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线程池释放」java进程池和线程池
今天给各位分享java线程池释放的知识,其中也会对java进程池和线程池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java几种线程池的应用比较
1 newCachedThreadPool
创建一个可缓存线程池,如果线程池长度超过处理需要,可灵活回收空闲线程,若无可回收,则新建线程。
这种类型的线程池特点是:
工作线程的创建数量几乎没有限制(其实也有限制的,数目为Interger. MAX_VALUE), 这样可灵活的往线程池中添加线程。
如果长时间没有往线程池中提交任务,即如果工作线程空闲了指定的时间(默认为1分钟),则该工作线程将自动终止。终止后,如果你又提交了新的任务,则线程池重新创建一个工作线程。
在使用CachedThreadPool时,一定要注意控制任务的数量,否则,由于大量线程同时运行,很有会造成系统瘫痪。
2 newFixedThreadPool
创建一个指定工作线程数量的线程池。每当提交一个任务就创建一个工作线程,如果工作线程数量达到线程池初始的最大数,则将提交的任务存入到池队列中。
FixedThreadPool是一个典型且优秀的线程池,它具有线程池提高程序效率和节省创建线程时所耗的开销的优点。但是,在线程池空闲时,即线程池中没有可运行任务时,它不会释放工作线程,还会占用一定的系统资源。
3 newSingleThreadExecutor
创建一个单线程化的Executor,即只创建唯一的工作者线程来执行任务,它只会用唯一的工作线程来执行任务,保证所有任务按照指定顺序(FIFO, LIFO, 优先级)执行。如果这个线程异常结束,会有另一个取代它,保证顺序执行。单工作线程最大的特点是可保证顺序地执行各个任务,并且在任意给定的时间不会有多个线程是活动的。
4 newScheduleThreadPool
创建一个定长的线程池,而且支持定时的以及周期性的任务执行,支持定时及周期性任务执行。
java FixedThreadPool 当空闲的时候会释放掉线程吗
底层的实现原理基本一样: new线程池的时候生成一个任务队列(blockQueueRunnable),第一次执行execute()或者submit()方法时会创建一个循环的线程,用于反复读取队列中的任务并执行之(ps:第一次提交的任务是不用进入任务队列,由刚创建的线程直接执行 ),后续的 execute()或者submit()操作则直接提交Runnable任务到队列里.队列为空时,循环线程就会被blockQueue的take()方法阻塞住.
SingleThreadExecutor其实是FixedThreadPool的一个特例,SingleThreadExecutor指定对于同一个队列只有一个线程去循环读取队列任务并执行, FiexedThreadPool则可以为同一队列指定多个线程去循环读取队列任务并执行.
newFixedThreadPool(10)会产生10个线程去读取同一个任务队列,但这10个线程不是同时产生,而是提交一个任务(即执行一次execute()或者submit()方法)产生一个,当提交的任务数量超过10个,第11个任务直接提交到blockQueueRunnable队列里,然后由这10个线程中的某个线程去获取并执行该任务.FixedThreadPool产生的10个线程以后也不会被回收成9个,更不可能增加到11个.
CacheThreadPool不指定具体数量的线程去读取并只执行任务队列中的任务,但是它有个最大线程数(Integer.MAX_VALUE=2的32次-1), 当 任务队列饱和无法插入新任务时,会自动生成一个新的线程去执行新插入的任务,并参与读取饱和的任务队列并执行.如果高峰期生成了10个线程,低谷期只需要一个线程来执行,其余的9个线程在存活一段时间后就会被终止.存活时间默认是一分钟.这一点要和FixedThreadPool区分.
ScheduledThreadPool线程池线程数量也需要预先指定,它的主要特点是按计划延时读取并执行队列任务
无论何种线程,当任务队列增加任务的速度大于队列读取执行的速度时,就可能产生任务丢失的情况,丢失的概率由低到高依次是
CacheThreadPool newFixedThreadPool SingleThreadExecutor,这个很好理解.这种情况下,程序默认都会向外抛出RejectedExecutionException异常
new 线程池的时候另一个构造参数 ThreadFactory,主要用途就是对提交的任务做个简单的封装.
java 什么是线程池
找的资料,你看一下吧:
多线程技术主要解决处理器单元内多个线程执行的问题,它可以显著减少处理器单元的闲置时间,增加处理器单元的吞吐能力。
假设一个服务器完成一项任务所需时间为:T1 创建线程时间,T2 在线程中执行任务的时间,T3 销毁线程时间。
如果:T1 + T3 远大于 T2,则可以采用线程池,以提高服务器性能。
一个线程池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组成部分:
1、线程池管理器(ThreadPool):用于创建并管理线程池,包括 创建线程池,销毁线程池,添加新任务;
2、工作线程(PoolWorker):线程池中线程,在没有任务时处于等待状态,可以循环的执行任务;
3、任务接口(Task):每个任务必须实现的接口,以供工作线程调度任务的执行,它主要规定了任务的入口,任务执行完后的收尾工作,任务的执行状态等;
4、任务队列(taskQueue):用于存放没有处理的任务。提供一种缓冲机制。
线程池技术正是关注如何缩短或调整T1,T3时间的技术,从而提高服务器程序性能的。它把T1,T3分别安排在服务器程序的启动和结束的时间段或者一些空闲的时间段,这样在服务器程序处理客户请求时,不会有T1,T3的开销了。
线程池不仅调整T1,T3产生的时间段,而且它还显著减少了创建线程的数目,看一个例子:
假设一个服务器一天要处理50000个请求,并且每个请求需要一个单独的线程完成。在线程池中,线程数一般是固定的,所以产生线程总数不会超过线程池中线程的数目,而如果服务器不利用线程池来处理这些请求则线程总数为50000。一般线程池大小是远小于50000。所以利用线程池的服务器程序不会为了创建50000而在处理请求时浪费时间,从而提高效率。
java 线程池机制的原理是什么?
线程池属于对象池.所有对象池都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共性,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复用对象.那么线程池的最
重要的特征也就是最大程度利用线程.
首先,创建线程本身需要额外(相对于执行任务而必须的资源)的开销.
作业系统在每创建一个线程时,至少需要创建以下资源:
(1) 线程内核对象:用于对线程上下文的管理.
(2) 用户模式执行栈.
(3) 内核模式执行栈.
这些资源被线程占有后作业系统和用户都无法使用.
相反的过程,销毁线程需要回收资源,也需要一定开销.
其次,过多的线程将导致过度的切换.线程切换带来的性能更是不可估量.系统完成线程切换要经过以下过程:
(1) 从用户模式切换到内核模式.
(2) 将CPU寄存器的值保存到当前线程的内核对象中.
(3)打开一个自旋锁,根据调度策略决定下一个要执行的线程.释放自旋锁,如果要执行的线程不是同一进
程中的线程,还需要切换虚拟内存等进程环境.
(4) 将要执行的线程的内核对象的值写到CPU寄存器中.
(5) 切换到用户模式执行新线程的执行逻辑.
所以线程池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创建和切换线程的额外开销,利用已经的线程多次循环执行多个任务从而提
高系统的处理能力.
关于java线程池释放和java进程池和线程池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布于:2022-12-05,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