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会影响java吗」鸿蒙是java写的吗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鸿蒙会影响java吗,以及鸿蒙是java写的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华为的鸿蒙操作系统会成功吗?国内其他厂家会采用吗?
- 2、鸿蒙OS是用什么语言编写的,它的应用又是用什么语言可以编写?
- 3、鸿蒙系统既然能够兼容安卓,能否兼容iOS里面的所有APP
- 4、鸿蒙出世以后,Android开发工程师会失业吗?
- 5、国产系统鸿蒙已发布,那国产中文编程能翻身吗?
- 6、华为鸿蒙os的app包后缀是什么,用什么语言编写,和安卓app有区别吗?
华为的鸿蒙操作系统会成功吗?国内其他厂家会采用吗?
首先新的操作系统面临的最大难点就是生态链的构造,相比安卓他们真的有能力提供更加智能的开发套件吗?他们真的有能力把python优化到c++的执行效率吗?那么他们有什么优势吸引开发者呢?
很多人已经论述很多了。首先鸿蒙不太可能不兼容Android(这里所说的兼容是指代码级兼容,并非运行级兼容,亦即,开发人员通过不太多的额外工作,就能做到让应用既能在Android上运行也能在鸿蒙上运行)。否则的话,像MeeGO一样强制使用Qt,鸿蒙将迫使程序员面临巨大的职业选择难题(决定是否放弃Java而转向C++),最终像MeeGO一样遭到弃用。至少在早期,鸿蒙完全不具备这样的号召力。因此,鸿蒙在本质上很可能是一个用更聪明的编译器编译出来的在更优化的Linux环境下运行应用的中间件。在这方面,恕我直言,似乎看不到有非常光明的未来。Android从1.0到9.0,已经把Java语言在移动平台上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决得比较好了,也许速度还能再快一些,但是已经不是决定因素。当年的WindowsPhone和Symbian速度都很快,使用很流畅,但有用吗?
还有很多人寄希望于国家强制推广鸿蒙,这个在政府集采市场是有可能的,但在消费者市场则可能性非常小。强制推广鸿蒙,意味着小米、OPPO、Vivo、一加等品牌都成了殉葬品,可能还要面临三星、苹果等公司在国际上的诉讼和折腾,更要命的是国内移动通信平台将由于被独家技术彻底垄断而变得脆弱,华为的些许技术欠缺将导致非常大的影响,国家不会为鸿蒙冒这么大的风险。
鸿蒙很难成功。注意是很难,不是绝对不能。
如果18年之前问这个问题,我确定的回答,不会成功。因为一个系统的生态太难建设了。连系统大佬微软+手机大佬诺基亚都折戟在这上面。阿里的阿里云手机系统也已经偃旗息鼓。你就可以看到它有多难了。而为什么18年后有可能,为啥?因为都是逼出来的的。谷歌现在已经开始限制华为使用了。任何事情有人逼你去做,你总能发挥出巨大的潜力。
而且华为从舆论上,人心上有很大优势。尤其是在中国。人心可用,得人心者的天下嘛。不要以为只是一个口号。人家一巴掌打过来。华为用手挡着了。还要甩手打过去。你不支持吗?这时候华为出系统,即使前期有很多不如意,大家都会谅解。这在一个互联网舆论可以解决很多事的现在,太宝贵了。所以华为应该早一点出,因为很多人等着它的系统,不要忘记连系统的名字都是网友起的。华为说的很清楚,之前是没有计划华为系统的,但是媒体已经很确定是华为有手机系统,并且叫鸿蒙。华为开始做手机系统,也就自然而然选择了这个名称。这就叫借势。
而且我们知道鸿蒙系统是要兼容安卓应用的,这就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软件生态问题。如果完全重起炉灶那就很难了,从开发成本来说就很难了,毕竟多一个系统,就多一份工作。
第二个问题,国内其他厂商会不会采用,这个要看具体华为系统的开放程度,如果是开源,那有可能。如果不是,那100%别的厂商不会用。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不想拥有自己系统的手机厂商是没有理想的手机厂商。谁也不会把自己的命根交给别人看管,为什么现在手机厂商愿意用安卓,就是因为安卓是开源的,大家都可以用。谷歌有所有权,但没有管理权。这个系统都可以从底层来修改。可以删减或加入自己的东西。所以大家才原因用它。
如果有厂商用鸿蒙系统,华为本身就是做手机的,还用它的系统。那岂不是运动员和裁判赛跑。就天然处于劣势。就像 游戏 厂商不会用腾讯云。电商不会用阿里云一样。谁也不会把关键的东西交给竞争对手。
所以其他厂商用鸿蒙系统是不可能的。
华为鸿蒙系统会不会成功要等他出了,体验到才知道,现在说他成不成功也只是嘴巴里说说,按照华为最近发的硬件来说,偏硬件来补充软件,系统主要还是要开发者,而开发者到你系统做一个app就要考虑你给的利润。好比如ios,3/7分,国外安卓1/9分,国内分成不定,比如腾讯至少和oppo商店就吵架过,腾讯要求oppo商店下载的腾讯新手游要5/5分,所以说鸿蒙系统要做好,第一就是和开发者利润空间,厂家会不会的话,这点我可以很明显和你说,不会,不敢得罪谷歌是一码,厂家干嘛帮别人养大孩子,国产手机竞争激烈,你死掉,我利润就赚到。
没有大的变革是不可能成功的!
1.想建生态很难,就算国家出面,国外肯定不会听!国内的市场又满足不了这么多手机厂商!舍掉谁对国家都是损失!
2.腾讯 游戏 负优化华为系统不知真假,但是一个把柄放人家手里没人会愿意,除非华为不做手机,不然不会有手机厂商愿意接入
支持国货,支持华为。
相信每一个国人都是这么想的。
华为胡蒙系统!真实的菊花。哈哈哈哈!
不看好,底层还是人家的
鸿蒙OS是用什么语言编写的,它的应用又是用什么语言可以编写?
鸿蒙OS是基于Linux内核源码开发实现的,OS实现代码主要是C语言,并且内核提供的原生系统调用接口肯定也是C语言接口,上层APP应用兼容现有的安卓JAVA程序,可能需要重新编译JAVA应用程序代码即可运行。
应用编写需要用java语言。
鸿蒙OS(英文:HarmonyOS)。在2019年8月9日,华为在东莞举行华为开发者大会,正式发布操作系统鸿蒙OS。鸿蒙OS是一款“面向未来”的操作系统,一款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它将适配手机、平板、电视、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等多终端设备。
扩展资料:
技术特性:
1、确定时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术实现系统天生流畅
鸿蒙OS通过使用确定时延引擎和高性能IPC两大技术解决现有系统性能不足的问题。确定时延引擎可在任务执行前分配系统中任务执行优先级及时限进行调度处理,优先级高的任务资源将优先保障调度,应用响应时延降低25.7%。鸿蒙微内核结构小巧的特性使IPC(进程间通信)性能大大提高,进程通信效率较现有系统提升5倍
2、基于微内核架构重塑终端设备可信安全。
鸿蒙OS采用全新的微内核设计,拥有更强的安全特性和低时延等特点。微内核设计的基本思想是简化内核功能,在内核之外的用户态尽可能多地实现系统服务,同时加入相互之间的安全保护。微内核只提供最基础的服务,比如多进程调度和多进程通信等。
3、鸿蒙OS将微内核技术应用于可信执行环境(TEE),通过形式化方法,重塑可信安全。
通过统一IDE支撑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实现跨终端生态共享。鸿蒙OS凭借多终端开发IDE,多语言统一编译,分布式架构Kit提供屏幕布局控件以及交互的自动适配,支持控件拖拽,面向预览的可视化编程,从而使开发者可以基于同一工程高效构建多端自动运行App,实现真正的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在跨设备之间实现共享生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为鸿蒙系统
鸿蒙系统既然能够兼容安卓,能否兼容iOS里面的所有APP
没有苹果授权的话,不大可能兼容ios。
能够兼容安卓的应用,是因为安卓是一个开源系统,代码什么的都是公开的,这也是国内使用安卓的厂商能够深度定制系统的原因。
IOS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他的核心都在苹果掌握着,没有苹果授权的话是不能获得也不能使用的。
其实对手机厂商而言google不提供服务并不影响使用安卓,安卓是开源系统,是谁都可以使用的。
google不对华为提供的是Google需要授权的服务,Google地图,youtube等等,这些是鸿蒙系统也不能使用的。
鸿蒙出世以后,Android开发工程师会失业吗?
一、在华为如日中天的时候,华为都没敢推鸿蒙系统,而是把鸿蒙系统当作“备胎”慢慢发展。现在,华为被制裁了,只能把鸿蒙系统紧急推出来了。至少,鸿蒙是仓促上马的系统,却要和一个已经发展许多年,非常成熟的安卓系统竞争,还能轻而易举地赢了!三星真要哭死在厕所里了。昔日三星联合了英特尔搞出来的Tizen系统,还是按部就班进行的研发,依旧是无法弄出自己的生态圈,最后只能沦落成家电的系统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安卓工程师不用太担心安卓的生态系统被威胁,鸿蒙的生态圈很难发展到能够与安卓比较。
二、华为自己都说了,鸿蒙系统当初设计就是想做家电的系统,是与三星Tizen类似的东西,主要应用方向是家电和物联网。现在是因为制裁的原因,赶鸭子上架成为了手机系统。这种临时改变用途的系统需要大动干戈才能完善对手机的应用支持。可以想象,如果鸿蒙系统对手机的支持有缺陷的话,做手机应用就会非常困难。也因此有理由相信,现在鸿蒙手机如果对安卓应用的支持特别完美,就更说明鸿蒙的“拉皮”可能性了。如此一来,安卓工程师就安心开发安卓应用就好了,因为鸿蒙一定可以完美运行你的应用,这就没有放弃安卓开发的必要了嘛!
至此,我想现在考虑鸿蒙把安卓的阵地攻破了实在是太早了。所以,大概率,没有哪个安卓工程师会放弃安卓去弄鸿蒙,顶多是测试一下应用能不能在鸿蒙环境下运行罢了。还是把兼容性这件事儿交给鸿蒙去搞吧。
鸿蒙出来的话,安卓工程师并不会失业,取决于自己想不想在鸿蒙上开发软件。
鸿蒙的应用程序开发,主要是基于Java和NodeJS,基于Java的整体框架结构与安卓极其相似,加上其开发环境DevEco Studio与Android Studio同宗,安卓工程师可以极短的时间迅速上手鸿蒙应用程序的开发。当然,一些做前端开发的小伙伴也会进入鸿蒙平台进行开发,但这部分小伙伴往往是会用一套代码、同时适配多个应用平台(类似国产的uni-app),这些本身就在和安卓开发有一种竞争关系,并不会因为鸿蒙的生产而发生多大变化。
另外鸿蒙的开发平台,也可以很轻松在智能屏、智能手表、车载智能设备等设备上调试开发,总体来说,如果鸿蒙火起来,就会有更多的软件开发需求了,安卓开发工程师会更吃香。建议大家多多接触鸿蒙生态,多学一点知识对自己是一个积累储备,总不会是坏事。
错,是谷歌、微软和苹果要倒闭了!
鸿蒙系统配备方舟编译器,兼容安卓应用,但运行效率……(此处省略1000字,翻2019年文章)……鸿蒙系统能在所有设备运行,支持手机、电脑、平板、物联网……(此处省略1000字,翻2019年文章)……
我想说的是你们太不懂华为了,其实鸿蒙早已开发完成并且随时可用!他一直在忍,在等一个机会……
非常肯定的说不会失业。我们知道鸿蒙OS有很多地方借鉴了Android,甚至是说底层有很多Android的代码,开发思维很多都跟Android相似。比如写UI有Java方式和JS方式,而Java方式的UI和Android如出一辙,在Xml里面写界面,在Java里面获取控件设置数据,处理逻辑等等。鸿蒙里面也有Intent来处理跳转传数据,而鸿蒙的Ability更是和Android里面的Context,Activity这一套很相似,分前台界面显示,后台不可以的服务,以及用来传数据的Ability,就像Android里的Content Provider。当然它们之前也有不同,但你在方方面面都能看见Android的影子,所以Android开发者转鸿蒙平台开发,相比于其它平台的开发者,是天然有优势的,只要企业有需要,几乎所有Android开发在适应一段时间后都能上手做项目了。
相反的是鸿蒙生态能不能发展起来,能不能解决Android,iOS生态的一些痛点。能否吸引企业去开发鸿蒙应用,开发时,能否降低成本。当企业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发出来的应用,没用户使用,或者收益甚微,企业是不愿意去尝试的。要想发展鸿蒙生态,这方面不仅华为自己要努力,一些国企,知名大企些带头作用,像央视影音,新华网,京东等等已经发布鸿蒙平台的APP了。
如果鸿蒙生态发展的很好,有大量的用户大量的应用,挤占了Android和iOS的市场占有量,Android开发者能迅速转到鸿蒙平台上,iOS的开发者要怎么办呢。也许你会说iOS根本不需要考虑,Android的市场占有率这么高iOS还不是活的好好的,当年诺基亚也没想到自己会倒的这么快。
作为一名android开发工程师,我想说,失业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失业!
也许身为移动端开发人员的我们,正处于一段乱流之中!
首先,来谈谈android的碎片化问题。
仅仅2014年,全球支持Android的机型为18796种,再来看看国内,华为、小米、oppo、vivo...,android手机厂商也很多,每个品牌都是基于android开源系统改造,android开发人员要在完成软件功能的同时,对不同品牌的手机做功能适配,非常麻烦。
除了手机品牌数量多,手机屏幕的尺寸适配问题也很麻烦,往往一个软件的开发,有60%的时间在适配工作上。
是的,现在鸿蒙来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android开发人员有必要或者就必须去学习一门新语言、一个新系统的开发、适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么就增加人工成本请一个鸿蒙系统开发人员,要么就强制在职android开发人员重新开发一遍软件适配鸿蒙系统。
基于此,不知道有多少android开发人员会买账,不知道多少企业会加个鸿蒙系统平台,不知道鸿蒙系统能不能站住脚推广开来。
虽然现在鸿蒙系统可以兼容android应用,但以后必然会两级分化。
如果鸿蒙系统没有革命性的突破,如果美国不再卡脖子,如果没有国家的干预措施,只靠平民大众自觉爱国的方式支持鸿蒙系统,我看很悬啊,毕竟,苹果手机在国内的销量一如既往!!!
再者,在手机行业,小米、oppo等手机厂商和华为本是竞争关系,会放弃自己的系统换成鸿蒙系统吗?这样的话,其他手机厂商的生存空间会一天不如一天,就算鸿蒙开源使用,也只不过走android碎片化的老路!
系统之争本就不是一朝一夕,不用担心会不会失业,路,还很长!
实际上安卓系统的成功起初很大得益于中国市场,可以说中国市场选择谁,成功的几率非常大, 鸿蒙系统出世以后,安卓开发工程师会失业吗? 暂时不会的,毕竟有一个过程,也是一种博弈过程,实际上安卓系统与鸿蒙系统现在没必要刻意追求细小细节的优劣,前提是由于美国对中国的打压,谷歌断供服务华为,别看只是说切断了华为的服务,但是这种破坏性本身就是让各国包括中国对美国不可能再信任,今天是华为,明天有可能是另一家企业,无论美国怎么说,谷歌再会解释,实际上这种行为已经打破了行业规则,后期效应就是不可能再一味的依靠美国,各国发展自己的系统,中国也必须的推出自己的系统,大势所趋,安卓体系以后会慢慢萎缩,安卓开发工程师失业不失业就凭他们个人能力了,肯定减员,估计未来的鸿蒙系统会越来越强大,市场份额是固定的,就看谁的市场大了,也不排除安卓开发工程师跳槽来鸿蒙。
开发鸿蒙只能在华为支持的鸿蒙设备上运行,开发android,可以在所有安卓设备包括鸿蒙设备上也兼容运行,何来失业
做安卓的一天不用就能写鸿蒙。可以忽悠甲方加钱了[泪奔]
不会,确切的说鸿蒙的出世,给Android工程师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鸿蒙生态的建设,安卓工程师会贡献绝对的力量。
另外,从技术上讲,安卓开发的应用完全兼容鸿蒙,安卓工程师开发安卓应用的时候,可能会针对鸿蒙系统做适配工作,工作量的增加,工程师的价值也会增长。
是得我就是干这个 但是我都计划改行了
国产系统鸿蒙已发布,那国产中文编程能翻身吗?
这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不过还是值得我们聊一聊,探讨探讨。
鸿蒙系统在饱受非议、套壳论的冷嘲热讽中诞生。为国人扬眉吐气。
就目前反馈来看,用户体验、兼容性都还不错,也总算为国人扬眉吐气一番。
鸿蒙作为操作系统软件属于行业尖端领域,普通人难以触及。
鸿蒙掀起了一股国产软件风潮。那么,作为广大码农及准备学习编程的“准码农”,更关心的是国产编程是否能够如鸿蒙一般平地万丈起高楼,为国争光呢?
毕竟,造车虽难,造工具要容易得多了。更何况,如果能从工具到系统全部实现国产化那是一件令人感到无比自豪的事情。至少我们不必再熟记一堆洋文和阅读讨厌的英文资料。可以用我们的母语作为编程语言,这哪怕想一想都让人兴奋。
早在2000年时,首款编程语言“易语言”就已经横空出世。它实现了全球首款全中文式编程,也的确轰动一时。
2005年,获得了“国家火炬计划”证书,达到了中文编程的巅峰。
一时间,集荣光于一身的易语言似乎马上可以席卷软件开发业,击败发展积累了数十年的西方编程语言。
他们普遍难以接受一个事实:一个学习门槛如此之低的语言居然与我们花费大量精力学习的主流语言相提并论?
各大论坛BBS发起了对易语言的讨伐,数位编程领域专家参与到了与易语言阵营的火拼当中。
的确,易语言这一中文编程语言确实大大降低了学习编程的门槛,将编程的门槛降低到只要会打字就能够写代码的水平。而其他语言必须熟记关键单词以及学习各种编程原理、框架才算学有所成。这让所有学习传统编程语言的程序员们感受到了深深的不平衡。
为了反击VC++、Java等传统编程语言,易语言不断降低学习门槛,频频出招,想方设法吸引更多的学员学习易语言以抗击传统语言,夹缝中求生存。
正因为如此,易语言从取名字开始,就将“易”作为语言的宗旨。
大量的无脑式一键调用模块疯狂地降低学习门槛。 以前必须写上几十行上百行复杂的代码才能实现的功能,易语言已经将功能打包封装好,只需要输入简单的五六个字就能实现一键调用。
打个比方,比如传统语言要实现自动驾驶,需要分析很多数据,从驾驶员身份判定,道路情况分析,雷达反射分析等等,非常复杂。而到了易语言这,官方已经将自动驾驶的功能封装好,你只需要输入代码:
“调用自动驾驶过程”
即可全部完成。
听起来非常棒,可这恰恰是饮鸩止渴,落魄的开始。
他虽然大大地降低了知识要求门槛,但是,只会使用一键调用的“程序员”并不知道其程序运作的原理,更不知道程序内部复杂的逻辑算法等等。一旦出现问题,他们不仅无法解决,并且还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偷懒的坏习惯。从而养成了凡事都想“一键调用”的惯性思维。
急功近利不愿研究原理,已成为很多易语言学习者共同的特点。
工具虽为人所用,同样的,它也会反噬,改变一个人的习惯。
也就是因为如此,易语言如今已经成为编程界的“非主流”。沦落成为一门专门开发“W挂”、“辅助”类软件的语言。大量的一键调用式的成品库,供这些制作者一键调用组合成某款 游戏 的辅助程序。
结果就是,易语言与2005年时候相比,更让人嗤之以鼻。连最大的中文编程语言学习论坛都沦为了奇怪产业的聚集地,充斥着各种不和谐元素,游走在法律的边缘。
如今,学习易语言的大部分都是冲着做辅助程序去的。导致易语言深陷泥潭:越多的人冲着做W挂去,W挂的产量也越多,对易语言的不良影响越大。
然而,易语言虽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是无法扭转现有的局面。庞大的W挂制作者如同病毒一般,不断地释放毒素污染整个易语言生态圈。几乎没有一款知名软件是用它编写的。更别说有哪个正规公司招聘易语言程序员了。
BUG满天飞、粗制滥造几乎已经成了它的代名词。
抛开已经难以挽救的易语言,还有一干小众的中文编程语言:O语言、中蟒、丙正正。
但多少都已经受到易语言带来的不良影响,软件业对中文编程语言持有抵触态度。
一款编程语言需要一个好的生态才能欣欣向荣。就如国产操作系统一样。在鸿蒙发布之前,国产操作系统也不乏顶尖之作,深度、麒麟、红旗等等也是赫赫有名。
但还是因为生态原因无法普及。系统是有了,但是光有系统有什么用呢?大部分日常使用的软件都无法在上面运行,如何普及给大众使用呢?软件公司因为用户少,也不愿意开发兼容国产系统的软件。又导致了一个恶性的死循环: 越没有软件兼容,越没人用国产系统,越没有国产系统用户,越没有软件兼容。
编程语言也是一样,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如果没有人愿意使用他,那么越来越没有相关的编程资料和作品。越没有相关的编程和作品,越不会吸引新学员学习。这就是生态问题。
所以华为也深知这一点,汲取了之前所有国产系统的经验教训,推出的鸿蒙系统第一时间宣布兼容安卓APP。华为明白,只有兼容了安卓APP,才有了用户。有了用户,软件开发者才愿意开发鸿蒙系统的应用。形成良性循环。
只有当自己达到一定市场份额,超越了传统的安卓、IOS系统时,才有底气宣布不兼容安卓应用。此时的鸿蒙才是真正意义上拥有自己生态链的独立系统!
要想改变环境,应先适应环境,快速成长,最终才有能力改变世界。
易语言本身并没有问题,有问题的在于易语言错误定位导致形成了糟糕生的态圈。
可见,中文编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华为鸿蒙os的app包后缀是什么,用什么语言编写,和安卓app有区别吗?
1、构建理念不同:谷歌的安卓系统主要出于移动终端以及智能电视、智能穿戴设备所考虑。华为的鸿蒙系统主要出于未来万物互联的角度,囊括了所有能够接入物联网的设备。并不仅仅局限于基于ARM架构的设备,甚至是基于X86或者其他更新架构的设备。
2、理念不同:导致系统复杂度、难易度不同,华为鸿蒙系统综合性要高于安卓系统。
3、资源获取的能力不同:华为的生态系统建设而困扰,物联网将会为华为带来大量的内容资源。短期内华为系统的生态建设将会被安卓系统所压制,毕竟两者不在同一个数量级。
扩展资料:
至于华为为什么要基于Linux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其实很容易理解。首先,它可以很好地与Android应用程序兼容。毕竟,Android也是基于Linux开发的,这解决了很大一部分的生态问题。
此外,红梦是集计算机、手机、汽车等设备于一体的统一系统,Linux在计算机领域的应用生态也很好,基于Linux来开发,在计算机领域的应用生态,也解决了很大一部分。
关于鸿蒙会影响java吗和鸿蒙是java写的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布于:2022-12-01,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