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缓存容量」java缓存cache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java缓存容量,以及java缓存cache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JAVA中的缓存是怎么一回事??帮忙解释下。急急急!!!!!!谢谢
- 2、java stringbuffer 的缓冲长度多少
- 3、JAVA目前比较常用的缓存有哪些? 集中式缓存与分布式缓存有何区别? 它们应用场景是?
- 4、Java编程测试1M内存可用来缓存多少对象
- 5、请教java中怎么缓存大量的数据,比如100w条记录
JAVA中的缓存是怎么一回事??帮忙解释下。急急急!!!!!!谢谢
许多人认为,“缓存”是内存的一部分
许多技术文章都是这样教授的
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缓存在什么地方,缓存是做什么用的
其实,缓存是CPU的一部分,它存在于CPU中
CPU存取数据的速度非常的快,一秒钟能够存取、处理十亿条指令和数据(术语:CPU主频1G),而内存就慢很多,快的内存能够达到几十兆就不错了,可见两者的速度差异是多么的大
缓存是为了解决CPU速度和内存速度的速度差异问题
内存中被CPU访问最频繁的数据和指令被复制入CPU中的缓存,这样CPU就可以不经常到象“蜗牛”一样慢的内存中去取数据了,CPU只要到缓存中去取就行了,而缓存的速度要比内存快很多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
1.因为缓存只是内存中少部分数据的复制品,所以CPU到缓存中寻找数据时,也会出现找不到的情况(因为这些数据没有从内存复制到缓存中去),这时CPU 还是会到内存中去找数据,这样系统的速度就慢下来了,不过CPU会把这些数据复制到缓存中去,以便下一次不要再到内存中去取。
2.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被访问得最频繁的数据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刚才还不频繁的数据,此时已经需要被频繁的访问,刚才还是最频繁的数据,现在又不频繁了,所以说缓存中的数据要经常按照一定的算法来更换,这样才能保证缓存中的数据是被访问最频繁的
3.关于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
为了分清这两个概念,我们先了解一下RAM
ram和ROM相对的,RAM是掉电以后,其中才信息就消失那一种,ROM在掉电以后信息也不会消失那一种
RAM又分两种,
一种是静态RAM,SRAM;一种是动态RAM,DRAM。前者的存储速度要比后者快得多,我们现在使用的内存一般都是动态RAM。
有的菜鸟就说了,为了增加系统的速度,把缓存扩大不就行了吗,扩大的越大,缓存的数据越多,系统不就越快了吗
缓存通常都是静态RAM,速度是非常的快,
但是静态RAM集成度低(存储相同的数据,静态RAM的体积是动态RAM的6倍),
价格高(同容量的静态RAM是动态RAM的四倍),
由此可见,扩大静态RAM作为缓存是一个非常愚蠢的行为,
但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和速度,我们必须要扩大缓存,
这样就有了一个折中的方法,不扩大原来的静态RAM缓存,而是增加一些高速动态RAM做为缓存,
这些高速动态RAM速度要比常规动态RAM快,但比原来的静态RAM缓存慢,
我们把原来的静态ram缓存叫一级缓存,而把后来增加的动态RAM叫二级缓存。
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中的内容都是内存中访问频率高的数据的复制品(映射),它们的存在都是为了减少高速CPU对慢速内存的访问。
通常CPU找数据或指令的顺序是:先到一级缓存中找,找不到再到二级缓存中找,如果还找不到就只有到内存中找了
摘自:
java stringbuffer 的缓冲长度多少
StringBuffer缓冲长度,或者叫容量会随着内部储存的字符串长度而翻倍增大。
比如用了49个字符,容量为50,再加入2个字符时,容量会从50变成100,此时字符串长度为51
初始容量默认为16,也可以自定义更小或更大。
JAVA目前比较常用的缓存有哪些? 集中式缓存与分布式缓存有何区别? 它们应用场景是?
java目前常用的缓存:
Generic
JCache (JSR-107) (EhCache 3, Hazelcast, Infinispan, etc)
EhCache 2.x
Hazelcast
Infinispan
Couchbase
Redis
Caffeine
Guava (deprecated)
Simple
建议使用spring boot集成方式,可插拔,简单。
集中式缓存适用场景:
1、服务器集群部署。
2、数据高一致性(任何数据变化都能及时的被查询到)
分布式缓存适用场景:
系统需要缓存的数据量大
对数据的可用性较高的情况
需要横向扩展,从而达到缓存的容量无限的要求
Java编程测试1M内存可用来缓存多少对象
为了提高系统的响应 性能 ,一般都会采用缓存技术来实现,如果用象ehcache、oscache这样的 开源 的cache工具来实现,一般都需要由 开发 人员来设置maxElementsInMemory这个值,但这个值在设置的时候大家都是怎么去设置的呢?凭想像还是随便写一个值呢?
为了提高系统的响应性能,一般都会采用缓存技术来实现,如果用象ehcache、oscache这样的开源的cache工具来实现,一般都需要由开发人员来设置maxElementsInMemory这个值,但这个值在设置的时候大家都是怎么去设置的呢?凭想像还是随便写一个值呢?这个值设的过大嘛有可能会造成outofmemory,设的过小嘛又浪费服务器巨大的内存,为了能够更好的设置这个值,我写了个测试程序来估算1M内存能够缓存多少个对象,代码如下:
clearcase/" target="_blank" cccccc width="90%" align=center bgColor=#e3e3e3 border=1
public void testSpike(){
print("最大的内存为:"+Runtime.getRuntime().maxMemory()/1024);
print("总的内存为:"+Runtime.getRuntime().totalMemory()/1024);
print("==================================");
long currMemory=Runtime.getRuntime().freeMemory();
print("目前可用的内存为:"+currMemory/1024);
print("==================================");
Map cache=new HashMap();
for (int i = 0; i 500000; i++) {
MockBean bean=new MockBean();
bean.setId(i);
bean.setName("jerry"+i);
bean.setValue(i+"jerry");
cache.put(String.valueOf(i), bean);
long tempMemory=Runtime.getRuntime().freeMemory();
if((currMemory-tempMemory)/1024==1024){
print("此时可用的内存为:"+tempMemory/1024);
print("此时缓存了:"+i+"个对象");
break;
}
}
print("==================================");
cache.clear();
long tempMemory=Runtime.getRuntime().freeMemory();
print("目前可用的内存为:"+tempMemory/1024);
print("消耗的内存为:"+(currMemory-tempMemory)/1024);
print("==================================");
Runtime.getRuntime().gc();
tempMemory=Runtime.getRuntime().freeMemory();
print("目前可用的内存为:"+tempMemory/1024);
print("消耗的内存为:"+(currMemory-tempMemory)/1024);
}
private void print(String msg){
System.out.println(msg);
}
在我机器上运行的结果是1M内存可缓存大概4479个对象,同时可以看到,在cache.clear后内存并没有变化,因为gc是没那么及时的,这个时候显式的调用gc则会发现可用的内存量甚至比最初都多。
当然,这里只是个简单的测试,这里测试的也只是缓存一个非常简单的bean对象,缓存的对象消耗的内存大小还需要根据这个对象中具体的内容而定,比如当缓存的是blob类型的字段的时候,可想而知,这个时候消耗的内存量绝对是不同的。
这里只是建议大家在对系统性能做优化时最好根据需要缓存的内容做一个估算,设置好应用所需要的jvm的内存值,以便充分利用服务器的硬件资源
请教java中怎么缓存大量的数据,比如100w条记录
小子,解决问题的思路首先就不对,什么叫JAVA中……JVM虚拟内存一般只有几百M,为何别人那么多大型系统都能跑起来?
第一,大量的数据是不会考虑放在JVM内存中;
第二,如果需要缓存大量的dto,动态数据(又称过程数据)一般用的是redis;如果是静态,系统启动时就加载的大量配置,一般考虑放ehcache。
第三,由于redis用的是物理内存,不是JVM内存,一般情况下往redis里丢千万级别的记录数基本不影响性能,小小100w条算什么呢。
关于java缓存容量和java缓存cache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布于:2022-12-09,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