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置请求响应头」java response返回设置响应头
今天给各位分享java设置请求响应头的知识,其中也会对java response返回设置响应头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请教关于HTTP响应头的设置
- 2、java 怎样响应post请求
- 3、JAVA 中怎么使用HttpPost的setHeader方法呢, 提示有语法错误,而且HttpPo
- 4、java什么是响应信息?
- 5、JAVA中的URLConnection 类中的addRequestProperty()
- 6、java web怎么添加response.setheader
请教关于HTTP响应头的设置
有的网站会在服务器运行一段时间后down掉,有很多原因可能造成这种现象:比如tomcat堆和非堆内存设置不足,程序没能释放内存空间造成内存溢出,或者某些进程一直运行没能释放,造成cup资源大量消耗。但除了程序本身的原因,还有可能是客服端访问造成(当然这个客户端也包含如蜘蛛软件等搜索引擎),如果服务器和客户端建立的是长链接(可以用”netstat -a”命令查看网络访问信息),这就需要对http响应头的connection做一定的设置。
在http1.1中request和reponse header中都有可能出现一个connection头字段,此header的含义是当client和server通信时对于长链接如何进行处理。在http1.1中,client和server都是默认对方支持长链接的, 如果client使用http1.1协议,但又不希望使用长链接,则需要在header中指明connection的值为close;如果server方也不想支持长链接,则在response中也需要明确说明connection的值为close。
不论request还是response的header中包含了值为close的connection,都表明当前正在使用的tcp链接在请求处理完毕后会被断掉。以后client再进行新的请求时就必须创建新的tcp链接了。
HTTP Connection的close设置允许客户端或服务器中任何一方关闭底层的连接双方都会要求在处理请求后关闭它们的TCP连接。
如何在程序中设置:可以在过滤器中加入:response.setHeader(“connection”, “close”);
以下内容来自: HTTP Keep-Alive详解
HTTP Keep Alive
HTTP Keep-Alive 很大程序上被误解了,下面介绍一下它在HTTP/1.0和HTTP/1.1版本下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其在JAVA中的运行原理。
HTTP是一个请求-响应模式的典型范例,即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信息,服务器来响应这个信息。在老的HTTP版本中,每个请求都将被创建一个新的客户端-服务器的连接,在这个连接上发送请求,然后接收请求。这样的模式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它很简单,很容易理解和编程实现;它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它效率很低,因此Keep-Alive被提出用来解决效率低的问题。
HTTP/1.0
在HTTP/1.0版本中,并没有官方的标准来规定Keep-Alive如何工作,因此实际上它是被附加到HTTP/1.0协议上,如果客户端浏览器支持Keep-Alive,那么就在HTTP请求头中添加一个字段 Connection: Keep-Alive,当服务器收到附带有Connection: Keep-Alive的请求时,它也会在响应头中添加一个同样的字段来使用Keep-Alive。这样一来,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HTTP连接就会被保持,不会断开(超过Keep-Alive规定的时间,意外断电等情况除外),当客户端发送另外一个请求时,就使用这条已经建立的连接
HTTP/1.1
在HTTP/1.1版本中,官方规定的Keep-Alive使用标准和在HTTP/1.0版本中有些不同,默认情况下所在HTTP1.1中所有连接都被保持,除非在请求头或响应头中指明要关闭:Connection: Close ,这也就是为什么Connection: Keep-Alive字段再没有意义的原因。另外,还添加了一个新的字段Keep-Alive:,因为这个字段并没有详细描述用来做什么,可忽略它
Not reliable(不可靠)
HTTP是一个无状态协议,这意味着每个请求都是独立的,Keep-Alive没能改变这个结果。另外,Keep-Alive也不能保证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连接一定是活跃的,在HTTP1.1版本中也如此。唯一能保证的就是当连接被关闭时你能得到一个通知,所以不应该让程序依赖于Keep-Alive的保持连接特性,否则会有意想不到的后果
Keep-Alive和POST
在HTTP1.1细则中规定了在一个POST消息体后面不能有任何字符,还指出了对于某一个特定的浏览器可能并不遵循这个标准(比如在POST消息体的后面放置一个CRLF符)。而据我所知,大部分浏览器在POST消息体后都会自动跟一个CRLF符再发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根据上面的说明在POST请求头中禁止使用Keep-Alive,或者由服务器自动忽略这个CRLF,大部分服务器都会自动忽略,但是在未经测试之前是不可能知道一个服务器是否会这样做。
以下内容来自:
HTTP无状态协议和Connection:Keep-Alive容易犯的误区
名词解释:
HTTP无状态:无状态是指协议对于事务处理没有记忆能力,服务器不知道客户端是什么状态。从另一方面讲,打开一个服务器上的网页和你之前打开这个服务器上的网页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如果你要实现一个购物车,需要借助于Cookie或Session或服务器端API(如NSAPI and ISAPI)记录这些信息,请求服务器结算页面时同时将这些信息提交到服务器
当你登录到一个网站时,你的登录状态也是由Cookie或Session来“记忆”的,因为服务器并不知道你是否登录
优点:服务器不用为每个客户端连接分配内存来记忆大量状态,也不用在客户端失去连接时去清理内存,以更高效地去处理WEB业务
缺点:客户端的每次请求都需要携带相应参数,服务器需要处理这些参数
Keep-Alive:参考另外一篇文章HTTP Keep-Alive 详解
容易犯的误区:
1、HTTP是一个无状态的面向连接的协议,无状态不代表HTTP不能保持TCP连接,更不能代表HTTP使用的是UDP协议(无连接)
2、从HTTP/1.1起,默认都开启了Keep-Alive,保持连接特性,简单地说,当一个网页打开完成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用于传输HTTP数据的TCP连接不会关闭,如果客户端再次访问这个服务器上的网页,会继续使用这一条已经建立的连接
3、Keep-Alive不会永久保持连接,它有一个保持时间,可以在不同的服务器软件(如Apache)中设定这个时间
以下内容来自:;src=
Keep-Alive简介及在Tomcat中配置
Keep-Alive功能使客户端到服务器端的连接持续有效,当出现对服务器的后继请求时,Keep-Alive功能避免了建立或者重新建立连接。市场上 的大部分Web服务器,包括iPlanet、IIS和Apache,都支持HTTP Keep-Alive。对于提供静态内容的网站来说,这个功能通常很有用。但是,对于负担较重的网站来说,这里存在另外一个问题:虽然为客户保留打开的连 接有一定的好处,但它同样影响了性能,因为在处理暂停期间,本来可以释放的资源仍旧被占用。当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在同一台机器上运行时,Keep-Alive功能对资源利用的影响尤其突出。 此功能为HTTP 1.1预设的功能,HTTP 1.0加上Keep-Alive header也可以提供HTTP的持续作用功能。
Keep-Alive: timeout=5, max=100
timeout:过期时间5秒(对应httpd.conf里的参数是:KeepAliveTimeout),max是最多一百次请求,强制断掉连接
就是在timeout时间内又有新的连接过来,同时max会自动减1,直到为0,强制断掉。
Tomcat中的相关设置,在server.xml 中的Connector 元素中。
keepAliveTimeout:
此时间过后连接就close了,单位是milliseconds
maxKeepAliveRequests:
最大长连接个数(1表示禁用,-1表示不限制个数,默认100个。一般设置在100~200之间).
maxKeepAliveRequests=”1″就可以避免tomcat产生大量的TIME_WAIT连接,从而从一定程度上避免tomcat假死。
Connector executor=”tomcatThreadPool”
port=”80″ protocol=”HTTP/1.1″
connectionTimeout=”60000″
keepAliveTimeout=”15000″
maxKeepAliveRequests=”1″
redirectPort=”443″
maxHttpHeaderSize=”8192″ URIEncoding=”UTF-8″ enableLookups=”false” acceptCount=”100″ disableUploadTimeout=”true”/
java 怎样响应post请求
Http请求类
package wzh.Http;
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Reader;
import java.io.PrintWriter;
import java.net.URL;
import java.net.URLConnection;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util.Map;
public class HttpRequest {
/**
* 向指定URL发送GET方法的请求
*
* @param url
* 发送请求的URL
* @param param
* 请求参数,请求参数应该是 name1=value1name2=value2 的形式。
* @return URL 所代表远程资源的响应结果
*/
public static String sendGet(String url, String param) {
String result = "";
BufferedReader in = null;
try {
String urlNameString = url + "?" + param;
URL realUrl = new URL(urlNameString);
// 打开和URL之间的连接
URLConnection connection = realUrl.openConnection();
// 设置通用的请求属性
connection.setRequestProperty("accept", "*/*");
connection.setRequestProperty("connection", "Keep-Alive");
connection.setRequestProperty("user-agent",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6.0; Windows NT 5.1;SV1)");
// 建立实际的连接
connection.connect();
// 获取所有响应头字段
MapString, ListString map = connection.getHeaderFields();
// 遍历所有的响应头字段
for (String key : map.keySet()) {
System.out.println(key + "---" + map.get(key));
}
// 定义 BufferedReader输入流来读取URL的响应
in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
connection.getInputStream()));
String line;
while ((line = in.readLine()) != null) {
result += line;
}
} catch (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发送GET请求出现异常!" + e);
e.printStackTrace();
}
// 使用finally块来关闭输入流
finally {
try {
if (in != null) {
in.close();
}
} catch (Exception e2) {
e2.printStackTrace();
}
}
return result;
}
/**
* 向指定 URL 发送POST方法的请求
*
* @param url
* 发送请求的 URL
* @param param
* 请求参数,请求参数应该是 name1=value1name2=value2 的形式。
* @return 所代表远程资源的响应结果
*/
public static String sendPost(String url, String param) {
PrintWriter out = null;
BufferedReader in = null;
String result = "";
try {
URL realUrl = new URL(url);
// 打开和URL之间的连接
URLConnection conn = realUrl.openConnection();
// 设置通用的请求属性
conn.setRequestProperty("accept", "*/*");
conn.setRequestProperty("connection", "Keep-Alive");
conn.setRequestProperty("user-agent",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6.0; Windows NT 5.1;SV1)");
// 发送POST请求必须设置如下两行
conn.setDoOutput(true);
conn.setDoInput(true);
// 获取URLConnection对象对应的输出流
out = new PrintWriter(conn.getOutputStream());
// 发送请求参数
out.print(param);
// flush输出流的缓冲
out.flush();
// 定义BufferedReader输入流来读取URL的响应
in = new BufferedReader(
new InputStreamReader(conn.getInputStream()));
String line;
while ((line = in.readLine()) != null) {
result += line;
}
} catch (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发送 POST 请求出现异常!"+e);
e.printStackTrace();
}
//使用finally块来关闭输出流、输入流
finally{
try{
if(out!=null){
out.close();
}
if(in!=null){
in.close();
}
}
catch(IOException ex){
ex.printStackTrace();
}
}
return result;
}
}
调用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发送 GET 请求
String s=HttpRequest.sendGet("", "key=123v=456");
System.out.println(s);
//发送 POST 请求
String sr=HttpRequest.sendPost("", "key=123v=456");
System.out.println(sr);
}
JAVA 中怎么使用HttpPost的setHeader方法呢, 提示有语法错误,而且HttpPo
你是要设置请求头还是响应头信息?request.setHeader(),或是response.setHeader()
java什么是响应信息?
响应信息,是指http请求响应吧,向网站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 ,服务器回返回一个响应,这个响应信息就是服务器返回的,比如你访问网站,网站返回一个404,那就说明这个页面不存在,望采纳
JAVA中的URLConnection 类中的addRequestProperty()
addRequestProperty(),添加的属性,是在HEAD头里面的。而直接在URL后面跟随的数据其实是在BODY里的,虽然都是整个请求体中的属性,但是所在的位置 是不一样的。
java web怎么添加response.setheader
response.setHeader()的用法
1. HTTP消息头
(1)通用信息头
即能用于请求消息中,也能用于响应信息中,但与被传输的实体内容没有关系的信息头,如Data,Pragma
主要: Cache-Control , Connection , Data , Pragma , Trailer , Transfer-Encoding , Upgrade
(2)请求头
用于在请求消息中向服务器传递附加信息,主要包括客户机可以接受的数据类型,压缩方法,语言,以及客户计算机上保留的信息和发出该请求的超链接源地址等.
主要: Accept , Accept-Encoding , Accept-Language , Host ,
(3)响应头
用于在响应消息中向客户端传递附加信息,包括服务程序的名称,要求客户端进行认证的方式,请求的资源已移动到新地址等.
主要: Location , Server , WWW-Authenticate(认证头)
(4)实体头
用做实体内容的元信息,描述了实体内容的属性,包括实体信息的类型,长度,压缩方法,最后一次修改的时间和数据的有效期等.
主要: Content-Encoding , Content-Language , Content-Length , Content-Location , Content-Type
(5)扩展头
主要:Refresh, Content-Disposition
2. 几个主要头的作用
(1)Content-Type的作用
该实体头的作用是让服务器告诉浏览器它发送的数据属于什么文件类型。
例如:当Content-Type 的值设置为text/html和text/plain时,前者会让浏览器把接收到的实体内容以HTML格式解析,后者会让浏览器以普通文本解析.
(2)Content-Disposition 的作用
当Content-Type 的类型为要下载的类型时 , 这个信息头会告诉浏览器这个文件的名字和类型。
Content-Disposition扩展头的例子:
%@ page pageEncoding="GBK" 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utf-8" import="java.util.*,java.text.*" %
%=DateFormat.getDateTimeInstance(DateFormat.SHORT, DateFormat.SHORT, Locale.CHINA).format(new Date())
%
%
response.setHeader("Content-Type","video/x-msvideo");
response.setHeader("Content-Disposition", "attachment;filename=aaa.doc");
%
Content-Disposition中指定的类型是文件的扩展名,并且弹出的下载对话框中的文件类型图片是按照文件的扩展名显示的,点保存后,文件以filename的值命名,保存类型以Content中设置的为准。
注意:在设置Content-Disposition头字段之前,一定要设置Content-Type头字段。
3.如何实现文件下载
要实现文件下载,我们只需要设置两个特殊的相应头,它们是什么头?如果文件名带中文,该如何解决?
两个特殊的相应头:
----Content-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Content-Disposition: attachment;filename=aaa.zip
例如:
response.setContentType("image/jpeg");
response.setHeader("Content- Disposition","attachment;filename=Bluehills.jpg");
如果文件中filename参数中有中文,则就会出现乱码。
解决办法:
(1)MimeUtility.encodeWord("中文.txt");//现在版本的IE还不行
(2)new String("中文".getBytes("GB2312"),"ISO8859- 1");//实际上这个是错误的
4. 测试并分析文件名乱码问题
response.setHeader()下载中文文件名乱码问题
response.setHeader("Content-Disposition", "attachment; filename=" + java.net.URLEncoder.encode(fileName, "UTF-8"));
response.setHeader(...)文件名中有空格的时候
String fileName = StringUtils.trim(file.getName());
String formatFileName = encodingFileName(name);//在后面定义方法encodingFileName(String fileName);
response.setHeader("Content-Disposition", "attachment; filename=" + formatFileName );
//处理文件名中出现的空格
//其中%20是空格在UTF-8下的编码
public static String encodingFileName(String fileName) {
String returnFileName = "";
try {
returnFileName = URLEncoder.encode(fileName, "UTF-8");
returnFileName = StringUtils.replace(returnFileName, "+", "%20");
if (returnFileName.length() 150) {
returnFileName = new String(fileName.getBytes("GB2312"), "ISO8859-1");
returnFileName = StringUtils.replace(returnFileName, " ", "%20");
}
} catch (UnsupportedEncoding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if (log.isWarnEnabled()) {
log.info("Don't support this encoding ...");
}
}
return returnFileName;
}
一秒刷新页面一次
response.setHeader("refresh","1");
二秒跳到其他页面
response.setHeader("refresh","2;URL=otherPagename");
没有缓存:
response.setHeader("Pragma", "No-cache");
response.setHeader("Cache-Control", "no-cache");
设置过期的时间期限
response.setDateHeader("Expires", System.currentTimeMillis()+自己设置的时间期限);
访问别的页面:
response.setStatus(302);
response.setHeader("location","url");
通知浏览器数据采用的压缩格式:
response.setHeader("Content-Encoding","压缩后的数据");
高速浏览器压缩数据的长度:
response.setHeader("Content-Length",压缩后的数据.length+"");
高速浏览器图片或视频:
response.setHeader("Content-type","这个参数在tomcat里conf下的web.xml里面找");
inputstream in= this.getServletContext.getResourceAsStream("/2.jpg");
int len=0;
byte buffer[]= new byte[1024]
outputStream out = response.getOutputStream();
while(len=in.read(buffer)0){
out.write(buffer,0,len)
}
高速浏览器已下载的形式:
response.setHeader("Content-disposition","attachment;filename=2.jpg");
inputstream in= this.getServletContext.getResourceAsStream("/2.jpg");
int len=0;
byte buffer[]= new byte[1024]
outputStream out = response.getOutputStream();
while(len=in.read(buffer)0){
out.write(buffer,0,len)
}
java设置请求响应头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java response返回设置响应头、java设置请求响应头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布于:2022-12-17,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