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并发lock」java并发面试题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java并发lock,以及java并发面试题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什么是Java中的公平锁
- 2、Java中Lock,tryLock,lockInterruptibly有什么区别
- 3、自旋锁和互斥锁的区别 java中lock Syntronized区别
- 4、请问java中的lock和synchronized区别是什么?
- 5、java并发包有哪些类
什么是Java中的公平锁
首先Java中的ReentrantLock 默认的lock()方法采用的是非公平锁。
也就是不用考虑其他在排队的线程的感受,lock()的时候直接询问是否可以获取锁,而不用在队尾排队。
下面分析下公平锁的具体实现。
重点关注java.util.concurrent.locks.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类
几乎所有locks包下的工具类锁都包含了该类的static子类,足以可见这个类在java并发锁工具类当中的地位。
这个类提供了对操作系统层面线程操作方法的封装调用,可以帮助并发设计者设计出很多优秀的API
ReentrantLock当中的lock()方法,是通过static 内部类sync来进行锁操作
public void lock()
{
sync.lock();
}
//定义成final型的成员变量,在构造方法中进行初始化
private final Sync sync;
//无参数默认非公平锁
public ReentrantLock()
{
sync = new NonfairSync();
}
//根据参数初始化为公平锁或者非公平锁
public ReentrantLock(boolean fair)
{
sync = fair ? new FairSync() : new NonfairSync();
}
Java中Lock,tryLock,lockInterruptibly有什么区别
Java中Lock,tryLock,lockInterruptibly的区别如下:
一、 lock()方法
使用lock()获取锁,若获取成功,标记下是该线程获取到了锁(用于锁重入),然后返回。若获取失败,这时跑一个for循环,循环中先将线程阻塞放入等待队列,当被调用signal()时线程被唤醒,这时进行锁竞争(因为默认使用的是非公平锁),如果此时用CAS获取到了锁那么就返回,如果没获取到那么再次放入等待队列,等待唤醒,如此循环。其间就算外部调用了interrupt(),循环也会继续走下去。一直到当前线程获取到了这个锁,此时才处理interrupt标志,若有,则执行 Thread.currentThread().interrupt(),结果如何取决于外层的处理。lock()最终执行的方法如下:
[java] view plain copy
final boolean acquireQueued(final Node node, int arg) {
boolean failed = true;
try {
boolean interrupted = false;
for (;;) {
final Node p = node.predecessor();
if (p == head tryAcquire(arg)) { //如果竞争得到了锁
setHead(node);
p.next = null; // help GC
failed = false;
return interrupted; //获取成功返回interrupted标志
}
// 只修改标志位,不做其他处理
if (shouldParkAfterFailedAcquire(p, node) strongparkAndCheckInterrupt()/strong)
interrupted = true;
}
} finally {
if (failed)
cancelAcquire(node);
}
}
其中parkAndCheckInterrupt()调用了LockSupport.park(),该方法使用Unsafe类将进程阻塞并放入等待队列,等待唤醒,和await()有点类似。
可以看到循环中检测到了interrupt标记,但是仅做 interrupted = true 操作,直到获取到了锁,才return interrupted,然后处理如下
[java] view plain copy
public final void acquire(int arg) {
if (!tryAcquire(arg) acquireQueued(addWaiter(Node.EXCLUSIVE), arg))
selfInterrupt(); // 执行Thread.currentThread().interrupt()
}
二、 lockInterruptibly()方法
和lock()相比,lockInterruptibly()只有略微的修改,for循环过程中,如果检测到interrupt标志为true,则立刻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异常,这时程序变通过异常直接返回到最外层了,又外层继续处理,因此使用lockInterruptibly()时必须捕捉异常。lockInterruptibly()最终执行的方法如下:
[java] view plain copy
private void doAcquireInterruptibly(int arg)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final Node node = addWaiter(Node.EXCLUSIVE);
boolean failed = true;
try {
for (;;) {
final Node p = node.predecessor();
if (p == head tryAcquire(arg)) {
setHead(node);
p.next = null; // help GC
failed = false;
return; //获取成功返回
}
if (shouldParkAfterFailedAcquire(p, node)
parkAndCheckInterrupt())
throw new InterruptedException(); //直接抛出异常
}
} finally {
if (failed)
cancelAcquire(node);
}
}
三、 tryLock()方法
使用tryLock()尝试获取锁,若获取成功,标记下是该线程获取到了锁,然后返回true;若获取失败,此时直接返回false,告诉外层没有获取到锁,之后的操作取决于外层,代码如下:
[java] view plain copy
final boolean nonfairTryAcquire(int acquires) {
final Thread current = Thread.currentThread();
int c = getState();
if (c == 0) {
if (compareAndSetState(0, acquires)) {
setExclusiveOwnerThread(current);
return true;
}
}
else if (current == getExclusiveOwnerThread()) {
int nextc = c + acquires;
if (nextc 0) // overflow
throw new Error("Maximum lock count exceeded");
setState(nextc);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自旋锁和互斥锁的区别 java中lock Syntronized区别
自旋锁(Spin lock)
自旋锁与互斥锁有点类似,只是自旋锁不会引起调用者睡眠,如果自旋锁已经被别的执行单元保持,调用者就一直循环在那里看是
否该自旋锁的保持者已经释放了锁,"自旋"一词就是因此而得名。其作用是为了解决某项资源的互斥使用。因为自旋锁不会引起调用者睡眠,所以自旋锁的效率远
高于互斥锁。虽然它的效率比互斥锁高,但是它也有些不足之处:
1、自旋锁一直占用CPU,他在未获得锁的情况下,一直运行--自旋,所以占用着CPU,如果不能在很短的时 间内获得锁,这无疑会使CPU效率降低。
2、在用自旋锁时有可能造成死锁,当递归调用时有可能造成死锁,调用有些其他函数也可能造成死锁,如 copy_to_user()、copy_from_user()、kmalloc()等。
因此我们要慎重使用自旋锁,自旋锁只有在内核可抢占式或SMP的情况下才真正需要,在单CPU且不可抢占式的内核下,自旋锁的操作为空操作。自旋锁适用于锁使用者保持锁时间比较短的情况下。
两种锁的加锁原理
互斥锁:线程会从sleep(加锁)——running(解锁),过程中有上下文的切换,cpu的抢占,信号的发送等开销。
自旋锁:线程一直是running(加锁——解锁),死循环检测锁的标志位,机制不复杂。
互斥锁属于sleep-waiting类型的锁。例如在一个双核的机器上有两个线程(线程A和线程B),它们分别运行在Core0和
Core1上。假设线程A想要通过pthread_mutex_lock操作去得到一个临界区的锁,而此时这个锁正被线程B所持有,那么线程A就会被阻塞
(blocking),Core0 会在此时进行上下文切换(Context
Switch)将线程A置于等待队列中,此时Core0就可以运行其他的任务(例如另一个线程C)而不必进行忙等待。而自旋锁则不然,它属于busy-waiting类型的锁,如果线程A是使用pthread_spin_lock操作去请求锁,那么线程A就会一直在
Core0上进行忙等待并不停的进行锁请求,直到得到这个锁为止。
两种锁的区别
互斥锁的起始原始开销要高于自旋锁,但是基本是一劳永逸,临界区持锁时间的大小并不会对互斥锁的开销造成影响,而自旋锁是死循环检测,加锁全程消耗cpu,起始开销虽然低于互斥锁,但是随着持锁时间,加锁的开销是线性增长。
两种锁的应用
互斥锁用于临界区持锁时间比较长的操作,比如下面这些情况都可以考虑
1 临界区有IO操作
2 临界区代码复杂或者循环量大
3 临界区竞争非常激烈
4 单核处理器
至于自旋锁就主要用在临界区持锁时间非常短且CPU资源不紧张的情况下,自旋锁一般用于多核的服务器。
lock与Syntronized的区别
转自自:
java并发之Lock与synchronized的区别
1)Lock是一个接口,而synchronized是Java中的关键字,synchronized是内置的语言实现;
2)synchronized在发生异常时,会自动释放线程占有的锁,因此不会导致死锁现象发生;而Lock在发生异常时,如果没有主动通过unLock()去释放锁,则很可能造成死锁现象,因此使用Lock时需要在finally块中释放锁;
3)Lock可以让等待锁的线程响应中断,而synchronized却不行,使用synchronized时,等待的线程会一直等待下去,不能够响应中断;
4)通过Lock可以知道有没有成功获取锁,而synchronized却无法办到。
5)Lock可以提高多个线程进行读操作的效率。
在性能上来说,如果竞争资源不激烈,两者的性能是差不多的,而当竞争资源非常激烈时(即有大量线程同时竞争),此时Lock的性能要远远优于synchronized。所以说,在具体使用时要根据适当情况选择。
两者在锁的相关概念上区别:
1.可重入锁
如果锁具备可重入性,则称作为可重入锁。像synchronized和ReentrantLock都是可重入锁,可重入性在我看来实际上表明了锁的分配机制:基于线程的分配,而不是基于方法调用的分配。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个线程执行到某个synchronized方法时,比如说method1,而在method1中会调用另外一个synchronized方法method2,此时线程不必重新去申请锁,而是可以直接执行方法method2。
看下面这段代码就明白了:
1
2
3
4
5
6
7
8
9
class MyClass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method1()
{
method2();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method2()
{
}
}
上述代码中的两个方法method1和method2都用synchronized修饰了,假如某一时刻,线程A执行到了method1,此时线程A获取了这个对象的锁,而由于method2也是synchronized方法,假如synchronized不具备可重入性,此时线程A需要重新申请锁。但是这就会造成一个问题,因为线程A已经持有了该对象的锁,而又在申请获取该对象的锁,这样就会线程A一直等待永远不会获取到的锁。
而由于synchronized和Lock都具备可重入性,所以不会发生上述现象。
2.可中断锁
可中断锁: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相应中断的锁。
在Java中,synchronized就不是可中断锁,而Lock是可中断锁。
如果某一线程A正在执行锁中的代码,另一线程B正在等待获取该锁,可能由于等待时间过长,线程B不想等待了,想先处理其他事情,我们可以让它中断自己或者在别的线程中中断它,这种就是可中断锁。
在前面演示lockInterruptibly()的用法时已经体现了Lock的可中断性。
3.公平锁
公平锁即尽量以请求锁的顺序来获取锁。比如同是有多个线程在等待一个锁,当这个锁被释放时,等待时间最久的线程(最先请求的线程)会获得该所,这种就是公平锁。
非公平锁即无法保证锁的获取是按照请求锁的顺序进行的。这样就可能导致某个或者一些线程永远获取不到锁。
在Java中,synchronized就是非公平锁,它无法保证等待的线程获取锁的顺序。
而对于ReentrantLock和ReentrantReadWriteLock,它默认情况下是非公平锁,但是可以设置为公平锁。
看一下这2个类的源代码就清楚了:
在ReentrantLock中定义了2个静态内部类,一个是NotFairSync,一个是FairSync,分别用来实现非公平锁和公平锁。
我们可以在创建ReentrantLock对象时,通过以下方式来设置锁的公平性:
1
Reentrant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true);
如果参数为true表示为公平锁,为fasle为非公平锁。默认情况下,如果使用无参构造器,则是非公平锁。
另外在ReentrantLock类中定义了很多方法,比如:
isFair() //判断锁是否是公平锁
isLocked() //判断锁是否被任何线程获取了
isHeldByCurrentThread() //判断锁是否被当前线程获取了
hasQueuedThreads() //判断是否有线程在等待该锁
在ReentrantReadWriteLock中也有类似的方法,同样也可以设置为公平锁和非公平锁。不过要记住,ReentrantReadWriteLock并未实现Lock接口,它实现的是ReadWriteLock接口。
4.读写锁
读写锁将对一个资源(比如文件)的访问分成了2个锁,一个读锁和一个写锁。
正因为有了读写锁,才使得多个线程之间的读操作不会发生冲突。
ReadWriteLock就是读写锁,它是一个接口,ReentrantReadWriteLock实现了这个接口。
可以通过readLock()获取读锁,通过writeLock()获取写锁。
性能比较
在JDK1.5中,synchronized是性能低效的。因为这是一个重量级操作,它对性能最大的影响是阻塞的是实现,挂起线程和恢复线程的操作都需要转入内核态中完成,这些操作给系统的并发性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相比之下使用Java提供的Lock对象,性能更高一些。Brian
Goetz对这两种锁在JDK1.5、单核处理器及双Xeon处理器环境下做了一组吞吐量对比的实验,发现多线程环境下,synchronized的吞吐量下降的非常严重,而ReentrankLock则能基本保持在同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上。但与其说ReetrantLock性能好,倒不如说synchronized还有非常大的优化余地,于是到了JDK1.6,发生了变化,对synchronize加入了很多优化措施,有自适应自旋,锁消除,锁粗化,轻量级锁,偏向锁等等。导致在JDK1.6上synchronize的性能并不比Lock差。官方也表示,他们也更支持synchronize,在未来的版本中还有优化余地,所以还是提倡在synchronized能实现需求的情况下,优先考虑使用synchronized来进行同步。
请问java中的lock和synchronized区别是什么?
lock(), 如果获取了锁立即返回,如果别的线程持有锁,当前线程则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直到获取锁
synchronized是在JVM层面上实现的,不但可以通过一些监控工具监控synchronized的锁定,而且在代码执行时出现异常,JVM会自动释放锁定,但是使用Lock则不行,lock是通过代码实现的,要保证锁定一定会被释放,就必须将unLock()放到finally{}中
java并发包有哪些类
1、CyclicBarrier
一个同步辅助类,允许一组线程相互等待,直到这组线程都到达某个公共屏障点。该barrier在释放等待线程后可以重用,因此称为循环的barrier。
来个示例:
[java] view plain copy
package test;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CyclicBarrier;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ervic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
public class Recipes_CyclicBarrier {
public static CyclicBarrier barrier = new CyclicBarrier(1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Executors.newCachedThreadPool();//FixedThreadPool(10);
for(int i=1;i=10;i++){
executor.submit(new Thread(new Runner(i+"号选手")));
}
executor.shutdown();
}
}
class Runner implements Runnable{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Runner(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name + "准备好了。");
try {
Recipes_CyclicBarrier.barrier.await(); //此处就是公共屏障点,所有线程到达之后,会释放所有等待的线程
} catch (Exception e) {
}
System.out.println(name + "起跑!");
}
}
2、CountDownLatch
CountDownLatch和CyclicBarrier有点类似,但是还是有些区别的。CountDownLatch也是一个同步辅助类,它允许一个或者多个线程一直等待,直到正在其他线程中执行的操作完成。它是等待正在其他线程中执行的操作,并不是线程之间相互等待。CountDownLatch初始化时需要给定一个计数值,每个线程执行完之后,必须调用countDown()方法使计数值减1,直到计数值为0,此时等待的线程才会释放。
来个示例:
[java] view plain copy
package test;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CountDownLatch;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CyclicBarrier;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ervic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
public class CountDownLatchDemo {
public static CountDownLatch countDownLatch = new CountDownLatch(10);//初始化计数值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Executors.newCachedThreadPool();//FixedThreadPool(10);
for(int i=1;i=10;i++){
executor.submit(new Thread(new Runner1(i+"号选手")));
}
executor.shutdown();
}
}
class Runner1 implements Runnable{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Runner1(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name + "准备好了。");
CountDownLatchDemo.countDownLatch.countDown(); //计数值减1
try {
CountDownLatchDemo.countDownLatch.await();
} catch (Exception e) {
}
System.out.println(name + "起跑!");
}
}
3、CopyOnWriteArrayList CopyOnWriteArraySet
CopyOnWriteArrayList CopyOnWriteArraySet是并发容器,适合读多写少的场景,如网站的黑白名单设置。缺点是内存占用大,数据一致性的问题,CopyOnWrite容器只能保证数据最终的一致性,不能保证数据实时一致性。鉴于它的这些缺点,可以使用ConcurrentHashMap容器。
实现原理:新增到容器的数据会放到一个新的容器中,然后将原容器的引用指向新容器,旧容器也会存在,因此会有两个容器占用内存。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实现自己的CopyOnWriteMap。
4、ConcurrentHashMap
ConcurrentHashMap同样是一个并发容器,将同步粒度最小化。
实现原理:ConcurrentHashMap默认是由16个Segment组成,每个Segment由多个Hashtable组成,数据变更需要经过两次哈希算法,第一次哈希定位到Segment,第二次哈希定位到Segment下的Hashtable,容器只会将单个Segment锁住,然后操作Segment下的Hashtable,多个Segment之间不受影响。如果需要扩容不是对Segment扩容而是对Segment下的Hashtable扩容。虽然经过两次哈希算法会使效率降低,但是比锁住整个容器效率要高得多。
5、BlockingQueue
BlockingQueue只是一个接口,它的实现类有ArrayBlockingQueue、LinkedBlockingQueue、PriorityBlockingQueue、SynchronousQueue、DelayQueue、LinkedBlockingDeque。
ArrayBlockingQueue:由数据支持的有界阻塞队列。
LinkedBlockingQueue:基于链接节点、范围任意的阻塞队列。
PriorityBlockingQueue:无界阻塞队列。
SynchronousQueue:一种阻塞队列,其中每个插入操作必须等待另一个线程的对应移除操作。
DelayQueue:Delayed元素的一个无界阻塞队列。
LinkedBlockingDeque:基于链接节点、范围任意的双端阻塞队列,可以在队列的两端添加、移除元素。
6、Lock
Lock分为公平锁和非公平锁,默认是非公平锁。实现类有ReetrantLock、ReetrantReadWriteLock,都依赖于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抽象类。ReetrantLock将所有Lock接口的操作都委派到Sync类上,Sync有两个子类:NonFairSync和FaiSync,通过其命名就能知道分别处理非公平锁和公平锁的。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把所有请求构成一个CLH队列,这里是一个虚拟队列,当有线程竞争锁时,该线程会首先尝试是否能获取锁,这种做法对于在队列中等待的线程来说是非公平的,如果有线程正在Running,那么通过循环的CAS操作将此线程增加到队尾,直至添加成功。
7、Atomic包
Atomic包下的类实现了原子操作,有对基本类型如int、long、boolean实现原子操作的类:AtomicInteger、AtomicLong、AtomicBoolean,如果需要对一个对象进行原子操作,也有对对象引用进行原子操作的AtomicReference类,还有对对象数组操作的原子类:AtomicIntegerArray、AtomicLongArray、AtomicReferenceArray。原子操作核心思想是CAS操作,然后调用底层操作系统指令来实现。
关于java并发lock和java并发面试题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布于:2022-12-23,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