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鸿蒙编程」鸿蒙编程开发

博主:adminadmin 2022-12-02 18:42:10 6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java鸿蒙编程,以及鸿蒙编程开发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国产系统鸿蒙已发布,那国产中文编程能翻身吗?

这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不过还是值得我们聊一聊,探讨探讨。

鸿蒙系统在饱受非议、套壳论的冷嘲热讽中诞生。为国人扬眉吐气。

就目前反馈来看,用户体验、兼容性都还不错,也总算为国人扬眉吐气一番。

鸿蒙作为操作系统软件属于行业尖端领域,普通人难以触及。

鸿蒙掀起了一股国产软件风潮。那么,作为广大码农及准备学习编程的“准码农”,更关心的是国产编程是否能够如鸿蒙一般平地万丈起高楼,为国争光呢?

毕竟,造车虽难,造工具要容易得多了。更何况,如果能从工具到系统全部实现国产化那是一件令人感到无比自豪的事情。至少我们不必再熟记一堆洋文和阅读讨厌的英文资料。可以用我们的母语作为编程语言,这哪怕想一想都让人兴奋。

早在2000年时,首款编程语言“易语言”就已经横空出世。它实现了全球首款全中文式编程,也的确轰动一时。

2005年,获得了“国家火炬计划”证书,达到了中文编程的巅峰。

一时间,集荣光于一身的易语言似乎马上可以席卷软件开发业,击败发展积累了数十年的西方编程语言。

他们普遍难以接受一个事实:一个学习门槛如此之低的语言居然与我们花费大量精力学习的主流语言相提并论?

各大论坛BBS发起了对易语言的讨伐,数位编程领域专家参与到了与易语言阵营的火拼当中。

的确,易语言这一中文编程语言确实大大降低了学习编程的门槛,将编程的门槛降低到只要会打字就能够写代码的水平。而其他语言必须熟记关键单词以及学习各种编程原理、框架才算学有所成。这让所有学习传统编程语言的程序员们感受到了深深的不平衡。

为了反击VC++、Java等传统编程语言,易语言不断降低学习门槛,频频出招,想方设法吸引更多的学员学习易语言以抗击传统语言,夹缝中求生存。

正因为如此,易语言从取名字开始,就将“易”作为语言的宗旨。

大量的无脑式一键调用模块疯狂地降低学习门槛。 以前必须写上几十行上百行复杂的代码才能实现的功能,易语言已经将功能打包封装好,只需要输入简单的五六个字就能实现一键调用。

打个比方,比如传统语言要实现自动驾驶,需要分析很多数据,从驾驶员身份判定,道路情况分析,雷达反射分析等等,非常复杂。而到了易语言这,官方已经将自动驾驶的功能封装好,你只需要输入代码:

“调用自动驾驶过程”

即可全部完成。

听起来非常棒,可这恰恰是饮鸩止渴,落魄的开始。

他虽然大大地降低了知识要求门槛,但是,只会使用一键调用的“程序员”并不知道其程序运作的原理,更不知道程序内部复杂的逻辑算法等等。一旦出现问题,他们不仅无法解决,并且还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偷懒的坏习惯。从而养成了凡事都想“一键调用”的惯性思维。

急功近利不愿研究原理,已成为很多易语言学习者共同的特点。

工具虽为人所用,同样的,它也会反噬,改变一个人的习惯。

也就是因为如此,易语言如今已经成为编程界的“非主流”。沦落成为一门专门开发“W挂”、“辅助”类软件的语言。大量的一键调用式的成品库,供这些制作者一键调用组合成某款 游戏 的辅助程序。

结果就是,易语言与2005年时候相比,更让人嗤之以鼻。连最大的中文编程语言学习论坛都沦为了奇怪产业的聚集地,充斥着各种不和谐元素,游走在法律的边缘。

如今,学习易语言的大部分都是冲着做辅助程序去的。导致易语言深陷泥潭:越多的人冲着做W挂去,W挂的产量也越多,对易语言的不良影响越大。

然而,易语言虽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是无法扭转现有的局面。庞大的W挂制作者如同病毒一般,不断地释放毒素污染整个易语言生态圈。几乎没有一款知名软件是用它编写的。更别说有哪个正规公司招聘易语言程序员了。

BUG满天飞、粗制滥造几乎已经成了它的代名词。

抛开已经难以挽救的易语言,还有一干小众的中文编程语言:O语言、中蟒、丙正正。

但多少都已经受到易语言带来的不良影响,软件业对中文编程语言持有抵触态度。

一款编程语言需要一个好的生态才能欣欣向荣。就如国产操作系统一样。在鸿蒙发布之前,国产操作系统也不乏顶尖之作,深度、麒麟、红旗等等也是赫赫有名。

但还是因为生态原因无法普及。系统是有了,但是光有系统有什么用呢?大部分日常使用的软件都无法在上面运行,如何普及给大众使用呢?软件公司因为用户少,也不愿意开发兼容国产系统的软件。又导致了一个恶性的死循环: 越没有软件兼容,越没人用国产系统,越没有国产系统用户,越没有软件兼容。

编程语言也是一样,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如果没有人愿意使用他,那么越来越没有相关的编程资料和作品。越没有相关的编程和作品,越不会吸引新学员学习。这就是生态问题。

所以华为也深知这一点,汲取了之前所有国产系统的经验教训,推出的鸿蒙系统第一时间宣布兼容安卓APP。华为明白,只有兼容了安卓APP,才有了用户。有了用户,软件开发者才愿意开发鸿蒙系统的应用。形成良性循环。

只有当自己达到一定市场份额,超越了传统的安卓、IOS系统时,才有底气宣布不兼容安卓应用。此时的鸿蒙才是真正意义上拥有自己生态链的独立系统!

要想改变环境,应先适应环境,快速成长,最终才有能力改变世界。

易语言本身并没有问题,有问题的在于易语言错误定位导致形成了糟糕生的态圈。

可见,中文编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鸿蒙3.0系统与华为仓颉编程语言,从系统级6层架构上深入分析

华为的鸿蒙系统3.0开始对9款手机的公测,这其中就包括p50系列的3款手机,mate40系列的5款手机,和一款12.6英寸的matepad pro。这让咱手里拿着的mate30备受冷落。但我自己心里就更加期待华为的仓颉编程语言。这么屈指一算,仓颉编程语言从4月2号开始内测以来已经两个多月了。因此,我预判,鸿蒙系统3.0会跟仓颉编程语言一起来到咱们的身边。

那么在准备迎接鸿蒙系统3.0和仓颉编程语言之前,我这一期帮大家打一个坚实的基础。我相信许多朋友当说起来操作系统或者是编程语言的时候,脑子里其实是有点支离破碎,或者是一头雾水。我帮助大家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去鸟瞰,去把握和理解计算机科学体系中的坐标,让你独具一双慧眼,单单靠着你的直觉就能获得专业的视角。计算机科学包括六层架构,操作系统在第四层上,华为仓颉编程语言这样的应用级编程语言则处在第五层上。

咱们先从底部开始,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嘛。咱们来先看基础:信息理论。任何学科的基础都是数学,当然计算机科学也不例外。这第一层就是关于数学理论的。咱们日常用的是十进制,计算机则是由0和1构建起来的是二进制。那数学也很简单,就是关于0和1的加法。比如1加1,在十进制中是等于2,而在二进制1加1等于10,这就是所有的数学基础,也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还有更加往上抽象的一个层面的基础,就是咱们在高中时候学习的“布尔代数”。看似不起眼的“布尔代数”研究的是机器如何思考,如何让机器来获得智能这样的问题。

布尔在1854年就解决发表一篇“研究人类的思考规律”的论文,提出了“布尔代数”,为机器如何思考打下了理论基础。

布尔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他认为人是理性的,那么人是按照理性逻辑来思考问题的。于是,如果他能把大脑思考问题的逻辑,提炼抽象出来的话,那么是不是就能用这逻辑在大脑之外去思考呢?布尔的这项雄心勃勃的构思就是人工智能的雏形。你想呀,如果把这个逻辑提炼出来用在机器机械零件上,机械零件就会开始思考。如果用在电路上,这个电路是不是也就开始思考了呢。布尔代数咱们就很熟悉了,我就在这里就不带展开,我前面有一期就专门来讲述了这个机器来如何用布尔代数来思考,大家感兴趣可以看下那一期,我在这不展开浪费时间。

再往上第二层就是硬件,布尔他把理论抽象出来,将布尔代数应用到电路上,电路是不是也就能开始思考?哎,到了1938年,香农就首次把布尔代数应用到了电路上,于是这个电路就开始思考了。从最早的真空管到半导体晶体管(我前面那一期也专门讲过“机器如何用晶体管来思考”)然后到集成电路,再到现在这个大型的集成电路芯片。我们知道麒麟9000芯片用的Arm架构的指令集,指挥CPU工作的指令又叫机器码。比如“加法”就是用一串数字机器码00000011来表示。

然而你会发现,用机器码来指挥这个cpu或者电脑工作太麻烦了。一般人哪里能记住像前面的6个0和后面两个1来表示加减乘除的加呢。

正是困扰于此,科学家就此提出来编程语言。最早编程语言是汇编语言。比如前面表示加法的机器码00000011,汇编语言中将其抽象为add。然而,汇编语言也需要大量的记忆,一个指令一个指令的对应,也是太机械了。再往前一步,往上一层抽象就是系统级的编程语言:面向过程的C语言。

一门编程语言所要做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在机器和我们人类思考之间建立一座桥梁。我们是人类的思考逻辑,机器是机械 式逻辑思考问题。越高级的编程语言越符合我们人类的思考逻辑,越初级的编程语言则越贴近机器的逻辑。因此,我们用高级的编程语言比如C语言,将想做的事情表达出来,它会自动转换成机器码。

我喜欢的编程发展史上的第二大古老的语言:Lisp语言。

就是直接使用我们的抽象思考的语言。比如重复地来做一件事,重复说五遍“Hello”这个单词。Lisp将重复抽象为dotimes,do是做, times是多次,dotimes反复多次做。看见没,编程语言成了我们抽象的思考工具。

当然,华为仓颉语言也是在编程语言这里,但不是系统级的编程语言,咱们后面再说

当在第二层硬件之上发展出来高级的编程语言,有了系统级的编程语言比如C语言之后。大家就发现,我需要一个操作系统来处理日常的基本任务,比如文件管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和用户管理等等。于是科学家着手用编程语言写操作系统。而事实上C语言在1969年的发明,也正是为了移植与开发UNIX操作系统。C语言的设计者丹尼斯·里奇同时也是Unix操作系统的发明人。到了1991年Linus用C语言写了Linux内核,也是目前安卓和鸿蒙系统的内核。

华为的EROFS超级文件系统并入Linux内核之后,无论是Linux还是安卓都打上了20%的华为烙印。

操作系统再往上一层就是我们日常的应用。比如听歌、看视频等apps就是在操作系统之上。这也好理解,先有了操作系统,才有我们的各种应用。由此也能理解,为什么像鸿蒙系统3.0如此重要,因为应用程序要运行在上面。这些应用程序就是用华为仓颉编程语言等应用级编程语言开发的。不过,目前咱们手机上的应用程序都是用Java开发。未来鸿蒙系统将会使用自研的仓颉语言开发鸿蒙应用。

应用程序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沟通和交流。我们用Email发邮件,用通讯视频聊天,而Web应用技术构建起来当前的互联网信息大厦。

好了,我们总结一下。计算机科学的六层架构。

第1层是信息理论,研究如何在大脑之外实现思考,布尔代数是人工智能的雏形。第2层是硬件,布尔代数应用到电路上,晶体管开始思考,将数以亿计的晶体管雕刻到集成电路CPU中,CPU的机器码指挥计算机工作。第3层编程语言,从枯燥难记的机器码里发展出来汇编语言,再到系统级的C语言,构建起来人类思考与机器逻辑之间桥梁。第4层操作系统,C语言不是凭空而来,是为了开发Unix操作系统而发明,而操作系统是计算机里最大的软件。第5层应用软件,日常所有的apps都运行在操作系统之上。仓颉编程语言是给鸿蒙系统开发应用程序的专属开发语言。第六层沟通互联,就是我们目前的互联网技术,在网络里看书、听音乐,点一份外卖等等。

这就是计算机科学六层架构,鸿蒙操作系统与仓颉编程语言各就各位。用架构去思考和看问题,不仅能心中有数,还能独具一双慧眼。

鸿蒙OS是用什么语言编写的,它的应用又是用什么语言可以编写?

鸿蒙OS是基于Linux内核源码开发实现的,OS实现代码主要是C语言,并且内核提供的原生系统调用接口肯定也是C语言接口,上层APP应用兼容现有的安卓JAVA程序,可能需要重新编译JAVA应用程序代码即可运行。

应用编写需要用java语言。

鸿蒙OS(英文:HarmonyOS)。在2019年8月9日,华为在东莞举行华为开发者大会,正式发布操作系统鸿蒙OS。鸿蒙OS是一款“面向未来”的操作系统,一款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它将适配手机、平板、电视、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等多终端设备。

扩展资料:

技术特性:

1、确定时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术实现系统天生流畅

鸿蒙OS通过使用确定时延引擎和高性能IPC两大技术解决现有系统性能不足的问题。确定时延引擎可在任务执行前分配系统中任务执行优先级及时限进行调度处理,优先级高的任务资源将优先保障调度,应用响应时延降低25.7%。鸿蒙微内核结构小巧的特性使IPC(进程间通信)性能大大提高,进程通信效率较现有系统提升5倍

2、基于微内核架构重塑终端设备可信安全。

鸿蒙OS采用全新的微内核设计,拥有更强的安全特性和低时延等特点。微内核设计的基本思想是简化内核功能,在内核之外的用户态尽可能多地实现系统服务,同时加入相互之间的安全保护。微内核只提供最基础的服务,比如多进程调度和多进程通信等。

3、鸿蒙OS将微内核技术应用于可信执行环境(TEE),通过形式化方法,重塑可信安全。

通过统一IDE支撑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实现跨终端生态共享。鸿蒙OS凭借多终端开发IDE,多语言统一编译,分布式架构Kit提供屏幕布局控件以及交互的自动适配,支持控件拖拽,面向预览的可视化编程,从而使开发者可以基于同一工程高效构建多端自动运行App,实现真正的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在跨设备之间实现共享生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为鸿蒙系统

鸿蒙系统当时在编译的时候用的是什么编程语言?

根据华为公布的方舟编译器资料 可以推测鸿蒙系统是用C、C++语言编写

从华为方舟编译器资料可知:

1、鸿蒙系统和方舟编译器的思路应该是一样:直接使用机器语言编写app,取消安卓系统的ART虚拟机,直接编译为二进制机器码。

这样的好处是:不需要中转,执行速度快;劣势是:必须要有大量的静态方案、内存空间要求更高。

2、由于是用C、C++进行编写app,对软件开发人员要求高,提高了建设生态链的技术门槛。

3、由于华为目前有芯片、系统等软件和硬件基础,华为鸿蒙系统若走苹果IOS封闭系统模式,虽然路途漫长但前途可观。

但华为主业是通讯,并非手机,这和苹果主业是手机的特点不同。华为没有办法全身心投入开发封闭式的鸿蒙系统。

华为因为手机并非主业,只能走开源之路。但作为手机制造商的华为,如何让其他手机制造商使用的系统,将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毕竟没有一个手机制造商去帮助一个依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手机系统发展,导致自己的市场份额缩减。

 

 如何看待华为鸿蒙系统的开发?

可以预见的鸿蒙系统。

1、除华为外其他国产手机公司不会安装或重视。由于google禁售的是华为,对于小米等其他国产手机公司不禁售,因此小米等其他国产公司不会安装鸿蒙系统,即便出于公共形象的压力而安装,也不会真正重视,最多就是做个样子。

反正,内斗内行吧——除非华为让渡鸿蒙系统的控制权!

2、鸿蒙系统即便能够兼容安卓应用,在过了新鲜期之后,如何提升用户体验度是关键。如果像阿里OS一样可以远程删除用户的app,就直接死翘翘吧。

保持软件开发商的利益和用户体验度的平衡,是鸿蒙系统能否生存的关键。开发商没有得到利益,不会开发鸿蒙系统的app;用户体验度差,用户就不会用鸿蒙系统。

鸿蒙OS——国产操作系统之崛起

余承东新品发布会上说,华为将围绕五大场景实现“全场景1+8+N智慧生活战略”。五大场景指智慧出行,家居,办公,运动 健康 和影音 娱乐 。1+8+N指,1部手机,八大华为产品,N个生态合作伙伴。

华为Mate40系列,Mate30系列,P40系列等机型已陆续升级为鸿蒙OS2系统,而接入鸿蒙系统的硬件品牌已超1000家,如美的,北汽极狐等。

鸿蒙OS2在2021年的目标是覆盖3亿台,其中华为的设备2亿台,合作伙伴1亿台。华为已售的全场景连接设备10亿台,其中手机7亿台,超90%的华为手机都可升级为鸿蒙系统。华为也在同全球前200名的APP厂商洽谈合作。

鸿蒙操作系统为纯国产,面向物联网的全场景操作系统,以手机操作为主,联接 汽车 ,智能音箱,可穿戴等设备。不是安卓系统的分支或修改,与安卓和苹果系统有着根本性不同。

鸿蒙OS的源代码已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10月份后,向4GB以上所有设备开源。

消费者,能将生活的不同设备整合,连接。

开发者,代码开源,多分布式技术,提供一站式开发环境。

设备商,设计方案组件化,满足不同设备对操作系统的要求。

鸿蒙产业链:

1.生态核心: 华为云和处理器,基于华为鲲鹏系列部署。

2.硬件: 整机,部件和主板等。

3.软件: AI框架,中间件,数据库和操作系统。

4.应用: 各类应用软件。

其中,操作系统是最底层的软件,连接应用软件和硬件的桥梁。卡脖子环节之一,国产替代紧迫。

鸿蒙操作系统依次为:内核层,系统服务层,框架层和应用层。

系统功能按,系统子系统功能/模块逐级展开,根据实际需求裁剪非必要的子系统或功能。已有操作系统只对应于某一种硬件,如:Windows对应电脑,iOS对应苹果手机。而鸿蒙OS剑指万物互联时代,是全场景,多终端的操作系统。

采用微内核技术,借助方舟编译器,使各设备跨平台安装,操作,并兼容所有的安卓及Web应用。

1)微内核操作系统,高安全和扩展性。

传统安卓宏内核,所有系统服务代码都在内核中。量大,漏洞多,扩展性差,小内存终端难搭载。

鸿蒙微内核系统:简化功能,只提供最基础系统服务,其他均放在用户生态中。按需扩展,多设备弹性部署,代码量只有安卓的千分之一,安全性高。

2)分布式操作系统,打通多个应用场景。

鸿蒙系统通过通信平台,分布式管理,调度和虚拟外设,使各终端互通互联。

分布式软总线: 为异端设备互联互通提供统一基座。

分布式数据管理: 用户数据与设备不再绑定,跨终端运行。

分布式设备虚拟化: 多设备形成一个超级虚拟终端,各终端可便捷调用。

分布式任务调度: 统一服务管理,可远程启动,调用,连接及迁移等。

如:传统相机,电脑,音响等原本相互独立,通过鸿蒙整合,相互协同。用华为Share碰一碰,多屏协同等功能,将各硬件应用打通。

3)方舟编译器,实现安卓APP快速切换。

绝大多数应用是Java语言编程,但硬件CPU只能理解汇编指令,需要编译器来“翻译”,将人的程序语言翻译给计算机可理解并执行的语言。但在翻译过程中易导致运行变慢或卡顿。

华为方舟编译器,将Java语言直接变成机器码,省去内置VM编译器,APP在各种终端上快速安装,启动和运行,将安卓APP无缝迁移到鸿蒙系统。

2020年,全球操作系统市场规模370亿美元。全球操作系统中,安卓和微软系统市场份额总和超过70%,集中度高。

2020年,全球手机操作系统中,安卓占63%,苹果占22%,两者总和超过84%。国内手机操作系统,安卓占89%,苹果11%。

若鸿蒙OS推广后成功,有望成为国内第三大操作系统。

1)鸿蒙VS安卓VS苹果的操作系统情况:

硬件载体: 鸿蒙可搭载手机,电脑,手表等各类物联网设备,而安卓和苹果以手机为主。

续航时长: 鸿蒙OS2续航时间5.1小时,长于安卓EMUI11的4.7小时和苹果的3.9小时。

对开发者: 鸿蒙开源分布式操作系统,一次开发多端适配。安卓和苹果只能单独适配。

成长空间: 万物互联时代,鸿蒙的成长空间巨大,苹果和安卓的成长空间有限。

2)鸿蒙VS安卓

鸿蒙微内核代码量只有安卓的千分之一,受攻击率低,安全性高。华为P40Pro空间15.43GB,比安卓EMUI11少4GB。

3)鸿蒙VS苹果

使用36个月后,鸿蒙OS的顺序读写速度和随机读写速度下滑均不超5%。而苹果顺序读写速度下跌超75%,随机读写速度下跌超19%。

鸿蒙OS最大短板是生态,构建成熟生态是鸿蒙生存的关键。

华为将发布自研鸿蒙编程语言,世上现有的编程语言有哪些?

华为的鸿蒙系统已经发布了有一段时间,而且华为也即将要将自制的鸿蒙编程语言发布到平台上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华为的鸿蒙系统可以说是与安卓和iOS系统是可以并驾齐驱的一个系统,并且这个系统非常的人性化有许多的语言和设施都可以让我们体验到便利,所以说,华为即将发布的鸿蒙编程语言真的值得许多的计算机学科的人去学习。而且世界上现有的编程语言也有非常多,我们所熟知的语言,就是语言和C++以及Java等等这些计算机语言,但是总体的计算机语言可以分成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三大类。目前,通用的编程语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汇编语言一种是高级语言,汇编语言的实质和机器语言是相同的,都是直接对硬件进行操作,只不过是通过不同的符号来进行控制。例如我们在编程当中的一些细节动作移动和比较复杂的编程程序,都是基本上使用的是汇编语言。高级员目前使用的基本上都是大多数的编程者,可以与许多相关的机器指令可以合成复杂的指令可以省去很多的细节,而且许多的编程者也不需要有太多的专业知识,就可以使用这种语言。所以说,华为的鸿蒙系统编程语言可能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合型的语言,能够让大家在日常使用设备的时候非常的方便,但是这也是许多的编程者在编程的过程当中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所以说,对于这些编程语言和我们世界上现有的编程语言相对比话可能一些高科技的编程语言都是自己创作出来的。所以说我们了解一下世界上现有的编程语言,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方法和组合,对于一些编程系统以及我们想要更加方便的一些编程语言。

关于java鸿蒙编程和鸿蒙编程开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The End

发布于:2022-12-02,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首码项目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