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安全隔离」java类隔离机制

博主:adminadmin 2023-01-24 08:33:08 247

今天给各位分享java安全隔离的知识,其中也会对java类隔离机制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java 封装怎么体现安全性了

封装你可以这样理解:用private把类的细节与外界隔离起来,从而实现数据项和方法的隐藏,而要访问这些数据项和方法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类本身,类才有资格调用它所拥有的

资源(方法,数据项属性等等)。

使用封装的好处:

一是可以确保数据项的安全,通过隐藏这些数据成员并强制和使用某个方法去设置或者改变这些特定的值,可以确保

只设置合法的值;

二是通过隐藏隔离,只允许外部对类做有限的访问,开发者可以自由的改变类的内部实现,而无需修改使用该类的那些程序。只要那些在类外部就

能被调用的方法保持其外部特征不变,内部代码就可以自由改变,各取所需。

举个例子吧:

比如你有一个私人的包包(back类),包里面有一本书(private book属性 getBook、setBook),别人是没办法直接拿到你的包和你包中的书的,必须通过你的同意(new 一个back类)才能拿到你的包和书(getBook())。

个人观点 不喜勿喷!

Java中如何保证线程安全性

并发(concurrency)一个并不陌生的词,简单来说,就是cpu在同一时刻执行多个任务。

而Java并发则由多线程实现的。

在jvm的世界里,线程就像不相干的平行空间,串行在虚拟机中。(当然这是比较笼统的说法,线程之间是可以交互的,他们也不一定是串行。)

多线程的存在就是压榨cpu,提高程序性能,还能减少一定的设计复杂度(用现实的时间思维设计程序)。

这么说来似乎线程就是传说中的银弹了,可事实告诉我们真正的银弹并不存在。

多线程会引出很多难以避免的问题, 如死锁,脏数据,线程管理的额外开销,等等。更大大增加了程序设计的复杂度。

但他的优点依旧不可替代。

死锁和脏数据就是典型的线程安全问题。

简单来说,线程安全就是: 在多线程环境中,能永远保证程序的正确性。

只有存在共享数据时才需要考虑线程安全问题。

java内存区域:

其中, 方法区和堆就是主要的线程共享区域。那么就是说共享对象只可能是类的属性域或静态域。

了解了线程安全问题的一些基本概念后, 我们就来说说如何解决线程安全问题。我们来从一个简单的servlet示例来分析:

public class ReqCounterServlet extends HttpServlet{    private int count = 0;

public void doGe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IOException, ServletException {

count++;

System.out.print("当前已达到的请求数为" + count);

}

public void doPos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IOException, ServletException {        // ignore    }

}

1. 了解业务场景的线程模型

这里的线程模型指的是: 在该业务场景下, 可能出现的线程调用实况。

众所周知,Servlet是被设计为单实例,在请求进入tomcat后,由Connector建立连接,再讲请求分发给内部线程池中的Processor,

此时Servlet就处于一个多线程环境。即如果存在几个请求同时访问某个servlet,就可能会有几个线程同时访问该servlet对象。如图:

线程模型,如果简单的话,就在脑海模拟一下就好了,复杂的话就可以用纸笔或其他工具画出来。

2. 找出共享对象

这里的共享对象就很明显就是ReqCounterServlet。

3. 分析共享对象的不变性条件

不变性条件,这个名词是在契约式编程的概念中的。不变性条件保证类的状态在任何功能被执行后都保持在一个可接受的状态。

这里可以引申出, 不可变对象是线程安全的。(因为不可变对象就没有不变性条件)

不变性条件则主要由对可变状态的修改与访问构成。

这里的servlet很简单, 不变性条件大致可以归纳为: 每次请求进入时count计数必须加一,且计数必须正确。

在复杂的业务中, 类的不变性条件往往很难考虑周全。设计的世界是险恶的,只能小心谨慎,用测量去证明,最大程度地减少错误出现的几率。

4. 用特定的策略解决线程安全问题。

如何解决的确是该流程的重点。目前分三种方式解决:

第一种,修改线程模型。即不在线程之间共享该状态变量。一般这个改动比较大,需要量力而行。

第二种,将对象变为不可变对象。有时候实现不了。

第三种,就比较通用了,在访问状态变量时使用同步。 synchronized和Lock都可以实现同步。简单点说,就是在你修改或访问可变状态时加锁,独占对象,让其他线程进不来。

这也算是一种线程隔离的办法。(这种方式也有不少缺点,比如说死锁,性能问题等等)

其实有一种更好的办法,就是设计线程安全类。《代码大全》就有提过,问题解决得越早,花费的代价就越小。

是的,在设计时,就考虑线程安全问题会容易的多。

首先考虑该类是否会存在于多线程环境。如果不是,则不考虑线程安全。

然后考虑该类是否能设计为不可变对象,或者事实不可变对象。如果是,则不考虑线程安全

最后,根据流程来设计线程安全类。

设计线程安全类流程:

1、找出构成对象状态的所有变量。

2、找出约束状态变量的不变性条件。

3、建立对象状态的并发访问管理策略。

有两种常用的并发访问管理策略:

1、java监视器模式。  一直使用某一对象的锁来保护某状态。

2、线程安全委托。  将类的线程安全性委托给某个或多个线程安全的状态变量。(注意多个时,这些变量必须是彼此独立,且不存在相关联的不变性条件。)

【转】如何保护Java代码

以下从技术角度就常见的保护措施 和常用工具来看看如何有效保护java代码:1. 将java包装成exe 特点:将jar包装成可执行文件,便于使用,但对java程序没有任何保护。不要以为生成了exe就和普通可执行文件效果一样了。这些包装成exe的程序运行时都会将jar文件释放到临时目录,很容易获取。常用的工具有exe4j、jsmooth、NativeJ等等。jsmooth生成的exe运行时临时目录在exe所在目录中或是用户临时目录 中;exe4j生成的exe运行时临时目录在用户临时目录中;NativeJ生成的exe直接用winrar打开,然后用zip格式修复成一个jar文件,就得到了原文件。如果只是为了使用和发布方便,不需要保护java代码,使用这些工具是很好的选择。2. java混淆器特点:使用一种或多种处理方式将class文件、java源代码进行混淆处理后生成新的class,使混淆后的代码不易被反编译,而反编译后的代码难以阅 读和理解。这类混淆器工具很多,而且也很有成效。缺点:虽然混淆的代码反编译后不易读懂,但对于有经验的人或是多花些时间,还是能找到或计算出你代码中隐藏的敏感内容,而且在很多应用中不是全部代码都能混淆的,往往一些关键的库、类名、方法名、变量名等因使用要求的限制反而还不能混淆。3. 隔离java程序到服务端特点:把java程序放到服务端,让用户不能访问到class文件和相关配套文件,客户端只通过接口访问。这种方式在客户/服务模式的应用中能较好地保护java代码。缺点是:必须是客户/服务模式,这种特点限制了此种方式的使用范围;客户端因为逻辑的暴露始终是较为薄弱的环节,所以访问接口时一般都需要安全性认证。4. java加密保护特点:自定义ClassLoader,将class文件和相关文件加密,运行时由此ClassLoader解密相关文件并装载类,要起到保护作用必须自定 义本地代码执行器将自定义ClassLoader和加密解密的相关类和配套文件也保护起来。此种方式能很有效地保护java代码。缺点:可以通过替换JRE包中与类装载相关的java类或虚拟机动态库截获java字节码。 jar2exe属于这类工具。5. 提前编译技术(AOT) 特点:将java代码静态编译成本地机器码,脱离通用JRE。此种方式能够非常有效地保护java代码,且程序启动比通用JVM快一点。具有代表性的是GNU的gcj,可以做到对java代码完全提前编译,但gcj存在诸多局限性,如:对JRE 5不能完整支持、不支持JRE 6及以后的版本。由于java平台的复杂性,做到能及时支持最新java版本和JRE的完全提前编译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这类工具往往采取灵活方式,该用即时编译的地方还是 要用,成为提前编译和即时编译的混合体。缺点:由于与通用JRE的差异和java运用中的复杂性,并非java程序中的所有jar都能得到完全的保护;只能使用此种工具提供的一个运行环境,如果工具更新滞后或你需要特定版本的JRE,有可能得不到此种工具的支持。 Excelsior JET属于这类工具。6. 使用jni方式保护特点:将敏感的方法和数据通过jni方式处理。此种方式和“隔离java程序到服务端”有些类似,可以看作把需要保护的代码和数据“隔离”到动态库中,不同的是可以在单机程序中运用。缺点和上述“隔离java程序到服务端”类似。7. 不脱离JRE的综合方式保护特点:非提前编译,不脱离JRE,采用多种软保护方式,从多方面防止java程序被窃取。此种方式由于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比如自定义执行器和装载器、加密、JNI、安全性检测、生成可执行文件等等,使保护力度大大增强,同样能够非常有效地保护java代码。缺点:由于jar文件存在方式的改变和java运用中的复杂性,并非java程序中的所有jar都能得到完全的保护;很有可能并不支持所有的JRE版本。 JXMaker属于此类工具。8. 用加密锁硬件保护特点:使用与硬件相关的专用程序将java虚拟机启动程序加壳,将虚拟机配套文件和java程序加密,启动的是加壳程序,由加壳程序建立一个与硬件相关的 受保护的运行环境,为了加强安全性可以和加密锁内植入的程序互动。此种方式与以上“不脱离JRE的综合方式保护”相似,只是使用了专用硬件设备,也能很好地保护java代码。缺点:有人认为加密锁用户使用上不太方便,且每个安装需要附带一个。从以上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1. 各种保护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应根据实际选用2. 要更好地保护java代码应该使用综合的保护措施3. 单机环境中要真正有效保护java代码,必须要有本地代码程序配合当然,安全都是相对的,一方面看你的保护措施和使用的工具能达到的程度,一方面看黑客的意愿和能力,不能只从技术上保护知识产权。总之,在java 代码保护方面可以采取各种可能的方式,不可拘泥于那些条条框框。

如何有效的防止Java程序被反编译和破解

由于Java字节码的抽象级别较高,因此它们较容易被反编译。下面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方法,用于保护Java字节码不被反编译。通常,这些方法不能够绝对防止程序被反编译,而是加大反编译的难度而已,因为这些方法都有自己的使用环境和弱点。

1.隔离Java程序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用户不能够访问到Java Class程序,这种方法是最根本的方法,具体实现有多种方式。例如,开发人员可以将关键的Java Class放在服务器端,客户端通过访问服务器的相关接口来获得服务,而不是直接访问Class文件。这样黑客就没有办法反编译Class文件。目前,通过接口提供服务的标准和协议也越来越多,例如 HTTP、Web Service、RPC等。但是有很多应用都不适合这种保护方式,例如对于单机运行的程序就无法隔离Java程序。

2.对Class文件进行加密

为了防止Class文件被直接反编译,许多开发人员将一些关键的Class文件进行加密,例如对注册码、序列号管理相关的类等。在使用这些被加密的类之前,程序首先需要对这些类进行解密,而后再将这些类装载到JVM当中。这些类的解密可以由硬件完成,也可以使用软件完成。

在实现时,开发人员往往通过自定义ClassLoader类来完成加密类的装载(注意由于安全性的原因,Applet不能够支持自定义的ClassLoader)。自定义的ClassLoader首先找到加密的类,而后进行解密,最后将解密后的类装载到JVM当中。在这种保护方式中,自定义的ClassLoader是非常关键的类。由于它本身不是被加密的,因此它可能成为黑客最先攻击的目标。如果相关的解密密钥和算法被攻克,那么被加密的类也很容易被解密。

3.转换成本地代码

将程序转换成本地代码也是一种防止反编译的有效方法。因为本地代码往往难以被反编译。开发人员可以选择将整个应用程序转换成本地代码,也可以选择关键模块转换。如果仅仅转换关键部分模块,Java程序在使用这些模块时,需要使用JNI技术进行调用。当然,在使用这种技术保护Java程序的同时,也牺牲了Java的跨平台特性。对于不同的平台,我们需要维护不同版本的本地代码,这将加重软件支持和维护的工作。不过对于一些关键的模块,有时这种方案往往是必要的。为了保证这些本地代码不被修改和替代,通常需要对这些代码进行数字签名。在使用这些本地代码之前,往往需要对这些本地代码进行认证,确保这些代码没有被黑客更改。如果签名检查通过,则调用相关JNI方法。

4.代码混淆

代码混淆是对Class文件进行重新组织和处理,使得处理后的代码与处理前代码完成相同的功能(语义)。但是混淆后的代码很难被反编译,即反编译后得出的代码是非常难懂、晦涩的,因此反编译人员很难得出程序的真正语义。从理论上来说,黑客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被混淆的代码仍然可能被破解,甚至目前有些人正在研制反混淆的工具。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混淆技术的多元化发展,混淆理论的成熟,经过混淆的Java代码还是能够很好地防止反编译。下面我们会详细介绍混淆技术,因为混淆是一种保护Java程序的重要技术。

java安全隔离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java类隔离机制、java安全隔离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