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幂等行」java怎么表示幂

博主:adminadmin 2022-11-29 01:10:06 47

今天给各位分享java幂等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java怎么表示幂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判断请求的幂等性 java

x请求的报文头不一样,通过如下

Java代码

String requestType = request.getHeader("X-Requested-With");

如果requestType能拿到值,并且值为XMLHttpRequest,表示客户端的请求为异步请求,那自然是ajax请求了,反之如果为null,则是普通的请求

什么是分布式系统中的幂等性

幂等性 :就是用户对于同一操作发起的一次请求或者多次请求的结果是一致的,不会因为多次点击而产生了副作用。

接口幂等性不只是分布式事务方便回滚的保证,同时也是SOA服务实现中摒除重复消息的保证。

那就是支付,用户购买商品使用约支付,支付扣款成功,但是返回结果的时候网络异常,此时钱已经扣了,用户再次点击按钮,此时会进行第二次扣款,返回结果成功,用户查询余额返发现多扣钱了,流水记录也变成了两条。

方法一、 单次支付请求,也就是直接支付了,不需要额外的数据库操作了,这个时候发起异步请求创建一个唯一的ticketId,就是门票,这张门票只能使用一次就作废,具体步骤如下:

如果步骤4通信失败,用户再次发起请求,那么最终结果还是一样的

方法二、 分布式环境下各个服务相互调用

这边就要举例我们的系统了,我们支付的时候先要扣款,然后更新订单,这个地方就涉及到了订单服务以及支付服务了。

用户调用支付,扣款成功后,更新对应订单状态,然后再保存流水。

而在这个地方就没必要使用门票ticketId了,因为会比较闲的麻烦

(支付状态:未支付,已支付)

步骤:

1、查询订单支付状态

2、如果已经支付,直接返回结果

3、如果未支付,则支付扣款并且保存流水

4、返回支付结果

如果步骤4通信失败,用户再次发起请求,那么最终结果还是一样的

对于做过支付的朋友,幂等,也可以称之为冲正,保证客户端与服务端的交易一致性,避免多次扣款。

幂等性定义

在HTTP/1.1规范中幂等性的定义是:

从定义上看,HTTP方法的幂等性是指一次和多次请求某一个资源应该具有同样的副作用。幂等性属于语义范畴,正如编译器只能帮助检查语法错误一样,HTTP规范也没有办法通过消息格式等语法手段来定义它,这可能是它不太受到重视的原因之一。但实际上,幂等性是分布式系统设计中十分重要的概念,而HTTP的分布式本质也决定了它在HTTP中具有重要地位。

java程序领取优惠卷,高并发下怎么避免领取量超过预发量

基本思路是:锁+幂等性

具体实现:

使用redis的decr (对key对应的数字做减1操作。如果key不存在,那么在操作之前,这个key对应的值会被置为0。如果key有一个错误类型的value或者是一个不能表示成数字的字符串,就返回错误。这个操作最大支持在64位有符号的整型数字。)可以实现原子性的递增递减操作控制优惠码不超送,然后给每个用户维护一个userid+优惠码活动的key保证幂等性,只要redis存在这种key,那就代表已经领取了,具体的优惠码分发可以异步执行。为了避免竞争(同一个用户,多个设备同时领取),参考:网页链接

理解幂等性

一次和多次请求某一个资源对于资源本身应该具有同样的结果(网络超时等问题除外)。

也就是说,其任意多次执行对资源本身所产生的影响均与一次执行的影响相同。换种说法,就是用户对于同一操作发起的一次请求或者多次请求的结果是一致的,不会因为多次点击而产生了副作用。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那就是支付,用户购买商品使用支付,此时多次触发支付,只会支付一次,而不会多扣钱。

1. 幂等需要关注的几个重点:

(1)幂等不仅仅只是一次(或多次)请求对资源没有副作用。

(2)幂等还包括第一次请求的时候对资源产生了副作用,但是以后的多次请求都不会再对资源产生副作用。

(3)幂等关注的是以后的多次请求是否对资源产生的副作用,而不关注结果。

(4)网络超时等问题,不是幂等的讨论范围。

幂等性是系统服务对外一种承诺(而不是实现),承诺只要调用接口成功,外部多次调用对系统的影响是一致的。声明为幂等的服务会认为外部调用失败是常态,并且失败之后必然会有重试。

2. 幂等与防重的区别:

(1)重复提交是在 第一次请求已经成功的情况下 ,人为的进行多次操作,导致不满足幂等要求的服务多次改变状态。

(2)幂等更多使用的情况是 第一次请求不知道结果(比如超时)或者失败的异常情况下 ,发起多次请求,目的是多次确认第一次请求成功,却不会因多次请求而出现多次的状态变化。( 重点重点重点!!! )

业务开发中,经常会遇到重复提交的情况,无论是由于网络问题无法收到请求结果而重新发起请求,或是前端的操作抖动而造成重复提交情况。

在交易系统,支付系统这种重复提交造成的问题有尤其明显,比如:

(1)用户在APP上连续点击了多次提交订单,后台应该只产生一个订单

(2)向支付宝发起支付请求,由于网络问题或系统BUG重发,支付宝应该只扣一次钱。 很显然,声明幂等的服务认为,外部调用者会存在多次调用的情况,为了防止外部多次调用对系统数据状态的发生多次改变,将服务设计成幂等。

以SQL为例,有下面三种场景,只有第三种场景需要开发人员使用其他策略保证幂等性:

幂等可以使得客户端逻辑处理变得简单,但是却以服务逻辑变得复杂为代价。 满足幂等服务的需要在逻辑中至少包含两点:

(1)首先去查询上一次的执行状态,如果没有则认为是第一次请求。

(2)在服务改变状态的业务逻辑前,保证防重复提交的逻辑。

幂等是为了简化客户端逻辑处理,却增加了服务提供者的逻辑和成本,是否有必要,需要根据具体场景具体分析,因此除了业务上的特殊要求外,尽量不提供幂等的接口。

(1)增加了额外控制幂等的业务逻辑,复杂化了业务功能;

(2)把并行执行的功能改为串行执行,降低了执行效率。

幂等需要通过唯一的业务单号来保证。也就是说相同的业务单号,认为是同一笔业务。使用这个唯一的业务单号来确保,后面多次的相同的业务单号的处理逻辑和执行效果是一致的。

下面以支付为例, 在不考虑并发的情况下,实现幂等很简单:

① 先查询一下订单是否已经支付过;

② 如果已经支付过,则返回支付成功;如果没有支付,进行支付流程,修改订单状态为‘已支付’。

上述的保证幂等方案是分成两步的,第②步依赖第①步的查询结果,无法保证原子性的。在高并发下就会出现下面的情况:第二次请求在第一次请求第②步订单状态还没有修改为‘已支付状态’的情况下到来。

既然得出了这个结论,余下的问题也就变得简单: 把查询和变更状态操作加锁,将并行操作改为串行操作。

(1)乐观锁

如果只是更新已有的数据,没有必要对业务进行加锁,设计表结构时使用乐观锁,一般通过version来做乐观锁,这样既能保证执行效率,又能保证幂等。

例如: UPDATE tab1 SET col1=1,version=version+1 WHERE version=#version# 不过,乐观锁存在失效的情况,就是常说的ABA问题,不过如果version版本一直是自增的就不会出现ABA的情况。

(2)悲观锁

select * from xx for update;

悲观锁和乐观锁的区别:

使用订单号orderNo做为去重表的唯一索引,每次请求都根据订单号向去重表中插入一条数据。

第一次请求查询订单支付状态,当然订单没有支付,进行支付操作,无论成功与否,执行完后更新订单状态为成功或失败,删除去重表中的数据。

后续的订单因为表中唯一索引而插入失败,则返回操作失败,直到第一次的请求完成(成功或失败)。可以看出防重表作用是加锁的功能。

订单发起支付请求,支付系统会去Redis缓存中查询是否存在该订单号的Key,如果不存在,则向Redis增加Key为订单号。

查询订单支付已经支付,如果没有则进行支付,支付完成后删除该订单号的Key。通过Redis做到了分布式锁,只有这次订单订单支付请求完成,下次请求才能进来。

相比去重表,将放并发做到了缓存中,较为高效。思路相同,同一时间只能完成一次支付请求。

这种方式分成两个阶段:申请token阶段和支付阶段。

第一阶段,在进入到提交订单页面之前,需要订单系统根据用户信息向支付系统发起一次申请token的请求,支付系统将token保存到Redis缓存中,为第二阶段支付使用。

第二阶段,订单系统拿着申请到的token发起支付请求,支付系统会检查Redis中是否存在该token,如果存在,表示第一次发起支付请求,删除缓存中token后开始支付逻辑处理;如果缓存中不存在,表示非法请求。

实际上这里的token是一个信物,支付系统根据token确认是否是非法请求。不足是需要系统间交互两次,流程较上述方法复杂。

把订单的支付请求都快速地接下来,一个快速接单的缓冲管道。后续使用异步任务处理管道中的数据,过滤掉重复的待支付订单。优点是同步转异步,高吞吐。不足是不能及时地返回支付结果,需要后续监听支付结果的异步返回。

什么是幂等性

HTTP 幂等方法,是指无论调用多少次都不会有不同结果的 HTTP 方法。不管你调用一次,还是调用一百次,一千次,结果都是相同的。

HTTP GET 方法,用于获取资源,不管调用多少次接口,结果都不会改变,所以是幂等的。

只是查询数据,不会影响到资源的变化,因此我们认为它幂等。

值得注意,幂等性指的是作用于结果而非资源本身。怎么理解呢?例如,这个 HTTP GET 方法可能会每次得到不同的返回内容,但并不影响资源。

可能你会问有这种情况么?当然有咯。例如,我们有一个接口获取当前时间,我们就应该设计成

它本身不会对资源本身产生影响,因此满足幂等性。

HTTP POST 方法是一个非幂等方法,因为调用多次,都将产生新的资源。

因为它会对资源本身产生影响,每次调用都会有新的资源产生,因此不满足幂等性。

HTTP PUT 方法是不是幂等的呢?我们来看下

因为它直接把实体部分的数据替换到服务器的资源,我们多次调用它,只会产生一次影响,但是有相同结果的 HTTP 方法,所以满足幂等性。

HTTP PATCH 方法是非幂等的。HTTP POST 方法和 HTTP PUT 方法可能比较好理解,但是 HTTP PATCH 方法只是更新部分资源,怎么是非幂等的呢?

因为,PATCH 提供的实体则需要根据程序或其它协议的定义,解析后在服务器上执行,以此来修改服务器上的资源。换句话说,PATCH 请求是会执行某个程序的,如果重复提交,程序可能执行多次,对服务器上的资源就可能造成额外的影响,这就可以解释它为什么是非幂等的了。

可能你还不能理解这点。我们举个例子

此时,我们服务端对方法的处理是,当调用一次方法,更新部分字段,将这条 ticket 记录的操作记录加一,这次,每次调用的资源是不是变了呢,所以它是有可能是非幂等的操作。

HTTP DELETE 方法用于删除资源,会将资源删除。

调用一次和多次对资源产生影响是相同的,所以也满足幂等性。

也许,你会想起一个面试题。 HTTP 请求的 GET 与 POST 方式有什么区别? 你可能会回答到:GET 方式通过 URL 提交数据,数据在 URL 中可以看到;POST 方式,数据放置在 HTML HEADER 内提交。但是,我们现在从 RESTful 的资源角度来看待问题,HTTP GET 方法是幂等的,所以它适合作为查询操作,HTTP POST 方法是非幂等的,所以用来表示新增操作。

但是,也有例外,我们有的时候可能需要把查询方法改造成 HTTP POST 方法。比如,超长(1k)的 GET URL 使用 POST 方法来替代,因为 GET 受到 URL 长度的限制。虽然,它不符合幂等性,但是它是一种折中的方案。

对于 HTTP POST 方法和 HTTP PUT 方法,我们一般的理解是 POST 表示创建资源,PUT 表示更新资源。当然,这个是正确的理解。

但是,实际上,两个方法都用于创建资源,更为本质的差别是在幂等性。HTTP POST 方法是非幂等,所以用来表示创建资源,HTTP PUT 方法是幂等的,因此表示更新资源更加贴切。

此时,你看会有另外一个问题。HTTP PUT 方法和 HTTP PATCH 方法,都是用来表述更新资源,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一般的理解是 PUT 表示更新全部资源,PATCH 表示更新部分资源。首先,这个是我们遵守的第一准则。根据上面的描述,PATCH 方法是非幂等的,因此我们在设计我们服务端的 RESTful API 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如果,我们想要明确的告诉调用者我们的资源是幂等的,我的设计更倾向于使用 HTTP PUT 方法。

java幂等行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java怎么表示幂、java幂等行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The End

发布于:2022-11-29,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首码项目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