系列汉字编码的标准是好的,于是通称他们叫做 “DBCS“(Double Byte Charecter Set 双字节字符集)。
在DBCS系列标准里,最大的特点是两字节长的汉字字符和一字节长的英文字符并存于同一套编码方案里,因此他们写的程序为了支持中文处理,必须要注意字串里的每一个字节的值,如果这个值是大于127的,那么就认为一个双字节字符集里的字符出现了。
那时候凡是受过加持,会编程的计算机僧侣们都要每天念下面这个咒语数百遍: “一个汉字算两个英文字符!一个汉字算两个英文字符……”因为当时各个国家都像中国这样搞出一套自己的编码标准,结果互相之间谁也不懂谁的编码,谁也不支持别人的编码,连大陆和台湾这样只相隔了150海里,使用着同一种语言的兄弟地区,也分别采用了不同的 DBCS 编码方案——当时的中国人想让电脑显示汉字,就必须装上一个”汉字系统”
专门用来处理汉字的显示、输入的问题,像是那个台湾的愚昧封建人士写的算命程序就必须加装另一套支持 BIG5 编码的什么”倚天汉字系统”才可以用,装错了字符系统,显示就会乱了套!这怎么办?
而且世界民族之林中还有那些一时用不上电脑的穷苦人民,他们的文字又怎么办?
真是计算机的巴比伦塔命题啊!
正在这时,大天使加百列及时出现了——一个叫 ISO(国际标谁化组织)的国际组织决定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他们采用的方法很简单:废了所有的地区性编码方案,重新搞一个包括了地球上所有文化、所有字母和符号 的编码!
他们打算叫它”Universal Multiple-Octet Coded Character Set”,简称 UCS, 俗称 “unicode“。
unicode开始制订时,计算机的存储器容量极大地发展了,空间再也不成为问题了。
于是 ISO 就直接规定必须用两个字节,也就是16位来统一表示所有的字符,对于ASCII里的那些“半角”字符,unicode包持其原编码不变,只是将其长度由原来的8位扩展为16位,而其他文化和语言的字符则全部重新统一编码。由于”半角”英文符号只需要用到低8位,所以其高8位永远是0,因此这种大气的方案在保存英文文本时会多浪费一倍的空间。
这时候,从旧社会里走过来的程序员开始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的 strlen 函数靠不住了,一个汉字不再是相当于两个字符了,而是一个!
是的,从unicode开始,无论是半角的英文字母,还是全角的汉字,它们都是统一的”一个字符“!
同时,也都是统一的”两个字节“,请注意”字符”和”字节”两个术语的不同,“字节”是一个8位的物理存贮单元,而“字符”则是一个文化相关的符号。
在unicode中,一个字符就是两个字节。一个汉字算两个英文字符的时代已经快过去了。unicode同样也不完美,这里就有两个的问题,一个是,如何才能区别unicode和ascii?
计算机怎么知道三个字节表示一个符号,而不是分别表示三个符号呢?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已经知道,英文字母只用一个字节表示就够了,如果unicode统一规定,每个符号用三个或四个字节表示,那么每个英文字母前都必然有二到三个字节是0,这对于存储空间来说是极大的浪费,文本文件的大小会因此大出二三倍,这是难以接受的。
unicode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推广,直到互联网的出现,为解决unicode如何在网络上传输的问题,于是面向传输的众多 UTF(UCS Transfer Format)标准出现了,顾名思义,UTF-8就是每次8个位传输数据,而UTF-16就是每次16个位。
UTF-8就是在互联网上使用最广的一种unicode的实现方式,这是为传输而设计的编码,并使编码无国界,这样就可以显示全世界上所有文化的字符了。
UTF-8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是一种变长的编码方式。
它可以使用1~4个字节表示一个符号,根据不同的符号而变化字节长度,当字符在ASCII码的范围时,就用一个字节表示,保留了ASCII字符一个字节的编码做为它的一部分,注意的是unicode一个中文字符占2个字节,而UTF-8一个中文字符占3个字节)。
从unicode到uft-8并不是直接的对应,而是要过一些算法和规则来转换。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
中国人民通过对 ASCII 编码的中文扩充改造,产生了 GB2312 编码,可以表示6000多个常用汉字。
汉字实在是太多了,包括繁体和各种字符,于是产生了 GBK 编码,它包括了 GB2312 中的编码,同时扩充了很多。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独立的语言系统,为了表示那些字符,继续把 GBK 编码扩充为 GB18030 编码。
每个国家都像中国一样,把自己的语言编码,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编码,如果你不安装相应的编码,就无法解释相应编码想表达的内容。
终于,有个叫 ISO 的组织看不下去了。他们一起创造了一种编码 UNICODE ,这种编码非常大,大到可以容纳世界上任何一个文字和标志。所以只要电脑上有 UNICODE 这种编码系统,无论是全球哪种文字,只需要保存文件的时候,保存成 UNICODE 编码就可以被其他电脑正常解释。
UNICODE 在网络传输中,出现了两个标准 UTF-8 和 UTF-16,分别每次传输 8个位和 16个位。
于是就会有人产生疑问,UTF-8 既然能保存那么多文字、符号,为什么国内还有这么多使用 GBK 等编码的人?
因为 UTF-8 等编码体积比较大,占电脑空间比较多,如果面向的使用人群绝大部分都是中国人,用 GBK 等编码也可以。
如果你满意点个赞谢谢!!
java编程字体调大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Java如何调字体大小、java编程字体调大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